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整形密碼 整形手術背后的科學與美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696771
- 條形碼:9787557696771 ; 978-7-5576-9677-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整形密碼 整形手術背后的科學與美學 本書特色
★將醫美整形與藝術畫作相結合的大眾科普讀物。跨界融合,別出心裁,形式獨特。用100余幅中外名畫畫中人作模特,配合醫學解剖圖,生動詮釋人體的美麗與修整。 ★涵蓋全身10大部位,從眼、鼻、面部到胸、臀,從私處到皮膚、毛發,講解30多種經典整形手術方案、適應癥和并發癥,看懂為何采取這些術式的底層原理。 ★掃盲整形基本常識,知識權威可靠。依據正規科學文獻、手術圖譜撰寫,遇到整形術語不再蒙圈,不再被不明來路的信息迷花眼。 ★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將專業知識降維,為大眾好奇所作。穿插歷史故事、社會心理、審美風潮,有趣易懂不枯燥。
整形密碼 整形手術背后的科學與美學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專業醫生向大眾科普整形外科醫學知識和人體美學常識的通俗讀物。 整形美容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愛美人群需求增長巨大。由于相較于其他醫學專科來說整形外科高度市場化,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良莠不齊,以及信息的不對稱,人們對醫美整形這個專業既好奇又覺得神秘。因此大眾需要一本為普通人寫的、看得懂的醫美整形科普書,這便是作者劉韜滔博士寫作本書的初衷。 這本書形式頗為獨特,它別開生面地以100余幅世界名畫和解剖示意圖,講解了眼、鼻、頜面、皮膚、臀、乳房等全身10大部位的常見整形手術方案,同時穿插了歷史故事、社會心理、審美風潮等內容,有趣易懂不枯燥。讀者既能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了解人體結構和醫學知識,又能學會以審美的視角看待人體,掃清對整形的某些盲區和誤區。
整形密碼 整形手術背后的科學與美學 目錄
序
第1 章 眼整形
第1 節 從*細微處開始:內眥贅皮矯正術 / 002
第2 節 平行與開扇:重瞼成形術 / 009
第2 章 鼻整形
第1 節 相得益彰:鼻主導五官協調 / 026
第2 節 損有余而補不足:鼻整形術式 / 036
第3 章 頜面整形
第1 節 長度與夾角:頜面測量 / 040
第2 節 前突與后縮:頜成形手術 / 050
第3 節 方圓之間:下頜角成形 / 062
第4 章 面部年輕化
第1 節 雕刻時光:手術除皺 / 070
第2 節 帶刺的縫線:埋線提升 / 079
第3 節 相容的異物:注射填充 / 087
第4 節 修飾肌肉:肉毒素注射 / 093
第5 章 減脂塑形
第1 節 從果腹到瘦身:形體美的變遷 / 098
第2 節 手術減脂:吸脂與胃減容 / 101
第6 章 乳房整形
第1 節 容積與質地:隆乳術 / 108
第2 節 提升與重建:減容術 / 118
第7 章 臀整形
第8 章 女性私密整形
第1 節 觀念割裂:處女膜修復 / 136
第2 節 張弛有度:陰道緊縮 / 141
第9 章 男科整形
第1 節 露出問題:包皮環切 / 146
第2 節 尺寸問題:陰莖增大 / 150
第10 章 皮膚毛發整形
第1 節 進化殘留:腋臭治療 / 158
第2 節 皮毛相依:脫發與脫毛 / 162
第3 節 撫平創傷:瘢痕治療 / 168
第4 節 去除多余:體表腫物 / 174
第5 節 不止于白:美膚 / 179
第11 章 創新與挑戰
第1 節 虛擬照進現實:計算機成像與3D 打印 / 188
第2 節 潘多拉的魔盒:基因編輯技術 / 191
名詞表 / 195
整形密碼 整形手術背后的科學與美學 節選
第1章眼整形 第1節 從*細微處開始:內眥贅皮矯正術 內眥贅皮解剖結構 我在北京生活的這十幾年間,眼干的癥狀越來越嚴重。眼科同事告訴我,這是季節性過敏,還有過度使用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導致的。針對這種癥狀,需要先檢查淚管是否通暢,再做淚管栓塞治療。 內側眼角處長有眼睛的附屬器——淚管。眼淚在這里匯集,流入淚管,可以進入鼻腔和口腔。因此內側眼角這里有一個好聽的俗稱——淚湖。我們使用滴眼液之后,有時會覺得嘴里苦澀,就是因為一部分藥水*后進入了口腔。 眼科門診的護士為了照顧我這個“自己人”,選擇了一個*小號的注射器,疼痛刺激也*小,但因為對技術要求更高,輕易不使用。護士輕輕牽拉我的眼角內眥,暴露出淚湖,可以看見一個粉色小凹點,那就是淚管開口。護士把注射器的彎頭輕輕插入淚管,推注一點兒生理鹽水。我向她報告,感覺到有液體從鼻腔流到嘴里。 這說明淚管是通暢的。然后護士用鑷子把栓子填塞進淚管,就像是泄洪的閘門被關閉了,這樣眼淚就可以在眼球表面停留更長時間,有助于保持眼睛濕潤。這種栓子是可以降解的物質,有效期大概半年。 有的人在內側眼角前方長有一片半月形皮膚皺褶,這就是內眥贅皮,又被稱為“蒙古褶”。可以看出,內眥贅皮把淚湖遮擋住了,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在北方惱人的春季里,沙礫、楊絮等外界異物因此就不容易鉆進眼角。內眥贅皮屬于顯性遺傳。據統計,在北亞、東亞等地區,內眥贅皮發生率可以高達50%。為什么在東北亞地區會有如此高比例的人群長有內眥贅皮呢?有些學者認為,內眥贅皮是對多風沙環境的適應。 常有些漂亮姑娘跟我咨詢內眥贅皮的問題。在她們的觀念中,內眥贅皮已經是嚴重到不可容忍的生理畸形。這是不對的。我覺得她們是資本所引領的時尚潮流的受害者。如果把時間回溯到蒙古帝國迅速擴張的13世紀,東方各民族大概不會認為內眥贅皮是一種生理缺陷。但是在今天強勢的歐美文化影響下,大多數人確實會覺得去掉內眥贅皮的眼睛看上去會更美一些。 美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一種主觀感受?這是個歷史悠久的美學難題,因為涉及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的意識形態爭論而顯得更加詭譎難辨。 人體審美是整形外科學術研究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一個個獨特的審美觀念之間,我們要相信,蘊含在其中的人體美學客觀規律可以被發現和掌握,這是整形外科技術得以開展的前提。整形外科醫師也需要明白,大眾所接受的審美觀念在不同的時空之下會受到環境和文化的顯著影響。否則就難以解釋,為什么澳大利亞和美洲原住民的審美迥異于舊大陸,而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審美潮流又和之后一百年出現的美國嬉皮士文化格格不入。 未來中國經濟還會繼續發展,國力日漸強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過思想觀念、文化藝術是上層建筑中*難改變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歐美文化當中這種強勢的審美慣性還會在東亞地區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內眥贅皮影響眼睛形態 內眥贅皮對眼睛形態的影響主要在于兩個方面:改變眼瞼形態和改變眼距寬度。 內眥贅皮可以源于眉弓和上眼瞼,或者同時源自上下眼瞼,牽引眼瞼引起眼瞼外形改變;內眥贅皮遮蓋了眼睛內側角,在視覺上會把眼距拉寬,瞼裂變短。 眼距是指雙眼內側眼角之間的距離,眼距寬窄的細微調整會影響人的精神氣質。大多數人都聽說過“三庭五眼”,“五眼”就是指面部寬度等于五個眼睛的寬度,而眼距就應該等寬于一個眼寬。“三庭五眼”是中國傳統繪畫的術語,這個粗略的概念目前已經被面部審美所濫用。對于整形外科醫生來說,對顏面部的美學判斷則應該更精準一些。 早期的人類學把黃種人1命名為蒙古人種(mongoloid),這一名稱具有一點歧視意味,同源的英文單詞mongolism指的就是唐氏綜合征。這是一種遺傳疾病,染色體異常導致智力低下,其相貌特點就是低鼻梁、寬眼距。 較寬的眼距還多見于鼻梁沒有開始發育的嬰幼兒,寬眼距會給人以缺少攻擊性的溫順感覺。有人喜歡把這種審美趣味稱作“少女感”,這是網絡時代新發明的一個詞。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名的寬眼距之人是春秋時期的鑄劍名師干將和鏌铘的兒子眉間尺。《搜神記》記載,干將和鏌铘的兒子生有異相,“眉間廣尺”,故取名眉間尺,可以想見其眼距之寬。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天生異相者多為奇人,比如《史記》中記載項羽長有重瞳。眉間尺也是奇男子,他父母干將、鏌铘因為鑄劍被楚王迫害而亡,自己*后也因為替父母復仇,刺殺楚王而死。 如果我們在生活之中多加留心,就會發現兔子等食草動物的雙眼都長在頭部兩側。這有利于它們觀察道路兩邊的險情,但是在快速奔跑的時候反而不能看到正前方近距離的目標,所以才會有兔子一頭撞暈在樹樁上的事情發生——“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是有科學依據的。人類是這個星球上*強大的獵食者,和其他肉食動物一樣,雙眼長在面部正前方,這樣看上去,較窄的眼距會顯得更加咄咄逼人。在主張女性獨立自信的今天,去除內眥贅皮會強化這一點。 內眥贅皮矯正術 內眥贅皮矯正術俗稱“開眼角”,這是整形外科*簡單的手術之一,但是仍然考驗著整形外科醫生的基本功:設計、切開、剝離、縫合。 傳統的內眥贅皮矯正術會在內眥處遺留瘢痕。現在的術式由Z成形術改良而來,有好幾種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Park Z成形術、Root Z成形術、皮膚上提法等,主要是為了減少瘢痕。此矯正術在東亞地區廣泛流行。 內眥贅皮矯正術對眼部形態的改變仍然是有限的,很多美容醫療機構都喜歡建議患者1在內眥擴大的同時行重瞼成形術(雙眼皮手術),而患者往往會擔心醫療機構提供的這些整體化解決方案到底有沒有必要,會不會只是一種捆綁銷售的手段。 不同于眼瞼外翻、上瞼下垂這些切切實實的解剖結構異常,單純的內眥贅皮并不會妨害人體健康。整形外科醫生和患者都需要明白為什么去實施一項手術方案,是治療器質性病變,還是改善功能,抑或只是通過改變人體形態,來單純獲得美學意義上的改變?這是整形美容外科不同于其他醫學專科的地方。 內眥贅皮矯正術——整形外科*細微的手術之一,由此我們開始一窺整形外科的魅力。
整形密碼 整形手術背后的科學與美學 作者簡介
劉韜滔,首都醫科大學整形外科碩士,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博士,北京大學醫學部講師,北京醫院外科ICU副主任醫師。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北京醫院先進個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中國》項目顧問。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雜志科普專欄作者,“果殼”高級特約作者。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