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戰爭事典02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811795
- 條形碼:9787516811795 ; 978-7-5168-117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爭事典023 本書特色
歷史上的英國與歐陸各主要強國始終若即若離,見縫插針地抓住機會發展自己,通過戰場上的勝利和外交上的長袖善舞成就日不落帝國。 對比傳說與歷史,還原日本戰國時期九州名將立花道雪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火門槍究竟是除了嚇人沒太大作用的武器,還是劃時代的武器? 突襲紅鹽池,建功威寧海——文官名將王越的精彩人生。 依據《木蘭辭》透露出來的“歷史密碼”,探究木蘭的真實身份以及她所生活的時代。
戰爭事典023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英國自伊麗莎白一世到特拉法爾加海戰這段時期的崛起歷程;對比傳說與歷史,梳理了立花道雪的傳奇人生和征戰;介紹了火門槍的出現、發展及它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回顧了明朝中期的邊防形勢,以及文官王越的軍旅生涯;簡要分析了花木蘭的身份及其生活時代背景。
戰爭事典023 目錄
前言
日不落的光輝歲月——大不列顛崛起和禍亂歐洲史
屢敗屢戰的不屈斗將——立花道雪戰記
熱兵器時代的先鋒——中世紀晚期的歐洲火門槍
突襲紅鹽池——明帝國中期邊防史與文官名將王越傳略
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辭》背后的鮮卑漢化與柔然戰爭
戰爭事典023 節選
2016年6月23日,在復雜的政治博弈推動下,英國進行了舉世關注的“脫歐公投”,*終以多數人贊成英國脫離歐盟而告終。不過可以預見在此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歐盟與英國之間仍將保持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而歷史上英國與歐洲大陸各主要強國之間也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 實際上,從大不列顛群島走來的英國并非世界歷史上唯一的“日不落帝國”,但它無疑是*為成功的一個。直到今天,其余輝依舊籠罩著波濤洶涌的南大西洋和廣袤無垠的南部非洲。其制度、文化和語言更滲入了眾多曾被它征服的土地。那么,是什么力量*終令一個地處歐洲邊緣的島國維系了一個世紀的霸主地位呢?而號稱“童貞女王”的伊麗莎白一世又如何借助西班牙的內憂外患*終完成了英格蘭的崛起?克倫威爾治下的共和國又如何在滿是敵意的歐洲打開局面?三次英荷戰爭,倫敦如何利用“上兵伐謀”的戰略*終一舉戰勝了“海上馬車夫”荷蘭?而來自荷蘭的君王又為何*終能夠征服不列顛群島?“光榮革命”是否真的兵不血刃?英荷*終合流的背后又蘊含著怎樣的“大陸戰略”,甚至*終葬送了“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霸權?在歐洲大陸頻繁的“王位戰爭”中,英國如何做到周旋于各派勢力之中卻一次次險中取勝?面對競爭對手法國的內部崩潰,小皮特的外交政策又是否遏制了拿破侖的崛起?在今天英國舉國公投宣布脫離歐盟之際,不妨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那些歐洲大陸合縱連橫的歷史。 伊麗莎白加冕之時英格蘭正處于一個內外交困的尷尬時期,用一位樞密院書記員的話說:“女王經濟拮據,王國耗盡財源,貴族貧窮沒落,軍隊缺少優秀官兵,民眾混亂,法紀廢弛,物價昂貴,酒肉和衣服滯銷,我們內部互相傾軋,對外同法國和蘇格蘭同時作戰,法國國王一只腳站在加萊,另一只腳站在蘇格蘭,橫跨在我們的王國之上,我們在國外只有不共戴天的敵人,沒有堅強忠實的盟友。”但幸運的是,此時英國的主要對手——蘇格蘭和法國也正處于社會動蕩的轉型期。1559年4月,隨著《卡托—康布雷西條約》的簽署,法國與西班牙之間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意大利戰爭”宣告終結。在極不情愿的情況下,法王亨利二世將女兒嫁給剛剛喪偶的西班牙皇帝菲利普二世。但就在婚禮現場,來自蘇格蘭的衛隊長蒙哥馬利突然沖出,以短矛刺入了亨利二世的頭部。 蒙哥馬利行刺的動機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但顯然就算向來敵視英格蘭的蘇格蘭人也不認可法國長期駐軍于自己的國土之上。亨利二世去世之后,其年僅15歲的長子弗朗索瓦二世繼位。作為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丈夫,弗朗索瓦二世無疑有權以蘇格蘭國王的名義加冕,但是此時法國內部天主教勢力與信奉加爾文教的“胡格諾”派劍拔弩張,自幼身體孱弱的弗朗索瓦二世還沒來得及一展拳腳,便因耳部感染撒手人寰。16歲便成為寡婦的瑪麗·斯圖亞特面對自己強勢的婆婆——法國太后凱瑟琳,*終選擇離開巴黎,重返蘇格蘭。 身為教皇克雷芒七世的侄女,法國太后凱瑟琳是一個極端的天主教信徒。對于法國國內的宗教改革勢力,凱瑟琳的態度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因此有人懷疑,弗朗索瓦二世的離奇去世便是因為試圖與“胡格諾”派妥協而遭了親生母親的毒手,而同樣面臨蘇格蘭國內宗教改革呼聲的瑪麗·斯圖亞特自然不敢在法國常駐。擺脫了凱瑟琳的控制之后,瑪麗·斯圖亞特試圖在蘇格蘭完成一場溫和的宗教改革,同時與英格蘭緩和關系。 在伊麗莎白和瑪麗·斯圖亞特兩個女王的虛與委蛇之中,英國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進入了一個短暫的蜜月期。伊麗莎白甚至親自替瑪麗和自己的寵臣羅伯特·達德利做媒。而瑪麗·斯圖亞特則試圖以表外甥女的身份窺伺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畢竟伊麗莎白此時已經宣布將“終身不嫁”。如果兩位女王能始終保持這種良性的互動,那么在伊麗莎白無嗣的情況下,瑪麗將無可爭議地頭戴英格蘭、蘇格蘭兩頂王冠。但是1565年,她卻選擇下嫁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蘇格蘭新教領袖亨利·斯圖亞特。瑪麗女王此舉或許并非緣于愛情,因為即便在婚后她仍同自己的私人秘書——大衛·瑞里奧保持著情人關系。但這場政治聯姻并沒有起到穩定局面的作用。 由于亨利·斯圖亞特的新教背景,蘇格蘭的天主教勢力隨即展開了強烈的反彈。而在蘇格蘭全境內戰連年的同時,瑪麗女王的宮闈之中同樣一片腥風血雨。1566年,不甘心被戴綠帽子的亨利·斯圖亞特刺殺了自己的情敵——大衛·瑞里奧,結果不到一年他本人也離奇地死在位于愛丁堡的別墅。很多人猜測兇手是瑪麗女王的新歡——詹姆士·赫伯恩伯爵。 瑪麗·斯圖亞特的倒行逆施*終換來了被廢黜的惡果,盡管她年僅1歲的兒子詹姆士成為蘇格蘭的新國王,但惹來天怒人怨的女王卻不得不流亡鄰國——英格蘭。此時的伊麗莎白對瑪麗已經毫無香火之情,經過3個月的審判,瑪麗·斯圖亞特及其丈夫——詹姆士·赫伯恩被分別囚禁于謝菲爾德城堡和丹麥。不過對于伊麗莎白而言,威脅并沒有真正解除,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和西班牙都視宗教改革后的英格蘭為異類,一時間各種廢黜伊麗莎白、擁立瑪麗·斯圖亞特的陰謀在倫敦反復上演著。不過此時的法國已經深陷宗教戰爭的泥潭,而幅員遼闊的西班牙帝國也由于尼德蘭地區的新教徒和資產階級革命而不勝頭疼。相反,伊麗莎白治下的英格蘭此前已經完成了宗教改革,天主教和新教達成了微妙平衡,而貨幣改革和大西洋三角貿易的拓展更令英格蘭的國民經濟得以穩步提升。因此盡管周圍各種“險情”不斷,但是這位孑然一身的女王卻始終穩如泰山。 1570年,由于向伊麗莎白求婚失敗和英格蘭北部天主教勢力叛亂失敗的雙重打擊,西班牙皇帝菲利普二世悍然操縱羅馬教廷開除了伊麗莎白的教籍。但是此舉對這位女王并無實質性的傷害,反倒是以約翰·霍金斯和弗朗西斯·德雷克這對表兄弟為首的英國私掠船主始終令西班牙人如鯁在喉。有趣的是,霍金斯和德雷克出道之時并非海盜,而是通過向西屬美洲殖民地運送奴隸牟利的商人,盡管這條從非洲西海岸捕獲黑奴前往加勒比海換取“獸皮、生姜、糖和珠寶”并*終返回英國的三角航線,充斥著血腥和暴力,但是其巨額的利潤依舊令伊麗莎白公開為之背書。 西班牙帝國對霍金斯的所作所為又妒又恨,他們首先通過外交渠道向英國政府施壓,隨后又出動海軍在墨西哥灣炮擊霍金斯的船隊。英國船只遇襲的消息傳來,伊麗莎白隨即扣押了在英國港口避難的一支西班牙船隊,至此都鐸王朝與西班牙帝國的關系由昔日的姻親逐漸滑向了對立的深淵。1577年,約翰·霍金斯正式成為英國海軍的財務官,而他的表弟德雷克則在同一年揚帆出海,沿著麥哲倫的航線展開了英國人的**次環球航行。 盡管德雷克一路在美洲沿海四處打劫西班牙商船,但伊麗莎白和菲利普二世卻并不急于撕破臉皮。伊麗莎白很清楚英國在正面挑戰西班牙這頭巨獸之前仍需要韜光養晦,而菲利普二世則認為推翻自己的小姨子伊麗莎白只能讓老對手法國漁翁得利,畢竟**順位繼承人瑪麗·斯圖亞特有一半法國血統。但這種從大局出發的隱忍姿態并沒有妨礙雙方在對方的傷口上撒鹽。在鼓勵更多的私掠船主竄入大西洋的同時,伊麗莎白大力資助西屬尼德蘭的革命浪潮,而西班牙則暗中鼓勵愛爾蘭的獨立熱情。 1582年,“荷蘭國父”威廉一世在宣布荷蘭獨立的兩天前遇刺受傷,群龍無首的尼德蘭革命者面對西班牙名將亞歷山大·法爾內塞麾下的6萬大軍只能向英國求援。英國剛剛于兩年前殲滅了一支試圖潛入愛爾蘭的西班牙“特種部隊”,此時伊麗莎白大方地向荷蘭派出了一支由心腹愛將羅伯特·達德利指揮的遠征軍。至此英國和西班牙之間漫長的暗戰終于浮出了水面,菲利普二世決心先摧垮荷蘭共和國,然后派出艦隊封鎖英吉利海峽,掩護亞歷山大·法爾內塞的地面部隊攻入倫敦。 菲利普二世的戰略很輕松地走完了**步。經過13個月的漫長圍困,亞歷山大·法爾內塞所指揮的西班牙陸軍不僅攻占了荷蘭重鎮安特衛普,更設伏擊潰了英、法兩國的援軍。1587年羅伯特·達德利不得不撤軍回國,準備本土保衛戰。但德雷克指揮的英國海軍卻在這一年突襲了西班牙*重要的軍港——加的斯灣。客觀地說,德雷克所取得的戰果還不至于讓西班牙海軍傷筋動骨,但對手來去如風的攻擊模式卻令菲利普二世不得不正視西班牙海軍大量裝備的槳帆戰艦在風帆戰艦面前的速度和火力劣勢。 西班牙人之所以能夠長期橫行地中海,并在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中重創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海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所處戰場的風平浪靜和一支訓練有素的艦載步兵。在歷次戰役之中,西班牙海軍以類似陸戰的陣列,緩慢地靠近對手后展開接舷戰。艦炮在西班牙海軍的字典里只是用來削弱對手的輔助工具,而非一擊致命的主戰兵器。德雷克的突襲盡管令菲利普二世看到了風帆戰艦和火炮的威力,但無法改變一支海軍的“光榮傳統”。1588年5月,一支由130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終于集結完畢。盡管這支艦隊遠比不上17年前高舉十字架撲向異教徒的“神圣同盟”,但并不妨礙菲利普二世雄心勃勃地將其稱為“無敵艦隊”。 …………
戰爭事典023 作者簡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眾多歷史、戰史作家組成,從事古今歷史、中外戰爭的研究、寫作與翻譯工作,致力于通過嚴謹的考證、精美的圖片、優美的文字、獨到的視角為讀者理清歷史的脈絡。目前已經出版軍事歷史類圖書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戰爭事典》《戰場決勝者》《透過鏡頭看歷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叢書,以及《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鑒》《倭寇戰爭全史》《明帝國邊防史》《拿破侖戰記》《秘密戰三千年》《帝國強軍:歐洲八大古戰精銳》《帝國強軍:中國八大古戰精銳》等專題性圖書。 原廓:記者,電視紀錄片策劃及撰稿人,音速論壇古戰版塊及北朝論壇版主,長期致力于軍事歷史研究及相關圖書、媒體的策劃、編審與創作工作。 趙愷:生于魚米之鄉,求學于燕趙之地,歷史研究者,現出版有《一言難盡:全元歷史現場》《軍國兇獸:一口氣讀完的日本戰史》《猛禽崛起:美國戰史》《軍部當國》等。 星野恒:自幼愛好歷史,尤喜中國歷史與日本歷史,對日本歷史人物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有獨到的研究,撰寫的文章曾在網絡上被頻繁轉載。 卡瓦利少校:軍事史和技術史愛好者,涉獵廣泛,對歷史上東西方的火器、戰船都有一定的研究。專注于軍事史和技術史上的轉折點,以及那些鮮為人知的武器與技術。 佑陵:90后歷史愛好者,居于巴山蜀水間,熱衷于明史與古代戰爭史的學習研究,喜歡挖掘歷史中少有人留意的細節,對漢明兩朝歷史有較多涉獵。 慕雨:天涯煮酒論史認證寫手,喜歡文史,尤喜宋史,擅長兩宋人物傳記、宋人逸事、宋詞、宋代戰爭題材寫作。曾出版《文治盛世:趙匡胤》《宋朝有個“假”皇帝》《為什么總挨打:靖康恥的前前后后》《單挑大宋朝:王安石》《歷史真有故事:兩宋風云》等圖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