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117480
- 條形碼:9787572117480 ; 978-7-5721-1748-0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典藏版) 本書特色
“中國**套少兒科普經典文庫”“青少年課外閱讀權威科學讀本”周忠和院士主編,潘家諍、王梓坤、張景中、劉嘉麒等多位院士擔任顧問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鼎力推薦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09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典藏版) 內容簡介
作者用優美如詩的語言生動有趣地描述了各種動物和植物在大自然中的故事,使讀者在閱讀童話故事的同時,欣賞美妙的大自然,了解動植物的生活和習性,收獲知識,并激發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譯文優美流暢,精準地還原了原著作者的輕快筆觸,帶給讀者原汁原味的享受,不僅向我們展開了一幅幅生機勃勃的自然圖景,更是一首飽含真與美、愛與善,流淌著生命永恒旋律的森林史詩。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典藏版) 目錄
森林里的小房子 / 008
誰的嘴好 / 017
這是誰的腳 / 022
誰用什么唱歌 / 027
尾巴 / 031
貓頭鷹 / 036
小螞蟻歷險記 / 040
小房子 / 050
蝦在哪兒過冬 / 058
山雀的歷書 / 067
橘黃頸子 / 102
后記 / 146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典藏版) 節選
蝦在哪兒過冬 廚房的板凳上放著一只扁籃子,爐臺上坐著一只鍋,桌子上擺著一只大白盤子。籃子里是青蝦,鍋里是用蒔蘿和鹽調過味的開水,盤子里什么也沒有。 主婦走進來,開始干活兒。 頭一件事,是把手伸進籃子,抓住一只青蝦的背,把他拿了出來; 第二件事,是把一只蝦扔在鍋里,等他煮熟; 第三件事,是用勺子把變紅了的蝦撈出來,擱在盤子里。 就這樣繼續操作下去。 一、被抓住背拿出來的青蝦,氣鼓鼓地微動著須子,張開螯,抽動著尾巴; 二、蝦在開水里浸過之后,不再動彈,顏色變紅了; 三、紅色的蝦放在盤子里后,一動也不動地躺著,直冒蒸氣。 一、二、三,一、二、三——籃子里的青蝦越來越少;鍋里的開水沸騰著,冒著泡翻開;白盤子里的一堆紅色蝦越堆越高。 一來二去,籃子里只剩下*后的一只蝦。 一,主婦用手指頭抓住這只蝦的背,拎了出來。 這時候,飯廳里有人叫她。 “拿來了,拿來了!就剩一只了!”主婦回答,接著就搞顛倒了——二!——把青蝦扔在盤子里,等了一會兒,然后用勺子從盤子里撈起一只紅色的蝦——三!——放在開水里。 紅色蝦不管是躺在熱鍋里,還是躺在涼盤子上,反正都一樣。那只青色蝦不想進熱鍋,也不愿意躺在盤子上。他*想去的地方,是蝦過冬的地方。 因此,他不假思索地開始旅行:不停地往后退。 他碰到那一堆不動的紅蝦,就鉆到他們底下去了。 主婦用蒔蘿把盤子點綴了一下,端上餐桌。 盛著紅色蝦又撒了綠蒔蘿的白盤子,顯得很好看。蝦很好吃。客人都很餓。主婦正忙。誰也沒注意,青色蝦從盤子里滾到了桌上,后退著鉆到盤子下,后退著爬到桌子邊。 桌子底下蹲著一只小貓,他等待著有誰從餐桌上扔點什么東西給他。 忽然——撲通!—— 一個生著須子的黑東西,掉在他面前。 小貓不認識這是蝦,以為是一只大黑蟑螂,就用鼻子頂了他一下。 蝦向后退去。 小貓用爪子碰碰他。 蝦舉起螯。 小貓覺得不值得跟他打交道,就轉過身,用尾巴拂了他一下。 可是蝦——啊嗚!——用螯夾住了他的尾巴尖。 瞧瞧小貓怎么樣了吧!——喵嗚!——跳上了椅子。——喵嗚!——從椅子跳上了桌子。——喵嗚!——從桌子跳上了窗臺。——喵嗚!——蹦到院子里去了。 “抓住他,抓住他,他瘋了!”客人們喊道。 但是小貓一陣旋風似的沖過院子,躥上圍墻,在花園里狂奔起來。花園里有個池塘。要不是蝦張開螯、放開尾巴,小貓準會掉進池塘里。 小貓轉過身,一步三跳地跑回家去了。 池塘很小,長滿青草和水苔。池塘里居住著懶惰的大尾巴蠑螈(r€髇g yu€醤)、小鯽魚和蝸牛。他們的生活很枯燥——千篇一律。蠑螈上上下下地游,小鯽魚前前后后地游,蝸牛在草上爬——一天往上爬,一天往下爬。 突然,水激濺了一下,一個黑色的身子,冒著泡,降到池底。 立刻,水里居民都聚攏來看他:蠑螈游過來了,小鯽魚趕過來了,蝸牛爬下來了。 說實話——也真有點看頭兒:那個黑家伙渾身披著甲殼——從觸須尖到尾巴尖。他的胸和背上,有帶光澤的灰條紋。兩只呆板不動的眼睛,生在兩根細莖上,從堅硬的護眼甲下探出來。直直的長觸須,像矛槍一樣挺在前面。四雙細腿像小叉,兩把螯像兩張牙齒鋒利的大嘴。 池塘里的居民有生以來還都沒看見過蝦,因此都懷著好奇心,爬到他跟前。蝦動彈一下,大家就嚇一跳,躲開一些。蝦舉起一只前腳,用“小叉子”抓住自己的眼睛,拔長細莖,開始洗刷。 這個舉動實在奇怪,因此大家又都聚攏來看,有一尾小鯽魚甚至碰了碰他的觸須。 一下子!——蝦用螯夾住了他,糊涂的小鯽魚斷成了兩截。 小鯽魚們受了驚,向四面各自奔逃。饑餓的蝦心安理得地吃了起來。 蝦在池塘里定居下來。白天,他整天在淤泥里休息。夜晚呢,就到處游蕩,用觸須摸索著池底和青草,用螯捕捉爬得慢的蝸牛。 現在蠑螈和小鯽魚都怕他,不讓他走近身邊。不過,有蝸牛吃,他已經很滿意了:他把蝸牛連殼一起吃下去,這種食物使他身上的甲殼長得更堅實。 但是池塘里的水是污濁的,發出腐敗氣味。因此,他跟以前一樣,老是想回到蝦過冬的地方去。 一天晚上,下起雨來。雨下了一夜沒停;早晨,池塘里的水上漲,溢出岸外。一股水流把蝦托起,帶出池塘,塞在一個樹墩里;重新又托起,扔在一道水溝里。 蝦非常高興,伸直寬寬的尾巴,用它在水上一拍一拍地,就跟爬的時候一樣,后退著游去了。 但是雨停后,溝變淺了,游水不方便,蝦就爬著走起來。 他爬了很久。白天休息,夜晚趕路。頭一道溝通第二道溝,第二道溝通第三道溝,第三道溝通第四道溝。他一個勁兒后退呀,后退呀,爬呀,爬呀——老也爬不到頭兒,老也爬不出那一百道溝。 爬到第十天,他肚子餓極了,就鉆到一棵隱木下等待著蝸牛從旁邊爬過來,小魚或者青蛙從旁邊游過來。 他待在隱木下,忽聽得撲通一聲,一樣重東西從岸上掉到溝里了。 蝦看見:一只有胡子的大鼻面野獸,向他游了過來;這只野獸的腳掌很短,個兒有小貓那么大。 換一個時候,蝦見了這樣一只大獸,一定會嚇一跳,會嚇得向后退走,但是饑餓逼得緊,總得想法找點什么填肚子。 蝦等這只野獸從身旁游過去后,用螯一下子夾住了他毛茸茸的粗尾巴!蝦以為能夠像使用剪刀似的把尾巴夾斷。滿不是這么回事兒!這只野獸是河鼠,他一個掙身,蝦就比小鳥還要輕快地從隱木下栽了出來。河鼠把尾巴向另一個方向一甩——咔嗒!——蝦的螯斷成了兩半。 蝦落到水底,躺著。河鼠呢,尾巴上帶了他的螯,又往前游去了。應該謝謝河鼠,沒有用可怕的牙齒把蝦咬住:要不然連堅硬的甲殼也保護不了蝦。 蝦帶著一只螫向前爬。 他找到一些藻類,吃了。后來蝦掉進了淤泥。他把叉狀的腳伸進淤泥,摸索起來。左后腳在淤泥里摸著一只軟體蟲,捉住了,然后從后往前,一只腳把軟體蟲遞給另一只腳,就這樣把軟體蟲送進嘴里。 蝦吃了點東西,增加了點力氣,又繼續向前爬。 蝦在溝里已經旅行了整整一個月,突然覺得自己的身體非常不舒服,不舒服得再也爬不動了,他就開始用尾巴在岸旁挖沙子。他剛剛給自己在沙子里挖了個洞,身子就開始痙攣起來。 原來蝦要蛻皮了。他背朝下跌倒了,尾巴一會兒伸開,一會兒縮起,觸須抽動著。后來,他一下子挺直身子——甲殼便在肚子上裂開了,從甲殼下露出粉褐色的身體。這時,蝦把尾巴使勁一抽,就從甲殼里鉆了出來。帶觸須的死甲殼從小洞穴里掉了出去。這甲殼是空的,很輕。湍急的水流把它在溝底拖曳了一陣,然后揚卷起來帶走了。 活的蝦繼續躺在黏土質的小洞穴里——現在他是那樣的軟弱,那樣的毫無辦法,甚至一只蝸牛,都可能用角捅他一個窟窿。 一天天過去了,他一直毫無動靜地躺在那兒。他的身體漸漸變硬,又覆起一層堅實的甲殼。不過,現在甲殼已經不是黑色的,而是紅褐色的了。 還有一個奇跡:被河鼠甩掉的那只螯,很快地重新長出來了。 蝦從洞穴里爬出來,以新的力量動身了——到蝦過冬的地方去。 這只有耐性的蝦,從一條水溝爬進另一條水溝,從一條小河爬進另一條小河。他的甲殼一點一點變黑。白晝越變越短。陰雨連綿,水面上漂蕩著輕捷的金黃色小筏子——從樹上脫落下來的枯葉。一到夜里,水面就覆起一層脆而易碎的薄冰。 這條小河的水流入那一條小河,那一條小河的水又流入大河。 有耐性的蝦在一條條小河里游著,*后,進了一條有黏土質河岸的大河。 在水下的陡峭河岸旁,有好幾層小洞穴,那些小洞穴就像水邊懸崖上的燕子窩一樣。每個小洞穴里,都有一只蝦向外張望,微動著觸角,用螯威嚇著。這是一個蝦城。 旅行的蝦大喜。他在岸旁找到一塊空閑的地方,給自己挖了一個舒舒服服的小洞穴,然后飽飽地吃了一頓飯,就躺進去過冬,跟熊躺進熊穴里過冬一樣。 也該這樣做了——天在下雪,水也結冰了。 蝦用自己的大螯堵住洞穴口——看誰敢去侵犯他! 蝦就這樣睡著了。 所有的蝦都這樣過冬。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書系:比安基科學童話精選(典藏版) 作者簡介
維塔利·比安基(1894—1959),蘇聯著名科普作家和兒童文學作家。他從小熱愛動物和大自然,擅長用輕快的筆觸、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來描寫動植物生活,有“發現森林第一人”“森林啞語翻譯者”的美譽。他從事創作30多年,代表作有《森林報》《少年哥倫布》等,作品深受少年朋友的喜愛。 王汶,資深翻譯家,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翻譯家協會第一屆理事。1922年生于北京。1949年開始翻譯工作,精通俄語、英語、日語。譯文、譯著眾多,主要是科學文藝作品,部分譯著曾被選入教科書。主要譯作有《森林報》《少年哥倫布》《人類文明的故事》《人和自然》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