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35127
- 條形碼:9787010235127 ; 978-7-01-02351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本書特色
道德模范是道德實踐的榜樣,是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鮮活的教科書。他們身上所蘊含的熱愛祖國、奉獻人民的家國情懷,自強不息、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激勵更多的人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本書選取了30位2019年評選表彰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進行介紹,涵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類模范。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內容簡介
2007年以來,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舉辦了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倡導崇尚道德模范、學習道德模范、關愛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弘揚向上向善正能量,樹立文明和諧新風尚,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有力促進了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本書涵蓋的內容是光明日報“道德模范光明禮贊”欄目的前40期稿件,每一期稿件聚焦一位全國道德模范,包括一篇通訊和一篇短評,該欄目稿件采訪扎實、寫作生動、立意深遠、可讀性強,對弘揚社會正氣具有一定作用。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目錄
身影總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原副行長張富清
“永遠以戰斗的姿態追夢圓夢”——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杜富國
在脫貧攻堅戰線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原**書記黃文秀
萬里空域,懷揣民航強國之愿——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飛行師劉傳健
人生的“工程圖”上,堅守愛與奉獻的坐標——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陸軍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
建造摩天大樓的“鋼筋鐵骨”——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工程師陸建新
不下“戰場”的老兵——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湖北省軍區武漢第二離職干部休養所離休干部馬旭
“人生要發‘一點光’”——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河北省滄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政委王紅心
耄耋老人初心不改——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太沙村村王振美
心手相牽走上脫貧致富路——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師十三團十一連兩委委員尤良英
為了留守兒童,他和時間賽跑了20年——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安徽省和縣退休鄉村教師葉連平
大醫傳承躬身為民——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張曉艷
美學教授農家書屋辦學——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湖南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夏昭炎
扎根大涼山支教的“鏗鏘玫瑰”——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瓦古鄉扎甘洛村教學點支教志愿者謝彬蓉
“咱當過兵,心里那股正氣不能丟”——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個體經營戶呂保民
“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無怨無悔”——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中國鐵路成都局重慶車務段榮昌站車站值班員徐前凱
點燃高原牧民希望的火把——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西藏阿里改則縣搶古村黨支部書記尼瑪頓珠
“看著學生們一天天成長,那是一種幸福”——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曲建武
一輩子造綠守綠護綠——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青海省海東市蔡家堡鄉原護林員李洪占
讓法律之光照亮海島漁村——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百貨公司退休干部林建德
從填補心靈空白到照亮脫貧之路——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郭建華
小木船21年劃過30萬公里水上郵路——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郵政公司投遞員唐真亞
一甲子堅守為“糧”心——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農技推廣中心退休研究員梁增基
初心如“鉆”向地球深部進軍——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首席專家朱恒銀
一根扁擔挑起山里娃的“上學夢”——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河南省鎮平縣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
“技術創新是沒有止境的”——記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鋁合金廠高級技師張雪松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節選
《道德模范光明禮贊》: 1968年,太沙村里一條必經之路上的一座橋塌了。村里開會時,王振美提議建一座石拱橋,經久耐用。但當時建橋缺乏物資且工程量大,有些村民不看好。王振美頂住了壓力,帶頭從河里挑砂石,并發動全村所有勞動力每人分攤100塊磚頭,經過一個多月的辛苦建設,石拱橋終于建成,至今仍在使用。 改革開放后,王振美家里經濟情況好轉,開始有點積蓄。在手頭寬裕之后,他長期醞釀的報恩之愿也被重新喚醒:“自己的命是鄉親們給的。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因為有黨的好政策。當有能力回報社會時,一定要站出來。” 王振美說到做到。幾十年來,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新農村建設……家鄉的各項公益事業中,都有王振美慷慨捐助的身影。 2006年,家境困難的太沙村村民王水清突發腦溢血送醫院搶救,王振美主動捐助7800余元;2012年,山背村村民吳國英被診斷為雙腎衰竭,急需做換腎手術,王振美得知后慷慨解囊捐款1萬元;2014年,六市鄉政府牽頭成立“獎扶助學教育基金會”,他帶頭捐資1萬元;同年六市鄉政府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王振美**個響應號召,主動幫扶太沙村貧困戶郭梅昌,他出資3500元購買了一頭牛,并將3000元錢送上門去,幫助郭梅昌脫貧;太沙村辦幼兒園,王振美捐資5000多元;2018年、2019年,他先后為突患腎衰竭的六市中學學生張嘉璐捐資11200元、為患白血病的六市村民王國旺捐助1萬元……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扶貧必先扶智,只有教育才能從根源上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要用知識和技能斬斷窮根。”王振美深諳山區家庭孩子想走出去、想上大學的渴望,當他了解到六市鄉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家庭貧困,心中便有一個愿望——要傾盡所能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2017年,王振美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拿出自己50萬元的積蓄,設立“振美教育基金”。如何讓基金會順利落地,尤其是得到親人的理解,讓老人頗費一番周折。老人的女兒王鳳嬌身患重疾,斷斷續續治了10年。家里并不寬裕,女兒長期患病,父親還要拿出這么多錢去幫助別人,老人的女兒開始有些不解。 “我生病時是黨和好心人救了我的命。我現在有點積蓄,要回報社會,你們都有手有腳,可以養活自己。”王振美召開家庭會議,做思想工作,獲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振美教育基金”也在老人的堅持下成立了。 截至目前,“振美教育基金”已獎勵資助優秀師生和貧困家庭學生近300人次,累計發放獎勵資助金近8萬元。矢志不渝跟黨走 王振美有一個深埋在心中幾十年的夢想,那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53年,他**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可當時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的入黨申請書石沉大海。 多年來,王振美一直把返鄉務農的“蓮花老鄉”甘祖昌將軍和其夫人龔全珍當作榜樣,看到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龔全珍90多歲依然堅持幫扶貧困學子,他心中熱血沸騰,深埋心底的入黨夢再一次被點燃。 2015年,王振美再次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申請書。至于為什么要入黨,老人的想法很簡單:“我已經90歲了,能為黨做事的時間也不多了,但我想入黨的初心不僅沒變,還越來越強烈。所以,我再次提出入黨申請,愿為共產主義事業發揮余熱。” 2016年4月19日,王振美被批準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這天,他乘車100多公里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在旁人的攙扶下拾級而上。上了109級臺階后,老人終于站在了井岡山烈士紀念碑前,面對鮮艷的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 2017年4月18日,王振美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當時他說:“這圓了我的一個夢。我從舊社會到新社會,經歷改革開放到現在,一直堅信跟黨走這條路是正確的。” ……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