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98550
- 條形碼:9787122398550 ; 978-7-122-3985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首先詳細介紹了生態文明建設基礎理論、政府行動、國外和國內經驗等幾方面的內容,在響應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結合實際情況,對貴州、青海、江蘇、浙江、福建以及云南省部分地級市、州、縣等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進行了詳細闡述,并在總結其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指導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態文明與示范區創建的理論脈絡 ★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創建的政府行動 ★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國際經驗:歐洲國家的經驗、北美國家的經驗、大洋洲國家經驗、亞洲國家經驗 ★生態示范區建設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國內探索與實踐 ★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的經驗 ★云南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的基礎與成效 ★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的云南經驗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 一本書讀懂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理論,不可多得的一本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好書,從古代哲學啟示到現在生態文明建設探索和實踐,全都進行了系統闡述,助力建設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建設生態文明事關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極具中國特色,而且已成為全球共識。本書以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切入點,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視角,進行理論梳理與實證分析,內容包括生態文明與示范區創建的理論脈絡,政府對生態文明的認識與行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國際經驗,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實踐探索,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的典型經驗,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的云南做法,生態創建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與對策。 本書內容充實,理論聯系實際,既可供生態環境、發展改革、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林業草原、文化旅游等部門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生態學、農業資源環境、森林旅游、環境科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1.1從生態科學到生態文明001
1.1.1自然科學發展與人類文明001
1.1.2生態學理論指導下的人類行為004
1.1.3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生態科學支撐005
1.2可持續發展理論推動生態文明007
1.2.1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誕生007
1.2.2環境與發展大會和《21 世紀議程》010
1.2.3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013
1.3生態文明內涵的演替015
1.3.1古代的生態哲學015
1.3.2近代的生態意識018
1.3.3現代的生態理念018
1.4人類生態文明思想的孕育020
1.4.1八大公害事件的警鐘020
1.4.2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024
1.4.3保護生態環境的全球共識025
第2 章 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創建的政府行動027
2.1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歷程027
2.1.1新中國成立以來生態文明理論萌芽028
2.1.2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生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028
2.1.31992 年以來我國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戰略030
2.1.4黨的十六大以來的科學發展共識032
2.1.5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形成033
2.2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一脈相承036
2.2.1綠色發展理念的定義037
2.2.2綠色發展理念分類037
2.2.3綠色發展的意義041
2.3生態創建工作的政府行動與舉措042
2.3.1生態示范區與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043
2.3.2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與美麗中國建設061
2.3.3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與創新示范區072
2.3.4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077
2.3.5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080
第3 章 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國際經驗084
3.1歐洲國家的經驗084
3.1.1萊茵河污染治理的啟示084
3.1.2英國泰晤士河治理經驗090
3.1.3荷蘭綠色發展的經驗092
3.1.4北歐國家發展經驗095
3.1.5德國的循環經濟097
3.2北美國家的經驗103
3.2.1美國經驗103
3.2.2加拿大經驗105
3.3大洋洲國家的經驗107
3.3.1澳大利亞經驗107
3.3.2新西蘭經驗111
3.4亞洲國家的經驗113
3.4.1日本經驗113
3.4.2韓國經驗117
第4 章 生態示范區建設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120
4.1生態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綜述120
4.1.1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121
4.1.2評價指標體系是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基礎122
4.1.3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現狀122
4.1.4存在的問題125
4.1.5加強生態文明示范區評價指標研究的建議127
4.2區域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128
4.2.1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129
4.2.2評價指標權重確定131
4.2.3評價指標體系的驗證與實際應用134
4.3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136
4.3.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137
4.3.2指標權重的計算與評價標準的確定139
4.3.3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142
第5 章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國內探索與實踐144
5.1浙江經驗144
5.1.1總體情況145
5.1.2湖州經驗146
5.1.3杭州經驗148
5.2海南做法149
5.2.1生態文明省建設149
5.2.2生態創建與生態旅游151
5.2.3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152
5.3江蘇實踐153
5.3.1生態省建設經驗153
5.3.2鹽城經驗155
5.3.3無錫經驗157
5.4青海經驗159
5.4.1三江源生態建設160
5.4.2生態創建的制度創新161
5.4.3青海湖保護的成功經驗161
5.5福建探索163
5.5.1生態文明省建設164
5.5.2寧德經驗166
5.5.3廈門經驗167
5.5.4三明經驗168
5.6貴州實踐169
5.6.1貴陽經驗171
5.6.2遵義經驗173
第6 章 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的經驗175
6.1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175
6.1.1塞罕壩精神的內涵176
6.1.2塞罕壩精神的現實意義177
6.2山西省右玉縣178
6.2.1右玉縣概況178
6.2.2右玉縣采取的措施178
6.2.3主要成效180
6.3江蘇省泗洪縣180
6.3.1泗洪縣概況180
6.3.2泗洪縣的主要措施181
6.3.3主要成效182
6.4浙江省湖州市182
6.4.1湖州概況182
6.4.2湖州市大力開展環境整治183
6.4.3湖州模式帶給我們的啟示183
6.5浙江省衢州市184
6.5.1衢州市概況184
6.5.2衢州市生態文明建設184
6.5.3衢州模式帶給我們的啟示185
6.6湖州市安吉縣186
6.6.1安吉縣概況186
6.6.2安吉縣余村的生態文明建設186
6.6.3安吉縣模式給我們的啟示188
6.7安徽省旌德縣188
6.7.1旌德縣概況188
6.7.2旌德縣勇當“兩山”理論的實踐者和排頭兵188
6.8福建省長汀縣189
6.8.1長汀縣概況189
6.8.2主要做法190
6.8.3取得成果190
6.9江西省靖安縣191
6.9.1靖安縣概況191
6.9.2主要做法192
6.9.3取得成果192
6.10廣東省東源縣193
6.10.1東源概況193
6.10.2主要做法194
6.10.3取得成果195
6.11四川省九寨溝縣195
6.11.1九寨溝縣概況195
6.11.2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措施196
6.11.3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196
6.12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197
6.12.1貴陽市烏當區概況197
6.12.2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措施198
6.13陜西省留壩縣199
6.13.1留壩縣概況199
6.13.2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措施200
6.13.3生態文明建設主要成效202
第7 章 云南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的基礎與成效205
7.1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云南基礎205
7.2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云南在行動206
7.2.1制度建設先行,狠抓政策落實207
7.2.2認真學習領會,準確把握要求208
7.2.3積極開展創建,務必完成目標208
7.2.4主動匯報協調,爭取各方支持209
7.2.5認真調查研究,盡快編修規劃209
7.2.6細化分解任務,明確責任主體209
7.2.7明確重點難點,逐一攻堅克難209
7.2.8完善指標體系,加強創建管理210
7.2.9動員各方力量,廣泛開展創建210
7.3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成效210
7.3.1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創建工作211
7.3.2著力加強自然生態保護211
7.3.3大力加強環境治理恢復212
7.3.4扎實推進環境保護法治建設工作214
第8 章 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的云南經驗216
8.1西雙版納州創建經驗216
8.1.1西雙版納州概況216
8.1.2生態州創建成效217
8.1.3生態創建主要做法218
8.1.4生態創建工作經驗223
8.2保山市創建經驗做法224
8.2.1保山市基本概況224
8.2.2生態創建主要做法225
8.2.3生態創建工作成效225
8.3生態文明示范縣經驗226
8.3.1昆明市石林縣226
8.3.2昭通市鹽津縣232
8.3.3玉溪市澄江市234
8.3.4大理州洱源縣237
8.3.5紅河州屏邊縣243
8.4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經驗248
8.4.1保山市騰沖市248
8.4.2紅河州元陽縣哈尼梯田255
8.4.3怒江州貢山縣259
8.4.4麗江市華坪縣262
8.4.5楚雄州大姚縣264
第9 章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267
9.1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存在的共性問題267
9.1.1對生態示范區創建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267
9.1.2領導干部對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重視不夠270
9.1.3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271
9.1.4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存在多頭管理尚未形成合力273
9.1.5生態示范區創建的技術和人才支撐不足274
9.1.6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的資金投入不足276
9.2加快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對策279
9.2.1準確把握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要求279
9.2.2提高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的認識279
9.2.3把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任務責任落到實處280
9.2.4完善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制度體系281
9.2.5強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科技和人才支撐282
附錄285
附錄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管理規程(試行) 285
附錄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管理規程(修訂版) 288
附錄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建設指標(修訂版) 291
附錄四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目標體系293
附錄五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295
附錄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297
附錄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管理辦法(試行) 301
附錄八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管理規程305
附錄九云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308
參考文獻316
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張乃明,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36項,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25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1項。先后擔任云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研究生處處長、發展規劃處處長等職務,是政協云南省第九、十、十一屆委員會常委,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專家委員會委員,云南省人民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專家督導組成員,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云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