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百歲憶往 本書特色
孫中山、宋慶齡研究**專家尚明軒先生,回憶個人百年求學和治學歷程,見證近現代中國的苦難與輝煌。
百歲憶往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于孫中山、宋慶齡研究資深專家尚明軒先生的學術自傳。傳主生于1921年,先后經歷了民國北京政府、民國南京政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的建設與改革,以至當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本人本身就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并結合自身的求學、治學歷程,既反映了個人的成長道路,也同時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的苦難與輝煌。
百歲憶往 目錄
**章 苦難的童年 / 1
一、故鄉和家世 / 1
二、童年雜憶 / 12
三、進私塾學館啟蒙 / 15
四、震驚幼小心靈的匪患 / 19
第二章 許昌縣城讀書 / 22
一、開闊視野 / 22
二、進縣立**小學 / 24
三、考進河南省立第四初級中學 / 28
第三章 首次流亡學生的生活 / 31
一、顛沛流離的求學路 / 31
二、在石佛寺開封師范的日子 / 36
三、動蕩流離的兩年 / 40
第四章 再次流亡學生的生活 / 44
一、打工謀生逃難路 / 44
二、在十里店西北師范學院的兩年 / 49
第五章 反對腐朽的蔣家王朝 / 59
一、復員進北平師范大學 / 59
二、參加學生民主運動 / 68
三、到天津教書 / 77
四、響應號召,參加人民解放軍 / 82
第六章 新中國成立后的前幾年 / 92
一、在中央稅校的兩年 / 92
二、進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班學習 / 99
三、參加培訓越南留學生工作 / 103
第七章 邁進近代史研究所 / 109
一、開始學術探索與研究工作 / 109
二、在頻繁的政治運動中 / 118
三、初步探究孫中山事業 / 122
四、與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的交往 / 154
第八章 離休之后的學術活動 / 163
一、繼續致力“孫學”研究 / 163
二、探究宋慶齡等歷史人物 / 199
三、連綿不斷的學術交流活動 / 213
四、跨出國門,廣見博識 / 225
第九章 安度晚年話保健 / 234
結 語 / 243
附錄一 家庭簡表 / 249
附錄二 著述存目 / 251
百歲憶往 節選
1956年10月,我走進北京王府井大街東廠胡同1號,在一座有高大門樓的深宅大院內的近代史研究所正式報到,成為該所的一名研究人員。從此,我又開始轉向史學研究工作。 在尚未到近代史所報到之前,曾與我在中央稅務學校工作過的領導、剛擔任中央勞動大學校長的羅青同志,為了請我去該校主持政治教研室工作,曾親自到西郊我的住處相邀;在我剛到近代史所后,他又跑到近代史所他的老友劉大年(近代史所副所長,實際主持全所日常工作)處,請他協助要我去他處工作,極為熱情。為此,劉大年同志專門征求了我的意見。但此事有關個人興趣與終身職業,我婉言謝絕了。 北京王府井大街東廠胡同1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地方:在明朝是宦官專權的特務機構所在地,有許多憂國憂民的志士曾在這里被囚禁;清朝末年是軍機大臣榮祿的府邸;到民國時期,又先后成為黎元洪的官邸、胡適的寓所。院內有多個完整的四合院,非常氣派。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做主,那里就成了一個潛心治學的府地。我在離休前的三十多年里,一直在此工作。其中,前期八年還曾在此安家居住,對這個院落相當有感情。2019年1月初,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12月初,近代史所搬到了國家體育場北路1號院2號樓(同中國歷史研究院和所屬的六個研究所在同一個大院)。 近代史所正式成立于1950年5月,當時名為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是新中國成立后的**個國家級史學研究機構,又是國際知名的學術研究部門。它承接延安史學的脈絡,主要以華北大學研究室人員為班底,具有多位對歷史學造詣很深的教授和學者。他們立足于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曾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推出了一部部精品力作,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學界矚目的重鎮。當代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范文瀾任首任所長,直到1969年去世。所里的主要研究人員有劉大年、榮孟源、王禹夫、劉桂五、錢宏、賈巖、唐彪、王可風、牟安石等。之后,又有羅爾綱、黎澍、李新等多人進所。范文瀾是這個研究所的組建者和精神領袖。它剛成立時,研究人員不過十余人。截至1955年10月,全所共有研究人員、編輯58人。到1956年底,我進所時的所有人員,還是這58人。 我是飽含熱情并自愿到近代史所工作的。所長范文瀾以其倡導的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為近代史所樹立了優良的嚴謹學風。所里專家們積極奮進的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感染和熏陶了我,鼓舞和激勵了我。正是在眾多專家學者的熏陶和啟迪下,我堅定了將研究中國近代史作為自己工作目標的信心,追求能夠做個學問家,從而促使我能夠安心地成長起來。我滿懷激情地想把這種學風發揚光大,并砥礪前行。我的學術研究生涯從此開始。 屈指算來,我在近代史所迄今有長達65年(包括在職31年、離休34年)的時間,在職、離休都一樣讀書和做研究工作。半個多世紀以來,我一直在近代史所學習、工作和生活。我成長在近代史所,經歷了近代史所的發展變遷、滄桑輝煌。所里的房舍環境、良師益友、史壇學風等,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人難以忘懷。我是懷著既愛又痛的心情,在這里度過了大半生的職業生涯,度過了甜酸苦辣的長期生活。可以說,沒有近代史所,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對近代史所懷有深厚的情懷。我愛歷史學,我愛近代史所的學風,我愛近代史所。 中國自古就有編寫史書、修撰志書的優良傳統。歷史是一面鏡子,是*好的老師,可以鑒古知今,資政育人。它對于保存和弘揚祖國歷史文化,啟迪和教育后人,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我來就,對歷史是怎樣發生興趣的呢?追其緣由,說來話長。如在**章所述,主要是出于幼年經常聽父親講述歷史故事,以及敬佩可歌可泣的岳飛、文天祥和孫中山等歷史人物。之后,在我讀小學和中學的少年時代,通過學習教科書,接受師長的教誨,在僅僅對英雄人物們有些懵懂認識時,就對他們非常推崇和敬仰。 我在上學以后,對歷史書就更有興趣了。那時還是民國時期,每周一都要念誦《總理遺囑》;讀中學時,盡管時局動蕩,但是通過上“三民主義”課,開始理解了孫中山為國家謀幸福的遠大理想;后來讀大學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歷史系。可以說,我是逐步走上了充滿樂趣地愛讀歷史書籍的道路,對歷史有了深厚的感情,從而打下了治史問學之路。 在大學階段,我的興趣本來是研讀明史,如前所述,大學畢業論文寫的是《論晚明的農民起義》,從揭露明末閹黨政治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腐敗崩潰,論述到明末農民起義發展的過程,歌頌了農民領袖李自成及其所執行的政策。新中國成立前,我在天津兩所女子中學高中部講授歷史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又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中國革命史研究生;繼而在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北京石油學院等高校講授中國革命史課程。通過這些經歷,我對中國近代史及孫中山等這些人物,有關他們的生平事跡、思想理論和精神人格等,逐步有了較多的了解,也就逐步產生了要從事研究這些近代人物的想法和濃厚興趣。 研究歷史、借鑒歷史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理解現實、面向未來,也就是“察古知今”“鑒往知來”,為著美好的明天奮勇前進。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好的老師。我喜愛歷史,研究歷史的根源,就是由此而產生,并從此結下了永恒的緣分。 我到近代史所后,被分配在現代史組(后改為現代史研究室)工作。當時,組長是董其昉,干事是王來棣,全組共有13名研究人員。 1972年,現代史研究室改為民國史研究室。1973年,山東大學孫思白教授調入近代史所,并任民國史研究室主任。那時,全所各個研究組都是采用集體撰著模式,大家圍繞著一個專題分工合作,集體完成一部專著。現代史組計劃撰寫《五四運動史》一書,預定三年時間完成。先后參與此書者有十多人,或提供資料長編,或撰寫章節初稿。這是我到近代史所后參與編撰的**本書,所承擔的是《巴黎和會的騙局》和《五四運動的爆發》兩部分。其主要內容是從“巴黎和會”到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活動。當時,出版的研究著作和論文都是集體的智慧,不署個人的名字,包括后來的《中華民國史》,也是以編寫組的集體名義出版的。 在收集和整理資料過程中,我對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活動很感興趣。正如在前面章節中所述,幼年對英雄人物的尊崇,促使我對他們尤其是對孫中山這一歷史人物,特為重視,想方設法收集到涉及的有關資料,研讀有關方面的專書。日子一久,便促使我逐步把研究的重點轉向孫中山的生平和事業方面。 當時,研究所里強調的是集體工作,反對個人單干,認為那是開“地下工廠”,會遭到反對和受到嚴格批評。因此,這項工作只能在業余時間悄悄地進行,難能得到順利開展。 隨著時間推移,在實踐中發現集體撰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影響研究成果的質量。改革開放后,個體價值得到了尊重。個人擇題進行研究和著作,可以與集體撰著模式并存。 從那時開始,我就開始涉獵有關歷史人物,如孫中山、宋慶齡等人物的有關史籍,著手收集和整理史料,立志探究歷史人物。 研究歷史人物,是我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從踏上這一研究道路開始,我便與研究歷史人物結下了畢生的不解之緣。
百歲憶往 作者簡介
尚明軒,1921年10月生于河南許昌,1948年6月畢業于北平師范大學(現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1953年6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革命史研究班。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名譽理事及孫中山、宋慶齡研究委員會顧問,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河南大學名譽教授。1987年10月離休。代表作有《孫中山傳》、《孫中山圖文全傳》、《孫中山年譜》(合編)、《孫中山全集》(主編)、《宋慶齡傳》(合著)、《宋慶齡圖文全傳》、《宋慶齡年譜長編》(主編)、《廖仲愷傳》、《何香凝傳》。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