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9198
- 條形碼:9787520389198 ; 978-7-5203-891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本書特色
以史為鑒、緣史立論,在總結經驗、反思教訓和尋繹規律的基礎上試圖建構起中國日記文學理論,努力讓我國傳統的日記文學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價值和魅力。 本書的研究還有著良好的應用價值。筆者闡明的新觀點,總結和提煉的歷代學人、作家、教育家開展日記寫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可以用于我**語寫作教育體系的重構。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內容簡介
自西漢初年王世奉日記牘(我國現存完好的很早日記)以來的兩千多年間,日記一直是我國很傳統、實際效用極大,但又常被輕視、相關理論研究也極為薄弱的寫作樣式和治學方法之一。兩千多年間,我國累積的日記文論資料極為豐富,且成就非凡,但是零散、雜亂,未能引起學術界的足夠注意,也一直缺乏系統的輯錄、?焙驼怼1緯\用當代人本主義哲學、文藝學對話理論、言語生命動力學母語寫作理論等前沿思想,對中國歷代文人、學者、作家、教育家的日記寫作和日記寫作教育實踐進行系統全面的審視,對他們的經驗、看法、觀念及針對經典日記文本的讀后感等資料予以輯錄、校勘、整理和鉤沉,在此基礎上建構起中國日記文學理論,這可以讓傳統的日記文學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價值和魅力。其意義有三:,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文論體系;第二,有填補研究空白(或薄弱地帶)的學術初創價值,本書探討的不是學科前沿研究問題,也不是熱點問題,但它是一項初創性研究;第三,輯錄、校對、整理我國自西漢王世奉日記牘以來兩千多年間的日記文論資料,文獻上具有“拯亡救失”的現實價值。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第二章 唐宋時期的日記文學觀
概述
**節 蘇軾的日記文學觀——從單則日記《記承天寺夜游》談起
第二節 黃庭堅的日記文學觀——從日常生活日記《宜州家乘》談起
第三節 陸游的日記文學觀——從行記類日記《入蜀記》談起
第四節 兩宋朝臣的日記文學觀——從李綱、王安石、周必大的軍政時事日記談起
第五節 唐宋時的日記類別及其文學敘寫觀
第三章 金元明清時期的日記文學觀
概述
**節 徐霞客的日記文學觀——從記游專題日記匯編《徐霞客游記》談起
第二節 清代文論與清代學人日記——以讀書札記類日記《越縵堂日記》為中心
第三節 國家需求與日記新變——從晚清使西日記談起
第四節 金元明清時的日記嬗變及其文學敘寫觀
第四章 民國時期的日記文學觀
概述
**節 民國作家關于“日記文學”的爭議探析
第二節 一位新文學倡導者的日記撰述觀探析——以《胡適留學日記》為考察對象
第三節 朱光潛對日記寫作與想象力發展的論斷探析
第四節 民國日記文論的主要成就
第五章 新中國的日記文學觀
概述
**節 日記里的“延安保衛戰”——解放初作家杜鵬程的日記敘寫觀
第二節 陳詩觀風:極左年代的日記文學觀——以《吳宓日記續編》(1966-1974)為考察對象
第三節 日記與母語寫作教育體系的重構——從世紀初的“作文說謊”論調談起
第四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日記敘寫觀及寫作教育觀
第六章 結語:中國日記文學發展簡史及其基本觀念
參考文獻
后記感懷學術路上的偶然和必然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節選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ㄒ唬 ∽鳛椤拔母铩睌懙牧ψ,《吳宓日記續編》(1966-1974年)既是一部宏闊壯麗的時代“史詩”,也是一支中國學人在風雨如晦年代的心靈小夜曲。 吳宓自入學陜西三原宏道書院的前一年(1906年)起,一直到八十四歲(1978年)在陜西涇陽去世前,即使身處極端困難的境地都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敘寫了他從宏道書院考入清華園讀書,留學美國,后作為“學衡派”主將與新文化運動旗手(如陳獨秀、胡適等)進行攸關中國現代化道路選擇的文化論爭,以及他經歷的國共內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次政治運動(如土改、鎮反、三反五反、合作化運動、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反右斗爭、大躍進、四清和“文革”運動等)的經過。吳宓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參與人,從他的日記中可以尋覓到許多不為人知的時代縮影。在這些日記巨帙中,以反映吳宓1966-1974年生活的四冊《吳宓日記續編》*具特色和價值。此期的吳宓日記細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在“文革”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一代學人的慘痛經歷,及深層次的形成根源,刻畫了那個時代不一樣的傳統知識分子形象,表現了他們的樂觀、傲骨、獨立與情懷。這是一部反映“文革”十年動亂的非虛構文學巨著,留下了許多近距離觀察和了解那個時代的**手資料,讓人回味、感嘆、反思,并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鑒照,警醒今天的人們要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不要折騰、不忘初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著力推進科教興國?梢哉f,吳宓日記如“史詩”一般宏闊真實壯麗,又如中國學人的心靈小夜曲一樣纏綿宛轉跌宕,大氣磅礴又細膩具體地敘寫了中國社會在邁向現代化進程中的風風雨雨,以及中國學人在這一過程中的希冀、痛苦、憂郁、激動、悲憤、驚恐、絕望、慶幸等心緒變遷,讀來令人唏噓! 。ǘ ∽鳛椤笆吩姟卑闳沼浀淖珜懻撸瑓清底杂X超越了局限于個人利害的認知立場,以觀劇的態度審視了“文革”這場自上而下、轟轟烈烈、嚴重擾亂國家正常秩序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鬧劇! 清档娜沼洈懹^,在不同時期經歷了三次重要變化! ∑湟,他早年的日記寫作,主要目的是借助日記來砥礪品行、累積學問,這是中國傳統治學和提高修養的方式,吳宓受其影響自覺選擇并終生堅持。1910年,十六歲的吳宓在日記卷首寫下一段自勉之語:“天下之事,不難于始,而難于常,所以毅力為可貴也。日記,細事也,然極難事也!闭驗檎J識到日記寫作的“細”和“難”及其磨礪恒心和毅力的重要作用,吳宓決心以日記作為自己陶冶心性、砥礪品行、累積學問的方式。 其二,在經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來的數次政治運動后,吳宓屢遭批判而性情大變,由早年獨喜放言高論而至處世謹慎。這其中,以“土改詩案”影響*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土改和鎮反運動中,吳宓對女友鄒蘭芳一家的遭遇(鄒的父兄系四川萬源縣惡霸地主、大軍閥,在土改和鎮反運動中被曾經備受欺壓的勞苦群眾打死或被人民政府鎮壓,一家老小生活無著)頗為同情,對四川農村“土改”運動的一些過火做法表達了不滿和批評,毫無顧忌地寫下“易主田廬血染紅”的詩句,并在書信和集會中與朋友唱和。這些書信遭揭露后,吳宓被西南軍政委員會有關部門懷疑是參加“反動詩社”,幾經折騰和心驚肉跳后才僥幸過關。從此,吳宓變得謹言慎行,他徹底從公共言說陣地退回到私人領地——在日記中傾瀉情感,表達他對時局的不解、思考或批評!拔母铩北l后,他更借日記來排解身處“萬馬齊喑”時代的孤寂和苦悶,如他1968年12月19日的日記寫道:“宓注重‘服從’,不敢胡言亂動,故平生無大錯誤。 ……
中國日記文學理論研究 作者簡介
劉中黎,1970年生,湖南武岡人。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專業寫作教育方向首位博士,師從母語寫作教育專家潘新和教授。主要研究母語寫作教育、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出版學術專著和主編教材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市(省級重點及一般項目4項,主研多項。學術專著《中國20世紀日札寫作教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另獲重慶市優秀教育技術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湖南省高等教育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在《光明日報·教育思想版》《史國教育報·教育科學版》《東岳論叢》《課程·教材·教法》等報紙雜志發表學術文章近30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