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康拉德評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4480
- 條形碼:9787503964480 ; 978-7-5039-644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康拉德評傳 本書特色
康拉德,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承傳狄*斯、福樓拜、莫泊桑、屠格涅夫等大師的文學品格,以其獨創的、**的敘事藝術對20世紀文學產生深遠影響,繼往開來的偉大小說家。本書通過他筆下人物的悲劇性遭遇,展現了社會轉折時期人們心懷幻想、面臨挫折和難以克服的矛盾時的焦灼、痛苦、失望的心態。康拉德的心理視野既廣闊又富于時代特征。
康拉德評傳 內容簡介
康拉德(1857—1924),波蘭裔英國作家。生于一個詩人家庭,自幼失去父母。17歲開始當水手,后升大副、船長,其航海生活達20余年。1886年入英國籍。1889年始用英語從事文學創作。1895年部長篇小說《阿爾邁耶的愚蠢》出版。到1924年共出版31部中長篇小說及短篇小說集和散文集。 本書從歷盡滄桑的傳奇人生、康拉德創作先鋒品格的嬗變、康拉德創作的思想特征、康拉德創作的藝術特征幾個方面,依據史料,客觀地呈現了一代文豪不凡的一生。本書為評傳性質,即嚴格的帶有研究和評論性質的傳記。本書既是一部具有
康拉德評傳 目錄
**章 陰郁悲苦的早年生活(1857-1874)
第二章 奔赴海洋尋求夢想(1874-1894)
一、駐足馬賽期間的航海活動(1874-1878)
二、作為英國海員的航海經歷(1878-1894)
第三章 馳騁文壇的艱辛歲月(1894-1924)
第二篇 康拉德創作先鋒品格的嬗變
**章 初露鋒芒時期(1895-1902)
一、《奧爾邁耶的愚蠢》(Almayer's Folly,1895)
二、《“水仙號”上的黑水手》(The Nigger of the Narcissus.1897)
三、《吉姆爺》(Lord jim,1900)
四、《青春》(Youth:A Narraave,1902)
五、《臺風》(Typhoon,1902)
六、《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1902)
第二章 鼎盛時期(1903-1912)
一、《艾米·福斯特》(Amy Foster,1903)
二、《諾斯托羅莫》(Nostromo,1904)
三、《間諜》(The Secret Agent,1907)
四、《在西方目光下》(Under Westem Eyes,1911)
第三章 過渡時期(1913-1917)
一、《機緣》(Chance,1913)
二、《勝利》(Victory,1915)
三、《陰影線》(The Shadow Line,1916)
第四章 衰落時期(1918-1924)
一、《金箭》(The Arrow of Gold,1919)
二、《拯救》(The Rescue,1920)
三、《流浪者》(The Rover,1923)
第三篇 康拉德創作的思想特征
**章 康拉德的悲觀主義與其創作
一、康拉德悲觀主義思想淵源
……
第四篇 康拉德創作的藝術特征
結語
附錄 約瑟夫·康拉德年表
參考文獻
康拉德評傳 節選
《康拉德評傳》: 奧爾邁耶的愚蠢不僅表現在他把發財夢建立在已老邁衰弱的林格身上,而且表現在他對女兒尼娜懷著不切實際的愿望:他打算等他發了財之后,就帶尼娜離開這個討厭的鬼地方,回到他不熟識的出生地荷蘭去,過養尊處優的生活;殊不知尼娜根本不愿意跟隨他到歐洲去。 奧爾邁耶為了把尼娜培養成受西方文明洗禮的新女性,在林格的協助下,把尼娜送到新加坡去接受教育。可是,尼娜在新加坡卻受盡白人的歧視。她對白人的虛偽深惡痛絕,看透了白人(包括他的父親)表里不一、虛偽無能的惡劣品格,愛上英俊、勇敢、正直的馬來貴族青年戴恩;戴恩也對她懷有深厚、真摯的感情。所以尼娜根本不想跟隨她父親到歐洲去。這樣,奧爾邁耶的夢想徹底破滅了。更糟糕的是,隨著他的岳父林格的銷聲匿跡,他的事業的敗落,他在森波鎮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往日,在他事業興盛,勢力強大之時,當地的馬來人、阿拉伯人對他退讓三分,表面上對他畢恭畢敬。現在,他們看到他日益走下坡路,處于衰敗潦倒的窘境,而他們的勢力則日益壯大。盡管馬來人和阿拉伯人之間也有矛盾,但是在面對奧爾邁耶這個白人殖民者時,他們卻聯合起來對抗他。這樣,奧爾邁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個人愿望的失落、事業的失敗、家庭生活的不幸匯總起來使奧爾邁耶處于窮途末路的窘境之中。 他和妻子的不幸的婚姻,使他備感痛苦。當年,有“海之王”之稱的林格打敗了一群兇猛的馬來海盜,在一堆尸體中發現還活著的一個小女孩,原來她是海盜頭子的女兒。林格收養了她,并且對她傾注了滿腔的愛:他要把這個帶有“野性”的土著女孩培養成西方式的淑女。于是他把她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這個女孩對異教教條不僅不理解,而且從內心對它感到厭惡,但她裝著遵循它的樣子。等她長大成人,林格便決定把她許配給跟隨他多年的荷蘭商人的兒子奧爾邁耶,答應他們結婚后會給他們一大筆錢。奧爾邁耶懾于林格的淫威,又對林格許諾的金錢心存奢望,便服從了他的旨意,娶了那個馬來姑娘。而馬來姑娘本打算服侍林格一輩子,不僅做他的妻子,還打算日后操縱他的生活和事業。她知道,按照西方的規矩,她不是他的奴隸,而是他的配偶,享有自由權和平等權。不料,在教堂舉行婚禮時,她面對的卻是一個嚴肅而呆板的、陌生的白人青年。她不得不服從主子的安排。不過,她打心里不樂意這個安排。她對強加給她的這個丈夫毫無感情,并且她漸漸看出,他是個無能之輩,于是更瞧不起他。但是,他們結婚之后,她給他生了一個秀麗的女兒。雖然這孩子的皮膚呈現橄欖色,但是她的五官端正、秀麗。長大后,她出落成一個漂亮的姑娘,向她求婚的人不少。女孩對她的白人父親雖然懷有較深的感情,可是,隨著她長大成人,她對馬來母親漸漸變得親近了。她的情人戴恩不斷給她母親送來銀子和荷蘭盾。這個馬來女人看到白花花的銀子心花怒放。她認定女兒嫁給他定能飛黃騰達。而奧爾邁耶卻竭力反對尼娜和戴恩親近,認為女兒背離他的心意,就是受了戴恩的蠱惑的緣故。這樣,奧爾邁耶太太、尼娜和戴恩串通一氣,成為奧爾邁耶的對立面,這使得奧爾邁耶陷入徹底孤立的境地。 事業的失敗、榮歸故里愿望的落空,加上極端孤立的處境使奧爾邁耶心灰意冷,一氣之下他放火燒掉了未竣工的那幢房子。女兒的背叛更使他傷心透了。他在身心交瘁的情境下漸漸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后他在抑郁中死去。 奧爾邁耶是個悲劇人物。奧爾邁耶形象的意義在于: 首先,它揭示了白人殖民者與土著居民之間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深刻矛盾。小說表明,奧爾邁耶是作為白人殖民者出現在土著居民中的,他之所以能在森波鎮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域立足并且占據上風,主要因為有荷蘭殖民統治者做他的后盾,加上英國航海巨子、他的岳父林格對他的庇護。森波鎮的馬來人和阿拉伯人既想討好他,又處處防備他。一旦他處于頹勢時,他們便想盡辦法排擠他。 其次,奧爾邁耶的可悲下場具有夢想破滅的悲劇性質,它開啟了康拉德日后一系列創作相似的主題。奧爾邁耶悲劇的深刻意義正在于它“精確地探索了夢想與事實、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作者通過他的*主要的人物來探索自己內心深處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的搏斗”。 再次,奧爾邁耶的悲劇開啟了康拉德后來的作品揭示人類孤獨心理的先河。盡管康拉德后來作品中的人物處于各色各樣的環境中,但是,“孤獨”乃是他們共同的心理特征,也是他們的悲劇命運的共同之處。 ……
康拉德評傳 作者簡介
賴干堅,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享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59年畢業于廈門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3年,公派至美國密歇根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訪問進修。1987年,赴菲律賓馬尼拉阿德尼奧大學講學。1994年至1998年擔任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兼任福建省文學會副會長、廈門市社科聯顧問、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專業方向為歐美文學與比較文學。先后完成國家社科研究課題三項,省級社科研究課題一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論著《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評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外國文藝思潮》《西方現代派小說概論》《狄更斯評傳》等,譯著《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如此運動生涯》。論著曾獲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著作獎、福建省社科優秀著作三等獎和二等獎、廈門市社科優秀著作一等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