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三里灣 本書特色
1. 立志做“文攤匠”的趙樹理,用溫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現新中國成立前后農村社會的風土人情。 2. 作品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文學“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重要、*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 3. 文集通過趙樹理先生不同體裁的作品反映了“山藥蛋派”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忠實于農村充滿尖銳復雜矛盾的現實生活,忠實于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人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的獨立文學流派的風范。
三里灣 內容簡介
《三里灣》是我國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趙樹理于195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成于1955年。是我國部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很好作品。華北解放區模范村三里灣在進行著如火如茶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秋收、整黨、擴社 、開渠……合作化運動給農村帶來新氣象,但由此也引發了有關于兩條道路、兩種思想、兩種生活方式的種種矛盾,三里灣在發生著巨變。描寫了農村各階層人們的精神面貌,是我國部反映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很好作品。本書善于選取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的語言和行動來刻畫人物,寥寥數筆而神形畢肖,結構上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手法,情節連貫而不跳躍,語言生動、樸素、幽默、風趣。
三里灣 目錄
三里灣 節選
《三里灣/趙樹理文集》:小聚去后,金生在談問題之前,順便問候了一句:“大清早,你們東家伙計吵什么?”范登高知道一個黨員不應該雇工,所以*怕別人說他們是“東家伙計”。他見金生這么一提,就趕緊分辯說:“我不是早向支部說過我們是合伙搞副業嗎?我出牲口他出資本,怎么能算東家伙計?”金生說:“我的老同志!這就連小孩也哄不過去!誰不知道小聚是直到一九五〇年才回他村里去分了三畝機動地?他會給你拿出什么資本來?”這王小聚原來是三里灣正西十里“后山村”的一個孤孩子,十二歲就死去了父母,獨自一個人在臨河鎮一家騾馬大店當小伙計,因為見的牲口多,認得好壞,后來就當了牲口集市上的牙行,就在臨河鎮娶了個老婆安了家。在一九四七年平分土地的時候,后山村的干部曾打發人到鎮上問他回去種地不,他因為怕勞動,說他不回去種地。從前的當牙行的差不多都是靠投機取巧過日子。他在一九五〇年因為在一宗牲口買賣上騙了人,被政府判了半年勞動改造,期滿了強迫他回鄉去勞動生產。這時候,土地已經分過了,村里只留了一部分機動地,準備給無家的退伍軍人安家的,通過后山村的機動地管理委員會臨時撥給他三畝。本來還可以多撥給他一點,可是他說他種不了,怕荒了出不起公糧,所以只要了三畝。三畝地兩口人,就是勞力很強的人也只夠維持生活,他兩口子在過去根本沒有種過地,自然覺得更吃力一些,但是就照這樣參加到互助組里勞動幾年,鍛煉得有了能力,到了村里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時候參加了社,生活還是會好起來的,只是他不安心,雖說入了互助組,組里也管不住他,隔個三朝五日就仍往臨河鎮上跑一次,仍和那些不正派的牙行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當個小騙子。一九五一年秋收以后,有一天,范登高趕著騾子到臨河鎮上繳貨,走到半路恰巧和他相跟上。他說:“三里灣村長!我給你趕騾子吧?”范登高本來早就想雇個人趕騾子,可是一來自己是黨員,直接雇工,黨不允許,變相雇工弄穿了也有被開除黨籍的可能,二來自從平分土地以后,愿意出雇的人很少,所以沒有雇成。現在小聚一問他,他隨便開著玩笑說“可以”,可是心里想:“雇人也不要你這樣的人!”兩個人相跟著走了一陣子以后,范登高慢慢又想到“現在出雇的人這樣缺,真要雇的話,挑剔不應太多,一點毛病沒有是很不容易的”。心眼一活動,接著就轉從小聚的優點上想——當過騾馬店的伙計,喂牲口一定喂得好;當過牙行,牲口生了毛病一定看得出來;常在鎮上住,托他販貨一定吃不了虧。他又覺得可以考慮了。就在這一路上,范登高便和王小聚談判好了,達成了下面四條協議:每月工資二十萬,生意賺了錢提獎百分之五,不參加莊稼地里工作,對外要說成合伙搞副業,不說是雇主和雇工。這次吵架的原因,依登高說是小聚沒有認真遵守協議的精神,依小聚說是不在協議范圍之內。事實是這樣:騾子經常是給別人送腳,有時候給登高自己捎辦一些貨物,采辦貨物時候,事先是由登高決定,可是小聚也有機動權,見了便宜可以改變登高的計劃。這次販絨衣是登高決定的,在進貨時候恰巧碰上供銷社區聯社也在那一家公營公司進貨,小聚便湊了區聯社一個現成進貨價錢。在小聚還覺著小批進貨湊一個大批進貨的價錢一定是便宜事,回來和登高一說,登高嘴上雖說沒有提出批評,心里卻暗自埋怨他不機動,竟和區聯社買了同樣的貨,再加上他又向別處繳了一次給別人運的貨,遲回來了兩天,區聯社的絨衣就已經發到三里灣來了。供銷社的賣價只是進貨價加一點運費和手續費,“進價”可以湊,“賣價”湊不得——要跟供銷社賣一樣價就沒有錢可賺了。范登高想:“照昨天晚上的事實證明,這批絨衣不賺錢也不好出手,只好放在柜子里壓著本不得周轉。”他正為這事苦惱了半夜,早上剛一起來又碰上小聚要請假回家收秋,這又與他的利益沖突了:腳行里有句俗話說,“要想賺錢,誤了秋收過年”,越是忙時候,送腳的牲口就越少,腳價就越大。登高想:“要在這時候把騾子留在家里,除了不能賺高價運費,兩個騾子一天還得吃一斗黑豆的料。里外不合算。”他覺著小聚不應該太不為他打算。他把上邊的道理向小聚講了一遍,不準小聚請假。小聚說:“我給你干了快一年了,你也得照顧我一下!我家只種了那三畝地,我老婆捎信來說明天要打谷子,你也能不讓我回去照料一下嗎?”登高說:“打谷子有你們互助組替你照料!打多少是多少吧,難道他們還要賺你的嗎?要說照顧的話,我不能算不照顧你——一月二十萬工資,還有提獎,難道還不算很大的照顧嗎?偏在能賺錢的時候誤我的工,你可也太不照顧我了!”小聚說:“工資、提獎是我勞力勞心換來的,說不上是你的照顧!”“就不要說是照顧,你既然拿我的錢,總得也為我打算一下吧!難道我是光為了出錢才找你來嗎?”……
三里灣 作者簡介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山西晉城市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曾任《說說唱唱》主編、《曲藝》《人民文學》編委。趙樹理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有小說、戲曲、詩歌、雜論等200余萬字。他的小說,大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灣》《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2019年9月23日,趙樹理長篇小說《三里灣》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