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22353
- 條形碼:9787520722353 ; 978-7-5207-223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翟老師粉絲;關注政經趨勢的企業管理層;觀視頻用戶;年輕學生;公務員;對政治經濟感興趣的其他讀者早在2011年,翟東升就預見性地提出“美式全球化”已經終結,而后更是在2014年首次公開主張中國必須主動而有節奏地“去美國化”。平行時代呼嘯而來,大國競爭的號角已經吹響!大國需有大治,中國必須勇敢地擁抱平行時代,積極面對大國競爭的新格局,主動探索大國大治的新路徑,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經濟超過美國,將不再是遙遠的夢想,而是把握在我們手中的選擇。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內容簡介
所謂平行,是指2010年夏以來美國在科技、經貿、資本等各個領域與中國的“脫嵌”進程不斷加速,愈益決絕,導致原本統一的世界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分裂為兩個相互平行、相互競爭的體系。平行時代的到來為中國崛起提供了機會之窗,也對中國的治國理政提出了挑戰。優選化時代的“美元之夢”再也無法持續,出口導向型的優選化道路已經疲軟,只有建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才是參與平行時代國家競爭的根基。本書是作者多年來逐步形成的政治經濟戰略思想精粹,為下一個三十年的中國治理選擇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目錄
目錄
上篇:平行世界
**章 大變局:從“嵌入”到“平行”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后
華爾街的衰落
美聯儲的量化寬松
走向分裂的美國
霸權與新教文明
東亞生產網絡的崛起
中美歐的三角游戲
經濟緣何繁榮
從工業時代走向數字時代
第二章 全球新秩序
全球化新風口
和平崛起的原則
中美競爭的未來
下篇:博弈與治理
第三章 逆潮中的治理選擇
中國金融進一步開放,是引狼入室嗎?
中國政府已經陷入債務危機?
人民幣匯率應保持適度強勢
中國外匯儲備的選擇
創新強國的求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國經濟超過美國是一種選擇
大疫之后,我們該向誰學習?
第四章 以我為主的新發展格局
“去美國化”的邏輯
從外循環為主轉向內循環為主——基于人口指數的分析
高質量發展
跳脫資源詛咒
東北振興之機
從搶資本到搶人大戰
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人民幣成為避險資產
提升產業鏈的編輯能力
RCEP協議的反制
“一帶一路”倡議的升級版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節選
自序 大膽地擁抱平行時代 所謂平行,是指2010年夏以來美國在科技、經貿、資本等各個領域與中國的“脫嵌”進程不斷加速,愈益決絕,導致原本統一的世界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分裂為兩個相互平行、相互競爭的體系。這兩個體系之間的互動模式仍然有待建構和探索,一部分外圍國家試圖同時與兩個核心保持往來,對此應采取排他性政策還是予以足夠的寬容度?該以相對收益和零和博弈來構思競爭還是應該滿足于自己絕對收益的*大化?雙方的競爭重心會在產業和科技上還是在軍事與安全上?那些在兩大體系之間騎墻套利的第三方會受到何種對待?這些塑造21世紀中期基本面貌的重大時代性問題的答案,不取決于中國的美好愿望,也不取決于美國的一意孤行,而取決于中國、美國以及若干重要的第三者之間多主體博弈之后找到的均衡解。 序言部分將系統地闡述我對以下三個問題的認識:為什么要勇敢地擁抱平行時代?平行時代的大國競爭將走向何方?中國應該如何積極應對平行時代的大國競爭? 一、重回平行時代 2011年夏,在一個國內學術會議上,我過早地提醒大家“‘美式全球化’已經終結,逆全球化時代正在悄然到來”,當時遭到了學界同行的一致批判。2014年,在鳳凰衛視的一檔電視節目中,我主張中國必須主動而有節奏地“去美國化”,結果發現自己不得不再次經歷“一人辯全場”的場景。2016年之后,由于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贊同我判斷的學者越來越多。時至今日,連全球化*堅定的信奉者都已經動搖了他們的信心,因為拜登政府上臺之后,所奉行的政策仍然是與中國的“脫嵌”。 其實,讀過點世界史就不難明白,全球化是一種歷史性趨勢,曲折運動,有進有退,并與主導性帝國的興衰相伴而行。上一輪全球化發生在1870年至1914年之間,當時是英帝國權勢的鼎盛時期,金本位、自由貿易和英國海軍優勢共同支撐了世界市場體系的開放與繁榮,但是那也恰恰是中國持續衰落和貧窮化的時期。1914年至1945年,這30年是逆全球化的30年,不僅全球貿易占GDP的比例持續下滑,而且整個世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一次大蕭條和由此而來的貿易保護浪潮。1945年至1979年,可以被稱為“半球化”時代,也就是形成了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體系: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資本主義體系,另一個則是以蘇聯為主導的東方陣營體系。1979年之后的30年,以美國為中心的體系不斷擴張,而東方陣營體系則衰落瓦解直至被前者吸收,進入了美國的獨霸時代,這個過程可以被稱為“美式全球化”,或者說是整個世界的“美國化”。 剛剛過去的這一輪全球化浪潮伴隨著美式自由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全球推廣,但是如今美國內部的自由和民主之間出現了背離,導致了“美式全球化”的逆轉。1979年以來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浪潮是由英美金融資本推動的,它在全球所創造的增量財富主要是由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以及美國西海岸的高科技機構所獲得,但是這個世界上有些群體成為利益受損者,比如英美白人藍領階級:30年來他們的名義收入沒怎么漲,但是失業率、離婚率、破產率、吸毒率、犯罪率、自殺率都大幅上漲,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全球化的輸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作為罪魁禍首的美國金融部門并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借助量化寬松掙得更多紅利,這引發其他階級的普遍不滿。2016年,當白人藍領群體試圖用民主賦予自己的選票來表達不滿、改變命運的時候,發生了英國脫歐和特朗普勝選這樣的政治黑天鵝事件。世界歷史告訴我們,貿易戰僅僅是全球化退潮期的一種常見癥狀而已,此外通常還有思潮極化、強人政治,乃至大國戰爭等并發癥。
平行與競爭:雙循環時代的中國治理 作者簡介
翟東升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在巴黎高政(Science-Po)、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波士頓大學(BU)布魯塞爾分校、杜倫大學(Durham)、喬治城大學(GU)等處任訪問學者或兼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貨幣與金融的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對外經濟關系、美國政治經濟等。著有《貨幣、權力與人——民本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貨幣金融問題》《中國為什么有前途:對外經濟政策及其戰略潛能》《大國貨幣》(編著)等書。自1999年以來,共有中英文學術論文20余篇發表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系》與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FEC)等學術刊物上。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