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壹本系列)/遲子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64115
- 條形碼:9787533964115 ; 978-7-5339-6411-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壹本系列)/遲子建 本書特色
·茅盾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得主遲子建短篇小說、散文代表作精選 ·讀遲子建,從壹本開始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壹本系列)/遲子建 內容簡介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為“壹本”系列叢書之一,由遲子建短篇小說和散文代表作組成。小說部分,為遲子建短篇小說代表作精選。散文部分,從遲子建眾多散文中擇優選取。涵蓋了遲子建散文特別優美動人的篇目,如《我的世界下雪了》《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泥濘》等。既有作者故鄉記憶和極北天氣相關文章,又有作者童年生活、成長歷程相關文章,也有作者在國內外的旅游見聞和生命感悟相關文章,還有作家的創作談和藝術談。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壹本系列)/遲子建 目錄
小說
清水洗塵
朋友們來看雪吧
逝川
一壇豬油
散文
我的世界下雪了
誰說春色不憂傷
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
泥濘
北方的鹽
云淡好還鄉
會唱歌的火爐
寒冷也是一種溫暖
雪山的長夜
美景,總在半夢半醒之間
白雪紅燈的年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時間怎樣地行走
蚊煙中的往事
一間自己的屋子
好時光悄悄溜走
傷懷之美
照妖鏡
露天電影
聽時光飛舞
尼亞加拉的彩虹
石頭與流水的巴黎
光明于低頭的一瞬
*是滄桑起風情
在溫暖中流逝的美
寒冷的高緯度
鎖在深處的蜜
心在千山外
枕邊的夜鶯
好書如寂寞開放的櫻花
一個作家應該謝謝什么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壹本系列)/遲子建 節選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關于年貨的記憶 我對年貨的記憶,是從臘月宰豬開始的。 三四十年前,大興安嶺山林小鎮的人家,沒有不養豬的。一般的人家是春天抓豬崽,喂上一年,不管它長多大,進了臘月門,屠夫就提著刀,上門要它們的命了。豬挨宰時嗷嗷叫著,烏鴉聞著血腥味,呀呀叫著飛來。不過好的屠夫,會讓它連一滴血都嘗不著。血被接到盆里,灌了血腸吃了!豬被大卸八塊后,家家會敞開肚子吃頓肉,然后把余下的作為年貨,存在倉房的大木箱里。怕它風干了味道不好,人們在儲肉箱里撒上雪。大興安嶺不趁別的,就趁雪花,你想撒多少就撒多少。有的人家圖省心,干脆把肉埋在院子的雪堆里。可是吃的時候去拿,發現肉少了!在黑夜里做強盜的不是人,而是那些會倒洞的黃鼠狼!它們有拖走東西的本事。 有了豬肉,除夕夜的肉餡餃子就有了主心骨。可光有肉還不行,那夜的餐桌上,還必須有雞,有魚,有豆腐,有蘋果,有芹菜和蔥。雞是“吉利”,魚是“富余”,豆腐是“福氣”,蘋果是“平安”,芹菜是“勤勞”,蔥則是“聰明”,這些一樣都不能少!過年不能吃酸菜,說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說是“白干”。 臘月宰過豬,就得宰雞了。宰豬要請屠夫,宰雞一般人家的女主人就能做。雞架在霜降時,就從院子抬進了灶房,跟人一起生活了。這些過冬的雞,基本都是母雞,養它們是為了來年繼續生蛋,而雞架的大公雞,不過一兩只,主人留它們,是為了年夜飯,所以只能活半冬。公雞死后,我們會把它身上漂亮的羽毛拔下來,以銅錢為墊,做雞毛毽子,算是女孩子獻給自己的年禮吧。 年三十餐桌上的魚,通常是凍魚,胖頭魚、鲅魚、刀魚之類。這是供給制時代,能夠買到的魚。做魚不能剁掉頭尾,說是“有頭有尾”,年景才好。女主人的菜刀要是不慎傷及頭尾,就會很慌張,擔心未來的日子起波折,所以過年時的菜刀不敢磨得太快。在魚身上,除了防菜刀,還得防貓。聞著腥的貓,兩眼放光,你一不留神,大半條魚就被它消滅了!所以很多人家的貓,這時會被關在小黑屋。人在過年,貓在受苦,它的憂傷可想而知了。 有沒有吃到鮮魚的可能呢?那得看家中男主人捕魚的本領和運氣了。在冰河鑿口冰眼,下片漁網,有時能捕到葫蘆籽和柳根魚。這類魚都不大,上不了席面。誰要是捉到鲇魚和花翅子,那就是中了彩了!這種能鎮得住除夕宴的魚,會讓從冰河回家的男主人腰桿挺直,進屋后有老婆的熱臉迎著,有熱酒迎著。當然,晚上吹燈后還有熱炕頭的纏綿迎著。只是這樣走運的男人很少,絕大多數都是如我父親一樣的人,空手而回。 比起鮮魚,豆腐就很容易獲得了。我們小鎮有兩爿豆腐房,得到豆腐除了用錢,還可用黃豆換。一般來說,換干豆腐,比水豆腐用的黃豆多。男人們扛著豆子去豆腐房時,你從他們肩上袋子的大小上,就能看出這家過年需要多少豆腐。瑩白如玉的水豆腐進了家門,無非兩種命運,一種切成小方塊進了油鍋,炸成金黃的豆腐泡,另一種則直接擺在戶外的木板上,等它們凍實心了,裝進布袋,隨吃隨取。 除夕宴上的蔥,是深秋儲下的。蔥在我眼里是冬眠的菜蔬,它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中,看似凍僵了,可是進了溫暖的室內,你把它扔在墻角,一夜之間,它就緩過氣來,腰身變得柔軟了!又過幾天,它居然生出翠綠的嫩芽了,凍蔥變成水靈靈的鮮蔥了!至于芹菜,它也來自園田,不過它與蔥不同,要是挨凍,就是真的凍死了!芹菜秋天時割下來打捆,下到戶外的菜窖里。兩三米深的菜窖,儲藏著土豆、蘿卜、大白菜等越冬蔬菜,芹菜就和它們同呼吸共命運了。不過芹菜沒有它們耐性好,葉片很快萎黃,幸而它的莖,到年關時沒有完全失去水分,仍然能做餡料。我小時一聽大人們罵架,詛咒對方下地獄時,我就想,地下有什么可怕的,冬天時漫天飛雪,地窖卻是春天呀! 年夜飯中唯一的冷盤,就是蘋果了。蘋果可用鮮的,也可用罐頭的。我們那時更喜歡罐頭的,因為它甜!這兩種蘋果的獲得,都是在供銷社,拿錢來買。除了買蘋果,我們還要買煙酒糖茶,花生瓜子,油鹽醬醋,凍柿子凍梨。*重要的是,買上一摞新碗新盤子,再加一把筷子,意謂添丁進口,家族興旺。 在置辦年貨上,家中的每個人都會行動起來,各司其職。主婦們要去供銷社扯來一塊塊布,求裁縫裁剪了,踏著縫紉機給一家人做新衣。臘月里豬的號叫,總是和著縫紉機的噠噠聲。縫紉機上的活兒忙完了,她們還得蒸各色年干糧,饅頭、豆包、糖三角、菜包等等。饅頭這時成了愛美的小姑娘,女人們會用筷子蘸著印泥,在正中央給它點上一枚圓圓的紅點,那是饅頭的眉心吧。除了這些,她們還要做油炸江米條和蕉葉子,作為春節的小點心。 那些平素淘氣慣了的男孩子,這時候也得規規矩矩地忙年。他們負責買鞭炮,買回后放到熱炕上,讓它干燥著,這樣燃放起來更響亮。他們得拿起斧頭,劈一堆細細的松木柈子,讓除夕夜的灶火旺旺的!他們還要幫著大人豎燈籠桿,買來彩紙糊燈籠。不過在我們家,糊燈籠是我的事情。因為我是元宵節天將黑時出生的,父親送了我一乳名“迎燈”,家人認定我的名字中有光明,糊燈籠非我莫屬。不過我糊燈籠是講條件的,那就是提前享用油炸小點心,雖然母親不情愿,但為燈籠著想,只得依從。我給圓圓的宮燈糊上一圈紅紙后,會用金黃的皺紋紙,為它鉸上飄逸的穗子,粘在燈座上,讓燈長出金胡子! 那時還沒有印刷的春聯,作為校長的父親,因毛筆字寫得好,臘月里就有很多人家求他寫春聯和福字。人們送來紅紙,我幫著裁紙,父親揮毫。寫好一副,待墨跡干了,就把它卷起放到一邊,寫另外一家的。有時父親讓我編寫春聯,他也采納過一副,是貼在倉房上的,記憶中我把他的小名“滿倉”嵌了進去。父親寫完春聯,會給我們做一盞用木座和罐頭瓶子做成的燈。為了獲得完美的燈罩,他得從戶外撿回掛著霜雪的罐頭瓶,然后飛快地將一瓢熱水澆下去,這樣它的底兒就會砰然脫落。當然,取燈罩并不容易,有時一瓢熱水下去,它整個碎了,只能棄了;有時那罐頭瓶子如烈女一般,熱水潑來,依然故我。父親只得再跑回雪地中,去翻找罐頭瓶子。 小年前后,我會和鄰居的女孩子搭伴,進城買年畫。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為年畫生的,該由我們置辦。小鎮離城里十幾里路,臘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我們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腳還是被凍麻了。我們知道生凍瘡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脈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們跑在雪地上的時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們是否也去購置年畫。天上的年畫,該是西邊天絢麗的晚霞吧!進了城里的新華書店,我們要仔細打量那一幅幅懸掛的年畫,記住它們的標號,按大人的意愿來買。母親囑咐我,畫面中帶老虎的不能買,尤其是下山虎;表現英雄人物的不能買,這樣的年畫不喜氣。她喜歡畫面中有鯉魚元寶的,有麒麟鳳凰的,有鴛鴦蝴蝶的,有壽桃花卉的。而父親喜歡古典人物圖畫的,像《紅樓夢》《水滸傳》故事的年畫。母親在家說了算,所以我買的年畫,以她的審美為主,父親的為輔。這樣的年畫鋪展開來,就是一個理想國。 買完年畫,我們會去百貨商店,給自己選擇頭綾子、發卡、襪子、假領子,再買上幾包紅蠟燭和兩副撲克牌。那時我們小鎮還沒通電,蠟燭是家里的燈神。任務完成,我們奔向百貨商店對面的人民飯店,一人買一根麻花,站著吃完,趁著天亮,趕緊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點多,太陽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家,就要緊著走。我們嘴里呼出的熱氣,與冷空氣交融,睫毛、眉毛和劉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風吹打成老太婆了!不過不要緊,等進了家門,烤過火,身上掛著的霜雪化了,我們的朝氣又回來了! 人們為自己辦年貨,也為離世的親人辦年貨。逝去的人,未必墳塋就在近前。所以小年一過,小鎮的十字路口,會騰起團團火光。人們燒紙錢時,不忘了淋上酒,撒上香煙。年三十的餃子出鍋后,盛出的頭三個餃子,要供在親人的靈位前,請他們品嘗。 我小的時候,父親和爺爺都在時,我們只在十字路口為葬在遠方的奶奶燒紙。爺爺去世后,除了給奶奶買下燒紙,爺爺那里也得備一份了。等我長大成人,父親過世了,母親預備下的燒紙,就比往年厚了。待到十年前我愛人因車禍離世,我回故鄉過年,在給爺爺和父親上過墳后,總不忘了單獨買份燒紙,在除夕前夜,在我和愛人無數次攜手走過的山腳下的十字路口,為回歸故土的他,遙遙送上牽掛。火光卷走了紙錢,把我留在長夜里。 我快五十歲了,歲月讓我有了絲絲縷縷的白發,但我依然會千里迢迢,每年趕回大興安嶺過年。我們早已從山鎮遷到小城,燈籠、春聯都是買現成的,再不用動手制作了。我們早就享用上了電,也不用備下蠟燭了。至于貼在墻上的年畫,它已成為昨日風景,難再尋覓其燦爛的容顏了。我們吃上了新鮮蔬菜,可這些來自暖棚的施用了化肥的蔬菜,總沒有當年自家園田產出的儲藏在地窖里的蔬菜好吃。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實際,可也越來越沒有滋味,越來越缺乏品質! 我懷念三四十年前的年,懷念我拿著父親寫就的“肥豬滿圈”的條幅,張貼到豬圈的圍欄上時,想著豬已斃命,圈里空空蕩蕩,而發出的快意笑聲;懷念一家人坐在熱炕頭打撲克時,為了解膩,從地窖捧出水靈靈的青蘿卜,切開當水果吃,而那個時刻,蟋蟀在灶房的水缸旁聲聲叫著;懷念我親手糊的燈籠,在除夕夜里,將我們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紅,連看門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氣;懷念臘月里母親踏著縫紉機迷人的聲響;懷念自家養的公雞燉熟后散發的撩人的濃香;懷念那一桿桿紅蠟燭,在新舊交替的時刻,像一個個紅娘子,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上,窗臺上,水缸上,灶臺上,把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都照亮的情景! 可是這樣的年,一去不復返了!在我對年貨的回憶中,《牡丹亭》中那句*著名的唱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不止一次在我心中鳴響。好在繁華落盡,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脈燭火在記憶中跳蕩,讓我依然能在每年的這個時刻,在極寒之地,幻想春天!
北方的鹽:遲子建精讀(壹本系列)/遲子建 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1964年元宵節出生于漠河。1984年畢業于大興安嶺師范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后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六百余萬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單行本。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偽滿洲國》《越過云層的晴朗》《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群山之巔》,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清水洗塵》《霧月牛欄》《踏著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遲子建長篇小說系列》六卷、《遲子建文集》四卷、《遲子建中篇小說集》五卷、《遲子建短篇小說集》四卷以及三卷本的《遲子建作品精華》。作品有英、法、日、意、韓、荷蘭文等海外譯本。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