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使命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348132
- 條形碼:9787507348132 ; 978-7-5073-481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使命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偉大斗爭的歷史百年歷史進程,分析了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論述了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黨的建設以及其它領域的表現,系統總結了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多樣性、復雜性和時代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基本要求和時代價值意義。
使命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目錄
**章 偉大斗爭的歷史進程
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二、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三、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第二章 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時代背景
一、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三、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化發展
第三章 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科學內涵
一、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思想淵源
二、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基本內涵
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實質
第四章 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存在的領域及表現
一、經濟領域的偉大斗爭
二、政治領域的偉大斗爭
三、意識形態領域的偉大斗爭
四、黨的建設領域的偉大斗爭
五、其他領域的偉大斗爭
第五章 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基本特征
一、偉大斗爭的長期性
二、偉大斗爭的復雜性
三、偉大斗爭的艱巨性
四、偉大斗爭的多樣性
五、偉大斗爭的時代性
六、偉大斗爭的價值性
第六章 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基本要求
一、堅持黨的領導
二、加強理論武裝
三、弘揚斗爭精神
四、增強斗爭本領
五、推進黨的建設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第七章 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時代意義
一、偉大斗爭在“四個偉大”中的獨特作用
二、偉大斗爭在增強中國力量中的作用
三、偉大斗爭在彰顯“四個自信”中的重大意義
四、偉大斗爭在貢獻中國智慧中的重要作用
后記
使命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節選
《使命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偉大斗爭》: (二)世界經濟重心出現轉移 發達國家長期占據著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的地位,是世界經濟無可爭議的主導力量。但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引起了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的重大變化。全球金融危機使得新興經濟體不僅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領頭羊,而且也將進一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金融危機從美國爆發后,迅速向世界各地擴散和蔓延,歐洲和日本受其影響,經濟表現也黯然失色。在美國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雙重壓力下,世界經濟版圖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發展中國家率先走出衰退并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推動力量。全球金融危機為新興經濟體國家重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是,新興經濟體國家也面臨著多重挑戰。 首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興起。近幾十年來,國際貿易發展的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國際貿易發展規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對世界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趨勢十分明顯,尤其是在美國表現得*為明顯,并且呈現出向全球擴散的趨勢。根據WTO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近年來反傾銷案例數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僅2017年上半年全球就發生309項貿易保護措施。必須客觀地指出,全球化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勢,國際分工與合作、全球市場開放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規律。但是,由于過去的全球化發展存在著不平衡、不平等的現象,全球化的反對者日益增加,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內部,由于上一輪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產業轉移、產業空心化等問題,造成國內就業問題、收入分配問題突出,社會矛盾不斷加劇,這就必然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和力量,全球化發展正在遭遇曲折和困境。當然,必須看到,也正因為當前全球化發展已經進入了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新時期,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化重要特征和內在規律,因此任何國家或地區試圖阻止全球化發展,甚至逆轉全球化發展趨勢,都是不可能、也行不通的做法。面對逆全球化思潮,需要各國注意的是,必須要冷靜地思考如何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公平、普惠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我們需要的全球共同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完善,而不是反對全球化。 其次,國際經濟秩序不公平。對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來說,現行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秩序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約束了各經濟體發揮與自身實力相符的影響力。這種不公平不僅體現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在國際貨幣金融和貿易體系中處于受支配的地位,而且還體現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在全球治理機制中的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在近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深受發達經濟體需求下降的拖累,同時,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復蘇和經濟增長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了巨大貢獻。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的變遷給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興經濟體經濟實力的增強,使得它們在全球事務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而舊的國際機構和組織并沒有做相應的調整來反映這些變化。發生在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遭到明顯削弱。發達國家迫切需要新興經濟體的合作和支持來獲得世界經濟的再平衡。而新興經濟體中產階級隊伍的迅速擴大有力地提高了國內的消費需求,并且,新興經濟體擁有相對健康的財政金融體系,有助于應對未來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這使得新興經濟體成為全球經濟再平衡的主要推動者,而發達國家對新興經濟體的這種訴求為新興經濟體推動構建新的全球治理結構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契機。盡管新興經濟體近年在經濟增長方面有突出表現,但其還面臨內部和外部的挑戰。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發達國家經濟出現衰退,復蘇乏力,這種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復蘇受到很大限制,普遍面臨出口萎縮、經濟增速放緩等問題。而一些發達國家由于受金融危機的沖擊較大,開始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力度,貿易保護和投資壁壘出現逐步增強的勢頭,這進一步惡化了新興經濟體的外部經濟環境。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社會總體發展水平和發達經濟體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從人均收入水平來看,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七國集團(G7)各國人均名義GDP都在3.5萬美元以上,其中美國達到4.69萬美元,而絕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包括金磚國家的人均名義GDP在1萬美元以下。中國的人均名義GDP為3403美元,而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僅為1101美元。到了2012年,七國集團(G7)平均人均名義GDP達到4.3萬美元,而金磚五國為8280美元,和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危機短期內難以解除,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壓力使得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外部環境難以好轉。另外,新興經濟體的工業化進程對資源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這使得全球資源價格有上漲的壓力。由于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新興經濟體成為熱錢套利的主要目標。而且,新興經濟體還面臨諸如中等收入陷阱、人口老齡化等問題。如何應對好挑戰,更好地利用機遇是擺在新興經濟體國家面前的現實問題。簡言之,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對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國際格局趨于均衡起到了巨大作用,使得多極化成為國際不可逆轉的潮流大勢。但是,必須看到,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目前還屬于量變積累的過程,前方依舊充滿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