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潮州工藝美術:1860-2019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8038
- 條形碼:9787218148038 ; 978-7-218-1480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潮州工藝美術:1860-2019 本書特色
生動展示絢麗多彩的潮州文化圖景 書寫潮州對中華文明史的突出貢獻 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為了讓社會各界能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潮州文化,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與廣東人民出版社聯合打造《潮州文化叢書》,2021年出版**輯共10種,以全新視角引領人們領略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非凡魅力。
潮州工藝美術:1860-2019 內容簡介
潮州工藝美術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潮州文化叢書·**輯”中的一種,全面呈現了潮州精湛的工藝美術,包括潮彩、藝術陶瓷、朱泥壺、潮繡、潮州抽紗、玉雕、金漆木雕、泥塑、麥稈貼畫等,講述其藝術特點、工藝流程技法、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其歷史發展和文化精髓。叢書的編撰出版有利于更好做好潮州優秀傳統文化的歸集整理和保護傳承工作,幫助提升潮州城市文化軟實力,意義重大。叢書的出版發行,不僅有利于打造潮州特色文化品牌,更有利于實現潮州文化“ 走出去”,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潮州工藝美術:1860-2019 目錄
潮州工藝美術:1860-2019 節選
近現代潮彩(1860—1949) 潮彩,指的是潮汕地區傳統瓷器彩繪的通稱,它創始于潮州。本章所述潮彩具體來說主要是指今潮州市(含湘橋、潮安、楓溪三區及饒平縣)等地的瓷器彩繪藝術。 潮彩的歷史從廣義上來說是唐代以前的事了,明代潮彩以釉下青花彩繪為主,清代則流行粉彩彩繪。潮彩以應用釉上彩繪為主而言,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清末,潮彩的彩繪工藝得到迅速發展,為迎合國外市場的需求,開始采用進口顏料,并按西洋畫法進行彩繪,潮人稱之為“洋彩”,新中國成立后改稱為“新彩”。新彩的藝術特點是:繪畫感強,色彩鮮艷,表現力強。它的優點是容易掌握,烤燒前后色差變化小。 清末,潮州陶瓷生產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制瓷業集中在潮安楓溪、饒平九村以及與九村一山之隔的大埔高陂等地。九村青花瓷器此時青花色調深淺明亮、畫法工整,后期青花畫風趨于簡率寫意。楓溪等瓷區瓷器彩繪在明代釉下青花的基礎上,已明顯從釉下彩演變為釉上彩,尤以粉彩承前啟后。潮彩的發展可說是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但清末時江西景德鎮等地彩瓷產品大量傾銷沿海一帶,影響并促進了潮州彩瓷業的發展。胎質細膩、釉光瑩潤、色彩絢麗、鏤雕精工的五彩、素三彩、粉彩、斗彩等江西瓷器的彩繪技藝和陶瓷顏料逐漸傳入潮州,給潮州彩瓷輸來新的養分,使潮州的釉上彩繪有了較大的突破,無論是瓷器款式、形態、圖飾、風格都呈現新的面貌。同時,粉彩被潮州彩瓷工匠廣泛采用,更充分激發了他們的藝術才能,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各種花色品種,使潮州彩瓷藝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瓷器彩繪上開始由工筆勾線平涂演變為寫意彩繪,一改明代青花粗獷、簡拙而樸素的風格,逐漸走向講究神韻,講究用筆、用色等,更具寫意中國畫效果。還進一步發展了洗染手法,潮彩工藝更顯多姿多彩。瓷器出現了有的外壁文字和花紋并排;有的一側加紋飾,一側題字,圖文并茂,境意相融。彩繪題材也有很大拓展,如彩繪花紋有“四季花”“八桃五!薄傲唷薄凹t團龍”“美人如玉”和魚等,大都象征吉、慶、福、壽的紋樣,同時還有蓮、鴛鴦、蝶、山水、人物圖案。此外,瓷器裝飾還出現了“開光”的構圖形式。起初只是在瓷器上用筆勾畫出菱形或荷葉形,里面裝飾山水、花鳥,后來逐漸將開光外面全部填滿綠地、黃地或織滿花紋,以色彩烘托,使主體開光部分的畫面更突出。 隨著出口的需要和生產的發展,這時潮州彩瓷業已出現私人陶瓷商號,從事陶瓷的生產、彩繪和經營。清康熙年間,潮州開始出現私人陶瓷商號。僅潮州楓溪就有商號30多家,到了同治、光緒年間,潮州的陶瓷商號不斷出現,如潮州楓溪就有吳老實創立的“和記”、吳懷念創立的“利合”、鄭阿取創立的“玉合”等。與此同時,饒平九村日用瓷的碗盤圈足流行題字款,常見的有“元玉”“永玉”“文利”“仁利”“永興”“怡和”等幾十款,均是商號名稱,這些商號流行在碗盤圈足題字款作為產品標志。這些陶瓷商號不斷從大埔高陂、饒平等產瓷區購進批量較大的白胎瓷,從省城購進外省陶瓷彩繪顏料,從事彩繪加工并直接販運出口,其生產品種大多是壺、碗、盤、花瓶、燭臺、香爐、掛壁、花盆、筆筒等日用瓷器。瓷器彩繪則從個體作坊發展至彩瓷莊。咸豐年間,潮州城已有多家頗具規模的彩瓷莊。光緒年間,潮州楓溪有“公合成”“永利”“和順”等諸家彩瓷莊。光緒十年(1884)楓溪陶瓷工匠姚華經常到廣州做陶瓷生意,接觸到我國其他瓷區的彩瓷技術和彩繪顏料,于光緒十二年(1886)在楓溪開創了首家彩瓷莊,彩繪紋樣古色古香,俗稱“本彩”。光緒十五年(1889)楓溪吳合禧因楓溪所產的白瓷質不適應出口需要,他采用饒平、大埔高陂白瓷加彩,為便于運輸便在開創了潮州城**家彩瓷莊——玉順彩瓷莊,隨后,楓溪各彩瓷莊相繼進城,潮州城彩瓷業逐漸發展起來。彩繪品類主要是日用瓷器,使用從廣州進口的陶瓷顏料進行彩繪。 光緒后期,潮州民間畫師對瓷器彩繪技藝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名氣較大的詹云畫師以半工意人物見長,他的門徒莊淑與、謝蘭圃、許云秋、謝銳、蔡友南等都有很深造詣,是當時著名的潮彩藝人。他的學生轉入瓷器彩繪之后,運用詹云畫派技法,結合瓷器裝飾特點,使潮彩富有國畫風味,呈現一個全新的面貌。隨著對外通商貿易的發展,日本等國生產的中溫色釉紅、綠等彩料,經香港從日本進口,楓溪陶瓷藝人開始試燒中溫五彩瓷器,俗稱“大窯五彩”。后來進口瓷用金水(俗稱“金油”)的這一應用,為潮州瓷繪技藝增添了金碧輝煌的光彩,提升了潮彩的品位。 清政府于宣統二年(1910)在南京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南洋勸業會,潮州府選送的一批彩瓷工藝品隨同潮州花燈、潮州木雕、潮州刺繡等一并送展,潮彩藝人廖集秋創作的百鳥朝鳳四季盤,以及許云秋、謝梓庭創作的釉上彩人物掛盤等獲得獎勵。其他碗類等日用瓷也得到了好評。自此潮彩瓷器開始在我國瓷壇上嶄露頭角。1915年2月,潮彩瓷器還被送往太平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這個博覽會是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而舉辦的一次盛會,展出歷時280天,潮彩作品在該會的工藝美術教育館展出,引起各界關注。潮彩瓷器隨著國外市場的需求而不斷發展起來,產品大量行銷東南亞、歐美各地。由于訂貨增多,彩瓷從業人員猛增,潮州彩瓷行業得到空前發展,這時不少從事刺繡、蓬扇、花燈、紙幅人物畫繪制的民間畫師加入瓷器彩繪,更使潮彩藝術達到新的境地,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鼎盛時期。 宣統三年(1911)潮州楓溪陶瓷商號只有20多家,工人也只有200多人,全業年產值約為3萬洋元。到民國4年(1915)陶瓷商號增到40多戶,工人500多人,全業年產值約為14萬洋元。民國4年以后數年略有發展,全業年產值約為40萬洋元。辛亥革命后,僅潮州楓溪就有彩瓷莊17家,工人300余人,比辛亥革命前增加了一倍。此時,陶瓷彩繪顏料也由廣州供應改為大量從日本進口。據《六十年來之嶺東紀略》記載,這一時期,潮州各地的陶瓷生產以潮安楓溪、大埔高陂、饒平的石井等地景況*佳,產量*大,特別是靠近楓溪的潮安長美、鳳塘、湖下、林板、角樹、人家前、為子關、梅林等村落,幾乎家家戶戶從事陶瓷制作或彩繪。 20世紀初期,中國正處于飽受外國列強欺侮蹂躪的年代。1915年5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限令中國政府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從而激起全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而形成一致抵制日貨的熱潮。潮安楓溪制瓷工人也以實際行動予以響應,還在生產的日用瓷器上書愛國口號。更有廠家在生產的八瓣梅花形彩瓷盤上,內繪菊花、飛燕,在環盤的花邊上書“五月七日國恥諸君紀念勿忘”12個字作警句,提醒人們勿忘國恥,反抗外強侵略,體現了楓溪制瓷工人的愛國熱情和革命傳統。五四運動前后,全國各地掀起反帝高潮,抵制洋貨進口,國內市場對瓷器需求增大,潮州各地的陶瓷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僅饒平九村就有95條窯生產,產品種類增多,暢銷國內外。潮州楓溪的陶瓷商號也以每年增加10多戶的速度發展。 民國8年(1919)潮梅守使劉志陸在大埔開創潮梅瓷廠,招用江西和潮州大批彩瓷工匠,從事陶瓷制作及彩繪生產。1927年該廠倒閉,潮州彩瓷藝人蘇植籌、余岳勛、陳宏陽等人將學到的江西瓷器彩繪技術,結合潮彩技法,首先在潮州瓷器彩繪上應用刷花和貼稿,使潮彩技藝更加豐富多彩。民國17年(1928)潮州楓溪大小商號已發展到80多戶,工人達1300多人,全業年產值約為110萬洋元。民國18年(1929)以后,由于抵制日貨運動,國內對國產彩瓷器需求量增加,又一次刺激潮州等地陶瓷業的發展。到民國25年(1936),潮州楓溪的陶瓷商號已達100多家,工人增至2000人左右,企業年產值300萬國幣。制瓷業的興旺,直接地促進了潮彩藝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而彩瓷業的發達使得陶瓷彩繪顏料需求量日益增多。潮彩藝人張若眉、李佩文等研制彩瓷顏料獲得成功,楓溪也開始生產大窯五彩顏料,從而使潮州彩瓷逐步減少依賴進口彩料的局面。
潮州工藝美術:1860-2019 作者簡介
李炳炎,1962年生于潮州城區,研究館員、高級工藝美術師。1981年3月參加工作,現為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潮州市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館長、第六屆廣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主編《中國古瓷窯大系·中國潮州窯》,出版專著《楓溪潮州窯(1860-1956)》《近當代新馬泰潮人陶瓷業研究》等7冊;設計陶瓷作品《和諧萬方瓶》《筆架山窯古典系列瓷》等獲得國家、省多個獎項。2012年,被評為“第五屆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杰出人物”。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