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0650
- 條形碼:9787100160650 ; 978-7-100-16065-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中專院校師生、研究本書是作者多年學術積累后的又一力作。在堅持刑法應當以客觀主義、結果無價值、實質的解釋論等基本立場的同時,以學派之爭為主線,對刑法學中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
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提倡學派之爭,但并非單純介紹與評述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學派之爭,而是以學派之爭為線索對中國的刑事立法與刑法理論進行分析與研究。本書既解釋了現行刑法的基本立場,也闡釋了作者在刑法上的基本立場,如堅持客觀主義立場、主張實質解釋論和結果無價值論、肯定以心理責任論為前提的規范責任論、提倡共同犯罪之行為共同說,以及并合主義等。
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目錄
修訂版前言
序說
**章 學派之爭:舊派與新派
一、舊派與新派的產生
二、舊派與新派的基本對立
三、中國刑法理論的現狀
第二章 犯罪論: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
一、序說: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區別
二、傳統觀點:主客觀相統一
三、現行刑法:客觀主義立場
四、本論:刑法理論與審判實踐的方向
第三章 構成要件論: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
一、構成要件論之概述
(一)行為構成要件說
(二)違法類型說
(三)違法有責類型說
(四)爭論的焦點
二、實質的解釋論之提倡
三、實質的解釋論之貫徹
(一)認識法益對構成要件解釋的指導意義
(二)法益的變更對構成要件的影響
(三)肯定構成要件要素說明行為的違法性
(四)明確構成要件該當行為的違法性必須達到值得科處刑罰的程度
第四章 違法性論: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
一、序論:違法性的本質與根據
(一)形式的違法性與實質的違法性
(二)主觀的違法性論與客觀的違法性論
(三)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
二、爭論:行為無價值論與結果無價值論
(一)刑法目的
(二)罪刑法定原則
(三)構成要件論
(四)違法性論
(五)責任論
(六)未遂犯論
(七)共犯論
(八)刑罰論
三、方向:貫徹結果無價值論
第五章 責任論:規范責任論與功能責任論
一、概述:責任的概念與本質
二、基礎:決定論與非決定論
三、爭論:規范責任論與功能責任論
四、方向:規范責任論的運用
(一)應當重視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的判斷
(二)明確區分責任要素與預防要素
(三)將責任作為量刑的基準
(四)不應使用“主觀惡性”的概念
第六章 未遂犯論:客觀的未遂犯論與主觀的未遂犯論
一、處罰根據:客觀的未遂論與主觀的未遂論
二、著手:客觀說與主觀說
三、不能犯:客觀主義見解與主觀主義見解
第七章 共犯論(Ⅰ):犯罪共同說與行為共同說
一、爭議領域與討論旨趣
二、完全犯罪共同說與部分犯罪共同說
三、前構成要件的行為共同說與構成要件的行為共同說
第八章 共犯論(Ⅱ):共犯從屬性說與共犯獨立性說
一、前提:正犯與共犯的區別
二、學說:共犯從屬性說與共犯獨立性說
三、二重性說:不可思議的學說
四、獨立性說:缺乏實質根據的學說
五、結論:共犯從屬性說
第九章 罪數論:日本路徑與德國路徑
一、罪數論與競合論的區別何在?
二、能否以競合論取代罪數論?
三、如何構建我國的罪數理論?
(一)需要研究的具體問題
(二)罪數現象的處理原則
(三)罪數論的體系安排
第十章 刑罰論:報應刑論與目的刑論
一、概述
二、報應刑論
三、目的刑論
四、并合主義
注釋
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節選
**章 學派之爭:舊派與新派 一、舊派與新派的產生 從名稱上可以知道,刑法理論上先有舊派后有新派;從常識上可以明白,在新派沒有產生時不會有“舊派”的名稱。一般來說,舊派可以分為前期舊派與后期舊派。 前期舊派是指18世紀中后期到19世紀前半期的舊派。這一時期的舊派刑法理論,以社會契約論、自然法理論為思想基礎,具體表現為否定封建刑法。因此,理解這一學派的基本觀點的前提,是明確封建刑法的特點。大抵可以認為,封建刑法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干涉性,即刑法干涉到個人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干涉個人的私生活;二是恣意性,即對何種行為處以何種刑罰,事前并無法律的明文規定,通常由一定的人恣意裁量;三是身份性,即同樣的行為由于行為人、被害人的身份不同,導致處罰的有無與輕重;四是殘酷性,這是指刑罰方法大部分是死刑與身體刑。形成封建刑法上述特點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權力的集中性、龐大性與絕對性,國家是個人生活的唯一場所,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于是個人顯得極為渺小,個人權利慘遭剝奪。為了從根本上否認這一點,就必須使人民主權得以實現,使國家權力受到限制。于是前期舊派學者大多推崇社會契約論,論證國家權力源于人民,從而達到限制國家權力,實現刑法的謙抑性、法定性、平等性與人道性的目的。
刑法的基本立場(修訂版) 作者簡介
張明楷,清華大學法學院刑法學教授,系我國當代著名刑法學家。主要著作有:《法益初論》《犯罪論原理》《刑法格言的展開》等。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