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會轉型期的孝道與鄉村秩序——以魯西南的G村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5926
- 條形碼:9787552035926 ; 978-7-5520-359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轉型期的孝道與鄉村秩序——以魯西南的G村為例 內容簡介
作為特定倫理觀念的凝結和沉淀,孝道傳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社會秩序的規范。然而20世紀以來,家國同構的社會政治模式解體,家庭倫理秩序亦隨之變革,當今的中國鄉村正遭遇以孝道式微為明顯特征的“倫理性危機”。 本書以魯西南的G村作為田野個案,將孝道視為一種基于特定經濟、社會、生態結構之上的社會生活方式,從歷史學的視野考察孝文化的秩序內涵、運行網絡及其近現代嬗變,從社會學的視野探究轉型期的孝道與鄉村秩序之關聯,并進而考察鄉村社會的道德與話語變遷、權威與秩序變異、禮治與法治更替,以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社會轉型期的孝道與鄉村秩序——以魯西南的G村為例 目錄
序言
**章 導論
一、研究的緣起
二、研究意義
三、研究回顧
四、研究思路、方法與敘述框架
第二章 變遷中的G村概況
一、由遠及近的村莊坐標
二、G村的經濟社會生態
第三章 “斷裂”與“傳承”:新時期鄉村孝道的話語與實踐
一、傳統孝道的內涵及其“秩序情結”
二、錯位與賡續:新時期老中青三代對“孝”的理解
三、需求與滿足:當前老年人的“孝遇”
四、小結:失落的孝道
第四章 孝與報:家庭倫理秩序中的孝道
一、家庭結構的變化與新格局的形成
二、反哺式代際互惠關系的異化
三、孝道場里的關鍵人物:媳婦
四、家國分離背景下脆弱的老人
五、小結:家和萬事興
第五章 孝與禮:社區禮治秩序下的孝道
一、傳統的鄉村“禮治”社會
二、傳道與衛道:鄉村孝禮的維護者
三、牽制與褒揚:禮俗社會對“孝”的控制
四、“清官”與“難念的孝經”——鄉土“孝爭”及其化解途徑
五、小結:由道及行——公共輿論與鄉村秩序
第六章 孝與法:國家行為干預下的孝道
一、法進禮退:鄉村社會秩序重構
二、艱難抉擇:國法與禮俗夾縫中的孝道
三、忠孝之間:國家政策控制下的孝道
四、小結:尺度與再造——法禮情融合視野下的孝道
第七章 新孝道與村社秩序重構
一、傳統孝道與家國同構的治理秩序
二、轉型期的孝道與村莊秩序的異化
三、后鄉土時代孝道的重建與村社秩序的重構
四、小結:國家社會變動視閾下的孝道再生產——兼論社會轉型期的
“孝道之爭”
第八章 文化重構與鄉村治理
一、傳統孝道生存的文化土壤:鄉土中國
二、鄉村社會轉型中“事實的秩序”
三、禮失求諸法?——從禮治向法治轉型的困境
四、城鎮化和鄉村治理坐標下文化建設的方向
參考文獻
后記
社會轉型期的孝道與鄉村秩序——以魯西南的G村為例 作者簡介
劉芳,社會學博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文化與鄉村治理相關領域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項,完成上海市決策咨詢重點研究項目2項、上海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1項、上海市陽光計劃項目1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多項。出版教材2部,在《孔子研究》《史林》《社會》《人口與經濟》《南京師大學報》《西北師大學報》《中國老年學雜志》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