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非洲現代史(上、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57840
- 條形碼:9787214257840 ; 978-7-214-25784-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洲現代史(上、下卷) 本書特色
《非洲現代史》為北京大學李安山教授非洲研究*新力作,以時間脈絡為經,以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中心問題為緯,全面探討了非洲人民追求國家獨立、經濟發展、民族建構和文化復興的奮斗歷程。李安山教授具有國際研究視野,廣引中外數百種文獻,力圖用史實說話,改變中國讀者對非洲的刻板印象,同時從中國學者的角度強調了非洲在歷史發展上的自主性。 本書一是開創性地系統研究非洲現代歷史,填補了中國學術界非洲現代史研究的空白,能夠對今后中國的非洲史研究形成典范作用和引領作用。二是從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四個方面,全面展示了非洲大陸求穩定、謀發展的趨勢和進行自主性改革的歷程,有助于我們加深對非洲地區及非洲人民的了解和認識,更全面地了解這片“充滿希望的大陸”,滿足廣大民眾對非洲歷史的興趣。三是為中非合作發展提供借鑒、為中非交往提供知識參照系,21世紀是中非合作發展的世紀,中非將攜手共建“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筑、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中國了解非洲提供全面客觀的信息、為推動中非合作打下牢固的認知基礎是作者寫作的初衷,更是時代的重要命題。
非洲現代史(上、下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非洲研究專家李安山教授從中國視角觀察和分析非洲現代歷史的兩卷本著作。全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論述現代非洲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等方面的歷史發展狀況。部分“政治”著重探討非洲政治。討論非洲國家早期面對西方滲透時的警覺和相對應的自主改革運動后,分別論述了殖民主義統治與民族獨立運動的軌跡、獨立后的政治發展、民主化進程和北非變局,很后描述了從泛非運動的開始到非洲統一組織的創立到演變為非洲聯盟的非洲一體化歷史進程。第二部分“經濟”從六個方面分析了非洲經濟的發展。從近代埃及、埃塞俄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的改革開始,揭示了非洲在經濟發展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分析了殖民統治下非洲的“虛擬現代化”問題,闡述了非洲獨立以來經濟發展的曲折歷程,揭示了外部因素對非洲發展的影響。第三部分“文化”主要分析非洲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進步和面臨的困難。非洲的人文社科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在殖民統治時期卻被故意忽略、遺忘或篡改,獨立后則面臨著非殖民化和重建自身體系的重大任務。從現代史角度看,非洲學術文化傳統包括三部分:本土文化傳統、阿拉伯伊斯蘭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第四部分“民族”對有關國家民族建構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和個案探討。本部分通過5個國家的例證,對政治與國族建構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力圖分析非洲國家獨立后面臨的國族建構的挑戰。此外,“非洲歷史大事簡表(13世紀—2000年)”是一個補充,記錄了非洲國家當代發生的重要事件,并提及一些國人少有耳聞的非洲史實。
非洲現代史(上、下卷) 目錄
緒 論
一、“現代化”理論、世界歷史與非洲/002
(一)“現代化”理論出籠的背景及其實用性/002
(二)非洲與西方現代化歷程的關聯/005
(三)“現代化”理論在非洲:學理與實踐的謬誤/006
(四)戰后對非洲的關注/010
二、非洲文明:被人遺忘的歷史/012
(一)歷史學家的謬誤/013
(二)人類起源:非洲的優勢/015
(三)非洲文明:歷史的見證/016
(四)歐洲人對非洲文明的欽羨/019
三、被稱為“奴隸”的非洲人對世界歷史的貢獻/021
(一)威廉斯論點:有關奴隸貿易對西方工業化貢獻的辯論/022
(二)奴隸貿易對西方工業化的作用/023
(三)奴隸貿易對非洲發展的影響/028
四、奴隸貿易和奴隸制的廢除/030
(一)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的爭論/031
(二)廢奴運動與資本主義的關系/033
(三)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建立/036
(四)美國的廢奴運動與利比里亞的建立/039
**部分 政治
**章 歷史的自覺:非洲早期發展與改革
一、薩米爾??阿明的錯誤與非洲面臨的變局/046
(一)北部非洲的變局/046
(二)南部非洲的動蕩/048
(三)東部非洲的轉手/050
(四)西部非洲的變革/051
二、中部非洲的剛果:姆本巴?? 恩津加及其開放政策/052
(一)剛果王國的起源與擴張/053
(二)剛果王國與葡萄牙的早期關系/055
(三)開放門戶政策及其后果/056
三、奧約帝國的興起與改革/057
(一)奧約的擴張與帝國的形成/057
(二)奧約王權的神圣性/059
(三)奧約帝國的政治制度及其改革/062
四、阿散蒂帝國與“克瓦多革命” /066
(一)阿散蒂的起源/066
(二)帝國王權的演變與鞏固/070
(三)“克瓦多革命”:改革與意義/076
(四)英國的滲透與新的危機/081
五、未成功的早期改革嘗試/084
(一)穆罕默德??阿里改革/084
(二)馬達加斯加的“前工業化”努力/086
(三)非洲國家早期改革的特點/089
(四)早期改革失敗的原因/090
(五)雙方軍事力量的嚴重失衡/091
六、埃塞俄比亞的成功改革/092
(一)埃塞俄比亞的古代文明/092
(二)特沃德羅斯二世的早期改革/095
(三)孟尼利克二世的持續改革與阿杜瓦之戰/099
(四)埃塞俄比亞改革的歷史意義/103
第二章 殖民主義統治與非殖民化進程
一、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原因/110
(一)非洲的瓜分:“一件荒誕不經的咄咄怪事”? /110
(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110
(三)歐洲發展與蠶食非洲的因果關系/111
二、非洲噩夢的開始:殖民瓜分/112
(一)殖民瓜分的預備階段/112
(二)殖民瓜分進程的加速/114
(三)瓜分非洲的方式與直接后果/117
三、殖民統治的方式/118
(一)分而治之/119
(二)間接統治/120
(三)直接統治/124
四、非殖民化———民族獨立運動的歷程/125
(一)民族主義的自發肇始階段(1880—1919年) /127
(二)民族主義的聚集力量階段(1919—1935年) /129
(三)民族主義的快速發展階段(1935—1960年) /133
(四)民族主義的重新考驗階段(1960年以后) /145
第三章 獨立后的非洲政治:曲折與前行
一、非洲政治與國際局勢的關聯:蘇伊士運河事件/151
(一)1954年協定與“蘇伊士集團”的失敗/151
(二)蘇伊士運河事件的過程/152
(三)英國失敗的原因解釋/154
(四)兩個歷史邏輯/157
二、政治變遷與制度選擇/159
(一)與狼共舞———兩個陣營的對立與選擇/160
(二)從分權到集權/162
(三)葡萄牙殖民地的獨立/165
(四)南非“班圖斯坦”的建立/167
(五)90年代的民主化與南部非洲的解放/169
三、軍事政變與軍人干政/172
(一)非洲軍隊的性質/172
(二)軍人干政的現實/173
(三)軍人干政的原因/179
(四)軍人干政的影響/182
四、非洲政治與國際關系/184
(一)熱點問題頻繁/185
(二)直接干涉:以盧蒙巴被害事件為例/187
(三)間接干涉:以達爾富爾問題為例/190
五、非洲的政治變遷:成就與問題/192
(一)非洲地區一體化/193
(二)人權事業的推進/194
(三)相對穩定的邊界/196
(四)良政與治理/197
(五)非政府組織/201
(六)人口與健康/203
六、小結/204
第四章 非洲民主化與國家建構的互動
一、對非洲民主化理論的理解/208
(一)民主制度的概念/208
(二)政黨制度與政治動員/210
(三)民主化進程與軍隊干預/213
(四)非洲民主化的運作/214
二、國家建構:殖民遺產與整合類型/216
(一)殖民遺產的負面清單/216
(二)國家與國家權力/218
(三)國家建構的三種形式/220
(四)非洲民主化與政體類型/220
三、非洲民主化與國家建構的悖論/224
(一)民主化與民族一體化之關系/224
(二)民主化與地方民族利益之關系/225
(三)民主化與民族沖突之關系/226
(四)新聞自由與民族問題之關系/226
(五)多黨制與民族一體化之關系/227
(六)民主化與國家建構之關系/228
四、非洲民主的典范與嘗試/228
(一)毛里求斯———權力分享機制的典范/229
(二)博茨瓦納———適合國情的政治體制/232
(三)肯尼亞的民主嘗試/236
(四)埃塞俄比亞過渡政府的新憲法與民族矛盾/241
(二)結構調整計劃:國際金融機構的干預/483
(三)結構調整計劃的破壞作用/485
(四)幾內亞:結構調整計劃的負面案例/489
(五)毛里求斯:另辟蹊徑的成功案例/491
(六)結構調整計劃的評估與《替代框架》的補救/494
五、小結/499
第十章 非洲“失語綜合征”:西方的援助
一、國際援助的西方典型/505
(一)英國援助:從殖民地開發肇始/506
(二)法國援助:從“父子關系”到“兄弟關系”? /510
(三)美國援助:為冷戰和霸權服務的工具/515
(四)日本援助:西方的另類? /522
二、國際援助:質疑與批判/529
(一)老一輩的質疑/530
(二)兩部重要著作的批判/531
(三)20世紀90年代的批判潮/532
(四)威廉??伊斯特利的否定/533
(五)丹比薩??莫約等非洲學者的鞭撻/534
(六)中國學者的關注/537
三、有關西方援助的數量統計/540
(一)西方援助與非洲的依附性/540
(二)非洲聯盟與經合組織的不同數據/541
(三)坦桑尼亞接受的援助/543
四、西方援助的目的與效益/545
(一)援助目的的宣示/545
(二)援助標準的制定/547
(三)援助的經濟條件/551
(四)援助的政治與社會條件/553
五、小結/556
第十一章 “向東看”:非洲與新興國家的發展合作
一、新型經濟體的出現/562
(一)金磚國家(BRICS) /563
(二)新興經濟體:不同的名稱/564
(三)新型經濟體:相似的特點/566
(四)美好平等的世界愿景/567
二、非洲與巴西的發展合作/568
(一)“被大西洋分隔的兄弟”/568
(二)非洲與巴西的合作進展/571
(三)非洲與巴西的合作機制/575
三、非洲與印度的發展合作/577
(一)早期交往與移民歷史/577
(二)非洲與印度的經貿合作/580
(三)印非高峰論壇及后續行動/583
四、非洲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合作/585
(一)非洲與俄羅斯的發展合作/585
(二)非洲與阿拉伯國家的發展合作(以科威特為例) /585
(三)非洲與亞洲國家的發展合作(以印度尼西亞為例) /587
五、非洲與中國的發展合作/587
(一)互相支持的歷史/587
(二)平等相待的理念/591
(三)互利雙贏的目的/593
(四)自主發展的原則/595
(五)非洲國家的評價/596
六、從坦贊鐵路到蒙內鐵路的技術轉移/600
(一)坦贊鐵路:技術援助/601
(二)知識共享:從政治團結到經濟合作/603
(三)華為公司:電信業的技術轉移/607
(四)蒙內鐵路:中國路橋公司的技術轉移/610
(五)中非教育合作/612
(六)中非發展合作中的技術轉移/614
七、小結/615
第十二章 從“無望的大陸”到“非洲崛起”
一、非洲在崛起:研究與判斷/621
(一)麥肯錫的結論:獅子在前行/621
(二)《經濟學家》的道歉———從“無望”到“崛起”/624
(三)非洲人的看法:樂觀與信心/625
二、非洲經濟現實:發展與成就/628
(一)經濟以較快速度發展/628
(二)制造業的貢獻/630
(三)多元化的趨勢/631
(四)非洲**大經濟體尼日利亞/633
(五)非油氣國家的發展/636
三、非洲經濟持續發展的條件/637
(一)政治局勢相對穩定/637
(二)基礎設施的積極推進/639
(三)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641
(四)非洲地區一體化/643
(五)國際發展合作的積極推進/645
四、非洲經濟發展的潛力/647
(一)自主自強的指導思想/647
(二)蜂擁而至的海外投資/649
(三)非洲發展的潛力無限/651
五、非洲經濟的問題與困難/652
(一)少數國家政局不穩/652
(二)過分依賴單一產品/653
(三)金融與債務問題/654
(四)貿易壁壘和交通障礙/654
(五)公共衛生問題突顯/655
六、非洲自主性的振興/657
(一)本國專業人士直接參與政策制定/657
(二)政策制定過程拒絕外來干涉/658
(三)非洲自身的產業化/659
(四)《非洲制造》的指導意義/660
七、小結/660
第三部分 文化
第十三章 現代非洲文化源流
一、非洲啟蒙思想及其哲學家/667
(一)澤拉??雅各布的時代及其遭遇/669
(二)澤拉??雅各布的理性主義/672
(三)加納的安東??阿莫的成長過程/676
(四)安東??阿莫的研究成果/678
(五)安東??阿莫的學術貢獻/681
(六)非洲啟蒙思想家的意義/684
二、近代以來的北非學術傳統/687
(一)厚重的歷史傳承/687
(二)近現代學術的轉型/689
(三)伊本??赫勒敦持續的學術影響/691
(四)埃及學的本土化/696
(五)摩洛哥歷史學家阿卜達拉?? 拉魯伊/699
三、受基督教影響的非洲學術傳承/701
(一)早期知識精英的代表人物/701
(二)非洲民族主義之父愛德華??威爾莫特??布萊登/703
(三)西非民族主義的早期代表阿非利堪納斯??霍頓/706
四、小結/708
第十四章 非殖民化概念及其在文化領域的實踐
一、“非殖民化”概念的提出與傳播/710
(一)誰*早提出“非殖民化”? /710
(二)“非殖民化”概念的傳播與歧見/712
(三)不結盟國家的統一認識/716
二、“非殖民化”之因的話語之辯/717
(一)殖民政策論/718
(二)民族主義論/721
(三)新殖民主義論/726
(四)外部因素論/728
(五)中國學者的研究/728
三、非洲文化領域非殖民化的必要性/731
(一)獨立國家文化的重要性/731
(二)文化和心理的非殖民化/731
(三)非洲國家領袖對文化的重視/733
四、非洲文化領域非殖民化的實踐/734
(一)教育領域的非殖民化/734
(二)民族性建筑物/736
(三)地理名稱的民族化/737
(四)民族文化運動/738
(五)文化非殖民化的挑戰:以語言為例/740
五、“非殖民化”概念的重新定位/744
(一)非殖民化:如何界定? /744
(二)非殖民化的深層含義/746
(三)非洲歷史的非殖民化/747
非洲現代史(上、下卷) 節選
非洲,你不是一個國家, 你是一種觀念, 形成于我們的思想,互相印證, 掩藏我們各自的恐懼, 憧憬我們各自的夢想。 ———D.A.尼科爾(塞拉利昂詩人兼外交官) 2008年,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同事張小明教授從歐洲訪學回來,告 知一位荷蘭外交官有關非洲的著作正在譯成中文出版,這位外交官希望我能 為這本書的中譯本寫幾句話。幾天后,我收到了維恩(RoelvanderVeen)先生 寄來的英文著作《非洲怎么了》(What Went Wrong with Africa?)。讀完這部 著作后,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作為一位長期在非洲工作的外交官,作者 對非洲有著無窮牽掛和深厚感情。然而,一種歐洲人的種族優越感躍然紙上。 他對殖民主義的消極遺產只字未提,似乎毫無認識。全書有兩個觀點:非洲失 敗了;非洲失敗的原因是其“社會結構和文化出奇的僵化”,這種僵化以及相應 的特征構成了發展的主要障礙。他明確表示:“非洲的前途并不太樂觀。”換 言之,非洲發展緩慢的責任全部在非洲。究竟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觀察角度 使他只能用“現代化”理論去解釋非洲的發展問題,還是由于“現代化”理論 的影響使得他得出這種結論,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在中非關系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學者有責任也有必要寫一 本從中國視角觀察和分析非洲歷史的著作。這是撰寫本書的主要驅動力。 本書主要針對兩種人。一種是非洲研究學者,另一種是普通民眾。中國與 非洲關系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要求學者對非洲歷史進行研究以提供知識參照 系,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廣大民眾對非洲歷史的興趣。《非洲現代史》的目的 兼而有之。本人雖學力不逮,但服務意識尚可,眾口難調則不可避免。 如果我們將非洲放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觀察,我們會發現,非洲對人類 發展貢獻卓著,這個大陸與世界歷史進程的關系可謂千絲萬縷,至少表現為 以下層面。 1.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這一點已經日益為考古發掘和基因研究所證 明。可以這樣說,人類從非洲走向全世界。雖然對埃及文明是否起源于非 洲這一問題存在爭議,但毫無疑問,非洲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2.非洲大陸早期為人類發展貢獻了各種文明,如埃及文明、努比亞文 明、埃塞俄比亞文明、東非斯瓦希里文明、西非文明(加納、馬里、桑海、伊費、 貝寧、阿散蒂)、剛果文明、津巴布韋文明等。 3.非洲作為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受害者,為歐美的原始積累和工業化作 出了貢獻。強迫遷徙及后來的自由移民使非洲與世界融為一體,非洲人遍 布世界各地。在這一點上,非洲人與華人頗為相似。 4.非洲被強行納入世界經濟體系,這一過程使得非洲成為人類發展進 程的重要部分。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大陸為整個世界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 血液和乳汁,而它自身仍然落后,它的發展充滿著困難和艱辛。 5.殖民主義統治使非洲經歷了各種痛苦,非洲獨立不僅從各個方面影 響了世界歷史進程,也揭露了歐洲殖民統治的劣行,在國際舞臺上對剝奪殖 民主義的道德及其在國際法中的合法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6.南部非洲推翻以種族歧視為特征、以隔離制度為基礎的白人種族主 義政權,對在世界范圍內徹底否定種族主義的偽科學和種族歧視的倫理起 到了重要作用,對實現種族平等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 7.非洲大陸創造的各種文明使世界文明增色,非洲本土的宗教、哲學、 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以及競技等傳播到全球各地,她所特有的以包容為特 點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及其文化感染力使整個世界受益匪淺。 20世紀是中國與非洲共命運的世紀,21世紀將是中國與非洲同發 展的世紀。如果說,20世紀中國與非洲共命運主要表現在列強瓜分、社 會劇變、民族復興和國家建設四個方面的話,21世紀的中國與非洲可以 在建構新的國際政治秩序、推進世界經濟發展、塑造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模式等方面通力合作。只有這樣, 中國與非洲才能為人類作出更大 貢獻。
非洲現代史(上、下卷) 作者簡介
李安山,北京大學教授,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擔任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會長、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第9—11卷)國際科學委員會副主席等多項學術職務。學術興趣主要包括非洲歷史、中國對非政策、殖民主義和非殖民化、華僑華人史、比較民族主義等方面研究。曾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多篇論文,出版過《殖民主義統治與農村社會反抗》(1999)、《非洲華僑華人史》(2000)、British Rule and Rural Protest in Southern Ghana(New York,2002)、《非洲民族主義研究》(2004)、A History of Overseas Chinese in Africa to 1911 (New York, 2012)、《非洲夢:探索現代化之路》(2013)、《世界現代化歷程:非洲卷》(2013)、《非洲華人社會經濟史》(2019)等中、英文著作。曾應邀參加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中非峰會,在亞、非、拉、美、歐三十余國作過講座和學術報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