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二輪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24744
- 條形碼:9787521424744 ; 978-7-5214-24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藥劑學(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二輪教材) 本書特色
全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于2016年初出版,自出版以來受到各院校師生的歡迎和好評。為適應學科發展和藥品監管等新要求,進一步提升教材質量,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同時為了落實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等文件精神,在充分的院校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全國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教育教學需求和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教育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下,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于2020年對該套教材啟動修訂工作,編寫出版“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二輪教材”。 本套理論教材35種,實驗指導9種,教材定位清晰、特色鮮明,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引領教材建設 本套教材建設堅持體現《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的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精神,切實滿足“藥品生產、檢驗、經營與管理和藥學服務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按照《“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要求培養滿足健康中國戰略的藥學人才,堅持理論與實踐、藥學與醫學相結合,強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體現立德樹人,融入課程思政 教材編寫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實現“潤物無聲”的目的。公共基礎課程注重體現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認知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專業基礎課程根據藥學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專業核心課程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增強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三、適應行業發展,構建教材內容 教材建設根據行業發展要求調整結構、更新內容。構建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當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法規標準、法規要求、現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內容,體現全國衛生類(藥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國家執業藥師職業資格考試的有關新精神、新動向和新要求,保證藥學教育教學適應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要求。 四、創新編寫模式,提升學生能力 在不影響教材主體內容基礎上注重優化“案例解析”內容,同時保持“學習導引”“知識鏈接”“知識拓展”“練習題”或“思考題”模塊的優選性。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藥品生產、檢驗、經營與管理、藥學服務等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其他編寫模塊注重增強教材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五、建設書網融合教材,豐富教學資源 搭建與教材配套的“醫藥大學堂”在線學習平臺(包括數字教材、教學課件、圖片、視頻、動畫及練習題等), 豐富多樣化、立體化教學資源,并提升教學手段,促進師生互動,滿足教學管理需要,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提供支撐。
藥劑學(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二輪教材) 內容簡介
本教材為“全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的第二輪修訂品種,在上一版的基礎上,進一步體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相關文件精神,適應行業發展要求,體現全國衛生類(藥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有關新精神、新動向和新要求。教材編寫融合課程思政的元素,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優化模塊設置;搭建與教材配套的“醫藥大學堂”(數字教材、教學課件、圖片、視頻、動畫及練習題等),豐富多樣化、立體化教學資源,并提升教學手段,促進師生互動,滿足教學管理需要,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提供支撐。
藥劑學(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二輪教材) 目錄
章緒論1
節藥劑學的基本概念1
一、藥物與藥品1
二、劑型與藥物制劑1
三、藥劑學1
第二節藥劑學的任務與分支學科2
一、藥劑學的任務2
二、藥劑學的分支學科2
第三節藥物劑型與藥物遞送系統3
一、藥物劑型的作用3
二、藥物劑型的分類4
三、藥物遞送系統5
第四節藥用輔料在藥物制劑中的應用6
一、藥用輔料的定義6
二、藥用輔料的分類7
三、藥用輔料的作用7
第五節藥品標準與管理規范7
一、藥典與藥品標準7
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9
三、藥品生產與研究質量管理規范9
第六節藥劑學的沿革和發展10
一、藥劑學的沿革10
二、藥劑學的發展11
第二章液體制劑12
節概述12
一、液體制劑的特點12
二、液體制劑的分類13
三、液體制劑的質量要求13
第二節液體制劑的溶劑與附加劑13
一、藥用溶劑的種類及性質13
二、液體制劑的常用溶劑14
三、液體制劑的常用附加劑15
第三節表面活性劑17
一、概述17
二、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7
三、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9
四、表面活性劑的應用23
第四節藥物溶解度25
一、藥物溶解度的含義與測定25
二、影響溶解度的因素25
三、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26
第五節流變學基礎27
一、概述27
二、流體的基本性質27
三、流變性測定法30
四、流變學在藥劑學中的應用和發展31
第六節低分子溶液劑32
一、溶液劑32
二、糖漿劑32
三、芳香水劑34
四、酒劑與酊劑34
五、甘油劑35
第七節膠體溶液劑36
一、概述36
二、高分子溶液劑36
三、溶膠劑37
第八節混懸劑39
一、概述39
二、混懸劑的物理穩定性39
三、混懸劑的穩定劑41
四、混懸劑的制備41
五、混懸劑質量評價42
第九節乳劑43
一、概述43
二、乳化劑44
三、乳劑的形成機制45
四、乳劑類型的影響因素46
五、乳劑的穩定性47
六、乳劑的制備48
七、乳劑的質量評價50
第十節其他液體制劑51
一、合劑51
二、搽劑51
三、涂劑與涂膜劑52
四、洗劑與沖洗劑52
五、鼻用液體制劑52
六、耳用液體制劑52
七、灌腸劑53
第十一節液體制劑的包裝與貯存53
一、液體制劑的包裝53
二、液體制劑的貯存53
第三章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55
節概述55
一、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的定義與類型55
二、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的質量要求56
第二節滅菌制劑與無菌制劑的相關技術56
一、原水的處理及注射用水的制備技術57
二、液體的過濾技術61
三、熱原的去除技術64
四、滲透壓調節技術65
五、滅菌及無菌操作技術67
六、空氣凈化技術75
第三節注射劑78
一、概述78
二、注射劑的處方組成80
三、注射劑的制備81
四、注射劑的質量評價84
第四節輸液86
一、概述86
二、輸液的制備87
三、輸液的質量評價90
四、輸液主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90
第五節注射用無菌粉末92
一、概述92
二、注射用無菌粉末的質量要求92
三、注射用無菌粉末的分裝工藝92
四、注射用凍干無菌粉末的制備工藝93
第六節眼用制劑96
一、概述96
二、藥物的眼部吸收途徑及影響因素96
三、滴眼劑97
四、眼膏劑98
五、眼用制劑質量評價99
第四章散劑、顆粒劑、膠囊劑與滴丸101
節粉體學基礎101
一、概述101
二、粉體的粒子性質102
三、粉體的密度與孔隙率108
四、粉體的流動性與填充性109
五、粉體的吸濕性與潤濕性111
六、粉體的黏附性與黏著性113
七、粉體的壓縮性質113
第二節固體制劑概述116
一、固體制劑的制備工藝116
二、固體劑型的胃腸道吸收過程117
三、 固體制劑中藥物的溶出117
第三節固體制劑的單元操作118
一、粉碎與篩分118
二、混合與捏合122
三、制粒126
四、干燥131
第四節散劑135
一、概述135
二、散劑的制備135
三、散劑的質量評價136
四、散劑的包裝貯存137
第五節顆粒劑138
一、概述138
二、顆粒劑的制備138
三、顆粒劑的質量評價138
四、顆粒劑的包裝貯存140
第六節膠囊劑140
一、概述140
二、膠囊劑的制備141
三、膠囊劑的質量評價143
四、膠囊劑的包裝貯存 145
第七節滴丸劑145
一、概述145
二、滴丸劑的制備146
三、滴丸劑的質量評價147
四、滴丸劑的包裝貯存 149
第五章片劑150
節概述150
一、片劑的定義150
二、片劑的特點150
三、片劑的分類151
第二節片劑的常用輔料152
一、稀釋劑152
二、潤濕劑與黏合劑153
三、崩解劑154
四、潤滑劑156
五、其他輔料156
第三節片劑的制備157
一、片劑的制備工藝157
二、壓片158
三、片劑成形的影響因素161
四、片劑制備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161
第四節片劑的包衣162
一、概述162
二、包衣工藝與材料162
三、包衣方法與設備164
四、包衣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165
第五節片劑的質量評價166
一、外觀性狀166
二、重量差異166
三、硬度和脆碎度166
四、崩解時限167
五、溶出度與釋放度167
六、含量均勻度167
七、其他167
第六節片劑的包裝與貯存167
一、片劑的包裝168
二、片劑的貯存168
第七節片劑典型處方舉例168
一、化學性質穩定、易壓縮成形藥物的片劑168
二、化學性質不穩定的藥物的片劑169
三、小劑量藥物的片劑169
四、中藥片劑170
第六章軟膏劑與凝膠劑171
節軟膏劑171
一、概述171
二、軟膏劑的基質與附加劑172
三、軟膏劑的制備176
四、軟膏劑的質量評價177
五、軟膏劑的包裝與貯存178
第二節凝膠劑178
一、概述178
二、水性凝膠基質178
三、凝膠劑的質量評價與包裝貯存179
第七章膜劑、涂膜劑和貼膏劑181
節膜劑181
一、概述181
二、成膜材料182
三、膜劑的制備182
四、膜劑的質量評價184
第二節涂膜劑184
一、概述184
二、涂膜劑的制備184
三、涂膜劑的質量評價185
第三節貼膏劑185
一、凝膠貼膏185
二、橡膠貼膏188
第八章栓劑191
節概述191
一、栓劑的定義與分類191
二、栓劑的特點193
三、直腸的解剖生理與藥物的吸收193
第二節栓劑的基質及附加劑194
一、栓劑基質的要求194
二、栓劑的基質194
三、栓劑的附加劑196
第三節栓劑的制備196
一、栓劑的置換價196
二、栓劑的制備方法197
第四節栓劑的質量評價199
一、融變時限199
二、重量差異199
三、膨脹值 199
四、微生物限度199
第五節栓劑的包裝與貯存199
第九章氣霧劑、噴霧劑與粉霧劑201
節概述201
一、藥物肺部吸收的特點201
二、藥物在肺部沉積、吸收的影響因素202
第二節氣霧劑202
一、概述202
二、氣霧劑的組成204
三、氣霧劑的制備208
四、氣霧劑的質量評價210
五、氣霧劑舉例210
第三節噴霧劑211
一、概述211
二、噴霧裝置211
三、噴霧劑的質量評價213
四、噴霧劑舉例213
第四節粉霧劑214
一、概述214
二、吸入粉霧劑的給藥裝置214
三、吸入粉霧劑的質量評價216
四、吸入粉霧劑舉例217
第十章中藥制劑218
節概述218
一、中藥制劑的定義218
二、中藥制劑的特點218
三、中藥劑型的選擇原則219
第二節中藥制劑的前處理219
一、藥材的前處理219
二、浸提219
三、分離與純化226
四、濃縮227
五、干燥229
第三節常用中藥制劑230
一、合劑230
二、煎膏劑231
三、酒劑232
四、流浸膏劑與浸膏劑232
五、中藥丸劑233
六、中藥片劑235
七、中藥注射劑237
八、其他中藥劑型240
第十一章藥物制劑的穩定性241
節概述241
第二節藥物制劑的化學穩定性242
一、藥物穩定性的化學動力學基礎242
二、藥物的化學降解途徑243
三、影響制劑中藥物降解的因素及增加穩定性的方法245
第三節藥物制劑的物理穩定性250
一、藥物制劑的物理穩定性及影響因素250
二、不同劑型的物理穩定性及影響因素251
第四節藥物與藥物制劑穩定性試驗方法251
一、原料藥及藥物制劑穩定性試驗內容251
二、藥物有效期的研究方法與統計方法254
三、固體制劑穩定性試驗的特殊要求256
四、新藥開發過程中藥物制劑穩定性研究256
第十二章藥物制劑的設計257
節制劑設計的基礎257
一、制劑的設計的基本原則257
二、給藥途徑及劑型的確定258
三、質量源于設計260
四、制劑設計的其他考慮因素261
第二節藥物制劑處方前研究261
一、藥物的理化性質測定261
二、藥物穩定性和輔料配伍研究263
三、藥物的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研究264
四、藥物的藥理、藥效、毒理特性266
第三節藥物制劑的處方工藝優化設計266
一、藥物制劑處方設計266
二、常用的優化設計方法266
第十三章藥物制劑新技術270
節固體分散技術270
一、概述270
二、載體材料271
三、固體分散體的類型273
四、固體分散體的速釋與緩釋原理274
五、固體分散體的制備方法275
六、固體分散體的驗證276
第二節包合技術279
一、概述279
二、包合材料279
三、包合方法281
四、包合物的驗證282
第三節脂質體技術283
一、概述283
二、脂質體制備材料286
三、脂質體的制備方法287
四、脂質體與游離藥物的分離288
五、脂質體滅菌289
六、脂質體的質量評價289
七、類脂囊泡291
第四節納米技術292
一、聚合物膠束292
二、納米粒296
三、納米乳與亞微乳303
第五節微球與微囊化技術310
一、概述310
二、載體材料311
三、囊心物312
四、微囊的制備312
五、微球的制備317
六、影響微球與微囊粒徑的因素318
七、微球與微囊中藥物的釋放319
八、微囊、微球的質量評價320
第十四章靶向制劑322
節概述322
一、靶向制劑的定義322
二、靶向遞藥原理322
三、靶向制劑的分類323
第二節被動靶向制劑324
一、微粒給藥系統324
二、大分子復合物325
三、樹狀大分子325
第三節主動靶向制劑327
一、前體藥物327
二、修飾的微粒載體系統327
第四節物理化學靶向制劑329
一、動脈栓塞靶向制劑329
二、磁性靶向制劑329
三、pH敏感靶向制劑329
四、熱敏感靶向制劑330
第五節靶向制劑的評價330
第十五章緩釋與控釋制劑332
節概述332
第二節緩釋與控釋制劑的設計334
一、藥物的理化性質334
二、藥物的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性質334
三、藥物的藥效學性質335
四、其他335
五、設計要求335
第三節口服緩釋與控釋制劑336
一、骨架型緩控釋制劑336
二、膜控型緩控釋制劑340
三、滲透泵型緩控釋制劑344
四、離子交換型緩釋制劑349
第四節擇時與定位釋藥制劑350
一、脈沖制劑350
二、胃定位釋藥制劑354
三、腸溶制劑355
四、結腸定位制劑355
第五節注射劑用緩釋與控釋制劑356
一、概述356
二、注射用緩控釋制劑的分類及舉例357
三、注射用緩控釋制劑的質量評價363
第六節植入劑363
一、概述363
二、植入劑的類型364
三、植入劑的制備方法367
四、植入劑的質量評價367
第七節緩釋與控釋制劑的體內外評價368
一、體外釋放度試驗368
二、體內評價369
三、體內-體外相關性369
第十六章經皮給藥制劑372
節概述372
一、基本概念和特點372
二、國內外經皮給藥制劑的發展372
第二節藥物經皮吸收373
一、皮膚的生理構造與藥物經皮吸收途徑373
二、影響藥物經皮吸收的因素375
三、促進藥物經皮吸收的方法376
第三節經皮給藥貼劑設計與生產工藝380
一、藥物的選擇380
二、經皮給藥貼劑的分類和組成380
三、經皮給藥貼劑的輔助材料380
四、經皮給藥貼劑的生產工藝382
五、經皮給藥貼劑舉例384
第四節經皮給藥貼劑的質量評價385
一、經皮給藥貼劑的體外評價385
二、體內生物利用度評價387
三、經皮給藥貼劑的質量要求387
第十七章生物技術藥物制劑389
節概述389
一、生物技術藥物的發展389
二、生物技術藥物的分類389
三、生物技術藥物的特點389
第二節蛋白類與多肽類藥物的結構與穩定性390
一、蛋白類與多肽類藥物的組成和結構390
二、蛋白質的穩定性391
第三節蛋白類與多肽類藥物注射給藥制劑的穩定化方法391
一、液體型注射劑的穩定化與制備工藝391
二、固體型注射劑的穩定化與制備工藝392
第四節蛋白類與多肽類藥物的非注射途徑遞送393
一、口服給藥393
二、鼻腔給藥394
三、肺部給藥及給藥裝置394
四、經皮給藥394
第五節寡核苷酸及基因類藥物載體394
一、寡核苷酸及基因類藥物的性質、結構和分類394
二、寡核苷酸及基因類藥物的遞送載體395
第六節疫苗制劑397
第十八章藥品包裝材料和容器399
節概述399
一、藥品包裝的作用399
二、藥品包裝的分類400
三、藥包材的性能檢查400
四、藥包材的選擇原則401
第二節常用藥品包裝材料和容器402
一、常用包裝材料402
二、常用容器406
第三節藥品包裝材料與藥物的相容性試驗407
一、藥品包裝材料與藥物的相容性試驗條件408
二、包裝材料的選用與藥物的相容性試驗的考察項目408
第十九章藥品調劑與用藥指導411
節藥品調劑411
一、概述411
二、藥品調劑的流程及處方點評412
三、臨床藥品調劑過程中的常用計算414
四、醫院藥房與社會藥房調劑業務416
第二節靜脈用藥調配420
一、概述420
二、靜脈藥物配置中心421
三、危害藥品的配置425
四、全靜脈營養液的配置428
五、靜脈用抗生素的配制429
第三節藥物配伍變化430
一、概述430
二、物理和化學配伍變化431
三、注射用藥物的配伍變化432
四、配伍變化的處理原則與方法434
第四節用藥指導435
一、概述435
二、劑型的正確使用436
三、選擇適宜的服藥時間439
四、日常飲食和抽煙等對藥物的影響440
參考文獻445
展開全部
藥劑學(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藥學類專業第二輪教材) 作者簡介
孟勝男,中國醫科大學教師,教授課程包括藥劑學、生物藥劑學、工業藥劑學等。作為主編參與教材編寫2本,作為編委參與教材編寫2本。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