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鄂爾多斯盆地煤鈾協調開采擾動巖層多場耦合特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77389
- 條形碼:9787502077389 ; 978-7-5020-773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鄂爾多斯盆地煤鈾協調開采擾動巖層多場耦合特征 本書特色
本書共分為7章。第1章為概述,主要介紹了研究背景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第2章主要介紹了巖體微觀結構形態,分析了巖體孔隙裂隙特征、微觀孔隙和裂隙特征及構成成分;第3章主要介紹了載荷巖樣滲透特性試驗,開展了覆巖多孔介質、裂隙介質滲透性試驗,分析了砂巖、砂質泥巖、多孔介質滲流規律;第4章主要介紹了多場耦合模型與數值模擬,分析了載荷與非達西流滲透系數關系、栽荷與孔隙度關系,構建了裂隙介質及多孔介質滲透率模型;第5章主要介紹了煤鈾協調開采物理透視化相似模擬,基于煤鈾共生地質賦存狀況,構建了模擬試驗臺,配置了物理相似模擬材料,開展并分析了煤鈾不同開采情景下多場耦合演化規律;第6章基于工程現場,開展了煤鈾協調開采數值模擬及安全評價,構建了裂縫帶幾何模型,分析了煤鈾同采、先煤后鈾、先鈾后煤開采情景下,煤鈾協調開采裂隙-滲流-化學場時空耦合關系,評價了煤鈾協調安全開采模式;第7章展望了后續煤鈾協調開采研究方向與具體研究內容。
鄂爾多斯盆地煤鈾協調開采擾動巖層多場耦合特征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煤鈾賦存環境,對煤、砂質泥巖及礫巖進行微觀孔隙形態及物質成分分析,對完整砂巖、砂質泥巖,裂隙砂巖、砂質泥巖巖樣及大尺度礫巖含水層多孔介質進行室內應力-滲流試驗;結合數值模擬松散砂巖含鈾含水層鈾礦地浸開采中溶質化學反應-輸運過程及單、雙裂隙介質應力-滲流-溶質輸運耦合過程;研發煤鈾協調開采試驗臺、構建數值模型,分別運用透明材料、FLAC3D-CFD模擬器模擬煤鈾共采、先鈾后煤及先煤后鈾開采情景,探索煤鈾開采擾動巖層中應力場、裂隙場、滲流場及溶浸液化學反應-溶質輸運耦合特征,提出煤鈾開采走廊及煤鈾隔離走廊技術概念,制定煤鈾協調開采安全等級初步評價標準。 本書可供煤及共伴生資源協調開發行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借鑒參考,亦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學習閱讀。
鄂爾多斯盆地煤鈾協調開采擾動巖層多場耦合特征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研究現狀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2 巖體微觀結構形態
2.1 引言
2.2 巖樣孔隙裂隙特征
2.3 巖樣微觀孔隙、裂隙形態測試
2.4 巖樣成分分析
2.5 小結
3 載荷巖樣滲透特性試驗
3.1 引言
3.2 覆巖多孔介質、裂隙介質滲透性試驗
3.3 試驗結果及分析
3.4 小結
4 多場耦合模型及數值模擬
4.1 引言
4.2 載荷與非達西流滲透系數關系
4.3 載荷與孔隙度關系
4.4 裂隙介質及多孔介質滲透率模型
4.5 非達西流多孔介質模型驗證
4.6 加載破壞過程及組分壓實過程滲流-溶質輸運模擬
4.7 裂隙巖體滲流-溶質反應輸送特征
4.8 小結
5 煤鈾協調開采物理透視化相似模擬
5.1 引言
5.2 工程現場地質賦存狀況
5.3 研究手段及方式
5.4 試驗臺結構
5.5 流固耦合材料相似比計算
5.6 試驗方案及操作步驟
5.7 物理模擬結果及分析
5.8 小結
6 煤鈾協調開采數值模擬及安全評價
6.1 引言
6.2 理論模型
6.3 煤鈾協調開采模擬方案
6.4 結果分析
6.5 小結
7 展望
參考文獻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