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醫學基礎概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262873
- 條形碼:9787117262873 ; 978-7-117-2628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學基礎概要 內容簡介
本版高職高專教材是對上版教材進行修訂。通過修訂,使教材更加實用、條理和規范,較上版增編了二維碼數字內容,為便于 教學,教材設有學習重點、知識鏈接、章末復習思考題,書后附有教學大綱和主要參考書目。本教材由緒論、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藏象、精氣血津液神、經絡 、體質、病因、病機、診法、辨證、防治與康復原則 等11部分組成。
中醫學基礎概要 目錄
緒論
一、中醫學的學科屬性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概況
三、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四、《中醫學基礎概要》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節 精氣學說
一、精與氣的基本概念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四節 中醫學的思維方式
一、天地人一體思維方式
二、形象思維方式
三、辯證思維方式
四、類推思維方式
第二章 藏象
**節 藏象學說概論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學說的形成
三、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
四、臟腑分類與各自的生理特點
五、臟腑精氣陰陽的概念與作用
第二節 五臟
一、心
附:心包絡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附:命門與精室
第三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節 奇恒之腑
一、腦
二、髓
三、骨
四、脈
五、女子胞
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二、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三章 精氣血津液神
**節 精
一、人體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精的生成
三、人體之精的功能
第二節 氣
一、人體之氣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氣的生成
三、人體之氣的運動
四、人體之氣的功能
五、人體之氣的分類
第三節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節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節 神
一、人體之神的基本概念
二、人體之神的生成
三、人體之神的分類
四、人體之神的作用
第六節 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系
一、氣與血的關系
二、氣與津液的關系
三、精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四、精氣神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 經絡
**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基本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名稱
二、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
三、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四、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
第三節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奇經八脈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五章 體質
**節 體質學說概述
一、體質的基本含義
二、體質的評價標志
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一、體質的分類方法
二、常用體質分類及其特征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一、體質與病因
二、體質與發病
三、體質與病機
四、體質與辨證
五、體質與治療
第六章 病因
**節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第二節 內傷病因
一、七情內傷
二、勞逸失度
三、飲食失宜
第三節 病理產物性病因
一、痰飲
二、瘀血
三、結石
第四節 其他病因
一、外傷
二、蟲獸傷
三、寄生蟲
四、醫源因素
五、先天病因
第七章 病機
**節 發病原理
一、正邪與發病
二、影響發病的因素
三、發病形式
第二節 基本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第八章 診法
**節 望診
一、全身望診
二、望局部情況
三、望排出物
四、望舌
五、望小兒指紋
第二節 聞診
一、聽聲音
二、嗅氣味
第三節 問診
一、問診的意義
二、問診的方法
三、問診的內容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第九章 辨證
**節 八綱辨證
一、表里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二節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氣血同病辨證
四、津液病辨證
第三節 臟腑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一
六、臟腑兼病辨證
第四節 外感病辨證
一、六經辨證概要
二、衛氣營血辨證概要
三、三焦辨證概要
第十章 預防、治則與康復
**節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治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
四、調理氣血
五、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第三節 康復原則
一、形神結合
二、內外結合
三、藥食結合
四、自然康復與治療康復結合
第十一章 實訓指導
**節 藏象思維能力實訓
實訓一 藏象理論應用——理解能力實訓
實訓二 藏象理論應用——分析能力實訓
第二節 經絡認知能力實訓
實訓一 十二經脈走向及分布規律標注練習
實訓二 經絡理論應用能力實訓
第三節 體質辨識及檢測能力實訓
實訓一 九種體質分類法配伍練習
實訓二 體質辨識及檢測
第四節 四診能力實訓
實訓一 舌診練習
實訓二 脈診練習
第五節 辨證思維能力實訓
實訓一 八綱辨證練習
實訓二 臟腑辨證練習
主要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