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國氣候與生態環境演變:2021(第二卷下 區域影響、脆弱性與適應)

包郵 中國氣候與生態環境演變:2021(第二卷下 區域影響、脆弱性與適應)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10-01
開本: 其他 頁數: 484
本類榜單:自然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246.0(7.5折) 定價  ¥32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國氣候與生態環境演變:2021(第二卷下 區域影響、脆弱性與適應) 版權信息

中國氣候與生態環境演變:2021(第二卷下 區域影響、脆弱性與適應) 內容簡介

本書在國內外**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地評估了氣候變化對我國東北、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上游、粵港澳大灣區、臺灣地區和福建、西北干旱區、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等地區以及“一帶一路”重點區域的影響,綜合分析了各地區和區域氣候變化脆弱性和未來風險,歸納、總結并提出了不同地區和區域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選擇。

中國氣候與生態環境演變:2021(第二卷下 區域影響、脆弱性與適應) 目錄

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總序三
前言
第11章 東北地區 1
11.1 引言 2
11.2 影響和脆弱性 3
11.2.1 農業 3
11.2.2 濕地 11
11.2.3 水資源 16
11.2.4 冰雪氣候資源 18
11.3 風險 20
11.3.1 農業 20
11.3.2 濕地 22
11.3.3 水資源 23
11.3.4 冰雪氣候資源 25
11.4 適應對策 25
11.4.1 農業 25
11.4.2 濕地 27
11.4.3 水資源 28
11.4.4 冰雪氣候資源 29
11.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29
11.5.1 主要結論 29
11.5.2 認知差距 30
參考文獻 30
第12章 京津冀地區 41
12.1 引言 42
12.2 影響和脆弱性 42
12.2.1 水資源管理 42
12.2.2 城市(群)發展 46
12.2.3 生態環境建設 50
12.3 風險 57
12.3.1 水資源管理 57
12.3.2 城市(群)發展 59
12.3.3 生態環境建設 62
12.4 適應對策 62
12.4.1 水資源管理 62
12.4.2 城市(群)發展 64
12.4.3 生態環境建設 65
12.4.4 適應措施的協同性 70
12.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71
12.5.1 主要結論 71
12.5.2 認知差距 72
參考文獻 72
第13章 長三角地區 79
13.1 引言 80
13.2 影響和脆弱性 80
13.2.1 河口生態環境 81
13.2.2 海岸帶 84
13.2.3 陸地生態 86
13.2.4 城市 89
13.3 風險 94
13.3.1 河口生態環境 95
13.3.2 海岸帶 95
13.3.3 陸地生態 96
13.3.4 城市 97
13.4 適應對策 99
13.4.1 河口生態環境 99
13.4.2 海岸帶 100
13.4.3 陸地生態 101
13.4.4 城市 103
13.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105
13.5.1 主要結論 105
13.5.2 認知差距 107
參考文獻 107
第14章 長江中上游地區 117
14.1 引言 118
14.2 影響和脆弱性 119
14.2.1 山地與河岸帶 119
14.2.2 河流與水庫 121
14.2.3 湖泊與濕地 124
14.3 風險 129
14.3.1 山地與河岸帶 129
14.3.2 河流與水庫 131
14.3.3 湖泊與濕地 132
14.4 適應對策 133
14.4.1 山地與河岸帶 133
14.4.2 河流與水庫 134
14.4.3 湖泊與濕地 136
14.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137
14.5.1 主要結論 137
14.5.2 認知差距 138
參考文獻 139
第15章 粵港澳大灣區 143
15.1 引言 144
15.2 影響和脆弱性 145
15.2.1 高溫熱浪與城市熱島 145
15.2.2 暴雨洪澇與水資源安全 149
15.2.3 臺風、風暴潮與海平面上升 153
15.2.4 區域空氣污染與大氣環境保護 156
15.3 風險 158
15.3.1 高溫熱浪與熱島加劇風險 158
15.3.2 暴雨洪澇與水資源安全風險 159
15.3.3 臺風、風暴潮與海平面上升風險 160
15.3.4 氣候變化的大氣污染風險 162
15.4 適應對策 163
15.4.1 高溫熱浪適應與城市熱島減緩對策 163
15.4.2 城市大氣環境改善與流行病控制對策 164
15.4.3 洪澇災害適應對策 165
15.4.4 水資源安全適應對策 167
15.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168
15.5.1 主要結論 168
15.5.2 認知差距 169
參考文獻 169
第16章 臺灣和福建 183
16.1 引言 184
16.1.1 臺灣和福建的自然狀況 184
16.1.2 臺灣和福建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184
16.1.3 臺灣和福建的氣候變化 184
16.2 影響和脆弱性 185
16.2.1 臺風的影響和脆弱性 185
16.2.2 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的影響和脆弱性 191
16.2.3 洪澇災害的影響和脆弱性 193
16.2.4 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 195
16.3 風險 202
16.3.1 臺風的風險評估 202
16.3.2 風暴潮與海平面上升的風險 203
16.3.3 洪水風險評估 205
16.3.4 小結 206
16.4 適應對策 206
16.4.1 臺灣和福建適應氣候變化的現狀 206
16.4.2 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 208
16.4.3 小結 210
16.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210
16.5.1 主要結論 210
16.5.2 認知差距 212
參考文獻 212
第17章 西北干旱區 221
17.1 引言 222
17.2 影響 223
17.2.1 對水資源的影響 223
17.2.2 對農業的影響 233
17.2.3 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 237
17.3 脆弱性及其風險 243
17.3.1 山地生態系統 243
17.3.2 荒漠生態系統 245
17.3.3 綠洲生態系統 247
17.3.4 旱作農業生態系統 249
17.4 適應對策 250
17.4.1 山地生態系統 250
17.4.2 荒漠生態系統 251
17.4.3 綠洲生態系統 252
17.4.4 旱作農業生態系統 254
17.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255
17.5.1 主要結論 255
17.5.2 認知差距 256
參考文獻 257
第18章 黃土高原 267
18.1 引言 268
18.2 影響和脆弱性 269
18.2.1 土地利用和植被覆蓋變化 269
18.2.2 水土流失變化時空分異 275
18.2.3 植被生產力和土壤碳庫變化特征 281
18.2.4 產業發展 286
18.2.5 農民生計 288
18.3 風險 288
18.3.1 極端暴雨下的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 289
18.3.2 黃土高原植被恢復下的土壤干層 290
18.3.3 農業風險 291
18.4 適應對策 291
18.4.1 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292
18.4.2 植被恢復的可持續性管理對策 295
18.4.3 水土流失變化調控對策 295
18.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296
18.5.1 主要結論 296
18.5.2 認知差距 297
參考文獻 297
第19章 青藏高原 303
19.1 引言 304
19.2 影響和脆弱性 305
19.2.1 氣候變化對陸地水資源及分配形式的影響 305
19.2.2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變化態勢的影響 311
19.2.3 氣候變化對農牧業發展的影響 314
19.2.4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脆弱性及變化趨勢 316
19.3 風險 317
19.3.1 氣候變化引起的地表過程變化及主要風險 317
19.3.2 氣候暖濕化帶來的山地災害風險 319
19.3.3 氣候變化下的新型復合型地質災害(如冰崩)風險 321
19.4 適應對策 322
19.4.1 青藏高原升溫發展態勢及區域和全球比較 322
19.4.2 溫升 2℃情景下青藏高原地區水循環要素變化 324
19.4.3 青藏高原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對策 326
19.5 主要結論和認知差距 328
19.5.1 主要結論 328
19.5.2 認知差距 329
參考文獻 329
第20章 云貴高原 341
20.1 引言 342
20.2 影響和脆弱性 343
20.2.1 區域自然災害發生頻度和影響程度增加 343
20.2.2 區域水文循環不確定性增加 346
20.2.3 巖溶區水污染和石漠化加劇 347
20.2.4 生物多樣性降低 350
20.2.5 山區持續減貧壓力大 353
20.3 風險 354
20.3.1 山地災害風險 354
20.3.2 生物入侵風險 355
20.3.3 跨境生態安全風險 357
20.3.4 加劇區域返貧風險 358
20.4 適應對策 359
20.4.1 巖溶區自然災害防治 359
20.4.2 巖溶石區石漠化綜合治理 359
20.4.3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應對措施 362
20.4.4 區域跨境生態安全調控 364
20.4.5 區域可持續發展 366
20.5 主要結論 368
參考文獻 369
第21章 “一帶一路” 383
21.1 引言 384
21.2 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演變特征 385
21.2.1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氣候變化特征 385
21.2.2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生態環境演變特征 386
21.3 影響、脆弱性與風險 387
21.3.1 對人口遷移的影響及風險 388
21.3.2 對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的影響及風險 390
21.3.3 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及風險 392
21.3.4 對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的影響及風險 393
21.3.5 對民族和諧發展的影響 396
21.3.6 對地緣政治格局的影響與摩擦風險 396
21.3.7 對北極航道的影響 398
21.4 適應對策 400
21.4.1 人口遷移與氣候移民的適應對策 400
21.4.2 城市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適應對策 401
21.4.3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適應對策 402
21.4.4 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適應對策 403
21.4.5 民族文化傳承的適應對策 404
21.4.6 地緣政治關系構建的適應對策 405
21.4.7 北極航道建設的適應對策 406
21.5 主要結論和知識差距 407
21.5.1 主要結論 407
21.5.2 知識差距 408
參考文獻 408
第22章 影響、脆弱性與適應的綜合評估 419
22.1 引言 420
22.2 氣候變化對中國影響的基本特征 420
22.2.1 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的主要領域和部門 420
22.2.2 氣候變化的級聯影響 423
22.3 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與脆弱性 429
22.3.1 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429
22.3.2 自然環境受氣候變化影響的
展開全部

中國氣候與生態環境演變:2021(第二卷下 區域影響、脆弱性與適應) 節選

第11章 東北地區 主要作者協調人:趙春雨、宋長春 編審:王江山 主要作者:米娜、孫麗、周曉宇、崔妍、梁愛珍 執行摘要 本章重點評估了氣候變化對東北地區農業、濕地、水資源和冰雪氣候資源領域的影響和脆弱性、風險,并提出了針對性的適應對策。氣候變化引起作物適宜生長期期間熱量資源增加,1961~2015年≥10℃積溫增幅為5~120(℃ d)/10a;極端低溫冷害事件強度和頻率降低;農業病蟲害損失加重;玉米和水稻種植期延長2~9天;春玉米的可能種植北界向北移動了158.3~285.8km,可種植面積增加了3.84×104km2;水稻以北移為主,逐漸向東移、向高海拔地區擴展,種植面積增加了近250萬hm2(高信度)。濕地植被退化較為明顯,多年凍土呈現出區域性退化趨勢(中等信度)。松遼流域呈干旱化趨勢,徑流量和水資源量均減少(低信度)。未來東北地區單季稻區發生高溫熱害的概率逐漸增加,不同熟性春玉米種植界限繼續北移東擴,可種植玉米區域擴大明顯(高信度)。沼澤濕地面積減少、凍土面積縮小和南界北移、凍土脆弱性增加。松遼流域發生連續性的旱澇和旱澇互轉的可能性增加,需水量整體增加,遼河流域面臨極度脆弱性(低信度)。因此,應加強農田基本建設、作物抗逆品種選育、作物病蟲害防治、作物應變耕作栽培、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極端天氣事件農業保險等作為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加強濕地保護法制建設、提高東北濕地研究的科技支撐力度、加強濕地保護宣傳教育、開展濕地生態監測與評估;加強水資源合理配置及干旱監測;科學發揮冰雪氣候優勢。 11.1 引言 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遼寧、吉林和內蒙古東部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和赤峰,總面積為145萬km2。東、北、西三面為低山、中山環繞,中部為廣闊的大平原,全區平原統稱為東北大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是我國*大的平原之一。本書的東北地區僅指由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構成的區域,面積為80.84×104km2。東北地區南面是黃、渤二海,東面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受緯度、海陸位置、地勢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域廣闊,氣候類型多樣,自南而北跨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東北地區森林覆蓋率高,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儲雪有助于發展農業及林業。 東北地區既是典型的老工業基地,又是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其農作物以一年一熟為主,2017年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19.2%,糧食商品量占全國的1/3,這對保證全國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東北地區是氣候變化敏感區,隨著氣候變暖,東北地區的農業生產發生了重大變化,喜溫高產作物水稻、玉米面積擴大,生育期較長的高產品種比重增加,播種期提前,從而促進了糧食產量的大幅度增加。同時,干旱、暴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東北地區糧食生產的沖擊強度加大,使農業生產波動性加劇。未來氣候變化勢必將影響到東北地區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種植布局的規劃,氣候變化影響下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波動將直接影響中國糧食安全問題。 東北地區也是世界僅存的“四大黑土帶”之一的東北黑土區分布所在地,經過數萬年的變遷,草原、草甸茂盛的植被凋落物與殘體經微生物分解轉化為腐殖質,形成一層厚厚的黑土層,為東北地區農業發展和糧食生產提供肥沃的土壤。東北黑土區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草原,大、小興安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長白山地區,涉及黑龍江和吉林全部,遼寧東北部及內蒙古東部(全國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2016)。全球氣候變化,如溫度上升、降水量下降以及極端天氣頻發等(Gong et al.,2013),將導致東北黑土區有機質分解加快和土壤肥力下降。東北地區濕地景觀類型多、分布廣泛,是中國平原區沼澤分布*大的區域之一。東北地區濕地面積753.57萬hm2,占中國陸地濕地面積的14.1%,其中自然濕地面積689.44萬hm2,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30多處,其中***33處。截至2016年,有遼寧鐵嶺蓮花湖、吉林磨盤湖等國家濕地公園99個。濕地是陸地表層重要的生態系統,是生態功能獨特且不可替代的自然綜合體。天然濕地包括沼澤、泥炭地、濕草甸等多種形態,其不僅為地球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也為人類提供了很高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價值,特別是在供給淡水、補充地下水、攔蓄洪水、降解有毒物質、提供動植物產品、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功能,因而被稱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濕地與氣候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與其他陸地生態系統相比,濕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和脆弱。保護濕地、恢復濕地是緩解全球氣候變暖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東北地區境內的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均屬于我國七大江河。遼河發源于河北七老圖山脈的光頭山,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和遼寧,在遼寧盤錦注入渤海,河長1345km。遼河干流呈弓形,分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段稱老哈河,即源頭至西拉木倫河入口,中游段稱西遼河,即西拉木倫河匯入口至東遼河匯入口,下游段始稱遼河,即鐵嶺昌圖的福德店遼河匯入口至盤錦入海口(《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2014)。遼河流域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目前,全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達77%,水資源開發利用已接近或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及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實施,經濟社會發展將對水資源提出更高要求,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①1。松花江流域包含嫩江、西流松花江、松花江干流等主要河流,松花江流經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于黑龍江同江注入黑龍江,河長2309km,松花江源頭至三岔河段稱嫩江,三岔河以下稱松花江(《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2014)。 冰雪資源是指人類可利用的地球表面積雪和積冰。東北地區由于經緯度位置高,冬季嚴寒時間長,降雪豐富,且東北地區冬季平均溫度低,降雪后不易融化,擁有得天獨厚的雪資源。其不僅在氣候上具有先天的優勢,而且在地理環境條件上也具備其他各省市不能比較的優勢,長白山脈體系、大興安嶺山脈、小興安嶺山脈形成了天然的保護屏障并為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冰雪是重要的淡水資源,也是干旱區水資源的重要來源,被稱為“固體水庫”。陸地上每年從降雪獲得的淡水補給量約為6×1012m3,約占陸地淡水年補給量的5%。中國年平均降雪補給量為3.4518×1011m3,冰雪資源的一半集中在西部和北部高山地區,黑龍江流域、大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冰雪融水補給占重要地位。此外,冰雪融水徑流具有調節河川流量的作用,其使水量不至于過分集中于下雨季節。冰雪資源在調節水資源、冷藏、冰雪考古、開展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長期積冰和積雪的變化還是氣候變化的指示物。 本章選取東北地區農業、濕地、水資源和冰雪氣候資源作為評估對象,評估氣候變化對農業、濕地、水資源以及冰雪氣候資源的影響和脆弱性、風險以及適應對策,以期提升東北地區氣候變化適應能力。 11.2 影響和脆弱性 11.2.1 農業 1.對農業氣候資源的影響 1)光照資源1961~2015年東北地區≥10℃作物適宜生長期期間日照時數整體呈減少趨勢,平均減幅為8h/10a(高信度)。其中,64%的氣象站點日照時數呈減少趨勢,減幅為1~59h/10a,平均減幅為21h/10a;34%的氣象站點日照時數呈增加趨勢,增幅為1~57h/10a,平均增幅為14h/10a;2%的氣象站點日照時數無明顯增減變化。日照時數減幅較大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遼寧西部、中部和遼南,增幅較大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東部(張麗敏等,2018)。 1961~2012年,年太陽輻射隨年代變化呈遞減趨勢,年太陽輻射總量減少340.4 MJ/m2,變化幅度為–1.1%/10 a(高信度)。生長季太陽輻射平均減少了103.5 MJ/m2,氣候傾向率為–19.9 MJ/(m2 10a),年代際變幅較小,變化幅度為–0.5%/10a,其經歷了“變暗”到“變亮”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生長季太陽輻射達到*小值。東北地區年太陽能資源的減少主要是由春季和夏季太陽輻射量減少引起的(胡琦等,2016)。 2)熱量資源 東北地區農業熱量資源地域差異明顯,作物適宜生長期期間熱量資源增加(高信度)。1961~2015年東北地區≥10℃適宜生長期期間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增幅為0.14℃/10a,分布趨勢由南向北遞增;增幅較大的地區分布在黑龍江北部,增幅較小的地區分布在遼南和吉林長白山地區,大部分地區增幅為0.10~0.20℃/10a(張麗敏等,2018)。1981~2006年玉米生育期內東北地區平均溫度上升幅度達0.5℃/10a,從全國范圍看,其是溫度上升幅度較大的區域之一(王柳等,2014)。東北地區≥10℃初日在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前10年普遍提前,相比于20世紀80年代,平均提前5~15天;≥10℃終日隨著年代的推移逐漸延遲,相比于20世紀60年代,2001~2010年雙鴨山地區和吉林西部終日延后1~20天(趙俊芳等,2015)。1961~2015年≥10℃積溫整體呈增加趨勢,增幅為5~120℃/(d 10a)。增幅較大的區域分布在黑龍江北部和小興安嶺地區,在80℃/(d 10a)以上;增幅較小的地區分布在遼寧大部和吉林東部地區,為1~50℃/(d 10a)(張麗敏等,2018)。 3)降水量 1961~2015年東北地區≥10℃適宜生長期期間降水量整體呈減少趨勢,平均減幅為4.7mm/10a(高信度),其中65.0%的站點呈減少趨勢,其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大部和黑龍江東部地區,減幅為1~36mm/10a;23.0%的站點呈增加趨勢,分布在黑龍江西北部和吉林長白山地區,增幅為1~18mm/10a。各地增減趨勢不同,遼寧和吉林地區降水量呈減少的趨勢,減幅分別為9.0mm/10a 和4.0mm/10a;黑龍江地區降水量呈略增加的趨勢,增幅為2.0mm/10a(張麗敏等,2018)。東北黑土區降水整體呈現減少趨勢,存在顯著季節性變化趨勢,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現增多的趨勢,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現減少的趨勢(賀偉等,2013a)。1961~2016年東北地區夏季降水量呈現較為明顯的減少趨勢(張雷,2017),其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東亞夏季風、冷渦現象(王曉雪和王深義,2016)、前期西太平洋暖池熱含量異常(王曉芳等,2013)以及北極偶極子異常(周杰,2015)。Liang 等(2011)認為,東北地區在1961~2008年降水量的下降是東亞夏季風和復雜地形綜合作用的結果。Shen 等(2011)證明了東北地區降水量的變異在初夏(5月和6月)受冷渦現象影響、在盛夏(7月和8月)則是東亞夏季風起主導作用。陳海山等(2017)證明了春、夏兩季氣旋活動均對東北地區同期的降水有影響,特別是在東北東部地區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但氣旋活動強年兩個季節造成東北東部地區降水增多的原因不同。在春季,東北東部地區低層存在氣旋性環流,其有利于該地區降水增多;在夏季,西風帶水汽輸送異常使得東北東部地區水汽偏多,從而使降水增多。 4)參考作物蒸散量 參考作物蒸散量與降水量共同決定區域的干濕狀況,并且是估算生態需水和農業灌溉的關鍵因子。1961~2015年東北地區參考作物蒸散量的增減趨勢不明顯,各省增減趨勢有所差異(高信度),其中54.0%的氣象站點呈增加趨勢,分布在黑龍江大部和吉林東部地區,增幅為1~27mm/10a;41.0%的氣象站點呈減少趨勢,分布在遼寧大部、吉林西部和黑龍江西南部,減幅為1~27mm/10a。各地參考作物蒸散量的增減趨勢也不同,變化幅度較小,黑龍江和吉林參考作物蒸散量呈增加趨勢,增幅分別為3.0mm/10a 和1.8mm/10a;遼寧參考作物蒸散量呈減少趨勢,減幅為4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考勤系统_人事考勤管理系统_本地部署BS考勤系统_考勤软件_天时考勤管理专家 | 原色会计-合肥注册公司_合肥代理记账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 | 选矿设备-新型重选设备-金属矿尾矿重选-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高铝轻质保温砖_刚玉莫来石砖厂家_轻质耐火砖价格 | 临海涌泉蜜桔官网|涌泉蜜桔微商批发代理|涌泉蜜桔供应链|涌泉蜜桔一件代发 | 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电力有源滤波器-低压穿排电流互感器|安科瑞 | 都江堰招聘网-都江堰人才网 都江堰人事人才网 都江堰人才招聘网 邢台人才网_邢台招聘网_邢台123招聘【智达人才网】 | 实验室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测定仪|离子浓度计|多参数水质分析仪|pH电极-上海般特仪器有限公司 | 南京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体饮料代加工_果汁饮料代加工_固体饮料代加工 | 石牌坊价格石牌坊雕刻制作_石雕牌坊牌楼石栏杆厂家_山东嘉祥石雕有限公司 | 代理记账_免费注册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_资质代办-【乐财汇】 | 真空冷冻干燥机_国产冻干机_冷冻干燥机_北京四环冻干 | 亿立分板机_曲线_锯片式_走刀_在线式全自动_铣刀_在线V槽分板机-杭州亿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冷却塔风机厂家_静音冷却塔风机_冷却塔电机维修更换维修-广东特菱节能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彼得逊采泥器-定深式采泥器-电动土壤采样器-土壤样品风干机-常州索奥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骨密度仪-骨密度测定仪-超声骨密度仪-骨龄测定仪-天津开发区圣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蒜肠网-动漫,二次元,COSPLAY,漫展以及收藏型模型,手办,玩具的新媒体.(原变形金刚变迷TF圈) | ET3000双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_ZSR10A直流_SXJS-IV智能_SX-9000全自动油介质损耗测试仪-上海康登 | 合景一建-无尘车间设计施工_食品医药洁净车间工程装修总承包公司 | 液压中心架,数控中心架,自定心中心架-烟台恒阳机电设计有限公司 行星搅拌机,双行星搅拌机,动力混合机,无锡米克斯行星搅拌机生产厂家 | 旋转/数显粘度计-运动粘度测定仪-上海平轩科学仪器 | 执业药师报名时间,报考条件,考试时间-首页入口 | 消泡剂_水处理消泡剂_切削液消泡剂_涂料消泡剂_有机硅消泡剂_广州中万新材料生产厂家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重庆轻质隔墙板-重庆安吉升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热油泵_管道泵_天津高温热油泵-天津市金丰泰机械泵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彭世修脚_修脚加盟_彭世修脚加盟_彭世足疗加盟_足疗加盟连锁_彭世修脚技术培训_彭世足疗 | 礼至家居-全屋定制家具_一站式全屋整装_免费量房设计报价 | 车间除尘设备,VOCs废气处理,工业涂装流水线,伸缩式喷漆房,自动喷砂房,沸石转轮浓缩吸附,机器人喷粉线-山东创杰智慧 |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连江县榕彩涂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苹果售后维修点查询,苹果iPhone授权售后维修服务中心 – 修果网 拼装地板,悬浮地板厂家,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石家庄博超地板科技有限公司 | 针焰试验仪,灼热丝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水平垂直燃烧试验仪 - 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铜排折弯机,钢丝折弯成型机,汽车发泡钢丝折弯机,线材折弯机厂家,线材成型机,铁线折弯机】贝朗折弯机厂家_东莞市贝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云南丰泰挖掘机修理厂-挖掘机维修,翻新,再制造的大型企业-云南丰泰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 | 砂磨机_立式纳米砂磨机_实验室砂磨机-广州儒佳化工设备厂家 | 防水试验机_防水测试设备_防水试验装置_淋雨试验箱-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合景一建-无尘车间设计施工_食品医药洁净车间工程装修总承包公司 | 施工围挡-施工PVC围挡-工程围挡-深圳市旭东钢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ge超声波测厚仪-电动涂膜机-电动划格仪-上海洪富 | 猎头招聘_深圳猎头公司_知名猎头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