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機理及規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5705
- 條形碼:9787030675705 ; 978-7-03-06757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機理及規律 內容簡介
從城鎮化與5大人文主控要素耦合關系分析,京津冀城市群人口遷移呈現從首都到縣市的層遞遷移流規律及沿“太行山東麓古道”的空間集聚規律,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為耦合的“S”型曲線,產業轉型與生態環境質量呈現不規則的“U”型曲線,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呈現指數增長曲線和四類三段耦合理論曲線;城鎮化與優選化的耦合關系曲線是一條拋物線,二者耦合協調度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城鎮化與創新呈現雙螺旋結構耦合關系和指數函數曲線,耦合協調度呈穩步上升態勢。在自然與人文主控要素耦合關系分析基礎上,集成提出了城鎮化庫茲涅茲曲線(UKC),認為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多維耦合方程為對數二次型復合函數曲線,中國五大特大城市群生態環境質量好轉的拐點大概是城鎮化率達到47%,京津冀城市群拐點大概是城鎮化率達到51%,并且生態環境破壞后的恢復是一個漫長艱難過程。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機理及規律 目錄
前言
**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 1
**節 近遠程耦合關系的基本內涵與尺度效應 1
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基本內涵 1
二、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系統的尺度效應 2
第二節 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研究進展與總體評述 5
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理論進展評述 5
二、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研究方法進展評述 12
三、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應用進展評述 16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 耦合關系量化分析 19
一、近遠程耦合關系量化的能值代謝方法 19
二、近遠程耦合關系的量化結果分析 22
參考文獻 32
第二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多維耦合曲線及規律 38
**節 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曲線研究進展 38
一、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理論及其擴展 38
二、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的雙指數曲線 40
三、城鎮化庫茲涅茨曲線的理論假設 41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多維耦合曲線及規律性 43
一、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演變的基本特征 44
二、生態環境主控變量選取與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構建 47
三、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主控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51
四、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曲線的檢驗方法 59
五、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要素多維耦合曲線檢驗 63
六、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多維耦合曲線分析 70
第三節 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多維耦合曲線及檢驗 77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主控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77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要素多維耦合曲線檢驗 78
三、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主控要素的耦合曲線和拐點 86
四、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多維耦合曲線分析 88
五、主要結論與相關討論 90
參考文獻 92
第三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水資源耦合機理及規律 96
**節 城市群地區水資源及其利用的時空演變特征 96
一、城市群地區水資源總量的時空變化特征 96
二、城市群人均和地均水資源量的時空變化特征 99
三、城市群用水總量的時空變化特征 102
四、城市群用水結構的時空變化特征 103
五、城市群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的時空變化特征 104
六、城市群用水效率的時空變化特點 107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水資源利用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108
一、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水資源利用耦合關系及規律的理論解釋 108
二、城市群用水總量與城鎮化水平的耦合關系及脅迫負增長規律 111
三、城市群城鎮化水平與各類用水量的耦合關系曲線及規律 117
四、城市群城鎮化水平與用水效率的耦合關系曲線及規律 132
五、城市群城鎮化水平與人均用水水平的耦合關系曲線及規律 146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水資源約束強度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151
一、理想狀態下城鎮化與水資源約束強度的倒“U”形曲線變化規律 152
二、水資源約束強度的綜合測度方法 153
三、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水資源約束強度的耦合規律實證 156
第四節 城市群地區地下水變化及其與城鎮化的耦合規律 161
一、京津冀城市群地下水位的時空變化特征 161
二、城市群城鎮化與地下水位的耦合規律 163
三、城市群地下水位的變化趨勢分析 165
參考文獻 167
第四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土地利用變化機理及規律 169
**節 城市群土地利用變化時空格局和區域差異特征 169
一、城市群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制圖 169
二、城市群地區土地利用變化與類型轉換特征 172
三、城市群地區城市土地利用變化的地域差異特征 175
四、京津冀城市群地區京津和河北地級城市間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178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土地利用變化的耦合關系 181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鄉建設用地的時空變化過程 181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擴張時空過程 183
三、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土地利用的耦合關系 184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土地利用變化時空耦合規律 189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發展的“S”形曲線規律 190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土地利用變化的耦合規律 194
第四節 城市群地區建設用地擴張的未來情景模擬 200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擴張的驅動因素與驅動機制分析 200
二、京津冀城市群未來城市擴張的情景模擬 204
參考文獻 205
第五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207
**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耦合研究綜述 207
一、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關系的文獻計量分析 208
二、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耦合研究進展及評述 209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的耦合關系及機理 213
一、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耦合關系指標體系 213
二、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耦合關系測度方法 215
三、城市群地區環境污染對城鎮化發展的影響機理分析 216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環境污染的耦合規律 219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環境污染的單要素耦合規律 220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環境污染的多要素耦合規律 251
參考文獻 252
第六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系統格局變化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255
**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系統格局變化研究進展 255
一、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影響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256
二、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變化影響的時間過程 256
三、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變化影響的空間分異 258
四、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變化影響的尺度差異 260
五、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變化的影響機制 261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系統格局變化的耦合機理及方法 263
一、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變化影響的時空衰減效應曲線 263
二、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變化影響的分析方法 265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系統格局變化案例分析 269
一、京津冀城市群生態系統格局演化的時空過程 269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對生態系統格局演化的影響機理分析 279
三、城鎮化對生態空間格局變化的影響 284
參考文獻 295
第七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人口遷移耦合機理及規律 297
**節 城鎮化與人口遷移耦合機理的理論解析 297
一、人口遷移對城鎮化的促進作用 297
二、城鎮化對人口遷移的牽引作用 298
三、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的理論耦合曲線 299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人口與城鎮化的時空分異格局 300
一、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分布及增減的時空分異格局 300
二、京津冀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鎮化的時空分異格局 304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人口遷移特征與時空分異規律 308
一、京津冀城市群遷移人口分布的時空分異規律 309
二、京津冀城市群跨省人口遷移流的時空分異規律 314
三、京津冀城市群內部縣市間人口遷移流的空間分異 318
第四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人口遷移的耦合規律 325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人口遷移的耦合關系 325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人口遷移的近遠程耦合規律 328
參考文獻 332
第八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334
**節 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交互關系的研究進展 334
一、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的交互影響機理與規律性 334
二、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交互關系的研究評述 337
第二節 城市群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耦合機理的理論解析 338
一、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的交互關系曲線 339
二、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的四類三段耦合理論曲線 342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能源消費碳排放的時空分異特征 344
一、京津冀城市群能源產消的時空分異特征 344
二、京津冀城市群碳排放的時空分異特征 350
第四節 城市群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耦合規律驗證 353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的交互關系檢驗 354
二、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EKC曲線的驗證 359
三、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能源消費碳排放關系分析的政策啟示 365
參考文獻 366
第九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369
**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及產業轉移轉型研究綜述 369
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 369
二、城市群地區產業轉型轉移與生態環境的耦合關系 371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及產業轉移轉型耦合的理論解析 375
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四階段協同理論 375
二、產業轉型轉移與生態環境耦合理論 376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耦合機理 378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時空耦合關系 378
二、京津冀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擬合關系 383
三、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 386
四、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耦合機理 390
第四節 城市群地區產業轉型轉移與生態環境耦合規律 398
一、京津冀城市群產業轉型的時空分異特征 398
二、京津冀城市群產業轉移的時空分異特征 403
三、京津冀城市群生態環境時空分異特征 404
四、京津冀城市群產業轉型轉移與生態環境的耦合模型及規律 405
參考文獻 409
第十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全球化的耦合機理及規律 413
**節 城鎮化與全球化的耦合關系及理論曲線 413
一、全球化與城鎮化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互推關系 413
二、城鎮化與全球化耦合的相關理論 415
三、城市群城鎮化與全球化耦合的理論關系曲線 417
第二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全球化的耦合機理 418
一、耦合機理研究的地理探測器方法 419
二、城鎮化對全球化水平空間分異的影響因子與機理 420
三、全球化對城鎮化水平空間分異的影響因子與機理 428
四、全球化與城鎮化互動機理的總體分析 430
第三節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全球化的耦合演變規律 431
一、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全球化綜合水平的綜合評價 432
二、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城鎮化與全球化的多項式耦合關系 440
三、京津冀城市群城鎮化與全球化耦合程度的演變規律 441
參考文獻 446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機理及規律 節選
**章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 從系統論的角度分析,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耦合關系,不僅表現為系統內部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耦合關系(稱其為近程耦合關系),而且表現為系統外部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耦合關系(稱其為遠程耦合關系),因此城市群系統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內外部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耦合關系理論上可稱為近遠程耦合關系。城市群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它的發展不僅受到城市群系統內部(近程)各要素、各城市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還受到來自城市群系統外部(遠程)輸入要素的影響。因此,探討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近遠程耦合關系,揭示近遠程變化過程及其影響,對推動城市群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節 近遠程耦合關系的基本內涵與尺度效應 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非線性耦合關系,表現為近程耦合關系、遠程耦合關系和近遠程耦合關系三種關系,這三種關系在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上呈現出極為復雜的耦合過程和耦合效應。從能值代謝的角度揭示這種極為復雜的近遠程耦合關系,可為進一步探討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非線性耦合關系提供全新的突破點。 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基本內涵 (一)近程耦合關系 近程耦合關系是指從區內尺度分析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各近程要素之間存在的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非線性交互脅迫與交互促進關系,其中的近程要素為城市群所在地域范圍內產生的一切促使城市發展的要素,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食物、礦產資源、能源等。 (二)遠程耦合關系 遠程耦合關系則是從區際尺度分析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各遠程要素之間存在的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非線性交互脅迫與交互促進關系,其中的遠程要素為由城市群外部輸入城市群內部的一切要素和從城市群內部輸出到外部區域的一切要素,包括進口水資源量、礦產資源量以及對外貿易量、出口量等。 (三)近遠程耦合關系 近遠程耦合關系是從尺度耦合的角度分析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各近程要素和遠程要素之間存在的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非線性交互脅迫與交互促進關系,其中尺度耦合是指區內尺度與區際尺度的空間耦合。真正意義上的城市群地區是存在著內外部物流能量輸入輸出的開放系統,因而存在著極為復雜的內外部要素交互脅迫與交互促進的近遠程動態耦合關系(圖1.1)。從城市群地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過程來看,城市群地區本身自給的近程要素為城市群提供了發展基礎,外部要素向城市群進一步供給所需遠程的物質和能量輸入,為城市群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近遠程要素在城市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中進行了物質與能量的交換,交換過程包括生態環境系統為城鎮化提供資源保障作用,城鎮化系統則產出人口集聚、經濟集聚與環境污染等問題,對生態環境系統產生脅迫作用,該過程可以看作城市群的近遠程要素代謝過程,這種代謝過程改變著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近遠程耦合關系(方創琳和任宇飛,2017)。 圖1.1 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各要素近遠程耦合關系理論框架圖 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研究豐富了傳統耦合研究的內涵。一是系統性,將孤立地考察特定地域單元上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的研究視角轉換為考慮多個耦合系統在嵌套網絡結構中所形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復雜聯結式耦合系統,突出了研究的系統性和空間整體性。二是層級性,研究尺度突破傳統的一元尺度定義方式,不僅將本地的近程耦合系統從“系統間”角度出發,揭示一個地區的耦合系統作為“發送者”,通過要素流對另一個地區作為“接受者”的耦合系統的擾動效應以及接收方對發送方的反饋效應,明確要素流輸入對傳統耦合系統造成影響的基本態勢,還提出探索多個耦合系統間的互動關系。三是科學性,在考察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脅迫機制上更加綜合化,在耦合系統組成要素現有區分基礎上識別出近程系統和遠程系統,繼而對內部主導的近程要素進行精細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彌補了現有單一要素視角對生態環境的作用機制的局限性,進一步提升了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研究的科學性。 二、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系統的尺度效應 對于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研究,自然現象、生態過程、人類事件在特定尺度上有形式迥然的表現形式,研究者和決策者反映的表象和內涵千差萬別,事物間聯系機理存在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方創琳等,2016),因此尺度特征研究的重要意義在于在怎樣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對地理現象和過程實施觀測,以把握地理現象和過程本征尺度或者揭示地理現象和過程隨觀測尺度變化而表現出變異性的規律(李雙成等,2012)。尤其對于不同的交互耦合現象和特征,有其對應的時間、空間尺度,關注和研究與此相關問題的前提在于確定*優的時空尺度特征,使研究者所能感知到的觀測尺度同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交互耦合現象和過程本征尺度相匹配,以深刻認識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交互耦合現象和過程的時空特性。 (一)尺度效應的基本含義 尺度特征是地理學以及生態學的核心概念之一(Gibson et al., 2000;Wu,2004;李小文和王祎婷,2013),近年來逐漸得到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研究者的關注。尺度的選擇,進行不同尺度特征結果的比較和對尺度重組與地域重構的探討對研究本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Taylor,2008;王豐龍和劉云剛,2015;張踐祚等2016)。其深刻反映出人文地理學研究對象在格局、過程和機理的發生、響應、時空分布與交互耦合特性方面對尺度的依存性和敏感性(李雙成和蔡運龍,2005;張永姣和方創琳,2015)。從基本含義出發,人文地理學中的尺度特征是自然現象、生態過程、人類事件構成的綜合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表征,其本質是自然系統與經濟社會現象在發生和過程背后所固有的特征或規律,一般被表述為對現實世界維度的劃分(大小、范圍和等級等)。根據尺度特征能否被研究者所直接感知與察覺,可將尺度的類型與特征劃分為不同層次,Roland采用的三分法包括觀測尺度(observational scale)、過程尺度(process scale)以及操作尺度(optional scale)(Schulze,2000),Lam和Quattrochi(2010)采用的四分法包括制圖尺度或地圖尺度(cartographic or map scale)、地理尺度(geographic scale)、分辨率(resolution)和運行尺度,李雙成和蔡運龍(2005)則將上述類型進行整合,采用二分法初步歸納為本征尺度(intrinsic scale)和非本征尺度(non-intrinsic scale),隱含在事務內部的不宜察覺部分屬于自然本質存在的本體論范疇,必須通過一定的觀測手段才能夠發現和揭示出來,即本征尺度范疇。 (二)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的空間尺度效應 空間尺度效應主要探討某一空間尺度特征下的城鎮化要素與生態環境要素在時空壓縮和“流”空間作用下,通過跨越不同距離空間的運輸與傳導,從而對本土和異域人地系統造成的干擾與影響,主要包含以下幾種空間類型(表1.1)。 表1.1 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中的尺度特征 在空間范圍上,由于不同空間范圍上的城鎮化具有不同驅動因素與資源環境效應,對生態環境影響的內容與擾動程度也有所差別,因此必須基于傳統劃分中的全球尺度、國家尺度、省際尺度等,明確研究對象的空間范圍,辨識該尺度表征下研究對象的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的屬性特征,隨后引入區域間尺度,揭示傳統空間尺度難以反映的區域間要素流動帶來的本土影響與異域響應。 在空間周期上,本土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關系是研究的前提與基礎,將此類過程主導的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劃分為系統內生型影響過程,定義為近程型空間周期尺度,因時空阻力對本土與異域間要素流動的要素類型、傳遞方式及交互機理具有顯著的約束性、控制性和解釋性,在空間周期上將此類過程主導的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劃分為系統外生型影響過程,定義為遠程型和鄰域型空間周期尺度。 在空間相關上,考慮到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中部分要素具有空間上的滲透、影響、擴散和傳播等特征,如經濟要素、社會要素、創新要素等對于空間距離有較強關聯性,在交互耦合過程中具有顯著的集聚與溢出效應,基于這種認識,增加空間關聯型、弱關聯型和隨機型空間相關尺度,以表達交互耦合對于特定空間存在的附著性和依賴性特征。 (三)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的時間尺度效應 時間尺度效應反映了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現象發生的順序性與延續性,是過程發生、發展、衰退等一系列變化的表現。 在時間長短上,由于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具有隨時間更迭不斷演化的動態特征,其內部要素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時間節點上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循環和動力學過程,因此研究中需要根據科學問題與研究內容,選擇適當的時間長度以準確刻畫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曲折、漸進的近遠程耦合過程,包含歷史尺度、年際尺度和年際以下尺度。 在時間特性上,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部分要素具有隨時間分布特性,不僅包括要素隨時間的長期變化、年內季節性變化及日變化,如城鎮化系統中的遠程旅游要素及生態系統中的遠程大氣污染要素(藺雪芹和王岱,2016;唐佳和李君軼,2016),還包括發生時間不固定,表現出偶然發生的陣發型和隨機型時間特性,如“一帶一路”倡議等政策的引導加速了社會要素與經濟要素的流動(鄒嘉齡等,2015;陳明星等,2016),包含周期型、陣發型和隨機型共三類時間特性尺度。 在時間相關上,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部分要素同時間具有依存關系,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于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系統具有顯著影響,因投資到發揮效應具有周期性,并且效果與時間存在正相關性。其包含依存型、弱依存型、隨機型時間相關尺度。 第二節 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研究進展與總體評述 目前,國際上對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近程耦合關系研究較多,對遠程耦合關系的研究剛剛起步,而對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研究尚屬空白。2013年Liu等首次提出了遠程耦合(telecoupling)概念與研究框架(Liu et al., 2013),集成了社會經濟和環境系統跨越距離相互影響對當地人地耦合關系的影響,并提出了未來遠程耦合需研究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關于遠程耦合系統的主控因素、機理及動態演變過程。接著,Liu等(2015)在Science發文將遠程耦合歸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系統集成研究方法,體現了遠程耦合研究在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重要性,構建了多尺度耦合模式,強調了遠程耦合研究需關注多尺度空間中系統間的對比研究。遠程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資源(Eakin et al., 2014)、水資源(Deines et al., 2016)、能源、食物等方面,如Liu等(2015)認為發展中國家利用本地廉價生態資源將原材料和制成品出口到發達國家的過程增加了本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刺激性,將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和供當地人生活的生態環境系統服務發生退化。Fang等(2016)通過遠程耦合框架構建了能源系統遠程耦合分析系統,分析了中國和歐洲國家間的太陽能源交易對雙方人地耦合系統帶來的影響,認為這種遠程耦合過程將導致中國就業率和稅收的上升,但也會造成潛在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對于歐洲國家,將會減少城市“熱島”效應和二氧化碳排放。由以上分析可發現,以某一個遠程要素(水、土、能源、食物等)為切入點,分析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遠程耦合關系,提出遠程耦合模式,進一步上升為從尺度耦合角度分析城鎮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近遠程耦合關系,提出近遠程耦合模式,是未來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近遠程耦合關系的理論進展評述 如今,在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的潮流下,食品流、資源流、人口流和信息流具有多尺度形式的跨空間距離式流動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