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讀書原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703006
- 條形碼:9787807703006 ; 978-7-80770-30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讀書原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本書特色
心靈讀本:“中國期刊Diyi品牌”,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讀者》自創刊以來,始終以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為己任,堅持“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啟迪思想、開闊眼界”的辦刊宗旨,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在刊物內容及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追求高品位、高質量,力求精品,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發行量穩居中國期刊排名Diyi,亞洲期刊排名Diyi,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新讀書原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內容簡介
《讀者·原創版》十年典藏精選美文系列(全四冊),匯集了《讀者·原創版》雜志近十年精華篇章,每一篇都是經過時間淬煉,得到讀者認可與喜愛,傳播沉淀而成的暖心佳作,純美動人,生花妙筆,只為向熱愛文字的你,獻上一場文學盛宴。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讀者·原創版》十年典藏精選美文系列中的文藝卷,本卷所選編的內容,既包含當代美文杰作,也包含了對現當代文學、文藝大師的深刻解讀;有對時代電影的品評,也有對古典雅趣、詩意情懷的致敬,翻開這本書,屬于這個時代的文藝氣息撲面而來,以文字和閱讀守護現世人生與詩性家園。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與孤獨為伴,少不了被傷害,而閱讀就像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是我們對抗孤獨,治愈自己的*好方式。是的,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閱讀,讓我們不再獨單,不再悲傷。
新讀書原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目錄
輯一 邂逅了你的青澀年華
002 那年,我也曾暗戀 雪小禪
009 邂逅了你的青澀年華 陸勇強
012 相遇少年時 許冬林
015 初 心 許冬林
020 永不分手 周玉潔
024 淺如抱,深如吻 羅 西
029 是誰溫暖了我們的初戀 安 寧
034 只想和你在一起 陳麒凌
042 402的胡子 陳麒凌
輯二 戀愛開卷考
054 愛情是遇見的 羅 西
059 戀愛開卷考 羅 西
065 愛之傷 安 寧
072 打火石也怕獨居 徐 徐
081 再愛上,也要當一個妖精 徐 徐
089 只有C羅能轉會 簡安妮
098 當年我曾愛過你 夏錦織
102 花謝了還愛嗎 好 宜
106 誰說真愛不在下一個路口 陳麒凌
輯三 猜猜我有多愛你
114 愛我就請搭火車 林 夕
118 愛的《論語》 周正文 張麗潔/主講
124 吻多少青蛙才能吻到王子 葉錦衣
127 給你的愛情打個折 木丁西
130 只為與你相遇 楊 暖
134 女人重情,男人重義 向 軒
137 男人為什么愛女人 [巴]保羅·科艾略 班 超/編譯
139 分手時分的那一聲“愛” 忻之湄
142 請你記得我的壞 十萬殘荷
145 決斷之美 喬 葉
149 “想念”與“想起” 張麗鈞
152 怎樣找到真愛 [美]娜汀·克安蕭 班 超/編譯
157 猜猜我有多愛你 喬 葉
160 擊中我生命的那些碎片 張克奇
輯四 這世間*凡俗的愛情
170 這世間*凡俗的愛情 雪小禪
175 愛的迷藏 方冠晴
179 藏了66年的甜蜜愛情 蔡 成
186 回憶中,他成了一棵樹 忻之湄
193 一蔬一飯 葦 葦
198 媽媽懂浪漫 馮國川/編譯
201 杯水愛情 劉一恒
204 我愛你,以我獨有的方式 蔡 成
211 偷來的幸福 野玫瑰
新讀書原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節選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格桑亞西 20年前,也是春天,詩人海子走向山海關,在火車道上,結束了自己屬于詩歌的年輕生命。他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芬芳詩句,至今溫暖著我們的心。他希望“喂馬,劈柴,周游世界”,他想要“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他真誠地努力過,*后他選擇放棄。有人說,他的離去標志著那個純真年代的終結。有人說,他死于孤獨、抑郁、江郎才盡。20年了,那時北京,多少往事青春。整整20年了,當年的詩人老的老,瘋的瘋,下海上岸,富裕或者清貧,只有海子永遠不老,只有詩歌永遠年輕。 整整20年過去,安徽懷寧查灣村鄉下的弟弟們偶爾翻開哥哥的詩集,依然困惑于“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詩句,他們想不通“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實際意義。他們迷惑:大米蔬菜,那時并不金貴,至于房子,時間一到,公家分配,在不在海邊,春天秋天,又有什么關系。大學畢業,留居北京,工作體面,夠讓人羨慕了,總之,一切的一切似乎和死亡都扯不上關系。 但是海子還是走了。1989年3月的一天,他悄無聲息地去了山海關,口袋里只有單程車票,沒有酒錢。他找了一處無人的鐵道,躺好,松口氣,微笑著等待火車,就像等待一首好的詩歌。他仰望陰霾的天空,眼角有溫情的淚水。 那是北方的早春,蕭索、寒冷,小酒館門口掛著厚厚的棉簾,眼鏡片結滿朦朧的霧氣,丁香和玉蘭全都光禿禿的。 那是純真年代激情消退的日子,理想主義堅守的陣地傷亡慘重,物質主義的進攻勢如破竹,炮火連天,空氣顫抖,天空燃燒,援兵杳無音信,而詩歌已經彈盡糧絕。 海子對1989年的小酒館老板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老板的回答生硬卻帶有詩意:“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酒客哄笑,詩人悻悻走開,再也沒有回來。海子在那個迷惘的年份選擇山海關,選擇臥軌,選擇死亡,悲壯慘烈的一幕和《太陽》中的意境幾乎一樣:“正是黃昏時分,無頭英雄手指落日,手指日落和天空,眼含塵土和熱血,扶著馬頭倒下。” 性格純真的海子,有一些被動,一些靦腆,還有安徽鄉下人特有的忠厚。他沒有選擇主動凌厲的方式,譬如刀片、槍口、毒藥、繩索,他只是低調地側身一躺,仿佛鐵軌就是筒子樓里簡陋的單人床。 海子是1983年夏天畢業分配到大學哲學教研室的,他擁有一張舊辦公桌,顯眼的地方寫有白色文字和編碼,藤椅破舊,腿用鐵絲捆扎,用過不止一代人。 矮身量紅臉膛的海子老師在三尺講臺上講授哲學,辯證、唯物、存在、意識,他的心卻在藏北的曠野飛翔。課堂上男生睡覺,女生偷偷抹口紅,陳舊或者簇新的大樓外面,沙塵漫天,呼嘯著北方悲傷的風。 我的意識里,不斷回放這樣的對話:“難道你們不需要一個詩人?”海子困惑地問。“我們只需要哲學老師。”一個聲音堅定地回答。我確信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這樣的問答不止一次。我喜歡他的短詩《日記》,那些深情又傷感的句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籠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 …………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德令哈我去過,那里有詩人們苦苦尋覓的洪荒,亙古不變的洪荒。 一直猜想,詩中的姐姐是海子生活中的實際存在還是僅僅是個空泛的意象。我寧愿相信,20世紀80年代的北方,在城市或者鄉村某個隱秘的地方,有這樣一位親切的姐姐,她年齡不一定大,海子只是愿意叫她姐姐。她有屬于北方的高大或南國的嬌小,頭發又多又亮。她溫婉并且心疼地看著精神亢奮、神情憔悴的詩人,她或許已經結婚,她不明白漂泊的意義,不懂那些燃燒的詩句,但是她會撫弄他麥草般雜亂的長發、他零亂的胡須,把他攬在懷里,輕輕搖晃,讓他暫時安靜下來。 我現在讀海子的生平介紹,讀到1979年夏末,15歲的安徽農村少年查海生穿著簇新膠鞋,攜帶村里木匠制作的木箱,到了北京大學,我就會心地笑,心中充滿了對于那個年代溫情的懷念。 只比海子晚一年,1980年初秋的夜晚,16歲的我斜挎父親的舊帆布書包,也穿膠鞋,惶惑地走出北京火車站,進了同在海淀區的另一所大學。 那時的北京,汽車不多,街道顯得空曠、寬敞,松樹林很密,沒有那么多逼仄的高樓大廈,那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立體交叉。宮墻和城樓還沒有落魄,夕陽西下,琉璃瓦一片暖暖的黃,橘黃色的路燈照亮每個深夜,在城市中心地帶可以遠遠望見玉泉山的塔,望見逶迤的天際線。 那是文學和詩歌如魚得水的時代,是青春萬歲的金色北京,是20世紀80年代新一輩朝氣蓬勃的日子,白色校徽是耀眼的身份證,學校廣播站的大喇叭天天提醒: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 出版社瘋狂出版18、19世紀歐洲詩人的作品,雪萊、拜倫、歌德、濟慈,書市上人流如織。人們羞談物欲,崇尚精神。校園里詩社云集,丁香和玉蘭樹下徘徊著真真假假的大小詩人,我們把自己打扮成普希金和《西風頌》中的樣子,每個人都作激情澎湃或喃喃自語狀,每個人都出口成章,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將要不朽。我們很窮,但我們盡量省下飯錢,買詩和酒,那時候的大學,你要不寫詩,簡直就交不到女朋友。 詩刊叫《星光》,熬夜、爭論、謄寫、刻印,我們到食堂和圖書館門口去散發。那時候還不知道海子的名字。 記得同宿舍有個來自青海的藏族同學,平日內向、木訥,常常不聲不響地躲在上鋪,這時卻一反常態,在《星光》上發表熱烈大膽的愛情詩,讓人大跌眼鏡。后來,有人爆料,當時的他正在經歷一場刻骨銘心的暗戀。很多年以后,有人告訴我,已經官至知縣的青海同學,不幸死于青海湖畔一次意外的車禍。而那個他曾經眷戀的心上人,對當年的一切至今也毫不知情。 當年校園的青春愛情就是這樣,深情、膽怯、激動又絕望,水深火熱,卻只能藏在許多少年維特的心里,藏在書包和筆記本中,在月色和滿樹的丁香花下,釀成詩,化作酒,飲了,要醉一生一世。 時過境遷,許多年少輕狂、許多風流都被雨打風吹去,我們不再寫詩,不再以夢為馬,成了凡夫俗子,成了千人一面的蕓蕓眾生,成了物質忠實的情人。而海子在萬人都要將火 熄滅的時候,義無反顧地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征,成了純真年代的形象代言人。當那個時代接近尾聲,敏感的海子選擇以決絕的方式離去,忠厚的他不想給朋友們帶來麻煩,他口袋里的紙條上明明白白寫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我想到民國時借錢投昆明湖的王國維,有人說,他是在殉文化。我想起醫生給音樂家舒曼寫下的診斷:R·舒曼,上天的名譽成員。 而1989年春天的海子,只能是詩歌圣殿里殉道的義士。 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不能結束夢想,不如結束生命,這就是海子的固執,海子的絕對,海子的非此即彼,總之,沒有妥協,不留余地。 有時候覺得,天才的海子真的是聰明靈秀,他參悟出了“我必將失敗,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的真諦。他不帶一片云彩地走了,避開許多可能的麻煩和世俗的風險,不必作協,不必文聯,不會在云譎波詭的政治和暗流洶涌的經濟中進退失措。他用整個生命作為詩歌祭壇的犧牲,彗星短促,朝陽燦爛,他把自己變成一朵永遠的云——《巴黎的憂郁》中波德萊爾描繪的云,在他深深眷戀的故鄉天空久久縈繞,在姐姐夢中英雄末路地輕輕嘆息,化為愛他的人眼角的淚和古老祖國黃昏的雨,他以夢為馬,像古代的游俠,夕陽中一騎如飛,孤獨又壯烈,用特殊的忠誠兌現了開花落英于神圣祖國的許諾。他也給我們留下這樣的預言:千年后我再生于祖國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擁有中國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馬踢踏,我選擇永恒的事業。 千年過去,如若我們真有機會重返人間,在德令哈,在額濟納,在周天子的雪山下,一定會再次見到詩人海子。他長發飄飄,目光炯炯,在祖國的土地上,流淚、歌吟,千年如一,笑靨如花。 如今我細細端詳海子的照片,絡腮胡須,燦爛笑容,鏡片后面憂郁的眼神,就在心中嘆息:這是個和自己、和詩歌、和時代、和幸福、和生命較真的人啊!這樣的人已成遙遠的絕響,唯有他溫情的理想主義,從明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的美好期許,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的親切祝福,還在頑強地提醒我們:有一種可能,叫幸福;有一種品質,叫單純;有一種文字,叫詩。 我不敢妄斷海子25歲的生命幸福與否,因為就連幸福的標準有時也難以統一。但我相信,寫出那么多芬芳詩篇的他一定無數次在繆斯女神的奧林匹斯山上登臨幸福的巔峰,神交過眾多希臘羅馬中國外國的先哲至圣。他飄然欲仙,一覽眾山,卻又高處不勝寒。那份詩意的孤寂正如詩人朗費羅的詩句:在登山的途中,我回頭觀望,望見了往昔,聲音和景象,飄煙的屋頂,柔和的晚鐘,閃爍的燈光,頭頂上,預示死亡的雷聲在隱隱震響。 從高峰體驗的喜悅中回到陋室,環顧四周,長夜孤寂,一燈如豆,藏香焚燒到盡頭,心愛的人兒已經遠走。火車由遠而近,鐵軌顫抖,空氣凝固,世界在那一刻捂住眼睛,隱隱有親人安徽口音的哭喊,母親慈祥,姐姐溫柔。沒有明天,做不成幸福的人了,*后一句溫情的詩被鋼鐵攔腰截斷,山海關,臨海的山海關,來不及春暖花開的山海關,只有殷紅的血,枯黃的草,凄厲的風。 那一天是1989年3月26日,海子25歲生日。
新讀書原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作者簡介
作為讀者出版集團刊群中的一支新軍,《讀者·原創版》創刊于2004年9月,是國內領先的綜合性原創青年雜志,內容涉及社會、話題、情感、人物、婚戀、美文、心理、資訊等,形式新穎豐富,原創首發內容集報道、訪談、言論、評論、隨筆、故事、散文、圖片等多種形式于一體,與《讀者》和時代精髓一脈相承,又散發著自己的獨特氣質。 《讀者·原創版》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作者隊伍,匯聚王蒙、余秋雨、池莉、賈平凹、李開復、龍應臺、肖復興、梁曉聲、六六、林夕、方文山等優秀作家為讀者提供優質閱讀體驗。各種思想在這里碰撞、融合,豐富而多元的內容集結,使《讀者·原創版》在各類人文雜志中歷久彌新,獨具吸引力。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