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實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97379
- 條形碼:9787122397379 ; 978-7-122-3973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實錄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地方管理者、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研究院所的管理者及科研人員閱讀參考。1.全彩印刷,可讀性強 2.對第四屆創新挑戰賽全程進行了記錄和分享,客觀、真實地反映第四屆挑戰賽的方方面面
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實錄 內容簡介
1.全彩印刷,可讀性強 2.對第四屆創新挑戰賽全程進行了記錄和分享,客觀、真實地反映第四屆挑戰賽的方方面面
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實錄 目錄
一、賽事目的 002
二、組織機構 002
三、賽事流程 003
第二章賽事總覽
一、挑戰賽整體舉辦情況 008
二、賽事組織工作情況 012
(一)強化賽事管控,提高賽事質量 012
(二)現場集中發布,提升宣傳力度 013
(三)引入專業機構,釋放儲備資源 013
三、賽事創新做法 014
(一)聚焦“共性需求”,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014
(二)緊盯“關鍵技術”,助推“硬科技”產業發展 015
(三)注重“雙向互補”,打通技術融合通道 015
(四)借助“揭榜挑戰”,成就“國家隊”走出“圣殿” 016
(五)創新機制改革,推動科技計劃立項機制改革 016
四、賽事模式經驗 017
(一)需求征集分析環節 017
(二)需求發布環節 019
(三)解決方案征集環節 020
(四)解決方案評估與現場賽環節 023
(五)落地服務 024
第三章精彩賽事
一、釋放需求潛力 探索長三角一體化協同模式——上海賽事 027
(一)釋放“真實需求”,引導企業走向開放式創新 028
(二)助推“區域協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深入 029
(三)強化“精準服務”,做強技術轉移專業化機構 030
(四)促進“精準供給”,引導產學研高效合作 033
(五)配置“全球資源”,積極暢通海外創新渠道 034
二、促技術融合 精彩現場實測比拼——中關村專題賽 035
(一)形成多點支撐的組織架構,賽事體系更完備 036
(二)突出任務項目的牽引,需求挖掘更精準 037
(三)采用對接推送的模式,方案征集更匹配 037
(四)增設專家輔導平臺功能,點評對接更便捷 038
(五)創新實測比拼組織模式,領域賽事更專業 038
(六)發揮多元連通的集聚優勢,融合功能更凸顯 040
三、立足本地產業特點 加速省內資源轉化——西安賽事 040
(一)通過賽事助推科技計劃立項新模式 042
(二)依托區域優勢,助力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 042
(三)立足本地產業特點,多場次多領域推進挑戰賽活動 043
(四)加速科技資源在省內就地轉移轉化 044
(五)積極探索挑戰賽創新模式,打造科技服務機構生態圈 044
四、培育企業創新精神 破解產業共性難題——寧波賽事 045
(一)結合“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聚焦關鍵共性需求 046
(二)提高大數據分析質量,提升定向邀標團隊精準度 047
(三)國內知名院校團隊報名,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參與 048
五、“三通一貫”工作模式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生態升級——北京賽事 049
(一)服務下沉,首次試行“三通一貫”工作模式 050
(二)持續跟蹤,助力國有企業攻堅行業技術壁壘 051
(三)疏通“堵點”,保障成果供給向創新需求傳遞 052
(四)協同發展,為供需雙方彌補信息盲區 052
(五)同聲翻譯,讓供需雙方同“場”交流 053
六、建立標準化工作指南 全面推廣賽事品牌——浙江賽事 053
(一)以需求為導向,建立賽事工作機制 054
(二)以目標為導向,提供全鏈條長效服務 057
(三)以價值為導向,注重賽事品牌推廣 060
七、服務機構積極參與 助力高質量發展——揚州賽事 062
(一)政策先行,招才納賢 064
(二)資源整合,全市聯動 065
(三)服務機構,積極參與 066
第四章賽事典型案例
助力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自動化轉型(揚州) 069
裝備核心部件突破制造工藝技術(揚州) 071
線性高分子材料制品回收再利用及降解研究(湖北) 072
專業機構全程參與,助力企業發現核心難題(廣東) 075
促進企業設備智能化、網絡化升級(浙江) 077
技術經理人協助打造科技企業發展路徑(遼寧) 078
江外無事、寧靜于此、科技創新、勇立潮頭(南京) 080
以挑戰賽為契機,幫助企業解決難題(日照) 082
農業龍頭企業改進食品規模化加工工藝(湖北) 084
非透明瓶潔凈度機器視覺識別(宜賓) 086
幫助企業解決共性技術問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邯鄲) 087
雙方一拍即合,多項研發合作達成意向(遼寧) 089
通過科技懸賞活動推進校企合作(西安) 090
中國軌道交通實現無人智能化探傷(上海) 092
專家協助突破產業瓶頸(綿陽) 094
服務機構大顯身手,促成企業技術協作(北京) 096
探索需求導向,產學研一體化的協同創新機制(河南) 098
嘗試挑戰賽模式,不斷追求企業創新(西安) 100
聚焦紅色文化優勢產業(延安) 102
科技助農,傳統行業煥發生機(延安) 104
郭家灣煤礦嘗試“開放式創新”和“研發眾包”模式(榆林) 106
整合產業鏈創新資源,解決行業難點痛點問題(榆林) 108
圍繞特色產業,助推區域經濟發展(宜賓) 110
能源轉型,實現治污染保藍天使命(任丘) 112
中藥材中金屬元素含量新型監測技術研發(甘肅) 114
因地制宜聚焦特色產業,促進大企業開放式創新(海門) 116
通過賽事彌補技術缺陷,提升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寧波) 118
借助專業服務機構,精準對接優質創新資源(寧夏) 120
挑戰賽成為企業“招親大會”(寧夏) 121
精準推送,優選合作形式,縮減研發周期和成本(上海) 123
政府推動,引導企業技術合作(天津) 126
第五章賽事訪談
抓住挑戰賽核心,尊重市場規則
——訪西安生產力促進中心 楊振 129
推動產業發展,成果轉化工作常態化
——訪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 趙功強 131
探索地方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更廣泛的產學研合作
——訪寧波生產力促進中心 林宏權 134
營造創新氛圍,打造城市科技創新名片
——訪四川南充生產力促進中心 劉剛 137
打消疑慮,通過賽事平臺尋找優秀合作團隊
——訪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王國平 140
借力科技輪,“慢走”變“快跑”
——訪寧夏東吳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劉長明 142
取彼之長,補己之短
——訪寧波豐茂遠東橡膠有限公司 董勇修 145
降低創新成本,促進需求與技術精準對接
——訪浙江一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施心建 147
高校人員應適應需求的變化
——訪陜西理工大學 田光輝 150
現場試驗效果佳,奇思妙想互聯企業資源
——訪四川師范大學 劉興艷 153
評委專家要引導供需雙方產生“碰撞”
——訪西北工業大學 李衛斌、趙歆波 155
精準匹配、定向邀請,致力推動挑戰賽專業化對接服務
——訪國家科技成果網 吳海波 157
依托挑戰賽培育市場化服務機構
——訪上海邁科技 蔡文懌 160
為企業開放式創新輸送意識、提供渠道
——訪114產學研平臺 唐旭東 164
挑戰賽實現多方共贏結果
——訪廣州博士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吳小川 167
附錄
一、承辦單位一覽表 169
二、對接情況數據表 171
三、賽事獲獎情況 174
四、地方政策匯總 185
第四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實錄 作者簡介
火炬中心是隸屬于國家科學技術部的一家旨在發展中國高新技術產業指導性計劃——火炬計劃的具體組織實施單位,也是獨立事業法人單位,以“國家目標、地方組織、市場導向”為方針,以“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為己任,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創造性地豐富了火炬計劃的內涵,推動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火炬中心通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科技企業孵化器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的制定和實施,在建設創新創業環境,聚集科技資源,促進技術創新與轉化,加強科技和經濟結合,調整產業結構,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等方面,火炬計劃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新技術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已成為中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光輝旗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