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復雜科學管理(第3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4072
- 條形碼:9787030694072 ; 978-7-03-06940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雜科學管理(第3輯) 內容簡介
隨著復雜科學的興起,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思想,復雜科學管理已形成包括思維模式、基本理論、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等在內的理論體系,并在創新、能源、電子商務、資本市場、新媒體、供應鏈管理、智能電網、風險管理、網絡傳播、智能決策、城市規劃、服務科學、社會治理、人力資本管理和應急管理等學術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復雜科學管理》以"學術創新,學術民主"為宗旨,刊載復雜科學管理領域內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包括理論探討、實證分析、案例解讀、文獻綜述和評論等,如復雜科學管理的基本理論、復雜科學管理的研究方法、復雜經濟系統、復雜管理系統、復雜社會系統等。
復雜科學管理(第3輯) 目錄
數字技術驅動的智慧社會治理機制與實踐探索 陳曉紅,徐選華,周志方,梁偉,張威威 1
異類知識管理視角的重大突發事件智能決策問題研究 夏火松 27
提升居民消費的必要性與復雜性 陳彥斌,王兆瑞 38
眾籌大數據:捐款行為影響要素及轉發網絡分析 王夢寧,李孟軍,譚躍進,呂欣 49
熵、負熵及重大航天工程復雜性演化 麥強,陳學釧,田鑫,楊柳,安實 68
《復雜科學管理》征稿啟事 83
復雜科學管理(第3輯) 節選
數字技術驅動的智慧社會治理機制與實踐探索* 陳曉紅1,2,徐選華2,周志方2,梁偉1,2,張威威2 (1.湖南工商大學 大數據與互聯網創新研究院,長沙 410205;2.中南大學 商學院,長沙 410083) 摘要:智慧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的一種高級社會形態,以數字數據處理系統為主要載體,但智慧社會治理仍面臨諸多挑戰和難題。針對該難題,本文首先構建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其次,提出數字技術驅動社會治理機制創新模式,包括數字孿生的精準智控、物聯網的智能泛在感知、區塊鏈的賦能重塑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民生服務等;*后,本文從智慧社會治理基礎信息平臺建設、智慧社會治理技術與能力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構建、大數據驅動的疫情防控領域應用示范、空間智能及人工智能技術支持民生保障、智慧校園應用示范、智慧社會公共資源及數據治理應用示范等方面對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進行較系統的探索,為推進智慧社會治理進程中數字技術創新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數字技術;新基建;智慧社會;治理體系;治理現代化 1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快速的城市化會帶來城市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城市信息全面共享、充分整合能力、城市管理智能化及城市服務高效性等不足的問題,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垃圾圍城、教育醫療資源分配不公等“城市病”也越來越突出[1]。而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為代表的數字新技術的創新發展[2],并與政務、交通、環保、醫療等城市治理多個領域應用的創新融合,催生了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城市治理新理念和新模式。 數字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應用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對于解決城市治理的難點和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3]。例如,智慧城市建設中,基于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改善了政務底層數據及業務流程共享層面的問題,促進了不同部門數據的集成共享,提高了政府部門的信息化質量和業務協同效率[4];基于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5],實現了各類交通數據存儲安全及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島”,徹底實現了交通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互聯互通;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全面感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交通運載工具的建設狀況,有助于交通擁堵點精準治理、交通指揮統一調度[6];基于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7],實現了對病患生理數據的監控、收集和存儲,并分析用戶的醫療健康數據,實現了遠程醫療。因此,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理念、新模式,主要是解決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城市病”,從而實現城市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級。但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體現在網絡硬件設施和應用信息系統的智能化升級方面,會帶來條線分割和信息孤島、智慧城市供給和民眾需求不匹配、公眾參與度和獲得感不高等問題[8],以及造成各個智慧城市間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資源共享,不利于各城市平衡協調發展,更不能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但當前數字新技術在全球范圍的迅猛發展,與產業發展持續高度耦合、深度疊加,正不斷孕育著變革世界的顛覆性創新與突破,推動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步入全新階段,智慧城市在向智慧社會演進。 智慧社會正作為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后的一種更為高級的社會形態加速到來,它是未來社會形態的新藍圖[9]。同智慧城市相比,智慧社會是對智慧城市概念的中國化和時代化[10],智慧社會的內涵更廣、范圍更寬,更加追求融合發展,更加重視“以人民為中心”[11]。建設智慧社會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能進一步拓展智慧城市的內涵與外延,更能克服以往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條線分割、信息孤島、民眾獲得感不足等問題,實現對智慧城市的創新與超越。智慧社會是在智慧城市建設與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上,以信息數字數據處置系統為主要載體,以智慧數據的生產、生活、治理循環驅動的新型社會運行模式。著力發展智慧社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智慧社會全新的概念,并與航天強國、數字中國等戰略并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社會治理困境背景下,建設智慧社會是黨和政府應用科技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選擇,是新時代國家治理的重要任務。 新基建的快速推進為智慧社會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區別于傳統基建,新基建以其特有的數字性、平臺性、虛擬性及創新性,在持續挖掘新經濟增長點的同時,有力地打破了信息孤島,通過支撐創新的智能化、創造市場并帶動新能力培育、助力新動能的孕育壯大、促進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賦能政府治理能力等機制助力智慧社會發展[12],為提升現代社會治理能力提供新路徑,在拓內需、穩增長、促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為智慧社會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智慧社會建設創造了便捷舒適、豐富多彩、高效智能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風險,開啟了智慧社會治理的新時代。尤其是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正處于擴散蔓延趨勢,疫情對全球治理模式、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經濟平穩發展等提出了嚴峻考驗,加大了社會治理政治風險、提高了社會治理合規成本、增強了數字安全泛化趨勢。由此可見,智慧社會治理面臨諸多挑戰[13]:一是雙重空間的生活邏輯,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彼此交織、虛實同構,算法決策的失靈、個人隱私的保護、信息倫理的挑戰、各種智能化犯罪等都對新時代智慧社會治理構成威脅;二是“數字人類”的全新面向,技術公司、平臺和政府憑借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對人們進行“數據畫像”,也會帶來侵犯個人隱私、信息不對稱和數據鴻溝、公權力的技術化延伸等全新挑戰;三是建模算法的價值偏好,算法主導的社會并不能完全展現“技術中立”的客觀性和可靠性,甚至還會出現算法黑箱、算法歧視、算法錯誤、算法自主等諸多問題;四是人機交互的工作場景,人機共處、人機交互的工作場景下,人與智能機器人的責任或風險分擔、人與陪伴機器人是否有倫理關系、人的主體地位是否需要重建等問題隨之凸顯;五是代碼規制的制度化應用,代碼規制日益呈現規范化、制度化形態,指令一旦出現錯誤或不公,其影響會遠超人類決策,產生嚴重的體系性、機制性、普遍性后果,修復代價巨大。此外,智慧社會治理體系仍然面臨諸多難題:一是智慧社會治理頂層設計不系統,多元社會主體參與機制、評價體系等的科學性尚待提高;二是大數據難以共享,各部門數據管理獨立,開放意愿弱,并且各個城市信息系統不互通,數據格式不統一等;三是缺乏標準化引領,智慧社會治理涉及面廣,問題復雜,新標準難以短時間覆蓋。因此,迫切需要開展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和實踐探索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智慧社會治理為核心,嘗試揭示智慧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和難題,構建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提出數字技術驅動社會治理機制,并結合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系統闡述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探索。本文的研究不僅豐富了現有的智慧社會理論,也為解決智慧社會建設面臨的難題和挑戰,推動社會治理向精準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2 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的構建 新興信息技術的支持、智慧城市建設的弊端、新基建帶來的發展新動能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客觀需求等諸多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為智慧社會建設提供了契機,有力推動了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向“5.0”進軍。然而,機遇常與挑戰并存,面對智慧社會治理在人類經濟、社會各維度的潛在威脅[14~20],用好大數據驅動這把“雙刃劍”,加快構建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21~23],為治理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提供有力支撐,是推進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制定并實施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戰略,必須切實響應人民群眾現實需求[19,24],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瞄準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政務、智慧監管等民生、產業及管理的重點細分領域[25],聚焦源頭開展防范治理。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應設置科學合理的近期、遠期目標,在全面優化升級多元新興信息基礎設施及相應的制度管理體系,推進數據中樞高效運行并實現“城市大腦”科學集約化服務,加快建成精細、科學、智能的城市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加速建成集“預測預判、迅速反應、綜合協調”于一體的智慧社會治理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情境下智慧數據共建、共治、共享管理制度,推行管理目標化、項目化及考核責任化,以治理能力和體系為抓手,聚焦治理體制、工作布局及方式,加快補足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短板問題,分階段提升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實現全球領先。 在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應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在加快完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謀劃布局[16,21]。首先,聚焦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科學監管、社會安全、產業創新發展、民生保障之間的相互耦合、作用機制,以理論框架搭建為前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主體、全方位、多形式智慧社會理論模型。其次,圍繞智慧社會演化過程、形成機理,智慧社會組成結構、要素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探索智慧社會體系結構與高效運行機制,從而構建數字賦能下智慧社會新范式。在此基礎上,應以“未來性”為宗旨,加快智慧城市5G網絡、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移動通信網的全面融合。聚焦以物聯網為核心的城市智能感知和高性能城市計算、數字孿生支撐平臺,智慧社會政務、行業及企業的大數據資源庫、數據協同共享平臺及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智慧社會治理體系建設[26],放寬準入標準,鼓勵多方參與,進一步加強需求引導及競爭推動,明晰政府與市場關系[12],全面推進數字技術驅動的新基建建設,支撐智慧社會數據存儲、傳輸、共享及安全保障和應用。 開展試點是國家實現高效治理及政策創新的重要方式與手段[26,27]。基于智慧社會頂層設計與整體謀劃布局,在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第二階段,大力開展智慧社會試點建設,積極發揮試點示范效應,是建成智慧社會的關鍵戰略路徑之一。科層結構的存在導致社會各部門數據、信息、技術共享的壁壘[28,29]。在不斷優化升級現有技術并深入挖掘、開發新型智慧技術,搭建集成系統,打破“孤島限制”以推動數據、信息、技術高效有序共享的基礎上[30],圍繞出行、教育、醫療、環保、應急管理等人民生活的基本方面,基于新興信息技術和新型基礎設施架構,推進試點地區智慧民生服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針對智慧社會試點地區政務、公共服務、社區建設等核心領域[31],應大力開發協同智能一體化在線平臺,積極創新眾智網絡服務,從而實現社會服務主體、內容及過程的智能化、精準化和透明化。 在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第三階段,應放眼全局,突破傳統智慧城市覆蓋邊界,加強城鄉融合與區域聯動[25,30,32],謀求縱深全面發展。傳統智慧城市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鄉“智慧差異”[33],且基于傳統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新興信息技術及數據、基礎設施的私有屬性,各地“條塊化”明顯,“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8,32]。通過完善頂層設計與開展試點建設,實施監測、評估試點示范效果,進一步改善傳統智慧城市空間治理,加強城鄉融合及區域聯動發展,從而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及公共服務均等化。 此外,文化興盛及產業發展是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支撐[34,35],在分階段實現智慧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上,應重點推進智慧文化建設,完善和建立智慧媒體融合的支撐、標準規范和安全保障體系,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展示數字化智能平臺[36,37],開展數字媒體技術創新,推進社會文化創意與傳播。與文化發展創新并重,應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協同服務體系,發展平臺一體化系統服務模式[38],以“需求精準感知和柔性制造”為宗旨,延伸產業鏈扁平化、網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