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地圖制圖學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23738
- 條形碼:9787307223738 ; 978-7-307-2237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圖制圖學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關于地圖制圖學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共分為三篇,篇為地圖概述,主要講述地圖的基本內容、原理。第二篇為地圖的數學基礎,主要介紹地圖投影及地圖分幅編號。第三篇為地圖設計與編制,主要包括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制作及地圖綜合。地圖作為3S技術和數字地球的基礎和展示平臺,本書注重原理的講述及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服務。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測繪工程、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科學與技術、資源勘查工程、土地資源管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測繪地理信息、城鄉規劃、建筑、水利、農林、環保、交通、旅游、生態學、園林等方面工作的生產、科研、教學人員參考和自學。
地圖制圖學基礎 目錄
篇 地圖概述
第l章 地圖與地圖學
1.1 地圖的概念
1.2 地圖的特征
1.2.1 可量測性
1.2.2 直觀性
1.2.3 一覽性
1.2.4 記載性
1.3 地圖的分類
1.3.1 按比例尺分類
1.3.2 按內容(主題)分類
1.3.3 按制圖區域分類
1.3.4 按用途分類
1.3.5 按使用方式分類
1.3.6 地圖按維數分類
1.3.7 地圖按其他標志分類
1.4 地圖學
1.4.1 地圖學發展史
1.4.2 地圖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2章 地圖數據源與成圖方法
2.1 地圖的數據源
2.1.1 實測數據
2.1.2 影像數據
2.1.3 既有地圖數據
2.1.4 監測與統計數據
2.1.5 文字記載數據
2.2 地圖的成圖方法
2.2.1 地圖測繪
2.2.2 地圖編制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3章 地圖語言
3.1 地圖符號
3.1.1 地圖符號設計
3.1.2 地圖符號的視覺變量
3.2 地圖色彩
3.2.1 地圖色彩的作用
3.2.2 地圖色彩基礎
3.2.3 地圖色彩設計
3.3 地圖注記
3.3.1 常見地圖注記
3.3.2 地圖注記設計原則
3.3.3 地圖注記的排列位置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二篇地圖數學基礎
第4章 地圖投影
4.1 地球外形輪廓
4.1.1 地球的自然外形輪廓
4.1.2 地球的物理自然外形輪廓
4.1.3 地球的數學自然外形輪廓
4.2 地球橢球體的數學基礎
4.2.1 地球橢球體的大小
4.2.2 地球橢球體的基本元素
4.2.3 地球橢球體的基本公式
4.3 地面點的定位
4.3.1 地面點的平面定位
4.3.2 地面點的高度定位
4.4 地圖投影基礎
4.4.1 地圖投影的實質
4.4.2 變形橢圓
4.5 地圖投影的變形
4.5.1 長度變形
4.5.2 面積變形
4.5.3 角度變形
4.6 地圖投影的分類
4.6.1 按投影面和地球表面的關系分類
4.6.2 按中心軸與地軸的關系分類
4.6.3 按投影性質分類
4.6.4 按構成方法分類
4.6.5 圓錐投影
4.6.6 圓柱投影
4.6.7 方位投影
4.6.8 多圓錐投影
4.6.9 偽圓錐投影
4.6.10 偽圓柱投影
4.6.11 偽方位投影
4.7 我國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投影
4.7.1 蘭勃特投影
4.7.2 高斯.克呂格投影
4.7.3 其他投影
4.8 地圖比例尺及定向
4.8.1 地圖的比例尺概念
4.8.2 地圖比例尺的表示
4.8.3 中國國家基本比例尺系統
4.8.4 地圖比例尺的作用
4.8.5 地圖定向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5章 地圖分幅編號
5.1 地圖分幅編號的意義
5.2 地圖分幅
5.2.1 梯形分幅
5.2.2 矩形分幅
5.3 地圖編號
5.3.1 行列式編號
5.3.2 自然序數編號法
5.3.3 經緯度編號法
5.3.4 行列一自然序數編號法
5.3.5 圖廓點坐標公里數編號法
5.4 我國地形圖的分幅編號
5.4.1 1991年前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5.4.2 現行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三篇地圖設計與編制
第6章 普通地圖
6.1 普通地圖概述
6.1.1 地形圖
6.1.2 普通地理圖
6.2 普通地圖的基本內容
6.2.1 普通地圖的基本內容
6.2.2 普通地圖的主要任務
6.3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6.3.1 水系要素及其表示
6.3.2 地貌要素及其表示
6.3.3 土質植被及其表示
6.4 社會經濟要素的表示
6.4.1 居民地的表示
6.4.2 交通線及其表示
6.4.3 境界線及其表示
6.4.4 獨立地物和垣柵及其表示
6.5 普通地圖的編繪
6.5.1 普通地圖編繪的基本要求
6.5.2 普通地圖編繪的工藝流程
6.5.3 普通地理圖的編繪
6.5.4 地形圖的編繪
6.5.5 居民地要素編繪
6.5.6 水系要素編繪
6.5.7 交通要素編繪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7章 專題地圖
7.1 專題地圖的特征
7.1.1 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
7.1.2 各種現象的時間特征
7.1.3 各種現象的數量特征和質量特征
7.2 點狀分布專題要素的表示方法
7.2.1 定點符號法的基本概念
7.2.2 定點符號法的功能
7.2.3 符號的類別
7.2.4 符號的定位
7.2.5 定點符號法的應用特點
7.3 線狀分布專題要素的表示方法
7.3.1 線狀符號法的應用
7.3.2 線狀符號的整飾手段
7.3.3 線狀符號的定位
7.4 連續而布滿整個制圖區域的面狀要素的表示方法
7.4.1 質底法
7.4.2 等值線法
7.4.3 定位圖表法
7.5 間斷而成片分布的面狀要素的表示方法
7.5.1 范圍法
7.5.2 量底法
7.5.3 格網法
7.6 分散分布的面狀要素的表示方法
7.6.1 點值法
7.6.2 分級統計圖法
第l章 地圖與地圖學
1.1 地圖的概念
1.2 地圖的特征
1.2.1 可量測性
1.2.2 直觀性
1.2.3 一覽性
1.2.4 記載性
1.3 地圖的分類
1.3.1 按比例尺分類
1.3.2 按內容(主題)分類
1.3.3 按制圖區域分類
1.3.4 按用途分類
1.3.5 按使用方式分類
1.3.6 地圖按維數分類
1.3.7 地圖按其他標志分類
1.4 地圖學
1.4.1 地圖學發展史
1.4.2 地圖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2章 地圖數據源與成圖方法
2.1 地圖的數據源
2.1.1 實測數據
2.1.2 影像數據
2.1.3 既有地圖數據
2.1.4 監測與統計數據
2.1.5 文字記載數據
2.2 地圖的成圖方法
2.2.1 地圖測繪
2.2.2 地圖編制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3章 地圖語言
3.1 地圖符號
3.1.1 地圖符號設計
3.1.2 地圖符號的視覺變量
3.2 地圖色彩
3.2.1 地圖色彩的作用
3.2.2 地圖色彩基礎
3.2.3 地圖色彩設計
3.3 地圖注記
3.3.1 常見地圖注記
3.3.2 地圖注記設計原則
3.3.3 地圖注記的排列位置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二篇地圖數學基礎
第4章 地圖投影
4.1 地球外形輪廓
4.1.1 地球的自然外形輪廓
4.1.2 地球的物理自然外形輪廓
4.1.3 地球的數學自然外形輪廓
4.2 地球橢球體的數學基礎
4.2.1 地球橢球體的大小
4.2.2 地球橢球體的基本元素
4.2.3 地球橢球體的基本公式
4.3 地面點的定位
4.3.1 地面點的平面定位
4.3.2 地面點的高度定位
4.4 地圖投影基礎
4.4.1 地圖投影的實質
4.4.2 變形橢圓
4.5 地圖投影的變形
4.5.1 長度變形
4.5.2 面積變形
4.5.3 角度變形
4.6 地圖投影的分類
4.6.1 按投影面和地球表面的關系分類
4.6.2 按中心軸與地軸的關系分類
4.6.3 按投影性質分類
4.6.4 按構成方法分類
4.6.5 圓錐投影
4.6.6 圓柱投影
4.6.7 方位投影
4.6.8 多圓錐投影
4.6.9 偽圓錐投影
4.6.10 偽圓柱投影
4.6.11 偽方位投影
4.7 我國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投影
4.7.1 蘭勃特投影
4.7.2 高斯.克呂格投影
4.7.3 其他投影
4.8 地圖比例尺及定向
4.8.1 地圖的比例尺概念
4.8.2 地圖比例尺的表示
4.8.3 中國國家基本比例尺系統
4.8.4 地圖比例尺的作用
4.8.5 地圖定向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5章 地圖分幅編號
5.1 地圖分幅編號的意義
5.2 地圖分幅
5.2.1 梯形分幅
5.2.2 矩形分幅
5.3 地圖編號
5.3.1 行列式編號
5.3.2 自然序數編號法
5.3.3 經緯度編號法
5.3.4 行列一自然序數編號法
5.3.5 圖廓點坐標公里數編號法
5.4 我國地形圖的分幅編號
5.4.1 1991年前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5.4.2 現行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三篇地圖設計與編制
第6章 普通地圖
6.1 普通地圖概述
6.1.1 地形圖
6.1.2 普通地理圖
6.2 普通地圖的基本內容
6.2.1 普通地圖的基本內容
6.2.2 普通地圖的主要任務
6.3 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6.3.1 水系要素及其表示
6.3.2 地貌要素及其表示
6.3.3 土質植被及其表示
6.4 社會經濟要素的表示
6.4.1 居民地的表示
6.4.2 交通線及其表示
6.4.3 境界線及其表示
6.4.4 獨立地物和垣柵及其表示
6.5 普通地圖的編繪
6.5.1 普通地圖編繪的基本要求
6.5.2 普通地圖編繪的工藝流程
6.5.3 普通地理圖的編繪
6.5.4 地形圖的編繪
6.5.5 居民地要素編繪
6.5.6 水系要素編繪
6.5.7 交通要素編繪
思考題
課程思政園地
第7章 專題地圖
7.1 專題地圖的特征
7.1.1 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
7.1.2 各種現象的時間特征
7.1.3 各種現象的數量特征和質量特征
7.2 點狀分布專題要素的表示方法
7.2.1 定點符號法的基本概念
7.2.2 定點符號法的功能
7.2.3 符號的類別
7.2.4 符號的定位
7.2.5 定點符號法的應用特點
7.3 線狀分布專題要素的表示方法
7.3.1 線狀符號法的應用
7.3.2 線狀符號的整飾手段
7.3.3 線狀符號的定位
7.4 連續而布滿整個制圖區域的面狀要素的表示方法
7.4.1 質底法
7.4.2 等值線法
7.4.3 定位圖表法
7.5 間斷而成片分布的面狀要素的表示方法
7.5.1 范圍法
7.5.2 量底法
7.5.3 格網法
7.6 分散分布的面狀要素的表示方法
7.6.1 點值法
7.6.2 分級統計圖法
展開全部
地圖制圖學基礎 作者簡介
李丹,女,漢族,1982年3月生,博士,黑龍江工程學院副教授,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學術骨干,中國礦業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哈爾濱測量高等?茖W校測量工程公司與武漢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葉雪安很好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