-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0040
- 條形碼:9787520390040 ; 978-7-5203-900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將浙江近代小說作為一個獨立整體進行系統研究,依據較為豐富翔實的原始材料,以時間為軸,對浙江近代小說家及其創作、翻譯家及其翻譯作品、小說批評家及其理論,以及報刊、書局活動家及其小說刊載、出版情況等做了系統的梳理,并在充分考量近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之上,勾勒出浙江近代小說發展的線索,歸納了浙江近代小說的獨特規律及地域性特征。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地域研究的視角,將浙江近代小說作為一個獨立整體進行系統研究:從縱向的角度考察近代小說在浙江小說發展目前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近代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之下,浙江近代小說顯示出的獨特性;從橫向的角度對近代小說較為繁榮的幾個主要地區,如上海、江蘇等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浙江近代小說帶有明顯地域印記的特征。主要內容包括:1、按照浙江近代小說發展軌跡將之分為四個階段,分析每個階段的主要特征,及各階段之間的聯系,注重作家、翻譯、期刊、出版機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對小說發展產生的影響。2、浙江近代小說的特征、價值:從縱向的角度考察近代小說在浙江小說發展目前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近代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之下,浙江近代小說顯示出的獨特性;從橫向的角度對近代小說較為繁榮的幾個主要的地區,如上海、江蘇等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浙江近代小說帶有明顯地域印記的特征。3、作家、作品及期刊、出版機構的個案分析和調查研究:對一些學界關注較少的重要作家如寅半生(鐘駿文)、魏易、吳梼及其作品等進行個案分析和考辯;對與小說相關的14種期刊和7種出版機構逐一進行調查分析。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目錄
**章 “小說界革命”前的浙江近代小說(1840-1902)
**節 昔風舊雨:延續傳統的小說創作
第二節 域外初探:早期翻譯小說
第三節 “小說界革命”前奏:理論準備與創作實踐
第二章 浙江近代小說的**波高潮(1903-1905)
**節 小說革命陣地:報刊小說成為主流
第二節 開眼看世界:翻譯小說的熱潮
第三節 《紅樓夢評論》:“不合時宜”的小說理論
第三章 浙江近代小說的第二波高潮(1906-1908)
**節 新舊交糅:小說創作的多樣性
第二節 蔚為壯觀:翻譯小說的全盛時代
第三節 風頭正勁:文藝性期刊成為報刊小說的主力出版物
第四節 《小說閑評》:對“小說界革命”的反思修正
第四章 余波(1909-1911)
**節 式微:小說創作的數量開始下降
第二節 遇冷:《域外小說集》的出版和營銷
第三節 沒落:《四明日報》獨撐報刊小說局面
結語
附錄
附錄一 浙江近代小說家簡介
附錄二 浙江近代小說報刊簡介
參考文獻
后記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節選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林紓對這一版本的《迦因小傳》頗為熟悉,且極為稱賞,認為其“譯筆麗贍,雅有辭況”,并特意購買一本來收藏。所以,在意外地發現《迦因小傳》之后,他的**反應是想馬上寫信給蟠溪子,希望他將未翻譯的部分補全。但魏易另有想法,他認為沒有必要再費盡心思去找原譯者,因為在西方,小說家和其他文學家一樣地位很高,受到世人尊敬,所以很少有小說家用外號署名,蟠溪子既能欣賞外國小說,通達如此,卻依然固守傳統觀念,連真實姓名都不愿意透露,“殊可惜也”,言下之意,他對于蟠溪子故意“不詳其里居姓氏”的做法頗不以為然,因而鼓勵林紓補全全書。為示區別,魏易與林紓二人將完整版的譯本題為《足本迦茵小傳》,不僅加上“足本”二字,女主人公的名字也由原來的“迦因”變成了“迦茵”。《足本迦茵小傳》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迦茵為一小村莊女子,秉絕代姿容,自幼母親已亡,不知父親為誰,倚靠姨母姨父生活。一日,迦茵在一古塔邊偶遇路過此地的勛爵之子亨利,亨利因為幫助迦茵取塔頂的兩只乳鴉而身受重傷,并留在迦茵家中養傷,二人陷入愛河,并私訂終身。亨利本為水師船主,父親雖有爵位,然而因為亨利剛剛過世的長兄溺于賽馬,欠下巨債,家人希望亨利回來繼承爵位,并收拾殘局。債主來文杰有一女名愛瑪,對亨利頗為愛悅,亨利的母親及姐姐為保家業,也希望促成這門婚事。亨利父親臨死前囑咐亨利迎娶愛瑪,遭到亨利拒絕,他告知家人自己與迦茵已定婚約,將誓娶之。迦茵已懷有身孕,女嬰出生后即夭折。二人后來雖未見面,但書信來往,互傳情愫。然而,他們的婚事始終遭到亨利家人的激烈反對,亨利的母親甚至找到迦茵,請求她主動離開亨利。*終,在重重阻隔之下,迦茵為了成全亨利,揮淚斬斷與亨利的情緣,匆匆嫁給了一直鐘情于自己的本村土豪洛克,而亨利也無奈與愛瑪成婚。來文杰臨終之時,告知迦茵身世,她實為來文杰嫡妻之女。但為了保護愛瑪,避免洛克與愛瑪爭奪財產,迦茵只是將真相告訴了亨利,并囑咐其為之保密。洛克因見迦茵依然心戀亨利,妒火中燒,欲槍殺亨利,危急之中,迦茵為亨利擋住了槍口,飲彈身亡。 《足本迦茵小傳》面世之后,立即在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在蟠溪子和天笑生合譯的《迦因小傳》中,并沒有迦因未婚懷孕且生下私生子的情節,迦因是一個清潔自好的“貞節”女子。原來,林氏和魏易不僅補全了蟠溪子他們一直未找到的那上半部,也補上了他們費盡心機刻意遮掩的一些可能讓持守傳統道德的中國讀者產生不適的情節:主要是迦茵和亨利相戀,并生下一名私生女,以及*后迦茵將夭折的幼女的一縷頭發贈給亨利等。當時的讀者們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們不能容忍他們心目中純潔美好的貞女“迦因”,變成了污穢淫賤的蕩婦“迦茵”,所以,在他們看來,“為中國社會計,正宜從包君(即包天笑。《浙江近代小說研究》作者注)節去為是”。不僅林紓和魏易合譯的這一版本得到否定,林紓本人甚至也因此而受到譴責:“而林氏則自詡譯本之富,儼然以小說家自命,而所譯諸書,半涉于牛鬼蛇神,于社會毫無裨益。” 在這一段文壇公案中,關于“婚姻道德”的討論實際越過了翻譯本身,而成為事件的焦點。反對者金松岑、寅半生等的觀點也代表了當時大多數傳統知識分子的看法,他們認為,譯介域外小說,“為中國社會計”才是翻譯者首先應該考量的因素,如迦茵這樣“未婚先孕”等有傷風化的情節,就應該“格殺勿論”。相比而言,林譯小說雖然也屬于“譯述”,離今天的翻譯標準也有著很大的距離,但它們已經能跨過“道德”的界線,選擇*大限度地忠實于原文,其翻譯理念已經遠遠超越了同時代人。在這一點上,其合作者魏易顯然是功不可沒的,為了讓翻譯忠實于原文,他經常不惜與林紓爭執,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合理推測,在《足本迦茵小傳》的翻譯過程中,正是魏易嚴謹認真的翻譯作風*終使真實且完整的迦茵形象呈現于讀者面前。 ……
浙江近代小說研究 作者簡介
朱永香(1976-),湖南省湘潭縣人,華東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現為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近代小說、明清文學、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