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生命科學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47033
- 條形碼:9787305247033 ; 978-7-305-2470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科學基礎 內容簡介
生物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實驗學科,在21世紀的今天,生物學已經成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因此,培養21世紀具有較高生物科學素養的公民是基礎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務。生命科學基礎的內容涉及細胞生物學、動物的結構與功能、植物的結構與功能、遺傳與變異、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學等方面,還包含部分生物學基礎實驗,是非生物學專業必須了解的生物學基礎內容。本書是非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師范教育學生參考用書,也可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參考用書。
生命科學基礎 目錄
第1章 細胞
1.1 生命的基本特征
1.1.1 化學成分的同一性
1.1.2 嚴整復雜的結構
1.1.3 新陳代謝
1.1.4 生長、發育和生殖
1.1.5 應激性和適應性
1.1.6 遺傳和變異
1.1.7 穩態
1.2 生物的化學組成
1.2.1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2.2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3 細胞的基本結構
1.3.1 真核細胞的形態結構
1.3.2 原核細胞的形態結構
1.4 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
1.4.1 細胞分裂
1.4.2 細胞分化
1.4.3 細胞衰老與細胞凋亡
實驗1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
實驗2 臨時裝片的制作
實驗3 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第2章 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2.1 動物的多層次結構
2.2 運動系統
2.2.1 骨
2.2.2 骨連結
2.2.3 骨骼肌
2.3 呼吸系統
2.3.1 呼吸系統組成
2.3.2 呼吸過程
2.3.3 氣體交換的動力
2.3.4 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
2.4 循環系統
2.4.1 循環系統組成
2.4.2 循環系統的衛生保健
2.5 營養與消化系統
2.5.1 人體中的營養素
2.5.2 合理膳食
2.5.3 消化系統
2.6 內分泌系統
2.6.1 生長激素與侏儒癥
2.6.2 甲狀腺素與呆小癥
2.6.3 性激素與第二性征
2.7 泌尿生殖系統
2.7.1 泌尿系統
2.7.2 生殖系統
2.8 神經系統
2.8.1 神經系統的結構
2.8.2 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反射
2.8.3 腦的特點
2.8.4 視覺器官——眼
2.8.5 聽覺器官——耳
2.9 免疫系統
實驗4 骨的成分鑒定
實驗5 小腸絨毛的觀察
第3章 植物的結構與功能
3.1 植物的多層次結構
3.2 植物的營養器官
3.2.1 根
3.2.2 莖
3.2.3 葉
3.3 植物的生殖器官
3.3.1 花
3.3.2 種子和果實
3.4 特殊的植物
實驗6 種子的發芽實驗
實驗7 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
第4章 遺傳與變異
4.1 自然界的遺傳現象
4.2 經典遺傳學三大定律
4.3 性染色體與伴性遺傳
4.4 DNA與染色體
4.4.1 遺傳物質——DNA
4.4.2 DNA雙螺旋結構
4.4.3 基因、染色體
4.5 遺傳信息的傳遞
4.5.1 DNA的復制
4.5.2 轉錄
4.5.3 翻譯
4.5.4 中心法則
4.6 生物性狀的控制
4.7 生物的變異
4.7.1 生物變異的原因
4.7.2 生物變異的類型
第5章 生物多樣性與進化
5.1 生物進化的證據
5.1.1 古生物學上的證據
5.1.2 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
5.1.3 胚胎學上的證據
5.2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5.2.1 繁殖過剩
5.2.2 生存斗爭
5.2.3 遺傳與變異
5.2.4 適者生存
5.3 自然選擇的三種模式
5.4 物種的形成
5.5 生物進化的趨勢
5.6 生物多樣性
5.7 生物的類群
5.7.1 古細菌
5.7.2 真細菌
5.7.3 原生生物界
5.7.4 真菌
5.7.5 植物多樣性
5.7.6 動物多樣性
第6章 生物與環境
6.1 生物與環境
6.1.1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6.1.2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6.1.3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6.2 種群與群落
6.2.1 種群
6.2.2 群落
6.3 生態系統
6.3.1 生態系統的結構
6.3.2 生態系統的功能
6.3.3 紅樹林生態系統
6.4 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1.1 生命的基本特征
1.1.1 化學成分的同一性
1.1.2 嚴整復雜的結構
1.1.3 新陳代謝
1.1.4 生長、發育和生殖
1.1.5 應激性和適應性
1.1.6 遺傳和變異
1.1.7 穩態
1.2 生物的化學組成
1.2.1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2.2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3 細胞的基本結構
1.3.1 真核細胞的形態結構
1.3.2 原核細胞的形態結構
1.4 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
1.4.1 細胞分裂
1.4.2 細胞分化
1.4.3 細胞衰老與細胞凋亡
實驗1 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
實驗2 臨時裝片的制作
實驗3 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第2章 動物的結構與功能
2.1 動物的多層次結構
2.2 運動系統
2.2.1 骨
2.2.2 骨連結
2.2.3 骨骼肌
2.3 呼吸系統
2.3.1 呼吸系統組成
2.3.2 呼吸過程
2.3.3 氣體交換的動力
2.3.4 呼吸系統的衛生保健
2.4 循環系統
2.4.1 循環系統組成
2.4.2 循環系統的衛生保健
2.5 營養與消化系統
2.5.1 人體中的營養素
2.5.2 合理膳食
2.5.3 消化系統
2.6 內分泌系統
2.6.1 生長激素與侏儒癥
2.6.2 甲狀腺素與呆小癥
2.6.3 性激素與第二性征
2.7 泌尿生殖系統
2.7.1 泌尿系統
2.7.2 生殖系統
2.8 神經系統
2.8.1 神經系統的結構
2.8.2 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反射
2.8.3 腦的特點
2.8.4 視覺器官——眼
2.8.5 聽覺器官——耳
2.9 免疫系統
實驗4 骨的成分鑒定
實驗5 小腸絨毛的觀察
第3章 植物的結構與功能
3.1 植物的多層次結構
3.2 植物的營養器官
3.2.1 根
3.2.2 莖
3.2.3 葉
3.3 植物的生殖器官
3.3.1 花
3.3.2 種子和果實
3.4 特殊的植物
實驗6 種子的發芽實驗
實驗7 植物臘葉標本的制作
第4章 遺傳與變異
4.1 自然界的遺傳現象
4.2 經典遺傳學三大定律
4.3 性染色體與伴性遺傳
4.4 DNA與染色體
4.4.1 遺傳物質——DNA
4.4.2 DNA雙螺旋結構
4.4.3 基因、染色體
4.5 遺傳信息的傳遞
4.5.1 DNA的復制
4.5.2 轉錄
4.5.3 翻譯
4.5.4 中心法則
4.6 生物性狀的控制
4.7 生物的變異
4.7.1 生物變異的原因
4.7.2 生物變異的類型
第5章 生物多樣性與進化
5.1 生物進化的證據
5.1.1 古生物學上的證據
5.1.2 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
5.1.3 胚胎學上的證據
5.2 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5.2.1 繁殖過剩
5.2.2 生存斗爭
5.2.3 遺傳與變異
5.2.4 適者生存
5.3 自然選擇的三種模式
5.4 物種的形成
5.5 生物進化的趨勢
5.6 生物多樣性
5.7 生物的類群
5.7.1 古細菌
5.7.2 真細菌
5.7.3 原生生物界
5.7.4 真菌
5.7.5 植物多樣性
5.7.6 動物多樣性
第6章 生物與環境
6.1 生物與環境
6.1.1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6.1.2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6.1.3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6.2 種群與群落
6.2.1 種群
6.2.2 群落
6.3 生態系統
6.3.1 生態系統的結構
6.3.2 生態系統的功能
6.3.3 紅樹林生態系統
6.4 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生命科學基礎 作者簡介
吳小霞,瓊臺師范學院理學院副教授。承擔本科生《生命科學基礎》課程教學,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學與科學教育,主持海南省2019年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多項課題。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