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一項后現代現象的透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9025
- 條形碼:9787100199025 ; 978-7-100-19902-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一項后現代現象的透析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哲學、社會學、社會本書是著名社會學家葉啟政先生的代表作,不僅從鮑德里亞出發,追溯了法國的人類學認知傳統和“日常生活社會學”思想,還剖析了鮑德里亞批判的馬克思和弗洛伊德,以及影響兩者的霍布斯和尼采,是葉啟政一生學術理論的沉淀。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一項后現代現象的透析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葉啟政反省當代西方社會理論的收官之作。鮑德里亞提出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即矛盾)現象,認為后現代社會充滿了意義中空的符號,這種符號的象征交換是人們互動的核心課題,而正負情愫交融則是人們呈現的基本心理特征。這種說法懸置了意義和價值,宣告了“需求的死亡”和“價值的死亡”。那人們何以自處?葉啟政以此為起點,回溯西方社會思想,試圖找到后現代性下人的主體能動性。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一項后現代現象的透析 目錄
自序
**章 問題的提引
**節 故事的開端
第二節 故事的衍續鋪陳
第三節 背后隱藏的問題意識
第二章 欲望與需求的世界――社會思想史之意涵的啟闔
第三章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第四章 尼采思想對當代文明的社會學啟示
第五章 個體化的消費導向社會中倫理意識的轉化
第六章 修養貞定作為理解當代人的歷史-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象征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一項后現代現象的透析 作者簡介
葉啟政,臺灣新竹人,著名社會學家。臺灣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社會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理論、文化社會學。著有《期待黎明:傳統與現代的搓揉》(2005)、《社會理論的本土化建構》(2006)、《實證的迷思》(2018)、《穿越西方社會理論的省思》(2019)、《社會學家的絮言絮語》(2019)等。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