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們的閱讀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5401
- 條形碼:9787513935401 ; 978-7-5139-354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的閱讀史 本書特色
閱讀史里有他們兒時的記憶、跋涉的足跡、精神的密碼,正是那些閱讀打開一個清明美好的世界,成就了他們今天*好的自己,他們也將在閱讀中走向廣闊而雄渾的未來。《我們的閱讀史》是阿城區中小學教師新教育讀書會的會員作品集。
我們的閱讀史 內容簡介
《我們的閱讀史》是阿城區中小學教師新教育讀書會的會員作品集。共編選了會員個人閱讀史38篇。個人閱讀史應該也是生命敘事的寫作范疇,個人閱讀史讓每位老師更加深入地觀照自己的內心和專業成長之路,反省自己的教育生活。通過個人閱讀史的寫作梳理每位教師的閱讀軌跡,明晰未來閱讀與專業成長的發展路徑。長期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些老師出現了職業倦怠,忘記了*初的夢想,失去了作為教師的幸福感受,他們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只有分數和考試的世界,而忽略了心靈的遼遠和世界的闊大,這種影響不僅傷害了自己,也影響到了學生和家庭。如何找到為師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蓬勃起生命的熱望和對學生未來的自信、對職業的認同,是非常重要的事。而幫助教師走一條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的道路是引領教師在精神層面找到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的思想力量和發展航標。讀書會自2019年成立以來,積極開展活動,從個人閱讀史的寫作到每月一篇書評,從讀刊評刊到贈書活動,從線上分享會到線下聽講座,極大地調動了會員教師讀書寫作的熱情,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主動地觀察反思改進自己的教育行動,我們欣喜地看到,每位讀書會成員都積極參與、主動閱讀、堅持讀寫,他們都能擠出閱讀時間、發現閱讀樂趣、堅持寫出原創文字,努力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努力朝向明亮那方!朱永新先生強調:專業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交往是站在同伴的肩膀上飛翔。
我們的閱讀史 目錄
攜一縷書香伴我成長
我與書,生命中*美的遇見
讀書滋養生命
我的閱讀史
個人閱讀史
書香伴我成長
一路成長一路書香
我的讀書史
做一朵凡花優雅獨芳華
興起波瀾,為之壯闊
書滋養我長大
向著明亮那方……
驀然回首原來書香一直相伴
我的閱讀史
影響我的幾本書
愿你三更有夢書當枕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生命因閱讀而幸福
與書為伴砥礪前行
讓讀書伴我一生
閱讀是*美的姿態
一位平凡教師的閱讀史
撒下閱讀的種子,收獲幸福的人生
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與書相伴的日子
讀書就是一場盛宴
閱讀給我力量
精神的蛻變
書香里的錦瑟年華
悄然萌芽,書卷飄香
伴著墨香,心中的花靜靜綻放
讀書傳承美好
此生必與你同行
我的個人閱讀史
手捧書卷閱讀留香
讀書其實是在讀人生
閱讀是人生*美好的遇見
后記
我們的閱讀史 節選
閱讀,和世界站在一起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教育局張阿龍 1996年夏的一天,我騎著一輛單車向我要報到的單位奔去,陽光燦爛,青春似火,心中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希冀,然而令我沒想到的是,等待著我的是一所偏遠的村小,記憶中還飄來村邊牛糞的味道,12名老師,400名學生,兩棟平房,一口老鐘敲響晨昏日暮。艱苦是一種磨煉,苦難是一種財富。每一天,我都帶好我的那個鋁飯盒,開始一天的忙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學生聊天談心,與學生斗智斗勇,和他們一起熱火朝天地勞動,去他們每個人家里家訪,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我曾組織少先隊大隊委員會的成員高舉火紅的隊旗去探望貧困戶,組織環保小衛士到城區擦洗交通護欄,曾與城區學校開展手拉手助學活動,那些歲月里跳動著的是一個年輕人激越的紅心,是一種敢于闖蕩、無所畏懼的豪情,當然,還有無法抹去的青春的懵懂與淺薄。 還好,我保有一顆童心和熱愛閱讀的習慣,因此,得以身居僻壤鄉間而不自閉,位卑責小而不自輕。閱讀讓我的靈魂得以明凈,讓我的心靈得以舒展,更讓我體會到自由的美好。我很幸運沒有經受高考的洗禮,直接進入師范學校學習,在那里,我養成了閱讀習慣,更養成了自由而隨性、自我而樂思的生活品格。在我看來,閱讀是一個關于世界的大事,這個世界是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集合,在閱讀中,我們得以觀照自己的內心,正視自己的人生得失,飛短流長,更可以穿越千古,海闊天空,與他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閱讀是與世界站在一起的。熊培云說“自由在高處”,閱讀也讓我們站在了思維和人文的高處。我曾一度癡迷閱讀詩歌,每每徜徉在詩歌的小徑中,總是令我驚喜無限,那每一個瑰麗的想象,每一個和諧的韻腳,每一絲普世的溫情,都讓我欲罷不能。尤其是那些現代詩歌,體式自由,毫無拘束,意象鮮明,美寓其中。原來,我一直是那個尋找美的人,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我的人生也美麗起來了。許多讀過的詩歌都忘記了,但那令人快慰的詩情卻留在了我的血液中。一直很喜歡牛漢的詩,比如“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長/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個太陽”,讓我相信堅韌和奉獻的力量;比如“關死門窗/覺得黑暗不會再進來/我點起了燈/但黑暗是一群狼/還伏在我的門口”,讓我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孤獨,他用詩歌在生命的夜里升起了光明。海子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內心對未來充滿虔誠的渴望。閱讀詩歌看似與教育無關,但恰恰與教育的關系重大,每一個教育人都應該有一種詩意,沒有詩意的教育是蒼白的,沒有詩意的教育是沒有力量的。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不能簡單地淪為考試的幫兇和知識運輸的工具,要在詩意的浸潤中成就人生的美好。 作為教師不閱讀是可怕的,難以想象教師們經年累月地在題海辛勤勞作,每日擔心的僅是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和班級的排名,很難想象教師成為一只在原地拉磨的毛驢,為自己每日的勞作果實沾沾自喜卻無法掙脫桎梏而走向廣闊的田野。蘇州原景范中學校長顧蘇云說:“教師有時越努力離教育原點越遠。”這句話說得很好,指出了教育的方向問題,作為教師需要時時糾正自己的路向,避免將學生引至偏僻的小路。在鄉村的教學實踐中,我常常感到沉悶與茫然,沉悶的是我們僅僅將教育作為謀生的手段,每天如蜜蜂般忙碌,毫無專業尊嚴可言,我就曾教過幾乎學校所有科目,還曾同時教過兩所小學的英語課程。茫然的是,在我的身邊幾乎看不到什么靈魂人物,我的專業發展方向無人能給以強有力的引領。于是,苦悶和孤獨如影隨形,我開始關注教育閱讀,企圖在閱讀中找尋到一絲微光。起初,我訂閱了一些刊物,如《教師博覽》《青少年書法》《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但我發現這種零散不成系統的閱讀并不能從整體上提升自己,當然,雜志的閱讀還是帶給我許多益處,尤其是在閱讀《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雜志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資訊,成為英語科研課題的關注者和實踐者。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方法不當,于是申請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成為了國家級課題的主持人,獲得資助金5000元,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走在了教學研究的路上。雜志的閱讀遠遠沒有滿足我專業成長的渴望,在業余時間我如饑似渴地讀著教育學、心理學等書籍,期待從學歷上提升自己,十年的學習苦旅,我懷著田野間蒲公英般小小的飛翔夢想,等待自己心靈與思想的成熟,從成人高考大專到自學考試本科,再到雙本科,再到在職碩士研究生,再到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我走過了一條人跡罕至的學習之路,卻也收獲了自己精神的金色麥田。記得2002年讀到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時,我激動不已,沒想到還有這么富有哲思的優美文字,我想我找到了精神上相同尺碼的人,這本書堅定了我的教育理想與信念,讓我深切地體會到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
我們的閱讀史 作者簡介
張阿龍,1976年12月生,中共黨員,一級教師,全日制教育碩士,現供職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教育局。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黑龍江教育》《新班主任》《英語輔導報》等報刊發表文章近百篇。近年來,專注于閱讀與書評寫作,致力于教育閱讀推廣。曾榮獲“全國鄉村英語教師百杰”、哈爾濱市“四有"好老師等榮譽稱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