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醫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68554
- 條形碼:9787513268554 ; 978-7-5132-685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醫學史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之一,主要介紹了中醫學的發展歷史,通過歷史陳述,厘清中醫學的發展過程,展示中醫學的歷史成就,闡明中醫學術的發展特點,揭示中醫學發展的歷史規律。學生通過中國醫學史的學習,了解中醫學的源流,理解中醫學的特色,提高思維能力和基本素質。同時,也可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鞏固專業思想,為學習其他課程奠定基礎
中國醫學史 目錄
緒論
一、什么是醫學史
二、中醫學的發展歷程
三、中醫學的歷史成就
四、學習中國醫學史的目的、意義與方法
**章 醫藥的起源(遠古—前21世紀)
**節 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
一、考古發現
二、神話傳說
第二節 衛生保健
一、居處
二、衣著
三、食物與用火
四、導引
五、婚配
第三節 醫藥知識
一、藥物
二、針灸
三、外治法
第四節 多種醫藥起源論
一、醫源于圣人
二、醫源于巫
三、醫源于動物本能
四、醫食同源
第二章 早期的醫藥衛生知識和實踐夏——春秋(前21世紀—前476)
**節 對疾病的認識和診治
一、對疾病的認識
二、對疾病的診治
第二節 藥物知識
一、藥物數量與種類
二、酒與湯液的意義
第三節 衛生保健與醫事制度
一、衛生保健活動
二、醫事制度
第四節 醫學理論的萌芽
一、相關的哲學思想
二、病因學
三、預防思想
第三章 中醫學術體系的建立戰國—三國(前475—265)
**節 諸漢墓出土醫書
一、基本內容簡介
二、出土醫書分析
第二節 四大經典的內容與價值
一、《黃帝內經》
二、《黃帝八十一難經》
三、《神農本草經》
四、《傷寒雜病論》
第三節 理法方藥體系和辨證論治原則
一、理法方藥體系的內容和特點
二、辨證論治原則與基本精神
第四章 醫學各科的充分發展兩晉—五代(265—960)
**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注釋
一、《黃帝內經》的整理與注釋
二、《傷寒雜病論》的整理與注釋
第二節 脈學與病源證候學的總結
一、脈學的總結與成就
二、病源證候學的探索與成就
第三節 綜合性醫著的編撰
一、《肘后救卒方》
二、《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三、《外臺秘要》
第四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國家藥典及其他藥物學著作的出現
二、藥物種類的豐富
三、分類方法的進步
四、炮制規范的建立
五、煉丹術與制藥化學
第五節 臨證各科的發展與特點
一、針灸學
二、外科學
三、傷科學
四、婦產科學
五、兒科學
六、按摩科
七、五官科學
八、內科學
第六節 醫學教育和醫政制度
一、醫學教育
二、醫政制度
第七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印醫藥交流
四、中越醫藥交流
五、中國與阿拉伯諸國的醫藥交流
第五章 臨床經驗的總結與理論升華宋——元(960—1368
**節 醫政設施的進步
一、改進醫事管理
二、開設國家藥局
三、發展醫學教育
第二節 古醫籍的整理與方書成就
一、醫籍的整理與刊行
二、方書編著和發展
第三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綜合性本草學成就
二、本草學的專題研究與發揮
第四節 醫學各科的成就
一、病因病機的發揮
二、診斷學的進展
三、解剖學與法醫學
四、針灸學
五、內科學
六、外科學
七、傷科學
八、婦產科學
九、兒科學
第五節 學派爭鳴與各家學說
一、劉完素與火熱論
二、張元素與臟腑辨證論
三、張從正與攻邪論
四、李杲與脾胃論
五、朱震亨與滋陰論
六、王好古與陰證論
第六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朝醫藥交流
二、中日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醫藥交流
四、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的醫藥交流
第六章 中醫學的成熟與創新明—清·鴉片戰爭前(1368—1840)
**節 中醫學的成熟與昌盛
一、醫學著述、醫學雜志、學術團體
二、臨證各科的發展
三、方劑學的成熟與發展
四、醫事制度與衛生預防
第二節 醫學的創新趨勢
一、藥物學的發展與探索
二、傳染病研究的方向與成就
三、解剖生理學的探索
第三節 經典醫籍注釋
一、儒學對中醫經典研究的影響
二、《黃帝內經》的注釋及分類研究
三、《傷寒論》的研究
四、《神農本草經》輯復研究的高潮
第四節 中外醫藥交流
一、中國與朝鮮、日本的醫藥交流
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醫藥交流
三、中國與其他亞非國家的醫藥交流
第七章 中西醫學的交匯與沖突鴉片戰爭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840—1949)
**節 中醫學的發展
一、文獻研究與一般醫學著述
二、藥物學與方劑學成就
三、臨證各科成就
四、中醫學校、學會及雜志的創辦
第二節 西方醫學的傳入與發展
一、西方醫學的傳人
二、西醫學在中國的發展
第三節 中西醫匯通與中醫科學化思潮
一、中西醫匯通
二、中醫科學化思潮
第八章 中醫藥學的新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午后)
**節 中醫藥事業的方針、政策
第二節 中醫藥事業的繁榮
一、中醫藥醫療
二、中醫藥教育
三、中醫藥科研
四、中醫藥產業
五、新聞出版與學術團體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的興起與發展
第四節 中醫藥國外發展狀況
一、國外中醫藥學術團體
二、國外的中醫藥醫療
三、國外的中醫藥科研
四、國際中醫藥教育
第五節 中醫藥現代化的前景與展望
一、學術思想活躍,學術視野開闊
二、研究水平不斷升級
三、科技成果日益豐碩
附錄一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附錄二 中國醫學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書目
展開全部
中國醫學史 作者簡介
郭宏偉,男,196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徐江雁,男,1963年2月出生,醫學博士,教授。1985年7月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留校擔任《中國醫學史》教學與科研工作。2016年10被任命為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