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倔強的風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74438
- 條形碼:9787513074438 ; 978-7-5130-74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倔強的風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鄉愁讀者、地域文化愛好者、文學愛好者、“倔強的風土”公眾號粉絲本書格外注重“靈”的發掘與“光”的燭照,使筷子發芽,使石頭開花,萬事萬物都洋溢著一種勃勃的生命力。
倔強的風土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文化隨筆的形式,對冀中一帶的植物、動物以及各種風物與風俗做追憶式的描述,一點一滴匯總起來,涌為春潮。從空間層面來說,有助于弘揚河北地域文化;從時間層面來說,可以記錄一個時代的整體風貌。在追憶的過程中,本書格外注重“靈”的發掘與“光”的燭照,使筷子發芽,使石頭開花,萬事萬物都洋溢著一種勃勃的生命力。本書在娓娓的敘述中著意熔鑄人文情懷,使懷舊情緒有了生動的載體和明確的指向,并進行審美的提升,表現出超邁的技巧和意趣,能觸及內心中很柔軟的部分,留住記憶里很靚麗的鄉愁,從而激發一代人的饑渴式閱讀。
倔強的風土 目錄
野花
苜蓿
杏子
麥子
柳樹
苘
柘樹
狗尾巴草
杜梨
楊樹
桑葚
梨花
秫秸花
刺槐
蒜
馬齒菜
棉花
瓢葫蘆
拳頭郎
水萍花
高粱
茴香
沙果
韭菜
桃花
柏樹
西瓜
臭椿
馬藺
谷
毛桃
扎扎菜
凌霄
棗樹
動物篇
野鴿子
驢
黃鼬
貍狗子
鷂子
野貉
蜻蜓
柴狗
黃馬褂
蛇
麻雀
貓
雞
吹地鹟
馬蜂
羊
豬
人物篇
聚大伯
馮老師
姑老姥爺
寶僧爺
占山哥
馬師傅
鼠大伯
鳳岐大伯
柴老師
和尚舅
瘋坡
爺爺
強哥
青辰哥
黨老爺
三先生
劉老師
風物篇
黃昏
菜園
鳥聲
蟲聲
秋風
紙牌
風箏
坯摞
膠泥
邵莊集
補鍋匠
柴火垛
油坊
小白河
熥皮
丸子
馃子
火燒
燴餅
豆腐腦
揪疙瘩
窩北腸
酥魚
醬
后記
倔強的風土 節選
杏子 關于杏子的典故,我可以從孔子的“杏壇”到董奉的“杏林”想到不少;而關于杏子的詩詞,我也可以從“紅杏枝頭春意鬧”到“花褪殘紅青杏小”背出一些。我想,在傳統文化中,人們總是鐘愛杏子的,但這未必是我喜歡杏子的真正因由。那么我緣何偏愛杏子的呢?或者只是因為她的清秀、爛漫與脫俗? 我曾經很喜歡桃花的顏色,但總覺得桃花艷而近妖;梨花也一直為我所愛,但濃綠帶雨的梨花又有臃腫之嫌。杏花不似桃花與梨花,一則不妖,二則不肥,渾然如清純且清瘦的少女,玲瓏多姿,且又矜嚴得使人不可有褻玩的念頭。 每到春天,春風剛剛吹來,大地剛剛解凍,在不知不覺間,杏樹的枝頭就膨脹開來,然后是亢奮、昂揚,*后燦爛一片。而此時,桃樹與梨樹的枝頭依然沉寂。直待杏花雪落紛紛時,桃花與梨花才得以一展芳姿,頗有些遲到的意味了。 我喜歡杏花,特別是春雨潤其紅姿的時候,在雨絲的籠罩下,杏花一襲雪白的輕裾,翩翩然,盈盈然,仿佛有姑射仙子的姿彩,然而又朦朧地隱藏在煙靄里,落寞得使人無比憐惜。恰如宋人韓元吉的詞句:“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 當杏花褪盡殘紅之后,一串兒又一串兒的小杏兒就會累累地出現在葉子當中,那些小杏兒十分青澀,青澀得可愛,又青澀得有幾分羞怯。青澀是一種美好且讓人懷戀的感覺,宛如一個人的青春,有多少天真就會有多少生硬。然而,時光荏苒,青春無法挽留,青澀的小杏兒總要成長,它們日復一日地膨脹,終于抹去*后一絲青澀的痕跡——大約到麥收的時候就會變黃變軟,同時也就可以聞到杏子特殊的香味了,細膩而軟甜。 杏子成熟后,累累地掛在枝頭,繁密而且誘人,顏色尤其誘人。杏子的品種很多,有火杏、香白杏、大黃杏、串枝紅杏、水晶杏、銀白杏、紅玉杏等,不同的種類展現出不同的色彩。譬如大黃杏完全是金燦燦的色彩,銀白杏白花花地泛著青光,香白杏則白中透著微黃。而串枝紅杏的紅,更是一種極為可愛的顏色,六朝民歌里形容美麗女子的裝束,就使用了一句“單衫杏子紅”,想來也是妙手偶得的神來之筆。在成熟的季節,黃色、白色或紅色的杏子搖曳在枝頭,散射出無比的活力和無名的喜悅。那些美麗的臉孔迎風招展著,猶如一番未醒的夢事,綽約得無法描述,絢爛得難以形容。 吾鄉俗諺有“桃三杏四梨五年”之說,意思是說,杏樹一般生長四年左右就可以結果了,十年以內的杏樹則處于產果的旺期。關于杏樹,有一項充滿樂趣的工作——采摘——頗值得玩味。在我家鄉那邊,采摘杏子通常叫“打杏兒”,意思和“打棗兒”是一樣的,因為杏子結實很多,難以一一采摘,所以只需持一長竿兒,“嘩嘩嘩”地打將下來就是了,方法與打棗兒略同。“打杏兒”的時候,*歡喜的莫過小孩兒了,除了可以吃很多的杏子外,還可以跑來跑去,手舞足蹈,盡享豐收帶來的喜悅。但是大人一般是不準許小孩兒多吃杏子的,吾鄉又有俗諺云:“桃飽杏傷人”,意思是桃子可以吃飽,而杏子吃多了會上火,有時候饕餮太多會燒得鼻子流血,是以大人向來都告誡孩子,吃杏子要淺嘗輒止。 在我的家鄉曾有許多杏林,但并非是圣賢講學或名醫看病所留存的遺跡。鄉人總是愛杏兒吧,我真不曉得為什么要種植那么多的杏樹。尤其在我們村南邊一個叫“三廠”的地方,就有著數不過來的老杏樹,那些杏樹大多都有一圍粗細,老木丫杈,且姿態怪異。春天杏花開放的時候,望上去確實如同一片燦爛的雪海。雪海消盡后,就有青色的小杏兒出現了,“三廠”又化為綠色的波瀾。童年的時候,那里曾經是我的樂園,然而現在老樹早已伐光,“三廠”已經全部被民房所覆蓋了。 冀中平原的田野里常常有剛剛萌生的杏樹小苗兒——只是一個小小的嫩芽兒,這些小小的嫩芽兒曾經給我帶來過無窮的樂趣,小時候玩耍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滿地里去尋找初生的嫩芽兒。每到禮拜天,我們一群小伙伴在首領劉振輝的帶領下,在田野里展開細致的搜尋工作。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無論是在麥田里還是在菜園中,我們都會把這項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不在乎風吹雨打。 當然,專門尋找杏苗兒的時候是有的,但更多的時候是伴隨著打豬草的過程。找到一棵杏苗兒之后,便小心翼翼地將其帶土挖出來,趕忙放在草筐中帶回家去。種好之后,再培土、澆水,悉心地照顧著,甚至編制籬笆保護起來。于是這株小苗兒就成了自己的寶貝。那時候每個小伙伴都有幾株寶貝小苗兒,而且好伙伴之間還常常比較寶貝的生長狀態,共同企盼它們盡快成長。 清明前后,杏芽兒就會破土而出,那時候只有一個小小的尖兒,連葉片都沒有。倘若挖回家去細心照管,到麥收的時候,它就會長到一尺多高,并冒出紅紅的尖芽兒,恰如紅色的火焰一般,那種旺盛的狀態正好象征麥收時節的所有景象。 麥收的時候可真是個好季節,田地里一片金黃的顏色,而杏樹上也會呈現出成熟杏子所帶來的飽滿姿態。人們在這些燦爛的色彩當中咀嚼著忙碌的感覺,并享受著收獲的快樂。在這樣歡快的時刻,甚至連布谷鳥都不會閑著,它們一只又一只地飛過,從金黃的麥田間飛過,從這棵杏樹飛向那棵杏樹,又從那棵杏樹飛向另一棵杏樹,邊飛邊叫: 嘎咕嘎咕,杏子將熟……
倔強的風土 作者簡介
劉成群,1978年生,河北高陽人,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副院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北京市社科基金1項;著有《元代徽州理學家群體與新安理學的傳承發展》《清華簡與古史甄微》《詞說文學史》及散文集《時光的蹤跡》;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散文作品散見于各文學期刊與報刊副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