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漢方診療三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200439
- 條形碼:9787522200439 ; 978-7-5222-0043-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方診療三十年 本書特色
《漢方診療三十年》是一部難得的、風格獨特的醫案集,由日本創元社于1959年6月出版發行,至2005年12月,已有21次印刷。2011年,譯者王寧元博士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漢方經典著作。《漢方診療三十年》中文版自2011年面世以來,受到各位尊敬的讀者的歡迎和喜愛,數次重印。書中醫案的描述式實錄所蘊含的經方方證辨證的高深思維也與許多讀者產生了共鳴,并不斷在臨床診療中得到印證。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院長黃煌教授高度評價大塚敬節先生的學術成就,認為“大塚敬節的書非常值得一看,在古方怎樣用在現代疾病上,大塚敬節先生是個天才”(《麻黃類方的臨床應用》,2011年北京國際經方論壇)。大塚敬節先生在書中說:“漢方醫學合了我的生性”“漢方醫學實際上是很了不起的高級臨床醫學”“陰陽虛實的差別存在于微妙的地方,難以用文字表述清楚,需要積累經驗,努力抓住仿佛的不同之處,也只有這樣”“被體溫計的數字魔術所迷惑,著眼于患者的發熱而使用小柴胡湯和麻黃湯,實屬誤治”“方藥對證所產生的的效果是令人驚異的”……更多先生的精彩體悟,等待讀者的發現。此次改版,在裝幀設計上做了調整,力求古樸、典雅,印刷紙張采用進口紙張,讓讀者閱讀更舒適、清爽。
漢方診療三十年 內容簡介
先生,姓大塜氏,名敬節。為父惠迪、母宮的次子,1900年2月25日出生于高知市追手筋。家中四代為醫,初代希齋、二代恭齋為山內侯典醫。1923年畢業于熊本醫學專門學校,未幾,父病故,繼承家業,與松本福榮結婚。1927年因讀湯本求真的著作《皇漢醫學》而有所感,遂于1930年關閉醫院,赴東京,入于求真門下,1930年在東京牛達船河原街開設漢方專科醫院。與此同時期,經詩友伊福部隆彥介紹結識權藤成卿。權藤為農本主義者,其學說類于自然漸化的東方思想。對其思想有所銘感,終以師事之。1934年參與創立日本漢方醫學會,協助會刊《漢方與漢藥》的發行。1936年與同道者一起結成偕行學苑,在拓殖大學開設漢方醫學課程,并發起成立東亞醫學會促進國際交流。1943年隨同板倉武在同愛紀念醫院開設東方治療研究所并從事研究工作。1950年創立日本東洋醫學會,歷任該會要職。1955年從西荻洼的臨時住所喬遷至四谷三榮街新居。隨后為設立醫療法人金匱會中將湯大樓診療所、財團法人日本漢方醫學研究所而奔走。1973年協助日本醫師會武見太郎會長創設社團法人北里研究所附屬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并就任首任所長。前后五十年來,一心一意地從事疑難病患者的診療工作,為復興瀕于滅絕的漢方醫學,為培育后續人才而鞠躬盡瘁,且一生著述頗豐。因其功績,1978年被授予日本醫師會高優功獎。1981年被迫授予文部大臣獎,以表彰其生前成就。1980年10月15日早晨,因突發腦出血而逝世,享年八十歲。葬于多磨靈園,謚號杏學院醫翁敬節居士。 生前致力于漢方醫學的研究和普及,并對與中國大陸的文化交往傾注了極大熱情的大塜敬節先生今天在天國也一定會很高興的。在這里向策劃和實行該書中文翻譯的王寧元醫師的辛勞表示誠篤的敬意,向中國的讀者諸賢致以真摯之禮!
漢方診療三十年 目錄
《漢方診療三十年》中文版序1
《漢方診療三十年》中文版序2
代序
致本書讀者的閱讀說明
第壹章
1 患感冒輒畏寒不止
2 桂枝湯備忘錄
3 妊娠初期持續低熱
4 妊娠初期汗出不止
5 關節炎后的丹毒
6 主訴腹脹、腹痛、便秘
7 桂枝加芍藥湯備忘錄
8 急性大腸炎
9 臀部-疼痛就哭泣的幼兒
10 被診斷為直腸癌的患者
11 慢性便秘
12 患胃下垂主訴便秘
13 患慢性腹膜炎的少女
14 主訴劇烈腹痛的慢性腹膜炎
15 遺尿癥的少女
16 被診為胃癌的患者
17 遺留在腹中的止血鉗
18 腸套疊術后引起的腸扭轉
19 腹股溝疝(腸疝)
20 患口吃的少年
21 小建中湯備忘錄
22 易患感冒的幼兒
23 虛弱少年的瘰疬
24 結核性腹膜炎
25 黃芪建中湯備忘錄
26 經期劇烈腹痛
27 頑固的大腸炎
28 人工流產后的腹膜炎
29 當歸建中湯備忘錄
30 持續一年血便的患者
31 獨自不能翻身的青年
32 腦出血十九年的患者
33 歸芪建中湯備忘錄
第貳章
34 水泡性皮炎
35 易患感冒的小兒
36 主訴頭痛、頭面轟熱感、足冷、耳鳴的患者
37 訴精力減退的五十二歲男性
……
第叁章
第肆章
第伍章
第陸章
第柒章
第捌章
第玖章
第拾章
第拾壹章
漢方診療三十年 節選
到目前為止,有這些癥狀的患者常用真武湯、旋復花代赭石湯、大建中湯、理中湯、小建中湯等治療,但是該患兒用什么方劑治療好呢? 根據《傷寒論》,該患兒的癥狀應屬于太陰病。 《傷寒論》云:“太陰病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又云:“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另外,根據《金匱要略》的分類,這類患者的癥狀屬于寒證。 云:“病人腹滿,按之不痛者為虛,痛者為實。” 又云:“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 又云:“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谷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也。” 又云:“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現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從以上諸條論述而認識到,該患者腹中有寒,必須使用溫藥溫之。 首先考慮使用的是大建中湯。從腹痛、腸蠕動失調、嘔吐癥狀考慮的話,也符合大建中湯證。可是,到目前為止,我的經驗是:對腸管狹窄引起的蠕動失調使用大建中湯是無效的。像該患兒的腹部膨滿應該使用含有芍藥的處方,但大建中湯中含有蜀椒,沒有芍藥。 與之相反,小建中湯中含有大量的芍藥。我在《漢方》雜志上報告過關于小建中湯的腹證,明確指出小建中湯證一般認為是腹直肌痙攣,但又不一定限于此,也有腹部軟弱無力,腸蠕動失調者。也就是說小建中湯和大建中湯是腹證上非常相似時使用的方劑。所以我首先采用小建中湯治療。決定用小建中湯治療時,有如下問題:該患者使用桂枝加芍藥湯是否也可以?桂枝加芍藥湯和小建中湯的不同之處是膠飴的有無。所以和桂枝加芍藥湯證相似,患者進一步衰弱且急迫癥狀較重者,使用小建中湯為好。還有桂枝加芍藥證多呈現浮脈,而該患者脈沉。從這一點上看,我認為小建中湯為好。但是,在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傷寒論》中有“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一條,這里的建中湯指的是小建中湯,所以從字面上解釋,有惡心的患者不能使用小建中湯,而該患者有嘔吐,所以不能用小建中湯。可是以我一己之見,這一條文不是《傷寒論》的原文,而是后人追加的。如果按照此條文的說法,因為小建中湯甘甜,有惡心的患者不能用的話,《傷寒論》豈不成了不足為憑的一本書了。“隨證而治”是《傷寒論》的方針,只由甘甜這一項就決定了禁忌證,不是違背了《傷寒論》本意了嗎。在《千金要方》中對嘔吐不止者,也使用像甘草湯這樣的甘甜之物。若不使用甘甜之劑便不能止的嘔吐證也存在。所以我決定給這名患兒用小建中湯治療。 小建中湯似乎非常對證,腹痛逐日減輕,兩個月后,自覺癥狀基本消失,體重增加,恢復了健康的精神狀態,腸蠕動失調也看不見了。因病情緩解,服藥也就常常中斷,有一天突然打電話說昨天吃得過多,從傍晚開始嘔吐,整個晚上不斷嘔吐。我擔心是否發生了腸套疊,根據電話的回答,確認腹不痛,不斷地想喝水,喝的水全部吐出,尿量少。所以考慮多半為水逆證,沒有診察,予五苓散治療。用后立刻奏效,一付藥后嘔吐止。其后轉用小建中湯治療,持續了一個月左右。*近完全恢復了健康,但是飲食過度時,時有腹痛。就這樣是治愈了嗎,還會惡化嗎。暫且觀察。 因為患者是小兒,所以小建中湯的每日用量為: 桂枝1.5甘草1.0大棗1.5芍藥2.0生姜1.0膠飴2茶匙 就這樣,患兒從四月份開始上幼兒園,服藥時有怠慢。十月下旬所在幼兒園去郊游。患兒也高興地參加了。但是,不知是因為加餐過度,還是汽車搖晃的原因,到了晚上,又開始腹痛。雖說這次比平常腹脹滿較輕,但是連服藥也吐。半夜到就近的診所診察,診斷也不明確,就到了第二天早上。這天仍然腹痛、嘔吐不止。又過了一整天,到了第三天,別的醫師建議開腹探查,進行了手術。手術持續二個小時,術后診斷是兩年前手術時的腸吻合處發生腸扭轉,其中部分已經壞死。由于手術錯過了時機,患兒于第二天走完了短短的一生。了。因病情緩解,服藥也就常常中斷,有一天突然打電話說昨天吃得過多,從傍晚開始嘔吐,整個晚上不斷嘔吐。我擔心是否發生了腸套疊,根據電話的回答,確認腹不痛,不斷地想喝水,喝的水全部吐出,尿量少。所以考慮多半為水逆證,沒有診察,予五苓散治療。用后立刻奏效,一付藥后嘔吐止。其后轉用小建中湯治療,持續了一個月左右。*近完全恢復了健康,但是飲食過度時,時有腹痛。就這樣是治愈了嗎,還會惡化嗎。暫且觀察。 因為患者是小兒,所以小建中湯的每日用量為: 桂枝1.5甘草1.0大棗1.5芍藥2.0生姜1.0膠飴2茶匙 就這樣,患兒從四月份開始上幼兒園,服藥時有怠慢。十月下旬所在幼兒園去郊游。患兒也高興地參加了。但是,不知是因為加餐過度,還是汽車搖晃的原因,到了晚上,又開始腹痛。雖說這次比平常腹脹滿較輕,但是連服藥也吐。半夜到就近的診所診察,診斷也不明確,就到了第二天早上。這天仍然腹痛、嘔吐不止。又過了一整天,到了第三天,別的醫師建議開腹探查,進行了手術。手術持續二個小時,術后診斷是兩年前手術時的腸吻合處發生腸扭轉,其中部分已經壞死。由于手術錯過了時機,患兒于第二天走完了短短的一生。 ……
漢方診療三十年 作者簡介
王寧元,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客座教授,日本岐阜大學醫學博士,北京市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說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鄉村中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先后就學于河北中醫學院、陜西中醫藥大學、岐阜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就職于天津市中心醫院急救醫學研究所,師從杜雨茂教授、藤原久義教授和陳可冀院士。長期從事中醫尤其經方醫學、中西醫結合腎臟病、急危重癥、心血管疾病研究與臨床,致力于現代漢方醫學名著翻譯及傷寒派腹診應用與推廣。以作者發表論文于《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英國《藥理學雜志》(Br J Pharmacol)、美國《心血管藥理學雜志》(J Cardiovasc Pharmacol)、日本《循環雜志》(Circ J)、《美洲中國醫學雜志》(Am J Chin Med)。出版物有《漢方診療三十年》、《臨床應用傷寒論解說》、《金匱要略研究》、《傷寒論辨脈法平脈法講義》、《一學就會心電圖》、《禪意生活》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