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不會忘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0090
- 條形碼:9787511740090 ; 978-7-5117-4009-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不會忘記 本書特色
**套系統構建話語、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通俗讀本。 ◎ 一本講好中國故事的好書、一扇傳播中國聲音的“窗口”、一個展示中國良好形象的“平臺”。
中國不會忘記 內容簡介
《中國不會忘記》擷取中國共產黨誕生前后,領導人民取得反帝反封建斗爭勝利,*終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蛻變,在這過程中曾給予我們各種真誠幫助、支持,甚至投身其中付出生命的12位國際友人,以傳記形式呈現,通過回顧和挖掘背后鮮為人知、偉大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再現黨從創建,由少到多、由弱變強的曲折、坎坷、艱辛而又光輝的歷程,重溫那一幕幕激蕩人心的歷史瞬間,旨在永遠銘記那些胸懷大愛的國際友人。
中國不會忘記 目錄
活躍在中國貧困山村支教的“洋雷鋒”
傅高義
儒風浸骨的君子學者
遠山正瑛
在中國沙漠植樹的日本老人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
美國老人的新長征故事
威爾納-格里希
新中國**位國企“洋廠長”
杰克-佩里
打開倫敦與北京的商貿大門
裴如意
瑞典奶奶的“中國夢”
吳雪莉
一輩子做中美文化交流的“紅娘”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
把畢生奉獻給了中國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美國進步作家和中國人民的朋友
約翰·拉貝
拯救25萬中國蒼生的“東方辛德勒”
柯棣華
白求恩式的共產主義戰士
后記
中國不會忘記 節選
二戰期間他雖然沒有來過中國,但通過和斯諾工作期間的交流,卻讓他知道了更多關于紅軍的故事,深化了他對中國的理解,無形當中也促使他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重走長征路,他沒想到,實現這個想法,居然讓他等了足足46年。 親歷殘酷的戰火砥勵了他堅韌不拔的勇氣,也鍛煉了他的寫作能力,報道的犀利文風也漸漸獨具一格。 1957年,毛澤東訪問蘇聯,索爾茲伯里作為《紐約時報》駐蘇聯的記者,也參加了這次中蘇交流的宴會。 但令他奇怪的是,中國領袖毛澤東這樣的風云人物居然在蘇聯的媒體報道中失去了蹤影。 以前親密無間的鄰居關系怎么會如此平靜呢! 出于記者職業的敏感性,他覺得這里面肯定有“隱情”。 于是便就當前的情況寫了一篇分析評論文章,發到美國的報刊上。 得知此事后,蘇聯政府對他的所作所為氣憤不已。 很快,他的猜測得到了證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中蘇關系出現裂痕,且世界兩極分化,冷戰格局形成。 在這種情況下,他心心念及的長征夙愿自然無法實現。 1972年3月,索爾茲伯里接到朝鮮的邀請前往平壤。 對于朝鮮,他本來不感興趣,但因為要經過中國,也是個好事,于是他欣然前往。 畢竟,二戰以來,還沒有一個美國戰地記者到過朝鮮,尤其是取道中國,這是不容易的事情。好在比較順利,他申請等待了一段時間,渥太華中國領事館便通知他們,過道的簽證通過了。 其實,在1966年,索爾茲伯里曾經去過香港的邊境羅湖。那時候香港對面就是深圳,他去過一次,短暫的路途,給他印象很深的就是鐵絲網里面嚴陣以待、表情嚴肅的解放軍戰士。身后就是廣袤的農村田野、灰磚黛瓦的房子。 這次時隔多年,又來到了熟悉的地方,他激動不已。在筆記本里寫道:“馬上就要和約翰通過深圳火車站進人中國了。” 那時候,索爾茲伯里*害怕的就是海關檢查,擔心自己過不了關。 但那次檢查,出乎他的意料,當他忐忑不安地把幾個包提到檢查臺上,一名年輕的中國女海關,快速果斷地做完了一切,然后微笑著對他說:“海關檢查通過了。” 這讓他有些難以置信,中國的海關人員對人很親和并且富有魅力,做事毫不拘束,這一度讓他懷疑,這難道就是西方媒體上定義的“紅色危險禁區”和“亂邦”? 畢竟,在他這次來取道中國之前,他接觸的很多西方新聞都千篇一律,說此地“危險”。 但這么好的氣氛,一度讓他以為產生了錯覺。 接著,他很順利地認識了中國外交部新聞司的馬毓真。 到達朝鮮后,他在那里待了兩個星期便打道回府,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地的反美宣傳和飲食讓他很不習慣,在朝鮮他也沒閑著。給中國外交部的馬毓真發了電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非常想訪問長征路線的地區、延安和毛主席故居韶山。” 他說自己一直念念不忘長征,在1971年做手術麻醉狀態中還掛念這件事。 言辭懇切,但依然不能如愿。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美兩國的關系有了發展,彼此之間的敵對情緒開始逐漸消融,接觸的頻率開始增加。那時候,索爾茲伯里就下定決心“如有可能,一定要實現斯諾的遺愿,爭取寫出長征的全過程”。 ……
中國不會忘記 作者簡介
主編:王丹譽,男,1970年代出生于陜西商洛,中共黨員,歷任中央級報紙編輯部主任、中國政策專家網、中國政策專家庫負責人,《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多家報刊、網站專欄作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獲中國新聞獎、國務院研究成果獎、中宣部征文獎,所寫報告受到黨和國家領導批示,策劃圖書有《來自兩會的聲音》《中國經濟新常態》《中國供給側改革》《中國新經濟》《改革紅利——新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簡政放權》《當代中國最具實力作家散文選》(十卷本)。出版個人文集《《歷史的觀照》一書,被列為全國黨政干部教育培訓教材。 周漢飛,本書執行主編,1974年出生于江蘇淮安;1992年底服役于北京軍區,從事新聞報道工作,長期在《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軍事部幫助工作,熟悉并掌握黨的宣傳報道紀律;2006年轉業至中國言實出版社,曾任編輯、發行員、編輯部主任、分社社長、工會主席等職;策劃、編輯出版過數百種圖書,打造了黨政、員工培訓、工會類圖書社有品牌,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其中最具知名度的選題為《大國戰略》。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