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光纖通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15340
- 條形碼:9787121415340 ; 978-7-121-4153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纖通信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光纖通信器件和光纖通信系統,包括光纖基礎知識;光源和光發送機;光檢測器和光接收機;光無源器件;同步數字傳輸(SDH)技術及其性能和設計;密集波分復用(DWDM)和全光網及光傳送網(OTN);半導體光放大器(SOA)、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和拉曼光纖放大器(RFA);100G/400Gb/s相干光通信技術和光子集成電路(PIC);無源光接入網(PON)、10G PON和下一代光接入網等。本書借鑒了CDIO和“很好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工程教育理念,增加了項目實踐內容。本書可作為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工程、物聯網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學習。
光纖通信 目錄
第1章 概論
1.1 光纖通信概述
1.1.1 光通信的探索
1.1.2 光纖通信的優點
1.2 光纖通信系統簡介
1.3 光纖通信的應用
1.4 光纖通信的發展與趨勢
1.5 習題
第2章 光纖傳輸理論與特性
2.1 光纖
2.1.1 光纖的結構
2.1.2 數值孔徑
2.2 光纖傳輸的波動理論
2.2.1 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波動方程
2.2.2 階躍光纖的矢量模式
2.2.3 階躍光纖的線性偏振模式
2.3 光纖的傳輸特性
2.3.1 光纖的損耗
2.3.2 光纖的帶寬和脈沖響應
2.4 多模光纖
2.4.1 模式色散
2.4.2 如何解決模式色散
2.4.3 多模光纖的類型
2.5 單模光纖
2.5.1 單模光纖的特性
2.5.2 單模光纖的色散
2.5.3 單模光纖的色散補償
2.5.4 偏振模色散與保偏光纖
2.5.5 單模光纖的類型
2.5.6 G.652單模光纖產品
2.6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
2.7 光纖的制作
2.8 光纜
2.9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纖跳線的測量和使用
附錄 光纖通信測量儀器
第3章 光源和光發送機
3.1 發光二極管
3.1.1 半導體的光輻射
3.1.2 發光二極管的原理
3.1.3 發光二極管的特性
3.2 激光二極管
3.2.1 激光二極管的原理
3.2.2 FP激光二極管及其特性
3.2.3 分布反饋激光二極管及其特性
3.2.4 量子阱激光器
3.2.5 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
3.3 激光二極管的調制
3.3.1 碼型與調制
3.3.2 激光二極管的調制特性與速率
3.3.3 馬赫-曾德爾調制器(MZM)
3.3.4 電吸收調制器
3.3.5 光調制器及其參數
3.4 光發射組件
3.4.1 概述
3.4.2 光發射組件舉例及其參數
3.5 光發送機
3.5.1 光發送機的組成
3.5.2 光發送機電路芯片
3.6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模塊特性及眼圖測試
第4章 光檢測器和光接收機
4.1 光電二極管的原理
4.2 PIN光電二極管
4.2.1 PIN管的原理
4.2.2 PIN管的特性
4.3 雪崩光電二極管
4.3.1 APD的原理
4.3.2 APD的特性
4.4 光接收組件
4.4.1 光接收組件簡介
4.4.2 光接收組件舉例及其參數
4.5 光接收機
4.5.1 光接收機的組成
4.5.2 光接收機的噪聲
4.5.3 光接收機的誤碼率
4.5.4 光接收機的靈敏度
4.5.5 光接收機電路芯片
4.5.6 單芯片光模塊
4.6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模塊設計
第5章 光無源器件
5.1 光纖連接器
5.1.1 光纖連接器簡介
5.1.2 光纖連接器的類型
5.1.3 光纖跳線與配線架
5.2 光纖耦合器/分路器
5.2.1 光纖耦合器/分路器簡介
5.2.2 FBT光纖耦合器
5.2.3 光纖耦合器器件
5.3 光纖濾波器
5.3.1 光纖濾波器簡介
5.3.2 光纖光柵濾波器
5.3.3 光纖濾波器器件
5.4 光隔離器
5.4.1 光隔離器原理
5.4.2 光隔離器器件
5.5 光環形器
5.5.1 光環形器原理
5.5.2 光環形器器件
5.6 光衰減器
5.6.1 光衰減器原理
5.6.2 MEMS光衰減器器件
5.7 保偏光纖器件
5.8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纖熔接
第6章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
6.1 PDH傳輸技術
6.1.1 PDH概述
6.1.2 光線路編碼
6.1.3 信號的復用與分解
6.1.4 PDH光端機
6.2 SDH傳輸技術
6.3 SDH幀結構
6.3.1 幀結構
6.3.2 段開銷
6.3.3 通道開銷
6.4 SDH指針
6.5 SDH的復用結構和步驟
6.5.1 SDH的復用
6.5.2 2Mb/s信號復用到STM-N
6.6 SDH網絡單元
6.7 SDH傳送網與保護
6.7.1 SDH傳送網分層
6.7.2 SDH網絡拓撲結構
6.7.3 SDH傳送網
6.7.4 SDH網絡自愈和保護
6.8 同步與定時
6.9 SDH光傳輸設備
――OptiX OSN 1500
6.10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性能與設計
6.10.1 數字傳輸參考模型
6.10.2 性能指標
6.10.3 光接口性能
6.10.4 光纖通信系統設計
6.11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PDH光傳輸系統設計
第7章 光波分復用和全光網
7.1 光波分復用
7.2 光源技術
7.2.1 DWDM光源
7.2.2 可調諧激光器
7.2.3 波長轉換技術
7.3 波分復用器
7.3.1 波分復用器簡介
7.3.2 多層介質薄膜型波分復用器
7.3.3 陣列波導光柵型波分復用器
7.3.4 波分復用器器件
7.4 全光網
7.5 光交換技術
7.6 光開關
7.6.1 光開關概述
7.6.2 光開關類型
7.6.3 MEMS光開關器件
7.7 光分插復用
7.8 光交叉連接
7.9 光傳送網
7.9.1 光傳送網概述
7.9.2 OTN的層次結構與功能
7.10 光網絡的管理
7.10.1 光網絡管理概述
7.10.2 光網絡管理系統簡介
7.11 DWDM設備――OptiX OSN 9800
7.12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DWDM系統仿真設計
第8章 光放大器
8.1 概述229
8.2 半導體光放大器
8.2.1 半導體光放大器的原理
8.2.2 半導體光放大器的特性
8.3 摻鉺光纖放大器
8.3.1 EDFA的原理
8.3.2 EDFA的特性
8.3.3 EDFA模塊產品
8.2 拉曼光纖放大器
8.4.1 受激拉曼散射
8.4.2 拉曼光纖放大器的原理
8.4.3 拉曼光纖放大器的特性
8.4.4 拉曼光纖放大器模塊產品
8.5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EDFA模塊設計
第9章 相干光通信
9.1 相干光通信技術
9.1.1 光調制技術
9.1.2 相干光通信系統及關鍵技術
9.2 高級光調制方式
9.2.1 多進制相移鍵控(MPSK)
9.2.2 多進制正交幅度調制(MQAM)
9.2.3 脈沖幅度調制(PAM)
9.3 光信號的相干檢測
9.3.1 相干檢測原理
9.3.2 PM-QPSK的相干檢測
9.3.3 信噪比和誤碼率
9.4 集成可調諧窄頻激光器
9.5 集成相干接收器
9.6 高速數字信號處理
9.7 光子集成芯片
9.7.1 光子集成技術
9.7.2 100Gb/s光子集成芯片
9.8 100G/400G光模塊
9.8.1 客戶側光模塊
9.8.2 線路側光模塊
9.9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相干光通信仿真設計
第10章 光接入網
10.1 接入網概述
10.2 光接入網
10.2.1 概述
10.2.2 無源光網絡
10.3 EPON技術
10.4 GPON技術
10.5 下一代無源光網絡
10.5.1 10G/100G EPON技術
10.5.2 WDM-PON技術
10.6 光接入網器件與設備
10.6.1 單纖雙向光收發組件
10.6.2 波導型光分路器
10.6.3 蝶形光纜及連接器
10.6.4 光線路終端設備
10.7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FTTH網絡設計
參考文獻
1.1 光纖通信概述
1.1.1 光通信的探索
1.1.2 光纖通信的優點
1.2 光纖通信系統簡介
1.3 光纖通信的應用
1.4 光纖通信的發展與趨勢
1.5 習題
第2章 光纖傳輸理論與特性
2.1 光纖
2.1.1 光纖的結構
2.1.2 數值孔徑
2.2 光纖傳輸的波動理論
2.2.1 麥克斯韋方程組和波動方程
2.2.2 階躍光纖的矢量模式
2.2.3 階躍光纖的線性偏振模式
2.3 光纖的傳輸特性
2.3.1 光纖的損耗
2.3.2 光纖的帶寬和脈沖響應
2.4 多模光纖
2.4.1 模式色散
2.4.2 如何解決模式色散
2.4.3 多模光纖的類型
2.5 單模光纖
2.5.1 單模光纖的特性
2.5.2 單模光纖的色散
2.5.3 單模光纖的色散補償
2.5.4 偏振模色散與保偏光纖
2.5.5 單模光纖的類型
2.5.6 G.652單模光纖產品
2.6 光纖的非線性效應
2.7 光纖的制作
2.8 光纜
2.9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纖跳線的測量和使用
附錄 光纖通信測量儀器
第3章 光源和光發送機
3.1 發光二極管
3.1.1 半導體的光輻射
3.1.2 發光二極管的原理
3.1.3 發光二極管的特性
3.2 激光二極管
3.2.1 激光二極管的原理
3.2.2 FP激光二極管及其特性
3.2.3 分布反饋激光二極管及其特性
3.2.4 量子阱激光器
3.2.5 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
3.3 激光二極管的調制
3.3.1 碼型與調制
3.3.2 激光二極管的調制特性與速率
3.3.3 馬赫-曾德爾調制器(MZM)
3.3.4 電吸收調制器
3.3.5 光調制器及其參數
3.4 光發射組件
3.4.1 概述
3.4.2 光發射組件舉例及其參數
3.5 光發送機
3.5.1 光發送機的組成
3.5.2 光發送機電路芯片
3.6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模塊特性及眼圖測試
第4章 光檢測器和光接收機
4.1 光電二極管的原理
4.2 PIN光電二極管
4.2.1 PIN管的原理
4.2.2 PIN管的特性
4.3 雪崩光電二極管
4.3.1 APD的原理
4.3.2 APD的特性
4.4 光接收組件
4.4.1 光接收組件簡介
4.4.2 光接收組件舉例及其參數
4.5 光接收機
4.5.1 光接收機的組成
4.5.2 光接收機的噪聲
4.5.3 光接收機的誤碼率
4.5.4 光接收機的靈敏度
4.5.5 光接收機電路芯片
4.5.6 單芯片光模塊
4.6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模塊設計
第5章 光無源器件
5.1 光纖連接器
5.1.1 光纖連接器簡介
5.1.2 光纖連接器的類型
5.1.3 光纖跳線與配線架
5.2 光纖耦合器/分路器
5.2.1 光纖耦合器/分路器簡介
5.2.2 FBT光纖耦合器
5.2.3 光纖耦合器器件
5.3 光纖濾波器
5.3.1 光纖濾波器簡介
5.3.2 光纖光柵濾波器
5.3.3 光纖濾波器器件
5.4 光隔離器
5.4.1 光隔離器原理
5.4.2 光隔離器器件
5.5 光環形器
5.5.1 光環形器原理
5.5.2 光環形器器件
5.6 光衰減器
5.6.1 光衰減器原理
5.6.2 MEMS光衰減器器件
5.7 保偏光纖器件
5.8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光纖熔接
第6章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
6.1 PDH傳輸技術
6.1.1 PDH概述
6.1.2 光線路編碼
6.1.3 信號的復用與分解
6.1.4 PDH光端機
6.2 SDH傳輸技術
6.3 SDH幀結構
6.3.1 幀結構
6.3.2 段開銷
6.3.3 通道開銷
6.4 SDH指針
6.5 SDH的復用結構和步驟
6.5.1 SDH的復用
6.5.2 2Mb/s信號復用到STM-N
6.6 SDH網絡單元
6.7 SDH傳送網與保護
6.7.1 SDH傳送網分層
6.7.2 SDH網絡拓撲結構
6.7.3 SDH傳送網
6.7.4 SDH網絡自愈和保護
6.8 同步與定時
6.9 SDH光傳輸設備
――OptiX OSN 1500
6.10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性能與設計
6.10.1 數字傳輸參考模型
6.10.2 性能指標
6.10.3 光接口性能
6.10.4 光纖通信系統設計
6.11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PDH光傳輸系統設計
第7章 光波分復用和全光網
7.1 光波分復用
7.2 光源技術
7.2.1 DWDM光源
7.2.2 可調諧激光器
7.2.3 波長轉換技術
7.3 波分復用器
7.3.1 波分復用器簡介
7.3.2 多層介質薄膜型波分復用器
7.3.3 陣列波導光柵型波分復用器
7.3.4 波分復用器器件
7.4 全光網
7.5 光交換技術
7.6 光開關
7.6.1 光開關概述
7.6.2 光開關類型
7.6.3 MEMS光開關器件
7.7 光分插復用
7.8 光交叉連接
7.9 光傳送網
7.9.1 光傳送網概述
7.9.2 OTN的層次結構與功能
7.10 光網絡的管理
7.10.1 光網絡管理概述
7.10.2 光網絡管理系統簡介
7.11 DWDM設備――OptiX OSN 9800
7.12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DWDM系統仿真設計
第8章 光放大器
8.1 概述229
8.2 半導體光放大器
8.2.1 半導體光放大器的原理
8.2.2 半導體光放大器的特性
8.3 摻鉺光纖放大器
8.3.1 EDFA的原理
8.3.2 EDFA的特性
8.3.3 EDFA模塊產品
8.2 拉曼光纖放大器
8.4.1 受激拉曼散射
8.4.2 拉曼光纖放大器的原理
8.4.3 拉曼光纖放大器的特性
8.4.4 拉曼光纖放大器模塊產品
8.5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EDFA模塊設計
第9章 相干光通信
9.1 相干光通信技術
9.1.1 光調制技術
9.1.2 相干光通信系統及關鍵技術
9.2 高級光調制方式
9.2.1 多進制相移鍵控(MPSK)
9.2.2 多進制正交幅度調制(MQAM)
9.2.3 脈沖幅度調制(PAM)
9.3 光信號的相干檢測
9.3.1 相干檢測原理
9.3.2 PM-QPSK的相干檢測
9.3.3 信噪比和誤碼率
9.4 集成可調諧窄頻激光器
9.5 集成相干接收器
9.6 高速數字信號處理
9.7 光子集成芯片
9.7.1 光子集成技術
9.7.2 100Gb/s光子集成芯片
9.8 100G/400G光模塊
9.8.1 客戶側光模塊
9.8.2 線路側光模塊
9.9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相干光通信仿真設計
第10章 光接入網
10.1 接入網概述
10.2 光接入網
10.2.1 概述
10.2.2 無源光網絡
10.3 EPON技術
10.4 GPON技術
10.5 下一代無源光網絡
10.5.1 10G/100G EPON技術
10.5.2 WDM-PON技術
10.6 光接入網器件與設備
10.6.1 單纖雙向光收發組件
10.6.2 波導型光分路器
10.6.3 蝶形光纜及連接器
10.6.4 光線路終端設備
10.7 習題與設計題
項目實踐:FTTH網絡設計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光纖通信 作者簡介
滿文慶,廣州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擔任《光學學報》,《中國激光》審稿人,長期從事光纖通信與光纖傳感研究,全面了解光通信器件和系統的研發、生產、應用完整產業鏈。
書友推薦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