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安海嗦啰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6552
- 條形碼:9787503966552 ; 978-7-5039-665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海嗦啰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地介紹了“嗦啰嗹”這項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并從其淵源、存在環境、發展狀況、當代傳承、角色及道具分析、對傳承人代表介紹、文化意義等基礎上,配以大量的圖片資料充分展示整個活動過程及精彩片段。“嗦啰嗹”獨特的角色構成、逐疫方式,以及那支傳唱不衰的曲調,使之當之無愧地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嗦啰哽”申報“非遺”為契機,晉江市自2008年以來,在安海成功舉辦了數屆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該活動吸引了眾多海內外人士、記者前來觀看、采訪。香港、澳門等地民間組織還向“嗦啰哽”隊伍發出邀請……
安海嗦啰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 內容簡介
“嗦啰嗹”原本盛行于泉州各個鄉鎮,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只剩安海古鎮還在繼續著這項古老的民俗活動。2008年,“嗦啰嗹”端午民俗被評為重量“非遺”之后,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安海嗦啰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 目錄
**節 源遠流長的文化古鎮——安海
第二節 豐富珍貴的文化遺產
第三節 無形的防護——信仰民俗
第四節 有形的支持——各界商人
第二章 多方求索中的“嗦啰嗹”
**節 古籍中的只言片語
第二節 現代文獻中的記憶
第三節 當前的“嗦啰嗹”
第四節 “嗦啰嗹”在端午
第三章 探究“嗦啰嗹”之意——兼及“啰哩嗹”
**節 探究“嗦啰嗹”之意
第二節 《嗦啰嗹》曲中的“啰哩嗹”
第三節 用途廣泛的“啰哩嗹”
第四節 “啰哩嗹”在閩南
第四章 為“采蓮”正名——采蓮與龍舟競渡
**節 “采蓮”之稱引發的質疑
第二節 “采蓮”與“龍舟競渡”
第三節 采蓮曲與龍船歌
第四節 “采蓮”向民俗活動的衍變
第五節 龍王崇拜
第五章 “嗦啰嗹”——端午驅疫儺
**節 “嗦啰嗹”——驅疫儺
第二節 端午民俗——以難(儺)止惡氣
第三節 家婆、鋪兵、旗手——丑之由來
第四節 夜壺與打夜胡
第五節 榕枝幡旗——竹竿子
第六節 與儺有關的其他事項
第六章 “嗦啰嗹”的當代傳承
**節 霽云殿“嗦啰嗹”隊
第二節 媽祖宮“嗦啰嗹”隊
第三節 當興境隊與三公境隊
第四節 社會支持
第七章 “嗦啰嗹”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顏昌瑞
**節 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
第二節 “嗦啰嗹”民俗傳承
第三節 弘揚民俗文化、開展群眾活動的領頭人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嗦啰嗹”的角色、道具分析
**節 鋪兵
第二節 家婆與花姑
第三節 旗手
第四節 前導旗/牌
第五節 鑼鼓隊與樂隊
第六節 木刻龍王頭
第七節 民俗演出隊及其他
第九章 “嗦啰嗹”的舞臺化
**節 “嗦啰嗹”舞臺化溯源
第二節 多才多藝的尤金滿
第三節 “嗦啰嗹”舞進校園
第四節 多種風格的《嗦啰嗹》舞
第十章 基于“嗦啰嗹”的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
**節 政府大力扶持
第二節 首屆端午民俗旅游文化節實錄
第三節 1-3屆旅游文化節對比分析
第四節 4-8屆旅游文化節概況
第十一章 “嗦啰嗹”的文化意義
**節 文化中的“嗦啰嗹”
第二節 社會發展中的文化變遷
第三節 深度的詮釋
第四節 狂歡:在象征與消解中
第五節 個人、眾人和歷史中的人
結語:“嗦啰嗹”效應
后記
安海嗦啰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叢書 作者簡介
陳燕婷,女,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美學專業博士。完成專著:《南音北祭——泉州弦管郎君祭的調查與研究》(2008,獲2014年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很好獎);“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之《安海嗦啰嗹》(2012);博士論文《南音樂感研究》(2016,獲評“中央音樂學院2016年度很好博士學位論文”);彩圖版《古樂南音》(2018,獲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年很好科研成果獎)。并在各大刊物發表論文80余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