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藝與生活 本書特色
1. 立志做“文攤匠”的趙樹理,用溫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現新中國成立前后農村社會的風土人情。 2. 作品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文學“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重要、*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 3. 文集通過趙樹理先生不同體裁的作品反映了“山藥蛋派”堅持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忠實于農村充滿尖銳復雜矛盾的現實生活,忠實于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人物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的獨立文學流派的風范。
文藝與生活 內容簡介
《文藝與生活》為趙樹理的文藝評論集,取其中一篇《文藝與生活》為書名。這本文藝評論集收錄了《多看看——紀念魯迅逝世五周年》《談群眾創作》《青年與創作》《文藝與生活》等五十多篇趙樹理的文藝批評作品。這些作品創作于1957年至1962年,是趙樹理關于文學創作的一些觀點和看法。1941年10月發表的《多看看——紀念魯迅逝世五周年》一文,抓住魯迅在《答北斗雜志社問》中所說“留心各樣的事,多看看,不是看到一遍就寫”和“寫不出來的時候不硬寫”兩條經驗,著重談他的體會,使我們看到了趙樹理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所達到的高度。
文藝與生活 目錄
對《太行》的批評和建議001
怎樣利用鼓詞?005
通俗化與“拖住”006
多看看
——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五周年013
藝術與農村015
對改革農村戲劇幾點建議020
也算經驗025
中國曲藝改進會籌備緣起028
小更正030
談群眾創作033
“說”和“唱”的分野037
《金鎖》發表前后039
《活人塘》四人贊
——作贊緣起043
紀念話
——紀念大眾文藝創研會一周年046
文藝作品怎樣反映美帝侵略的本質048
關于京劇改革的意見053
《方珍珠》劇本讀后感056
談“趕任務”058
我與《說說唱唱》060
決心到群眾中去063
和日本學者倉石武四郎的談話067
我對戲曲藝術改革的看法069
我在創作中的一點體會076
《三里灣》寫作前后079
談課余和業余的文藝創作問題
——答青年文藝愛好者的來信091
談曲藝創作103
業余創作漫談107
“百花齊放”聲中的上黨戲113
《買猴兒》諷刺了誰?116
關于《三里灣》的愛情描寫119
與長治市青年文藝愛好者談創作121
“小戲”小談123
理想的會演“準備”126
談《花好月圓》128
談語文教學135
“普及”工作舊話重提144
要挖斷可右之根150
初看蒲劇的時候153
青年與創作
——答為夏可為鳴不平者156
我與漢字166
談評劇《三里灣》168
和工人習作者談寫作170
我愛相聲《水兵破迷信》182
從曲藝中吸取養料185
徹底面向群眾195
群眾創作的真繁榮198
對上黨戲曲的繼承傳統與整理改編的看法203
文藝與生活214
不要急于寫,不要寫自己不熟悉的217
作家要在生活中做主人221
談談花鼓戲《三里灣》225
“起碼”與“高深”232
談“助業作家”240
——紀念畢革飛同志240
文藝與生活 作者簡介
趙樹理(1906—1970),原名趙樹禮,山西晉城市沁水縣尉遲村人,現代小說家、人民藝術家,山藥蛋派創始人。曾任《說說唱唱》主編、《曲藝》《人民文學》編委。趙樹理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有小說、戲曲、詩歌、雜論等200余萬字。他的小說,大多以華北農村為背景,反映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存在其間的矛盾斗爭,塑造農村各式人物的形象,開創的“山藥蛋派”,成為新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文學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灣》《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2019年9月23日,趙樹理長篇小說《三里灣》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陳武,江蘇東海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一級作家。長、中、短篇小說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作家》《十月》《鐘山》《花城》《天涯》等雜志發表,共計500余萬字。多篇小說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選載。出版各類文學作品三十余部。多次獲得紫金山文學獎、花果山文學獎等文學獎項。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