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痹證臨證金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70922
- 條形碼:9787513270922 ; 978-7-5132-709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痹證臨證金鑒 本書特色
本書在參閱大量中醫古籍及文獻的基礎上,系統歸納中醫對于痹證的古今認識,結合現代醫學相關進展,融會貫通,全面整理痹證的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及中西醫常用診療方法,力爭集中西醫痹證理論之大全,廣泛傳播中醫痹證學術精華,促進中醫痹證學術思想傳承、創新,中醫痹證理論的臨床實踐應用,為中醫痹證學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中醫痹證臨證金鑒 內容簡介
中醫風濕病為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并且發病率有著逐年升高的趨勢。中醫在風濕病的治療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同樣,中醫風濕病學作為中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著完整的學術體系,其內容包括中醫風濕病因病機、病理變化規律、診療方案、用藥特點、特色療法、護理康復及預防調攝等等,是一門極富中醫特色和療效優勢的學科。
本書全面挖掘古代文獻、熟讀名家醫案、總結臨床經驗,在繼承大量中醫文獻關于痹癥防治認識的基礎上,系統論述了從古代到現代中醫認識與防治痹癥的特色與優勢。章為中醫痹癥的概述,包括中醫痹癥的歷史源流、病因病機、治則治法、預防調攝以及養生康復等等,重點論述了中醫對于痹癥的古今認識。第二及第三章歸納了中醫治療痹癥的古今經典治療方藥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醫案,以揭示中醫痹癥的驗方大法和用藥規律,體現中醫治療痹癥的療效與優勢。第四章詳細論述了中醫治療痹癥的其他療法,包括針刺、艾灸以及貼敷等等,突出了中醫治療的多樣性以及特色性。同時本書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取長補短,將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中醫整體觀念與西醫微觀理論相結合,于第五章對臨床常見與中醫痹癥相關的現代醫學病癥作一論述,簡明扼要地將相關現代醫學理論、實驗室檢查、診斷、治療手段等加以介紹,并將中醫辨證論治、特色療法、預后調攝等作詳盡闡述,力圖使中西醫理論有機結合,更好服務于臨床,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第六章歸納了常用的治療用藥,包括中藥、西藥以及中成藥,均為出自指南或經過臨床有效驗證,為讀者提供參考方便。
中醫痹證臨證金鑒 目錄
**章 中醫痹證概述
**節 中醫痹證概念
第二節 中醫痹證源流
第三節 中醫痹證分類及范疇
第四節 中醫痹證病因病機
第五節 中醫痹證治則及治法
第六節 中醫痹證康復
第七節 中醫痹證的預防與調護
第二章 中醫痹證的現代醫學認識
**節 現代醫學對中醫痹證的認識概述
第二節 相關現代醫學診斷方法
第三節 常見的現代醫學病證
附: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常用評分標準
中篇 方藥篇
第三章 常用抗風濕藥
**節 常用西藥
第二節 常用中藥
第三節 常用中成藥
第四章 痹證的古今治療方劑
**節 風痹
第二節 風血痹
第三節 風濕痹
第四節 寒濕痹
第五節 風寒痹
第六節 風寒濕痹
第七節 痛風
第八節 白虎歷節風
第九節 歷節
第十節 中風歷節
第十一節 熱痹
第十二節 風濕熱痹
第十三節 腰痛
第十四節 腎著
第十五節 肩痹
第十六節 臂痹
第十七節 痛痹
第十八節 心痹
第十九節 肝痹
第二十節 脾痹
第二十一節 肺痹
第二十二節 腎痹
第二十三節 腸痹
……
下篇 醫案篇
中醫痹證臨證金鑒 作者簡介
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專業臨床及科研工作,臨床診療經驗豐富,尤擅長風濕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在中西醫結合風濕病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擔任《風濕病與關節炎》雜志及《The Open Plant Science Journal》雜志審稿人。國家“973”計劃分中心負責人,主持課題多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三等獎各一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項,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