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大腦用戶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009854
- 條形碼:9787571009854 ; 978-7-5710-0985-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腦用戶指南 本書特色
1.品牌過硬:知名科普雜志英國《新科學家》出品,炫酷圖文科普系列《萬物起源》《人類鑒定手冊》后新作。 2.內容靠譜:專業創作團隊,科學記者執筆。執筆人作為生物學家參加過南極科考,采訪過斯蒂芬?霍金和大衛?愛登堡。 3.主題有趣:講述每個人都擁有但并不了解的奇妙大腦:你擁有已知宇宙中超精密復雜的信息處理器,卻沒有一本像樣的用戶指南,揭曉感覺、現實、記憶、想象、自我、意志、時間、睡眠、精神疾病等背后的原理,提供經得起科學檢驗的大腦升級指南。 4. 顏值爆表:先鋒設計師瓦倫丁娜操刀,精裝大開本全彩印刷,互動趣味設計,圖文結合緊密,風格銳利先鋒。 5. 呈現方式友好,形式有趣:每個小節都用有趣的問題代入。另有制作你的3D大腦的DIY環節與多個趣味測試,互動性強。
大腦用戶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科學家》雜志繼《萬物起源》《人類鑒定手冊》之后全彩圖文科普系列的第三本。該書將為大腦的每個用戶, 也就是我們每個人講解了大腦方方面面的奧秘, 主要內容包括: 認識你的大腦 ; 知覺 ; 智力 ; 意識 ; 無意識 ; 思考 ; 記憶和學習 ; 自我等。
大腦用戶指南 目錄
引言 你腦子里發生了什么?
01.認識你的大腦
你的大腦十分奇妙,但大腦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運作的?
02.知覺
你的大腦如何將千頭萬緒的感官信息編織成天衣無縫的現實?
03.智力
人類演化出了聰明的大腦,但我們所說的“智力”到底是什么?
04.意識
一團黏糊糊的灰色物質如何召喚出千變萬化的感覺、想法、記憶和情緒,填滿你清醒時的每分每秒?
05.無意識
潛藏在你意識層面之下的強大思考力
06.思考
大腦是一臺會思考的機器,但“思想”到底是什么?
07.記憶和學習
我們如何回憶過去、想象未來、(幾乎)忘記一切?
08.自我
是什么讓你成為你?你真的擁有自由意志嗎?你是精神病患者嗎?
09.創造力
我們如何生出新點子、想象不存在的事物?以及,測一測你的創意火花
10.決策
原來做決定是一件這么復雜的事
11.社會腦
讀心術與趨同思維,以及我們的大腦為何天生適合社交?
12.睡眠和夢
我們花費那么多時間睡覺,但睡眠仍是生命中的一個謎團。我們為什么需要它?
13.修復故障
我們的大腦如何被小故障影響,而且因走神、焦慮、藥物和愛情脫軌?
14.解鎖你的潛能
通過開發大腦來對抗衰老、解鎖你的內在天賦。
關于視錯覺
制作你自己的三維大腦
答案
詞匯表
延伸閱讀
致謝
大腦用戶指南 節選
引言 你腦子里發生了什么? 如果你正在讀這段話,祝賀你!你幸運地擁有已知宇宙中*復雜的信息處理設備。成人大腦的重量僅有約 1.4 千克,但它的結構異常復雜:由 860 億個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達數萬億條。這臺超級生物計算機擁有諸多設計特征——從意識、記憶,到智力、創造力,與此同時,它也有不少缺陷和弱點。問題在于,你沒有拿到用戶指南,只是即插即用。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曾正確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以及它到底能做些什么。 也許這并不奇怪,因為你的大腦就像一座冰山。我們不妨將水面以上的部分看作你有意識的知覺,而水面以下的統統屬于潛意識。你的大部分腦活動都發生在水面以下這 90% 里,而且大腦十分擅長掩飾自己的運作過程。 以我們對周圍世界的知覺為例。很容易假設眼睛的功能類似攝像機,會忠實記錄外部世界發生的事件,并通過鮮艷的 3D 圖像將這些信息傳遞給你的大腦;但事實上,你看到的大部分東西是由大腦編造的,是精心編排的關于現實的幻覺。 很容易證明這一點。請閉上你的左眼,然后努力往左看。你會注意到一個大而模糊的肉乎乎的東西,那是你的鼻子。它始終處于你的視野范圍內,但你并不總能看到它,這是為什么?因為你的大腦判定這個信息不重要,于是把它刪除了。事實上,你的眼睛在不停地掃視周圍,但你同樣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你的大腦會運用精密的“軟件”將這些支離破碎的“快照”編輯成一段流暢的“視頻”。你“看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是由你的大腦編造出來的。 類似的簡單易行的實驗在這本書里還有好幾十個,常常證明了我們感知到的東西如何嚴重地偏離現實。 想一想,你*早的記憶是什么?我能記得的*早的事情是去醫院看望出生不久的妹妹,那時我剛過完兩歲生日。我清楚地記得,她裹著一張毯子在小床上睡覺,而我坐在媽媽的床上,還有一個女人坐在房間另一頭織著什么。但我知道,這一幕不太可能來自我的真實記憶。盡管有少數人記得自己三歲時候的事情,但*早有記憶的平均年齡是三歲半左右,有的人甚至到了六歲才開始記事。 沒準我真是一個童年記憶天才,但我對此表示懷疑。在《新科學家》雜志工作期間,我有幸采訪過研究虛假記憶的專家伊麗莎白?洛夫特斯,她證明了創造子虛烏有的“記憶”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雖然我感覺那段記憶非常真實,但現在我認為,它很可能是我的大腦后來根據照片和其他人的講述憑空創造的。 這帶來了很多問題:童年早期發生了那么多激動人心的事,為什么我們幾乎什么都不記得了?為什么只有某些事件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關于記憶機制的令人著迷的研究表明,記憶的目的可能更側重于想象未來,而非回憶過去(更多信息見第 126 頁:“不能遺忘會怎樣?”)。 這類違反直覺的發現促使我們決定編撰一本用戶指南,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隨著技術的進步,神經科學家對這團灰質的研究更加深入,我們曾經確信的許多認識開始崩塌,就連我們的意識和自由意志都可能是錯覺(更多討論見第 158 頁:“如果你沒有自由意志呢?”)。 本書不僅揭示了我們大腦中發生的事情,還提供了改善大腦運行的方法。你將學到如何利用腦力抵抗衰老、改善記憶、升級夢境。我們甚至提供了一份經過科學檢驗的大腦升級指南。 書里還有許多你可以自己嘗試的實驗,包括測試橫向思維與記憶技巧的題目、古老的萬能助記法的說明等。除此以外,你還將學到如何讓自己更快樂,如何在不借助精神類藥物的情況下創造幻覺,甚至還能發現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本書*后提供了一套自組裝模型,能讓你直觀地看到你的大腦有多么復雜,多么不可思議。 揭示大腦的結構和運作方式是《新科學家》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書證明了我那些了不起的同事和這本雜志的作者擁有的好奇心和腦力,他們關注的主題范圍極廣,從思想的本質到大腦犯下愚蠢的低級錯誤。 書中巧妙的插圖、信息圖表和視錯覺演示圖均出自倫敦的插畫師瓦倫丁娜?德菲里波之手。多虧了她,你才能直觀地看到嗑了藥的大腦是什么樣,你腦袋里的這團灰質和其他動物的有何區別,以及人類和章魚的腦力大比拼(這將永遠改變你對這些奇異生物的看法)。 “我的大腦是開放的。”著名數學怪才保羅?厄爾多斯愛用這句開場白。這種思維方式為他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他被視為 20 世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對本書中某些超乎常識的概念,你也應該保持同樣的心態。 請繼續,別忘了保持開放的大腦。
大腦用戶指南 作者簡介
《新科學家》創始于1956年,6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報道自然和人類的非凡創造,挖掘新的發明與發現的重要意義和影響,并通過其圖書、應用程序、現場活動和網站觸達全球500多萬受眾。 執筆人:艾莉森?喬治(Alison George),生物化學博士,《新科學家》雜志編輯,曾參加英國南極科考隊。作為新聞記者采訪過斯蒂芬?霍金和大衛?愛登堡。 視覺設計師:瓦倫丁娜?德菲里波(Valentina D'Efilippo),信息設計師、插畫師兼創意指導。作品被維也納世界博物館收藏。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