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高校軍事理論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54731
- 條形碼:9787560854731 ; 978-7-5608-547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校軍事理論教程 內容簡介
本教材全面體現了新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的要求,著眼于時代的發展,力求創新,吸收新軍事科學成果,具有結構合理、內容完備、實用性和可讀性強的特點,符合軍事科學規律和普通高等院校軍事課程教學的客觀實際,基本形成科學、完整的大學生軍事課程體系。有利于學生學習了解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
高校軍事理論教程 目錄
緒論
**節 大學生軍事課的性質宗旨與要求
第二節 大學生軍事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習方法
第三節 大學生軍事課的地位與作用
**篇 中國國防
**章 國防概述
**節 國防的內涵與國防類型
第二節 國防歷史與啟示
第三節 現代國防觀
第二章 國防法規
**節 國防法規體系
第二節 公民國防權利與義務
第三章 國防建設
**節 國防體制
第二節 國防戰略
第三節 國防政策
第四節 國防成就
第五節 軍民融合
第四章 武裝力量
**節 中國武裝力量的性質、宗旨與使命
第二節 中國武裝力量構成
第三節 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
第五章 國防動員
**節 國防動員內涵與國防動員法
第二節 國防動員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第二篇 國家安全
第六章 國家安全概述
**節 國家安全的內涵
第二節 國家安全的原則
第三節 總體國家安全觀
第七章 國家安全形勢
**節 中國地緣環境基本概況
第二節 中國地緣安全
第三節 新形勢下的國家安全
第四節 新興領域的國家安全
第八章 國際戰略形勢
**節 國際戰略格局
第二節 國際戰略發展趨勢
第三節 世界主要國家軍事力量及戰略動向
第三篇 軍事思想
第九章 軍事思想概述
**節 軍事思想的內涵
第二節 軍事思想的發展歷程及地位作用
第十章 外國軍事思想
**節 外國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第二節 外國軍事思想代表性理論及著作簡介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
**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物色及其影響
第三節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代表性著作《孫子兵法》簡介
第十二章 當代中國軍事思想
**節 毛澤東軍事思想
第二節 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
第三節 江澤民論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
第四節 胡錦濤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
第五節 習近平強軍思想
第四篇 現代戰爭
第十三章 戰爭概述
**節 戰爭的內涵與特點
第二節 戰爭的發展歷程
第十四章 新軍事革命
**節 新軍事革命的內涵
第二節 新軍事革命發展演變
第三節 新軍事革命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中國特色新軍事革命
第十五章 機械化戰爭
**節 機械化戰爭的基本內涵、形態與特征
第二節 機械化戰爭的代表性戰例簡介
第十六章 信息化戰爭
**節 信息化戰爭的基本內涵與主要形態
第二節 信息化戰爭基本特征
第三節 信息化戰爭形態發展趨勢
第四節 信息化戰爭代表性戰例簡介
第五篇 信息化裝備
第十七章 信息化裝備概述
**節 信息化裝備的內涵與分類
第二節 信息化裝備對現代作戰的影響以及發展趨勢
第十八章 信息化作戰平臺
**節 地面信息化作戰平臺
第二節 水面(下)信息化作戰平臺
第三節 空中信息化作戰平臺
第四節 高技術作戰平臺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 信息武器裝備的應用戰例探析
第十九章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
**節 指揮控制系統
第二節 預警探測系統
第三節 導航系統
第四節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 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在戰場應用戰例簡介
第二十章 信息化殺傷武器
**節 新概念武器概述
第二節 精確制導技術
第三節 核化生武器裝備及其發展趨勢
第四節 英阿馬島戰爭戰例簡介
高校軍事理論教程 節選
《高校軍事理論教程》: 一、軍民融合的內涵 軍民融合就是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相互促進、融為一體,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和成果的優化配置、互惠互利。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進行總體設計,組織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戰略規劃引領不斷強化,重點改革扎實推進,法治建設步伐加快,軍民融合呈現整體推進、發展加速的良好勢頭。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 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要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堅持軍民協同推進,堅持有序開放合作。要立足我國國情,順應時代大勢,科學把握方向,明確戰略目標,強化戰略舉措,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運籌全局中贏得戰略優勢。要加快形成軍民融合發展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推動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初步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要準確把握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任務,推進基礎設施統籌建設和資源共享、國防科技工業和武器裝備發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軍地人才雙向培養交流使用、社會服務和軍事后勤統籌發展、國防動員現代化建設、新興領域軍民深度融合。 二、中國方式“軍民融合”歷程 20世紀50-70年代,處于“軍民結合”階段。20世紀50年代之前,我國全民皆兵,軍民一體;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我國重軍民兩用;20世紀60年代,我國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1958年,毛澤東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方針后,開始對國防科技工業進行管理機構改革,從而拉開了軍轉民的序幕。這一時期,國防工業與國民經濟各成體系,雖然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國防工業實行中央與地方雙重領導的管理體制.但軍隊、政府職能不清,加上國家實行面向國防建設服務的戰略,使得國防工業依然獨立于民用,還是民用為軍用服務,為發展武器裝備業服務。 20世紀70年代至21世紀初,進入“軍民一體化”階段。鄧小平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十六字方針后,國防科技工業開始實行軍民結合,要求國防工業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為經濟建設服務,以四個現代化建設帶動國防現代化。國防科技工業為與國民經濟相結合,實行了公司制和市場化改革,將航天、航空、兵器、艦船等軍工總公司改組為10個集團公司,實行合同制,實現了政企分開、供需分開,從而使中國國防工業走上了“軍民兼容”“軍民結合”的道路。國防科技工業真正融入國民經濟中,由單一面向國防建設轉為面向為工業、科技、經濟和國防現代化服務,大力發展民品生產和第三產業。 2007年,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戰略思想,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向“軍民融合”階段。這一階段的基本思路是:國防工業要與經濟建設良性互動,國防工業要與民用工業相聯系,實現民用與國防科技工業同步發展,形成國家創新體系下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這一思想要求對軍工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對不適應市場機制的軍工企業進行兼并、重組與關停,培育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在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次明確提出把“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月22日召開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由習近平任主任。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是中央層面軍民融合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負責。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系在一起。這說明推動中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良性互動,確保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是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必由之路,對于提高中國人民解放軍能打仗、打勝仗,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應對復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要加強集中統一領導,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形勢下國防戰略方針,突出問題導向,強化頂層設計,加強需求統合,統籌增量存量,同步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體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標準建設,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逐步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各有關方面一定要抓住機遇,開拓思路,在“統”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見實效,把軍民融合發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立足國情軍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道路,把軍民融合發展理念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領域全過程。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統一,綜合運用規劃引導、體制創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場化等手段,*大程度凝聚軍民融合發展合力,發揮好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向支撐拉動作用,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綜合效益*大化。 ……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