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與生態修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5312
- 條形碼:9787568075312 ; 978-7-5680-753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與生態修復 本書特色
本書立足水系統的復雜性,基于多角度、多尺度、多源數據構建了城市水安全評價的綜合模型,作為精準識別城市水問題及關鍵區域、主要影響因素的依據,對于水生態修復策略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對于指導當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生態修復等實踐具有理論前沿性、實踐指導意義和方法創新性。
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與生態修復 內容簡介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劇增,水安全問題逐步成為我國各大城市面臨的嚴峻挑戰。為有效地解決水問題、實現水安全,各城市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實踐。當前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存在理論研究匱乏、重項目輕系統統籌的問題。本書遵循“研究源起——理論研究——模型構建——實證分析——策略提出”的邏輯思路,以湖北省襄陽市為例,探討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模型理論構建、水安全問題識別分析、水安全問題導向的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策略等問題。理論構建部分,基于對水系統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解析,應用“壓力-狀態-響應”模型,從水資源、水環境、水災害、水生態四個方面構建城市水安全評價綜合模型,并明確了各系統評價的范圍、指標、方法。根據評價結果,可以對城市水安全狀況進行分區、分級、分類問題識別,劃分安全風險等級,識別出城市“水量-水質-水患-水活力”的關鍵影響因素。水安全問題識別實證分析部分,基于水安全評價模型,采用襄陽市近幾年的水文數據、地理統計數據、經濟社會數據、網絡監測數據,分別從市域、中心城區、次流域等空間單元對襄陽城市水資源、水環境、水災害、水生態安全進行綜合評價和關鍵問題識別。水安全問題導向的水系統生態修復策略部分,基于對不同區域、不同流域的水安全主要問題識別,確定了襄陽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的目標和主要空間布局,分別提出建設城市綠色基礎設施、水資源高效利用機制、水資源保護意識提升的資源保障對策,源頭控制、中間環節管控、末端治理等環境改善對策,防洪澇綠色基礎設施、洪澇工程設施、水災害安全相關設施建設等水災害防治對策,河道綜合服務效能提升、水生態保護意識提升兩項生態恢復對策。
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與生態修復 目錄
1.1城市水資源及其特征(1)
1.2城市水循環(4)
1.3城市水文(6)
1.4城市水系統的構成與特征(7)
1.5本書研究內容概述(14)
第2章城市化過程中的城市水系統問題(17)
2.1城市水資源匱乏問題(17)
2.2城市水環境污染問題(20)
2.3城市水災害頻發問題(23)
2.4城市水生態破壞問題(26)
2.5城市地下水危機問題(28)
2.6本章小結(30)
第3章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模型構建(31)
3.1城市水系統安全概念(31)
3.2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綜合模型構建思路(33)
3.3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范圍確定(34)
3.4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指標選取(34)
3.5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方法(47)
3.6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結果分析方法(60)
3.7本章小結(62)
第4章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實證分析(64)
4.1襄陽城市發展概況(64)
4.2襄陽城市水安全評價范圍及分析單元確定(89)
4.3襄陽城市水資源安全評價及問題識別(95)
4.4襄陽城市水環境安全評價及問題識別(110)
4.5襄陽城市水災害安全評價及問題識別(123)
4.6襄陽城市水生態安全評價及問題識別(137)
4.7本章小結(153)
第5章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規劃(155)
5.1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的政策背景(155)
5.2水系統生態修復的研究與實踐(159)
5.3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規劃的內容(161)
5.4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技術(163)
5.5襄陽城市山水格局保護(171)
5.6襄陽城市水系統生態修復目標及空間布局(176)
5.7襄陽城市水系統資源保障規劃(181)
5.8襄陽城市水系統環境改善規劃(185)
5.9襄陽城市水系統災害防治規劃(194)
5.10襄陽城市水系統生態恢復規劃(200)
5.11以綠地系統修復為核心的水源涵養規劃(206)
5.12本章小結(212)
第6章城市水系統綜合防治展望(214)
6.1研究結論與局限(214)
6.2城市水系統綜合防治展望(216)
附錄(220)
參考文獻(234)
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與生態修復 節選
水循環是指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城市水循環是發生在城市區域內,自然水循環與社會水循環耦合構成的水循環系統,分為自然、人工、經濟和社會水循環四類(徐瑾,2013)。 ①自然水循環是指將大氣和地下水與城市水通過水循環中的相關作用聯系起來的過程,具體作用包括蒸騰、蒸發、降水、地面徑流、土壤滲透等(朱坦,2003)。自然水循環主要考慮在水循環大系統中運用自然因素,包括重力、太陽輻射等。 ②人工水循環由城市的給水、用水、排水和處理等部分組成,通過部分水量的消耗、污水的產生與處理等手段來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城市用水一部分蒸發,一部分利用后變成污水,經過環境工程及生態工程處理成為回用水資源,其余部分滲濾成為地下水或者通過蒸發及降水成為城市水資源。人工水循環主要通過污水深度處理和回水循環利用對水資源、水環境作出貢獻(陳康貴,2003)。 ③社會水循環是人工及自然水循環建立的保障,指通過增強人的保護意識,促進水環境恢復與水循環系統完善。通過尊重水系統的自然規律,合理使用水資源,將廢水凈化后加以回用,促進已惡化或循環利用效率低下的城市水循環系統逐步良性運轉,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水資源。在社會水循環過程中,污水處理廠起到凈化城市污水、制造再生水的作用,是維持社會水循環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張杰,2004;劉俊良,2003)。 ④經濟水循環是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及一系列經濟杠桿,增強自然水循環,規范社會取水量、促進水污染控制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達到經濟水循環的良性發展。
城市水系統安全評價與生態修復 作者簡介
王寶強,陜西寶雞人,同濟大學、佛羅里達大學聯合培養城鄉規劃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與韌性城市、城鄉生態環境規劃、城市與區域發展。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基金2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余篇,參編著作與教材4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