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遺跡●宗教篇(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57171
- 條形碼:9787112257171 ; 978-7-112-2571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路遺跡●宗教篇(下) 本書特色
本書是對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傳播的專題研究,內(nèi)容包括:主旨論文:《絲綢之路上的多元宗教》,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凌教授撰寫,分為5章展開:一、引言;二、火襖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三、摩尼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四、景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五、伊斯蘭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
遺產(chǎn)點介紹:基于絲路的多元文化價值特征,選擇了43處(國內(nèi)28處、國外15處)分布于中國、中亞、南亞等絲路沿線的各類宗教遺跡,包括瑣羅亞斯德教(襖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等,其中早期傳播的宗教遺跡留存至今的頗為零散,特別是摩尼教因其傳教策略“盡可能利用其他已經(jīng)流傳深遠的宗教的教義、儀式和稱謂”,故在中國大多依托佛教石窟寺或佛寺進行傳播。
絲路遺跡●宗教篇(下) 內(nèi)容簡介
在前后兩千余年的絲綢之路綿延歷史中,宗教的傳播與交流占有很大的比重。宗教的流傳與交往,促進了民眾信仰的相通與融合,成為具有動感與活力的,浸潤民眾生活的經(jīng)久不衰的精神之魂,也因此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產(chǎn)遺址。本書著力于絲綢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之外的其它各種宗教遺址遺跡,包括瑣羅亞斯德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通過豐富而翔實地圖片和文字資料,線性鋪陳,展示了多種宗教文化在絲綢之路上融合發(fā)展、相互促進的歷史及其隊民眾生活的深遠影響。
絲路遺跡●宗教篇(下) 目錄
序一
序二
凡例
絲綢之路上的多元宗教
一、引言
二、火襖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
三、摩尼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
四、景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
五、伊斯蘭教在絲綢之路的傳播與遺存
瑣羅亞斯德教(襖教)
蘇哈克塔瑣羅亞斯德教神廟
Zoroastrian Fire Temple (Ateshkadeh ) of Surkh Kotal
亞茲德瑣羅亞斯德教祭壇
Fire Temple of Yazd/Yazd Atash Behram
庫車龜茲故城祆教墓
Zoroastrian Tombs of Kucha
片治肯特瑣羅亞斯德教神廟
Zoroastrian Fire Temple (Ateshkadeh ) of Penjikent
西安康業(yè)墓
Tomb of Kang Ye
西安安伽墓
Tomb of An Jia
天水石棺床
Sarerophagus in Tianshui
太原虞弘墓
Tomb of Yu Hong
吐峪溝襖教遺址(丁谷天)
Zoroastrian Site in Tuyuq(DIGIR)
阿克·貝希姆襖教墓
Zoroastrian Tombs in Ak-Beshim
摩尼教
高昌故城摩尼教寺院
Manichaen Temple of Qocho City
吐峪溝摩尼教遺址
Manichaen Site in Tuyuq
柏孜克里克摩尼教遺址
Manichaen Site in Bezeklik
蒙古和碩柴達木盆地九姓回鶻可汗碑
Khar Balgas Stele of Khan Tsaidam in Mongolia
勝金口摩尼教遺址
Manichaen Stie of Shengjinkou Valley
泉州摩尼草庵
Cao'an Temple of Manichaeism in Quanzhou
景教
阿克·貝希姆景教寺院
Nestorian Temple in Ak-Beshim
西安大秦景教碑
Nestorian Stele/Xi'an Stele
洛陽景教經(jīng)幢
Nestorian Scriptural Pillarl in Luoyang
吐魯番葡萄溝景教遺址
Nestorian Site of Grape Valley in Turpan
吐魯番高昌故城景教寺院
Nestorian Temple of Qocho in Turpan
阿力麻里景教徒墓石
Nestorian Tomb Stones of Almalig
泉州景教徒墓
Nestorian Tombs in Quanzhou
北京房山十字寺
Nestorian Cross Temple in Fangshan
揚州景教徒墓石
Nestorian Tomb Stones in Yangzhou
伊斯蘭教
廣州懷圣寺(伊斯蘭墓)
Huaisheng Mosque in Guangzhou
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
Masjed-e Jamé of Isfahan
泉州清凈寺
Qingjing Mosque in Quanzhou
賈姆宣禮塔和考古遺址
Minaret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Jam
揚州仙鶴寺(伊斯蘭墓)
Xianhe Mosque in Yangzhou
泉州伊斯蘭圣墓
Islamic Tombs of Saints in Quanzhou
杭州鳳凰寺
Fenghuang Temple in Hangzhou
霍賈·艾哈邁德·亞薩維陵墓
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awi
西安清真大寺
Great Mosque in Xi'an
巴凱爾哈特清真寺歷史名城
Historic Mosque City of Bagerhat
印度教
美山圣地
My Son Sanctuary
克孜爾石窟印度教遺跡
Hindu Ruins in Kizil
Cave Temple Complex
劍川石窟印度教遺跡
Hindu Ruins in Jianchuan
Cave Temple Complex
普蘭巴南寺院群
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s
泉州印度教遺跡
Hindu Ruins in Quanzhou City
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
Brihadisvara Temple
吳哥窟
Angkor Wat
戈納勒格太陽神廟
Sun Temple, Konarak
圖片來源
展開全部
絲路遺跡●宗教篇(下) 作者簡介
陳同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所長,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規(guī)劃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xié)會副理事長。陳凌,2005年為美國康奈爾大學亞洲系客座教授,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考古系,獲博士學位,200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08-201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工作,副研究,2012年,調(diào)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絲綢之路考古、歐亞草原考古、中國古代美術史、西北簡紙文書等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