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軟件交付通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22027
- 條形碼:9787121422027 ; 978-7-121-4220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軟件交付通識 本書特色
√ 系統剖析軟件交付思維方式、過程和技術活動,集作者多年工作與研究之大成 √ 面向數字化轉型時代,聚焦軟件交付過程的標準化、自動化、自助化和可視化。 √ 10大策略,濃縮來自大型互聯網及金融企業多年DevOps優化與業務敏捷實踐。 √ 少見地針對軟件交付多元化發展及企業組織級過程改進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參考。 √ 不在孤立強調質量和效率,主張一切為了業務的成功,緊扣時間、效果和效率。 √ 內涵深刻、外延寬廣,同時適合研發人員、產品經理、質量人員、團隊管理者。
軟件交付通識 內容簡介
軟件交付過程是指在編程序改代碼之后,直到將軟件發布給用戶使用之前的一系列活動,如提交、集成、構建、部署、測試等。本書作為通識類圖書,對軟件交付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綜合的介紹。這包括三部分內容:第1部分,介紹在研究軟件交付過程時常見的思路和思考框架;第2部分,梳理軟件交付的總體過程;第3部分,考查軟件交付過程中的各個具體活動。總的來說,本書提供了一種類似于對人進行體檢的方法,對特定軟件產品的交付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可以根據其所在的業務領域、當前采用的技術棧、使用的工具、流程和方法等實際情況,找出當前*突出、*值得改進的問題。
軟件交付通識 目錄
第1部分 思維方式
第1章 本書要解決什么問題 2
1.1 提供一種系統全面的方法 2
1.2 分析軟件交付過程 3
1.3 軟件交付過程包括三類事情 4
1.4 軟件交付不是按時間階段或角色劃分出來的 4
1.5 本書本質上是講述軟件交付這門學科 5
1.6 本書分成三個部分講述 5
第2章 我們要追求什么 6
2.1 一切為了業務的成功 6
2.2 小步快跑 7
2.3 軟件實現側該追求什么目標 8
2.4 軟件交付過程追求的目標 10
第3章 幾十年來的探索 12
3.1 軟件工程 12
3.1.1 軟件危機 12
3.1.2 工程化 13
3.2 敏捷 14
3.2.1 敏捷的理念 14
3.2.2 敏捷的實踐 15
3.3 精益 16
3.3.1 起源于制造業的精益思想 16
3.3.2 把精益應用于軟件開發 17
3.4 持續集成 18
3.4.1 持續集成是什么 18
3.4.2 為什么要持續集成 19
3.4.3 如何做到持續集成 19
3.5 持續交付 20
3.5.1 包括所有質量驗證工作 20
3.5.2 比較頻繁地發布上線 21
3.5.3 持續部署 22
3.6 DevOps 22
3.6.1 DevOps的誕生 22
3.6.2 DevOps三步工作法 23
3.6.3 DevOps落地實踐 23
3.7 技術方面的演進 24
3.7.1 軟件架構 24
3.7.2 部署運行 24
3.8 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25
第4章 做好軟件交付的10個策略 27
4.1 細粒度、低耦合、可復用的架構 27
4.1.1 軟件架構 27
4.1.2 測試腳本和測試數據的架構 28
4.1.3 組織架構 29
4.2 小批量持續流動的流程 30
4.2.1 大批量帶來等待等問題 31
4.2.2 短周期、小顆粒度、減少在制品 31
4.2.3 小批量持續流動的交付過程 32
4.3 運用綜合手段保證質量和安全 32
4.3.1 各種各樣的測試 32
4.3.2 左移+右移 33
4.3.3 測試人員+開發人員 33
4.3.4 人工測試+自動化測試 33
4.3.5 綜合運用 34
4.4 自動化與自助化 34
4.4.1 單項活動的自動化 34
4.4.2 流程的自動化 34
4.4.3 自助化 35
4.4.4 相關支持 35
4.5 加速各項活動 35
4.5.1 為什么要加速 35
4.5.2 加速的通用思路 36
4.6 及時修復 36
4.6.1 為什么要及時修復 37
4.6.2 如何做到及時修復 37
4.7 完備記錄,充分展現 38
4.7.1 任務及其執行情況 38
4.7.2 版本和配置信息 39
4.7.3 關聯關系 40
4.7.4 單一可信源 40
4.7.5 相關支持 41
4.8 標準化 41
4.8.1 規范可重復 41
4.8.2 方案收斂 41
4.8.3 環境一致性 42
4.9 協調完成完整功能 43
4.9.1 背景 43
4.9.2 開發全過程的協調 43
4.9.3 交付過程的協調 43
4.10 基于度量的持續改進 44
第5章 一個典型的軟件交付過程 47
5.1 前傳 47
5.2 代碼改動累積并*終提交 48
5.3 特性改動累積并*終提交 48
5.4 集成并*終發布 49
第6章 各個細分領域 51
6.1 交付過程 51
6.2 源代碼及其構建 52
6.3 部署運行 54
6.4 靜態測試 54
6.5 動態測試 55
第7章 各個關注角度 58
7.1 執行時機 58
7.2 執行效果 60
7.3 執行效率 61
7.4 問題處理效率 62
7.5 避免引入問題 64
第2部分 總體過程
第8章 代碼改動累積 68
8.1 導論 68
8.1.1 考查范圍 68
8.1.2 關注重點 68
8.2 執行時機 68
8.2.1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實時進行的測試 68
8.2.2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隨時進行的測試 69
8.3 執行效率 70
第9章 代碼改動提交 71
9.1 導論 71
9.1.1 考查范圍 71
9.1.2 關注重點 71
9.2 執行時機 72
9.2.1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提交的顆粒度 72
9.2.2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提交時進行的測試 72
9.3 執行效果 73
9.4 執行效率 73
9.4.1 執行效率度量:從發起提交到提交完成的時間 73
9.4.2 工具輔助記錄和展現:代碼改動提交說明 73
9.4.3 工具間集成:代碼改動提交與工作項關聯 74
第10章 特性改動累積 75
10.1 導論 75
10.1.1 特性的概念 75
10.1.2 特性隔離 76
10.1.3 考查范圍 76
10.1.4 關注重點 76
10.2 執行時機 76
10.2.1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代碼改動提交觸發的測試 76
10.2.2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隨時進行的測試 77
10.2.3 流程順序和卡點:適當并行 78
10.2.4 管理并發:控制在研的特性數量 78
10.2.5 整體協調:完整的特性 79
10.3 執行效果 79
10.4 執行效率 81
10.4.1 自動執行:構建流水線 81
10.4.2 工具輔助記錄和展現:流水線執行情況 81
10.4.3 方案收斂 82
10.5 問題處理效率 83
10.5.1 問題處理效率度量 83
10.5.2 適當通知 83
10.5.3 記錄版本:流水線配置的修改歷史 83
10.6 避免引入問題 84
第11章 特性改動提交 86
11.1 導論 86
11.1.1 考查范圍 86
11.1.2 關注重點 86
11.2 執行時機 86
11.2.1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特性的顆粒度 86
11.2.2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當特性做不到既小又獨立時 87
11.2.3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特性提交時進行的測試 88
11.2.4 流程順序和卡點:特性提交門禁 89
11.2.5 整體協調:完整的特性 89
11.3 執行效果 90
11.4 執行效率 90
11.4.1 執行效率度量:從發起提交到提交完成的時間 90
11.4.2 自動執行:合并請求 91
11.4.3 工具輔助記錄和展現:特性內容說明 91
11.4.4 工具間集成:特性的代碼改動與工作項之間的關聯 92
11.5 問題處理效率 92
11.5.1 問題處理效率度量 92
11.5.2 適當通知 93
11.5.3 便捷回退:特性摘除 93
第12章 集成 94
12.1 導論 94
12.1.1 考查范圍 94
12.1.2 關注重點 94
12.2 執行時機 94
12.2.1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持續接收特性改動提交 94
12.2.2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特性合入觸發的測試 95
12.2.3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針對新特性的測試 95
12.2.4 流程順序和卡點:制品晉級 96
12.2.5 管理并發:適當交疊 97
12.2.6 管理并發:管理變體 98
12.3 執行效率 99
12.3.1 自動執行:部署流水線 99
12.3.2 工具間集成:版本的特性列表 100
12.3.3 工具間集成:特性狀態信息 101
12.3.4 工具間集成:自動維護說明文檔 102
12.3.5 自主完成:各項活動 102
12.3.6 自主完成:工具的配置 103
12.3.7 便捷配置 103
12.4 問題處理效率 103
12.4.1 問題處理效率度量:紅燈修復時長 103
12.4.2 問題處理效率度量:缺陷修復時長 104
12.4.3 及時發現 104
12.4.4 適當通知 105
12.4.5 及時處理 105
12.4.6 快速定位 106
12.5 避免引入問題 106
第13章 發布 107
13.1 導論 107
13.1.1 考查范圍 107
13.1.2 關注重點 107
13.2 執行時機 108
13.2.1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發布的顆粒度 108
13.2.2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發布前的測試 109
13.2.3 包含改動的顆粒度:生產環境的測試 109
13.2.4 減少等待:發布時間窗口 109
13.2.5 操作對象的顆粒度 110
13.2.6 整體協調:按一定順序發布 111
13.2.7 整體協調:當在特性分支上完成全部測試時 112
13.2.8 整體協調:當每個微服務都有自己的迭代節奏時 113
13.2.9 整體協調:靜態庫典型情況之公共基礎庫 114
13.2.10 整體協調:靜態庫典型情況之整體應用的組成部分 115
13.2.11 整體協調:靜態庫典型情況之服務接口定義 116
13.3 執行效果 117
13.4 執行效率 117
13.4.1 執行效率度量 117
13.4.2 自主完成:精簡發布審批流程 118
13.5 問題處理效率 118
13.5.1 問題處理效率度量:故障恢復與缺陷修復的時長 118
13.5.2 及時發現 118
13.5.3 適當通知 119
13.5.4 及時處理 119
13.5.5 快速定位 119
13.5.6 便捷回退:發布回滾 119
13.5.7 緊急改動的生效方式:緊急發布 120
第3部分 具體活動
第14章 源代碼版本控制 122
14.1 導論 122
14.1.1 考查范圍 122
14.1.2 關注重點 122
14.2 執行時機 123
14.2.1 管理并發:晚分叉模式支持交疊 123
14.2.2 管理并發:早分叉模式支持交疊 124
14.2.3 管理并發:用主干代表*新已發布版本 125
14.2.4 管理并發:特性分支的管理 126
14.2.5 操作對象的顆粒度:代碼庫的尺寸 127
14.3 執行效果 127
14.4 執行效率 128
14.4.1 執行效率度量 128
14.4.2 快速執行: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 128
14.4.3 快速執行:便捷的頁面操作 129
14.4.4 規范可重復:管理眾多代碼庫 129
14.4.5 規范可重復:明確代碼庫內的目錄結構和內容 129
14.4.6 規范可重復:規范版本號 130
14.4.7 規范可重復:標識源代碼版本 131
14.5 問題處理效率 132
14.5.1 便捷回退:特性摘除 132
14.5.2 便捷回退:發布回滾 132
14.5.3 緊急改動的生效方式:已提交特性的修改 133
14.5.4 緊急改動的生效方式:緊急發布 133
14.6 避免引入問題 134
第15章 構建 135
15.1 導論 135
15.1.1 構建的概念 135
15.1.2 考查范圍 136
15.1.3 關注重點 136
15.2 執行時機 136
15.3 執行效率 137
15.3.1 工具輔助記錄和展現:構建遇到的問題 137
15.3.2 快速執行:從全局視角提速構建 138
15.3.3 規范可重復:構建的可重復性 140
第16章 構建環境管理 142
16.1 導論 142
16.1.1 考查范圍 142
16.1.2 關注重點 142
16.2 執行效率 142
16.2.1 規范可重復:構建環境標準化 142
16.2.2 資源復用:構建環境資源池化 143
16.2.3 快速執行:保障隨時有構建資源可分配 144
16.2.4 快速執行:保障構建所需的緩存 145
第17章 制品管理 146
17.1 導論 146
17.1.1 制品的概念 146
17.1.2 考查范圍 147
17.1.3 關注重點 147
17.2 執行時機 147
17.3 執行效果 148
17.3.1 覆蓋范圍:外來制品 148
17.3.2 覆蓋范圍:工具和基礎軟件 148
17.4 執行效率 149
17.4.1 執行效率度量 149
17.4.2 工具輔助記錄和展現:制品的屬性信息 149
17.4.3 工具間集成:源代碼、構建、制品之間的關聯 150
17.4.4 快速執行:快速存取 150
17.4.5 資源復用:不重復存儲 151
17.4.6 規范可重復:管理眾多制品 151
17.4.7 規范可重復:標識制品版本 152
17.4.8 規范可重復:標識靜態庫版本 152
17.4.9 規范可重復:制品清理策略 153
17.5 問題處理效率 154
17.6 避免引入問題 154
第18章 部署 155
18.1 導論 155
18.1.1 部署單元的概念 155
18.1.2 考查范圍 156
18.1.3 關注重點 156
18.2 執行效果 156
18.3 執行效率 157
18.3.1 自動執行:完全自動化 157
18.3.2 工具間集成:以部署單元為核心對象 157
18.3.3 自主完成 158
18.3.4 便捷配置:避免重復配置 159
18.3.5 快速執行 159
18.4 問題處理效率 160
18.4.1 及時發現 160
18.4.2 便捷回退 160
18.5 避免引入問題 160
18.5.1 業務連續性:生產環境的部署策略 160
18.5.2 業務連續性:測試環境的部署策略 161
18.5.3 業務連續性:客戶端的部署策略 162
軟件交付通識 作者簡介
董越,DevOps 資深專家,阿里巴巴集團前研發效能事業部架構、高級產品專家等職,從事 Aone&云效 DevOps 產品設計、阿里云專有云集成與交付解決方案設計等工作。在加入阿里之前,他還曾就職于西門子、摩托羅拉、雅虎、索尼、去哪兒網等大型企業,一直從事軟件配置管理、軟件集成與交付、DevOps 相關的工作。當前主要從事企業級DevOps體系建設與咨詢工作,幫助眾多企業提升軟件研發交付效能。已服務過的客戶有華為、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泰證券、泰康人壽等。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