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紅色的印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094444
- 條形碼:9787536094444 ; 978-7-5360-944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的印記 本書特色
廣東省中小學生“寒假讀一本好書”,嶺南書香十佳童書 廣州本土紅色地名故事歷史文化隨筆 “名在花城——廣州地名文化學生讀本”系列之一 圖文并茂,特邀攝影師拍攝廣州地名風景,適合中小學生閱讀 紅色地名介紹蘊含古老故事,增強學生文化自信
紅色的印記 內容簡介
《紅色的印記》是廣州市民政局為弘揚廣州很好地名文化、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家情懷,編著的“名在花城——廣州地名文化學生讀本”中的一冊,講述廣州紅色地名故事的歷史文化隨筆。該書精選了廣州市不同歷史階段的27個重要革命舊址或遺址,如楊家祠、團一大廣場、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廣東區委會舊址、三大會址等,將這些紅色地名背后的歷史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呈現。此外,本書還設置了“歷史鏈接”“黨史小百科”“參考交通線路”等延伸,用靈活生動的方式向中小學生介紹相關黨史知識。
紅色的印記 目錄
紅色的印記 節選
楊家祠:一個人,一座祠,點亮羊城紅色星光 有著千年歷史的廣州老城區中心,曾經有許多古代宗祠、書院、學堂,大多數分布在越秀區北京路、中山五路、小北路周邊。這其中有一座百年書室,因為一個人而在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看似平凡低調實則光芒四射,它就是楊家祠。這個人便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理論家、革命家,我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楊匏安。 一座低調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宗族祠堂 位于越秀區越華路116號的楊家祠,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是一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筑。要尋根究底,這個楊家祠其實是珠海北山楊氏家族在廣州設立的宗族祠,后來成為楊氏子弟到廣州讀書應試的寓所。話說珠海北山楊氏家族的開宗之祖叫楊泗儒,南宋嘉熙元年(1237)蒙古兵進逼江南,住在廣東南雄的楊泗儒為避戰亂,帶妻兒舉家南遷至珠海,自此成為北山楊氏開宗之祖。為紀念楊泗儒,楊家祠又被稱為“泗儒書室”。 楊家祠所在之地可謂“風水寶地”,坐北朝南,西邊緊鄰兩廣總督署(即今廣東省民政廳),前面是司后街(即今越華路),后邊是兵營。楊家祠*完整的時候分前后二進,前座面闊13米,進深9.5米,前后座都有帶閣樓的耳房,可謂豪宅,但現在僅余前座,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一座成為華南明燈的紅色據點 1918年,一位戴著圓眼鏡的年輕楊氏后人懷揣著救國救民的夢想,住進了楊家祠。每天夜晚,在楊家祠后座東廂房的小閣樓上,一盞昏黃的燈照映著他奮筆疾書的身影。他就是楊匏安。直到1927年離開廣州,楊匏安在這里工作、戰斗了整整10年,廣州許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楊匏安14歲時,考入廣東高等學堂附中(今廣東廣雅中學),廣州讀書期間,他接觸了孫中山的革命思想。19歲時,楊匏安和族叔楊章甫東渡日本橫濱求學,在日本接觸到社會主義思想,思想由此發生了深刻變化。1918年初,楊匏安舉家遷居楊家祠,開始以教師和報刊作家的身份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發表大量介紹西方科學民主思想的文章,開啟民智。在五四運動時期,楊匏安集中發表了一系列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成為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人,與李大釗齊名,有“北李南楊”之稱。1921年,楊匏安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廣東早期黨員之一,他組織過學生運動、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等革命活動,曾任中共廣東區委監察委員,與陳延年、周恩來一起工作過,當選過中共中央委員、中央監察委員,策應過南昌起義,革命蹤跡還到達了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新加坡等地。 楊匏安的居住地楊家祠也成為廣州黨、團組織的重要活動據點,共產黨早期的許多會議都是在這里召開,很多重要領導人都在楊家祠工作活動過。那段時期,楊家祠擁有多重身份:中國共產黨廣州早期組織活動點、中共廣東區委活動場所、黃埔軍校招生時應考的中共黨員報到地、省港罷工委員會給罷工工人發放各界捐款處、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郵寄廣東團委收件處、中共三大籌備聯絡處、外地來穗中共黨員臨時住處、外地來穗中共黨員醫療點等。楊匏安還在楊家祠辦起了注音字母訓練班,為共產黨的活動做掩護。 1929年,楊匏安來到上海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報刊出版工作。在公余時間,他參考蘇聯東方勞動大學和中山大學的講義,編譯出版20余萬字的《西洋史要》,成為中國*早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寫成的西洋史著作。他還以王純一為署名翻譯了列寧和拉比杜斯合著的《地租論》,傳播馬克思主義真諦。楊匏安長期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捕通緝,*終因叛徒出賣,于1931年在上海家中被捕,同年被秘密槍殺,年僅35歲。周恩來對楊匏安革命的一生做了高度評價,他說: “楊匏安為官清廉,一絲不茍,稱得上是模范。” 現在,楊家祠經過修復后成為楊匏安舊居陳列館,除了保留楊家祠原本面貌,還通過寫實繪畫與VR虛擬手段在祠堂北墻復原了楊家祠后座與相鄰天井的原貌。在楊匏安曾經居住的東廂閣樓,則放置了民國風格的桌椅、文房用品,并擺放一盞常亮的油燈,復原了楊匏安在書房挑燈工作的場景,寓意著楊匏安雖已離開,但他的革命精神如同案頭的明燈一般永不熄滅,傳遞著希望之光。 歷史鏈接: 楊家祠與中共三大 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廣東支部在廣州成立,1922年擴大為中共廣東區委,其辦公地點大多設在楊家祠。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的會場選址、會場布置、代表接引、食宿安排等籌備工作都是在楊家祠進行的。當時的三大代表瞿秋白曾住在楊家祠,教代表們唱《國際歌》,利用講課、唱歌來宣傳革命。 黨史小百科 1. 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樣的政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高理想和*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紅色的印記 作者簡介
廣州市地名辦,負責推廣廣州地名文化,是廣州市民政局旗下主要提供負責地免票管理及按國家規定程序辦理地名命名、更名、銷名的核準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