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執燈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51168
- 條形碼:9787218151168 ; 978-7-218-151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執燈人 本書特色
生動展示絢麗多彩的潮州文化圖景 書寫潮州對中華文明史的突出貢獻 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為了讓社會各界能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潮州文化,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與廣東人民出版社聯合打造《潮州文化叢書》,2021年出版**輯共10種,以全新視角引領人們領略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非凡魅力。
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執燈人 內容簡介
本書為“潮州文化叢書 本書為“潮州文化叢書??**輯”中的一種。書中講述了“左聯潮州六杰”的紅色歷史與突出貢獻,他們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他們既是中國文化名人,又是中國知名的革命家。他們為革命鞠躬盡瘁,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功績輝煌,為黨旗增添了光彩。他們是潮州人民的驕傲,是潮州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也是嶺南文化一張精美名片。該書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這些進步文學青年,進而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發揚革命傳統和傳承紅色基因,幫助提升潮州城市文化軟實力。
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執燈人 目錄
|**章|“左聯”中的潮籍作家群體
|第二章|壯麗的人文奇觀從何而來
深厚的文化沃土
韓愈文脈的傳承
潮人的自強不息
光榮的革命傳統
|第三章|“左聯”常委洪靈菲
播下反抗的種子
真理光芒的照耀
到革命的戰線上去
歷盡磨難初心不改
妙手著文章
“左聯”*年輕的常委
完整的布爾什維克
雨花臺上留英名
|第四章|“左聯”女烈士馮鏗
誓做傲雪嶺上梅
驚人的政治洞察力
“左聯”的骨干盟員
*早在白區宣傳蘇區和紅軍
革命事業高于一切
反對王明“左”傾錯誤的先驅
具有國際影響的作家
不朽的龍華烈士
|第五章|“左聯”重要領導人戴平萬
小山村里的《共產黨宣言》
新思想的洗禮
走上革命道路
拓荒者的足跡
“左聯”重要領導人
參與創建東北抗日聯軍
“孤島”杰出的抗日文藝戰士
在新四軍從事文化教育工作
|第六章|人民藝術家陳波兒
只身遠行求學
左翼戲劇界名人
耀眼的電影明星
出色的社會活動家
革命文藝的典范
人民電影事業的開創者
新中國電影教育奠基人
鞠躬盡瘁 風范長存
|第七章|著名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家柯柏年
一門五志士
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深得瞿秋白和張太雷厚愛
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
參加“左聯”和“社聯”
延安的“紅色秀才”
馬列著作翻譯家
蜚聲中外的外交家
|第八章|學界泰斗梅益
艱辛求學路
加入北方“左聯”
辦抗日報紙
“煉鋼的人”
創建江淮大學
中共代表團發言人
人民廣播電視事業的開創者
社會科學戰線的杰出領導人
參考文獻
后記
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執燈人 節選
“左聯”的全稱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它是根據1929年6月中共六屆二中全會的決定,1930年3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成立的,以魯迅為旗手的革命文學團體。 …… “左聯”的成立,標志著革命文學跨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在繼承五四新文學傳統,介紹與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培育進步文藝隊伍,創作反映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建立與世界進步作家的聯系與友誼,粉碎國民黨反革命文化“圍剿”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我國現代文學史、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 在“左聯”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作家群體——潮籍作家群體,這個群體人數可觀,影響頗大!白舐摗**批盟員共50多人,出席“左聯”成立大會的作家共40多人。僅潮安一縣(2013年撤縣設區)的“左聯”盟員人數就占全國“左聯”**批盟員總數的八分之一!白舐摗**批盟員的潮籍作家有:潮安江東人洪靈菲、潮安歸湖人戴平萬、澄海蓮陽人杜國庠、潮安庵埠人楊邨人、潮安楓溪人馮鏗、潮安彩塘人許美勛、潮安城的柯柏年(李春蕃)和李春鍏。其中,除了柯柏年外,其余7人均出席“左聯”成立大會。不少人認為柯柏年沒有加入“左聯”,這不符合事實。許滌新在《憶社聯》一文中確認,柯柏年跟杜國庠一樣,先參加“左聯”,兩個多月后加入“社聯”。政治學家高放說,他同柯柏年熟悉,柯柏年1930年為“左聯”黨團成員。學者李堅也稱柯柏年是“左聯”作家。 “左聯”籌委會成員為12人,分別是創造社鄭伯奇、馮乃超、陽翰笙、彭康,太陽社錢杏邨、蔣光慈、洪靈菲、戴平萬,其他方面魯迅、馮雪峰、柔石、夏衍。這12人亦即“左聯”發起人。發起成立“左聯”的12人中,潮安就有洪靈菲、戴平萬兩人,占了六分之一。 1930年3月2日,“左聯”在上海正式成立,洪靈菲與魯迅、夏衍、錢杏邨、馮乃超、田漢、鄭伯奇當選為常務委員,組成了“左聯”的領導核心。洪靈菲是“左聯”七常委中*年輕的常委。 先后擔任“左聯”黨團書記的有潘漢年、馮乃超、馮雪峰、陽翰笙、丁玲、周揚、戴平萬7人。戴平萬擔任“左聯”*后一任黨團書記直至“左聯”解散。除了“左聯五烈士”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李偉森(李求實,作家,共青團中央宣傳部部長,不屬左翼文化“八大聯”成員)外,“左聯”還有洪靈菲、潘漠華、應修人3位烈士。他們用一腔熱血譜寫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歷史的光輝一頁。在“左聯”8位“戰死者”中,潮安籍的就有馮鏗和洪靈菲,占了四分之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對外沒有民族獨立,對內沒有民主制度。革命的環境異常殘酷,敵人無比兇殘!度R茵報》主編卡爾·馬克思公開發表文章抨擊普魯士政府,引起了民眾反政府的熱潮,結果《萊茵報》被查封,主編馬克思被迫辭職。列寧領導旨在推翻沙皇反動統治的革命運動,被捕后流放于西伯利亞。而中國的革命作家,卻被國民黨當局大批屠殺。我們的“左聯”戰士,我們的潮籍“左聯”作家,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中投身革命,奮不顧身為真理而斗爭,為理想而獻身。他們是暗夜中仰望星空的尋路人,也是照亮廣大青年前進道路的執燈人。 ——“左聯”中的潮籍作家群體 陳波兒(1910—1951)是卓越的人民藝術家、電影教育家,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創始人和奠基人。她為左翼文藝運動、革命文藝特別是人民電影事業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在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和延安整風運動中,陳波兒令人矚目!1942年5月,陳波兒參加黨中央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在與會全體代表的合影中,陳波兒等兩位藝術家坐在**排中央。她們的兩旁分別是毛澤東和朱德。 陳波兒也是一位具有獻身精神的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她與魯迅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她與宋慶齡等16人發起營救“七君子”斗爭;她與史良、沈茲九、胡子嬰等發起成立上海婦女界救國會;她發起成立了上海婦女兒童慰勞團,奔赴綏遠前線慰問抗日將士。1938年冬,中央決定由陳波兒率戰區婦女兒童考察團到華北敵后開展工作,她創造了兩渡黃河、6次越過日寇封鎖線的奇跡,被譽為抗日巾幗英雄。1949年9月,陳波兒與蔡暢、鄧穎超、帥孟奇等15人作為全國婦聯正式代表出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隨后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 潮安庵埠陳厝街陳波兒故居 陳波兒與姚仲明合編,并由陳波兒擔任主要導演的多幕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劇本 陳波兒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她能寫一手好文章,能說一口標準的國語和非常流利的英語。她和袁牧之主唱的《畢業歌》不但風靡一時,而且久唱不衰。然而,她為人低調謙遜,革命藝術家的風采令人肅然起敬。當時,女演員兼有作家頭銜的寥寥無幾,*出色的是陳波兒。陳波兒精明強干,思維敏捷,大學里學的是文學專業和政治經濟,聽過魯迅和鄭伯奇等進步教授的課,閱讀過郭沫若、茅盾、夏衍、陽翰笙、田漢的作品,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1934年,是陳波兒大豐收的一年,她不僅成功演了兩部電影,而且發表了23篇政論或雜文,總字數約2.2萬字。她高舉抗日愛國旗幟,以筆當槍,抨擊時弊,號召人們抗日救國,爭取自由平等。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女作家。1936年8月,陳波兒在明星影片公司二廠再度與袁牧之合作,主演了《生死同心》女主角趙玉華,塑造了一個正直、愛國的小資產階級女青年的鮮明形象,又獲好評。同時,還發表了小說和多篇文章,被譽為“女明星作家”。 ——人民藝術家陳波兒 梅益是我國著名宣傳活動家、翻譯家,人民廣播電視事業的開創者,黨在新聞廣播、社會科學、百科出版戰線上的杰出戰士和組織者。梅益歷任新華社副總編輯,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黨組**書記,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他所翻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經影響了幾代人。他主持編輯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為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發展樹起了一座新的豐碑。他為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貢獻,被譽為“譯圣”、文壇巨匠、學界泰斗。梅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了一生,他的思想業績、道德文章永垂史冊。 2003年1月17日春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代表黨中央登門看望了梅益,同他親切交談了一個多小時。同年3月18日,梅益又以嘉賓的身份應邀在中央電視臺《新聞夜話》節目縱論社會科學研究和宣傳文化工作,他還表示,自己雖然已經91歲了,年紀大了,仍應保持比較健康的身體,繼續把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搞下去。 然而,不到半年,便傳來噩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宣傳活動家、翻譯家,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黨組**書記梅益同志,因病于2003年9月13日18時45分在北京逝世。這位為黨的新聞宣傳出版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的學界泰斗走完了自己光輝一生的路程。20世紀30年代活躍于“左聯”文壇、后來成為我黨新聞出版戰線領導者的*后一顆巨星隕落了。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等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梅益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9月25日,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在黑底白字“梅益同志永垂不朽”的橫幅下,懸掛著梅益同志的遺像,而在遺像下方擺放著梅益翻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段名言:“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曾經被幾代人傳頌的警句,就是梅益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學界泰斗梅益
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執燈人 作者簡介
謝錦澍,1957年生于廣東潮安,1983年畢業于華南師大政治系,哲學學士。潮州市政協原常委、文史委主任。歷任潮州師范學校講師,潮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市社科聯副主席等職。已在報刊發表文章150多篇,在南方新聞網發表時評200多篇,獨立或合作編寫、出版著作多部。曾主持完成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先后獲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獎、黃華獎,省未成年人專題征文一等獎,省委宣傳部全省理論宣傳理論文章二等獎等獎項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