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9395
- 條形碼:9787208169395 ; 978-7-208-1693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 本書特色
“歷史是*好的教科書。”本書是一本能夠準確而精要地掌握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人民百年奮斗歷史的簡明著作。全書編寫堅持政治性與學術性相統一的原則,文風樸實,通俗易懂,以史論結合的形式,重點記述了上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攻堅克難、創新發展百年建設歷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戰略部署和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帶領大家重溫建黨百年來的歲月崢嶸,更能在重溫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歷史智慧與堅定人民立場的定力。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人民百年奮斗歷史的簡明讀本,全書按照時間脈絡系統梳理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上海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實現上海解放;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上海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上海建成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科學技術基地;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上海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靠前大都市的百年發展歷程,凸顯上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地和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的重要地位。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 目錄
前言
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章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創建4
一、五四運動助推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4
新文化運動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4
五四運動開啟新民主主義革命5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傳播地7
二、中國共產黨誕生8
上海為中國共產黨創建提供有利條件8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在老漁陽里成立10
一大的召開13
三、制定民主革命綱領15
中央工作的初步開展16
二大的召開18
第二章掀起大革命的風暴21
一、實現國共次合作21
促成國共合作21
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23
國共合作初現危機25
二、四大與五卅反帝運動26
四大的召開26
從二月罷工到五卅慘案27
五卅反帝風暴席卷全國28
三、發動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30
武裝起義前的革命形勢30
、第二次起義未能成功31
第二、第三次武裝起義終獲全勝32
四、大革命遭受重大失敗34
中外反動勢力的集結34
被動退讓以求緩和35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發生36
第三章革命運動的曲折發展和艱難探索39
一、從革命低潮到革命運動的復蘇39
中央遷回上海39
上海黨組織的恢復整頓41
二、曲折探索與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43
“左”傾冒險錯誤的糾正43
“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嚴重危害45
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46
三、左翼文化運動的興起與發展49
加強對文化工作的組織領導49
引領左翼文藝運動50
在哲學社會科學戰線進行斗爭52
四、抗日救國運動新高潮53
組建救國會團體54
開展上層統戰工作55
聲援營救“七君子”56
第四章全民族抗戰中的堅強堡壘58
一、黨組織的恢復與重建58
在抗日烽火中重建上海黨組織58
支援八一三淞滬抗戰60
二、黨的工作在“孤島”展開61
群眾工作各具特色61
“孤島文化”成績卓著63
抵制日偽“以華制華”65
支援新四軍,開展武裝斗爭66
三、在上海全面淪陷后堅持斗爭68
隱蔽精干,蓄存力量68
勤學勤業交朋友69
堅持抗擊日偽70
四、迎接抗日戰爭的勝利72
開展“天亮運動”72
組建地下軍,迎接抗戰勝利74
第五章在壯大群眾運動中走向解放76
一、為爭取和平民主而斗爭76
團結群眾發展組織76
揭開反內戰序幕77
發展愛國民主統一戰線78
二、開辟第二條戰線80
迎接革命新高潮80
解凍生活指數的斗爭82
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82
三、全國大反攻中的上海人民革命運動84
沖破“總動員令”84
反迫害反饑寒斗爭85
反擊武裝鎮壓86
四、里應外合解放上海88
在上海解放的前夜88
迎接解放的斗爭89
解放上海軍政全勝91
第二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第六章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98
一、接管上海和人民民主政權的鞏固98
快接細收完成全面接管98
團結各界人士建設新上海100
全面整治社會秩序102
開展抗美援朝和鎮壓反革命運動103
二、實現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104
組建國營經濟104
反封鎖、反轟炸105
打贏“銀元之戰”與“米棉之戰”107
召開上海財經會議與調整工商業109
開展“三反”“五反”運動110
三、文化社會事業和黨的建設步入新軌111
開展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112
蕩滌污泥濁水113
文化教育事業除舊布新114
貫徹城市建設“兩為”方針116
開展整風運動和整黨運動117
四、“維持利用、調整改造”方針的實施119
制定和實施個五年計劃119
實行統購統銷120
支援國家重點建設121
五、社會主義制度在上海確立123
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23
推動農業合作化運動125
引導個體手工業者走合作化道路126
開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27
第七章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129
一、制定貫徹“充分利用、合理發展”工業方針129
召開上海市次代表大會129
夯實重工業發展基礎131
科學技術向“高精尖”發展134
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的曲折136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擴大化136
“”和郊區人民公社化運動138
國民經濟遭遇挫折140
三、調整國民經濟和社會政治關系141
全面調整國民經濟141
改善社會政治關系143
發揮黨的政治優勢143
四、社會文化事業蓬勃發展144
文教事業成績斐然144
社會主義新風尚蔚然成風146
人民生活得到提高148
五、全面完成國民經濟調整任務150
確定建設“兩個基地”的目標150
大力發展“四新”151
初步建成“兩個基地”153
第八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嚴重挫折157
一、“”的發動和全面內亂157
“”序幕在上海揭開157
“一月奪權”狂潮158
“大聯合”與“三結合”160
二、正反兩種力量的交鋒161
糾“左”與反糾“左”162
從整黨建黨到“第二次奪權”163
“反擊右傾翻案風”164
三、各項事業的艱難進展和“”的結束165
經濟建設的曲折發展165
《中美聯合公報》在上海發表169
全市歡慶粉碎“四人幫”170
第三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九章實現偉大歷史轉折和全面展開改革開放174
一、撥亂反正與全市工作重點的轉移174
開展“揭批查”與平反冤假錯案174
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176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調整177
迎來科教文化事業的春天179
干部隊伍“四化”建設與整黨工作的開展181
二、制定上海發展戰略182
發展面臨嚴峻挑戰182
制定經濟發展戰略183
編制城市總體規劃185
三、開展農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87
推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88
探索推進企業改革189
改革財政體制191
發展多種經濟成分191
四、探索對內搞活與對外開放193
開展橫向經濟聯合194
發展對外貿易196
利用外資逐步加快197
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198
第十章探索“三特”發展之路201
一、推進跨世紀的國家戰略201
浦東開發開放成為國家戰略201
高標準規劃,高起點開發203
打好“長江牌、中華牌、世界牌”206
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208
率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08
建設現代市場體系209
改革經濟管理體制210
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211
三、加快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213
實施“三、二、一”產業發展方針213
發展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214
建設“1+3+9”工業區216
四、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管理217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18
加強城市環境建設219
構筑城市分級管理構架221
五、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222
開展精神文明建設223
促進文化事業發展224
建設“一流教育”226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227
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228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228
推進“凝聚力工程”230
構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體制232
開展反腐倡廉工作232
第十一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234
一、加快“四個中心”建設234
著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235
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236
穩步推進國際經濟中心、貿易中心建設238
二、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40
加快政府管理創新241
著力轉變經濟運行方式243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244
三、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245
培育和踐行城市精神245
啟動文化體制綜合試點改革246
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247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49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250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251
推進社會管理創新253
做好“服務全國”大文章253
五、舉辦成功、精彩、難忘的上海世博會256
成功申辦上海世博會256
舉辦精彩的上海世博會258
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261
加強黨員思想教育262
構建區域化大黨建格局263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267
第四編·奮力創造新時代新奇跡
第十二章勇當排頭兵、敢為先行者272
一、實施兩大國家戰略272
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272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74
二、走在全國前列的重點領域改革276
率先探索教育綜合改革276
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破冰278
推進地方群團改革279
加強改革的系統集成279
三、落實好中央交辦的“三大任務一大平臺”281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81
建設自貿區臨港新片區283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285
引領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286
四、打響“四大品牌”推動高質量發展287
優化營商環境288
構筑新時代發展戰略優勢289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291
“五個中心”建設目標的完成292
第十三章探索人民城市建設新路295
一、創新特大城市社會治理295
打造“一網通辦”“一網統管”295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297
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298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大考300
二、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301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01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303
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304
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跨越發展305
三、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307
構建更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307
解決“老、小、舊、遠”民生難題309
辦好民生實事工程311
四、建設令人向往的生態之城313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313
打造綠色生態空間314
提高綠色發展水平316
五、推進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317
發展郊區戰略新優勢317
助力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319
第十四章譜寫黨的建設和民主法治建設新篇章321
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321
完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體制321
提升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323
強化黨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325
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的建設326
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326
探索城市基層黨建新路328
建設高素質干部人才隊伍331
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333
支持人大工作圍繞大局守正創新333
開創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面335
加快建設法治上海336
四、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338
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338
發揮巡視“利劍”作用340
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341
后記343
展開全部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 作者簡介
嚴愛云,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上海黨史與黨建》《黨史信息報》主編。市委講師團成員,上海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等領域的研究。主編《1949:上海解放日志》《覺悟漁陽里》《中國共產黨創立之路》《口述上海浦東開放開放》《口述上海 改革創新》《上海改革開放實錄》等書籍。出版《建國后上海地方黨委領導體制研究》《陳云與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建設》《上海黨的建設四十年》《上海對外開放》等學術專著。發表論文數十篇。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隸屬于中共上海市委,主要職能包括:在市委領導下,認真扎實地征集、整理本市黨史資料,研究黨的歷史經驗,編寫上海地方黨史;為現實服務,開展黨史專題研究,充分發揮黨史資料的借鑒作用和教育作用;指導部、委、辦、區、縣局黨史部門的工作;同時為中央黨史工作機構提供資料,承擔下達的各項任務。根據上述職責,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設6個內設機構,包括:秘書處、研究一處、研究二處、研究三處、征編處、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