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49245
- 條形碼:9787555249245 ; 978-7-5552-492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 本書特色
對卷帙浩繁的諸子百家著作,以現代視角進行全面解讀。故事形象,對話生動,漫畫活潑,多種形式,輕松理解。孩子看得懂的語言——消除閱讀壁壘。孩子有共鳴的事例——效果醍醐灌頂。打破哲學“艱澀無用”的偏見,發現哲學如此有意思,生活處處用得到。《仁的世界》以明白曉暢的文字、簡潔精當的闡釋,向讀者系統地闡發揭示了孔子的哲學思想精華。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 內容簡介
“打開典籍,感受先哲智慧”,作為一本給青少年朋友閱讀的中國哲學啟蒙書,《仁的世界》以明白曉暢的文字、簡潔精當的闡釋,向讀者系統地闡發揭示了孔子的哲學思想精華,通過對《論語》這部典籍里的諸多語錄進行分析與思考,和今天的青少年介紹孔子政治、教學、道德等價值思想里的哲學觀點。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 目錄
兩個少年的哲學周末
哲學是怎么開始的?
哲學、神話和宗教
哲學之旅的目的地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二章 孔子,一個真實的人
渴望到來的哲學周末
應該被還原的孔子
從《論語》看孔子的教育法和他這個人
好學的孔子
孔子為什么提出儒家學說?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三章 仁,由禮和義在把關
學敏有個關于“兩人關系”的煩惱
優先于富貴和貧賤的道德
孔子為什么不想發大財?
禮和義,像“仁”的兩名守將
燃氣罐失竊案
仁或不仁
愛人該怎么愛?
本竄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四章 仁的世界是德行的世界
愛不怕打攪
我要仁.仁就會來!
讓人的世界變成仁的世界吧!
曾子用兩個字來概括孔子的道
是一,是二,還是多?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五章 忠和恕是做人的基本功夫
明哲班上的爭吵
仁的兩個體系模式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恕和怨
忠恕之道和從政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六章 名有等級,愛有等差
是賢人,還是傻瓜?——伯夷、叔齊的故事
孔子的正名思想
名分有等級,愛也有等差
夫子認同衛國國君嗎?
伯夷、叔齊的事跡該怎么解讀?
國君不像國君,臣子能革命嗎?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七章 孔子談天命
尼克。胡哲——一個不被命運困住的人
孔子五十歲知什么天命?
孔子信仰一個能主宰一切的天嗎?
命令的“命”與命運的“命”
命和義,不相混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八章 仁者、智者、勇者和其他“人”
窮苦人的守護神——一個賠錢賣自助餐的阿婆
孔子評鑒人品
孔子不輕易給予“仁者”的評價
作為道德標桿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作為人品對比的君子和小人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九章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社會理想
烏托邦——從一部動畫片談起
社會理想與烏托邦思想之間的差別
天下有道:孔子的社會理想
怎么看《禮運》篇所說的“大同世界”?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第十章 挑戰孔子或發揚孔子
孔子的思想真的就沒問題嗎?
孔子必須接受的挑戰
來自現代人的質疑
勇敢且智慧地繼承孔子的文化遺產
本章涉及的《論語》原文
參考書目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 節選
嚴格來說,不管是什么樣的哲學之路,都沒有人可以走到盡頭,但走在前頭的哲學家總會為后來人發現一些前人所未發現的綺麗風光。在中國古代,孔子就是這樣的哲學家,但他并沒有走得很遙遠,遠到我們看不見,因為他始終掛懷的是這個“人的世界”。 史敬樸今年三十四歲,擔任大學講師,平時給大學生上哲學課。他留著八字胡,戴著一副圓框眼鏡,臉上總露著笑容,討人喜愛。 新年剛過,某個周末,史老師在自己家里開起一門哲學課。聽課的學生不是大學生,而是兩個不到十二歲的小學生:男孩叫李明哲,讀五年級;女孩叫易學敏,讀六年級。之所以開這門哲學課,是因為從他們的名字中各抽出一個字,合起來恰恰是“哲學”。 真的是這樣,不是開玩笑的。 史老師和他們的父母相交多年,也見過這兩個孩子幾次。大人們平常都忙,趁著過年期間聚聚。話匣子一開,一如往常,兩家家長聊起孩子的種種,還聊起當初是怎么為孩子取名字的,聊個沒完沒了。史老師沒結婚,沒有孩子,在這方面只能洗耳恭聽。 聊著聊著,明哲的爸爸靈光一閃,對史老師說: “敬樸,既然我們兩家孩子的名字中有‘哲’又有‘學’,你何不給他們開門哲學課?束惰(本義為成束的干肉,引申為學費)別擔心,一定照規矩給!” 這個提議立刻獲得其他人的同意,就算史老師想推辭也推辭不了。 這些朋友希望史老師能帶這兩個孩子多認識認識孔子、孟子等那些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要是能讀點兒古文,那就更好,畢竟國學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打基礎。孩子過去在學校里都背過《三字經》《弟子規》什么的,但比起那樣的經典誦讀,明哲和學敏的父母都相信,史老師的課肯定要精彩得多。 **次上課,史老師在家里迎來兩位年輕的朋友。 兩個孩子**次上門,有點兒認生。史老師發現明哲一直板著臉,于是他忙著招呼,又是倒飲料,又是遞餅干,又是切水果,一心想用熱情融化他們的拘謹。 課桌就用現成的餐桌。等兩個孩子都坐定了,史老師對孩子說: “盡量讓自己放輕松,因為我們要開始一趟哲學之旅了。”他發現自己講這話的時候,不像平常在大學講課那么從容,趕緊端起茶杯,喝了口水。 看到這情形,學敏忍不住撲哧一聲,笑道:“史老師,要放輕松的是你啦!先擦擦汗再講吧!” 史老師用手摸摸額頭,發現自己果然出汗了。他在心里暗叫一聲:天啊!我干嗎這么緊張?他拿出手帕擦擦汗,定了定心情。為了消除緊張,他決定一開始就講點兒好玩的。 設想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古代有那么一個人,他的名字叫作阿先——沒錯,就是人類的祖先。某天夜里,他望著滿夭的星星,突然對這習以為常的景象產生好奇,問: “這么多的星星,到底是從哪里來的?” 接著,他或許還會再問一句:“能把這么多星星容納在里頭的天空,又是怎么形成的?” 以及很重要的這一句:“難道這一切都是一個造物主造出來的?” 阿先把好奇轉到自己和同伴的身上。 那時候,作為早期人類,他們身上的毛發比較多,但阿先不會問該用哪一種牌子的殺蟲劑,才能殺光躲在毛發里的跳蚤,也不會問一只跳蚤跳一跳,距離會是跳蚤腳長的幾倍遠,而是問他為什么會來到這個世上,他活著是為了什么。 “人死了就死了嗎?人真的只能活一次嗎?”(順便問一問:一只跳蚤能有幾條命?為什么都打不死?) “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別人活得更好?”(還有一問:怎樣才能不癢呢……) 我猜想阿先那天晚上肯定睡不好,不是因為跳蚤咬他,而是因為他的腦子里塞滿太多的問題,簡直快塞爆了。 但就算阿先在往后的日子里為這些問題失眠很多次,那也值得。如果他不僅提出疑問,而且懂得思考,嘗試解答出來,那么這些問題將把他帶到一個新的人生境界。我們甚至可以說,阿先已經做好準備要成為一名哲學家了,因為哲學便來自好奇和思考。 這樣的經歷只能是阿先的嗎?不,它有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即使是一個未來的小孩,他也有可能提出他的祖先所問過的那些問題。只不過這個孩子一定也會像阿先那樣,終究會發現一點:啊,原來我什么都不知道。P1-4
少年讀中國哲學:仁的世界 作者簡介
張嘉驊,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學者。1963年生于臺灣,祖籍江西。臺灣大學中文學士,中正大學中文碩士。2004年獲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文學博士學位,是中國兒童文學領域的第一批本土博士。曾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專任教師,發表論文十多篇,達十數萬字。出版過《風島飛起——童年的澎湖灣》等簡體版、繁體版及韓文版兒童文學作品逾40冊,獲重要獎項逾30種。其中,《少年讀史記》榮獲“金鼎獎”推薦優良讀物、“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兒讀物獎、中宣部2015年4月“中國好書”(十種)、2015年“桂冠童書獎”、2015年“中國30本好書”,并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圖書”等各種推薦書目。長年奔走于兩岸,指導兩岸青少年和兒童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