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政和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精)/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2152
- 條形碼:9787561582152 ; 978-7-5615-821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和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精)/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 內容簡介
政和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和發展史編委會,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編纂《政和縣革命老區發展史》向建黨100周年獻禮,該書堅持以實為據,以真為本,以史聚力,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言。全書以政和支部建立開篇,以推進“五個新政和”收筆,全景式再現了血雨腥風的革命斗爭,如火如荼的建設發展,一往無前的改革開放,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那種進取精神、奉獻精神,深切感受到老區發展歷史中蘊含的強大正能量,打開了一扇貼近“初心”的窗口,提供了一個凝聚共識的平臺,是一部難得的學史讀本和勵志教材。
政和縣革命老區發展史(精)/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 目錄
概述
**章 政和早期的革命斗爭和黨組織的創建
**節 大革命前夕政和社會政治狀況
第二節 富于反抗的政和革命斗爭傳統
第三節 五四運動對政和的影響
第四節 中共政和支部的建立
第五節 政和特支領導下的建松政邊區農民運動
第六節 以路下橋為中心的建松政農民武裝暴動
第七節 黨領導下的建松政農民運動蓬勃開展
第二章 建松政蘇區的發展和各項建設
**節 建松政蘇區劃入中央蘇區閩贛省
第二節 中央紅軍第十二軍挺進政和
第三節 中央紅軍58團開辟建松政革命根據地
第四節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過境政和
第五節 建松政革命根據地創立和建設
第六節 建松政(政和)蘇區對中央蘇區的貢獻
第七節 建松政蘇區的失陷
第三章 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政和縣的革命斗爭
**節 建松政蘇區游擊戰爭的開展
第二節 中央紅軍挺進師轉戰閩浙邊
第三節 政屏邊地區革命斗爭的開展
第四節 閩東紅軍向政和東路發展
第五節 政屏邊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
第六節 閩北紅軍與大刀會寶岱結盟
第七節 閩北閩東紅軍洞宮山會師
第八節 建松政革命根據地恢復和發展
第四章 抗日戰爭時期政和縣的革命斗爭
**節 艱難曲折的建松政國共和談
第二節 中共壽政慶中心縣委的建立
第三節 紅軍游擊隊整編新四軍北上抗日
第四節 抗日救亡運動在政和的掀起
第五節 國民黨接連制造反共流血事件
第六節 建松政黨組織為生存而斗爭
第七節 黨領導的政和農民反饑餓與抗暴斗爭
第八節 三次反國民黨頑固派軍事圍攻的斗爭
第九節 奪取抗日反頑反特斗爭的勝利
第五章 開展游擊戰爭迎接政和解放
**節 建松政解放戰爭初期的形勢和任務
第二節 粉碎國民黨反動派新的進攻
第三節 閩浙邊游擊戰爭的發動和開展
第四節 閩浙邊游擊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第五節 擴黨練干擴大新區
第六節 配合南下大軍迎接政和解放
第六章 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節 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第二節 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
第三節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七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和艱辛探索
**節 經濟建設良好開端
第二節 社會主義建設步伐加快
第三節 國民經濟調整提高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建設發展
**節 開展“文化大革命”
第二節 抓革命,促生產
第三節 “上山下鄉”與隸屬變更
第四節 國民經濟逐漸復蘇
第九章 實現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
**節 工作重心戰略轉移
第二節 老區建設倍加重視
第三節 基礎設施實現“五通”
第四節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第五節 扶貧開發喜結碩果
第十章 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
**節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
第二節 企業改革不斷深入
第三節 第三產業健康發展
第四節 綜合改革逐漸完善
第五節 人民福祉顯著提升
第十一章 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節 縣域經濟后勁增強
第二節 脫貧摘帽圓夢成真
第三節 新型業態增添活力
第四節 美麗贊歌唱響大地
第五節 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第六節 砥礪奮進新征程
附錄
附錄一 政和縣歷任縣委書記、縣長名錄
附錄二 政和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沿革及任職人員情況表…306
附錄三 政和縣老區鄉(鎮)、行政村、基點村分布表………307
附錄四 福建省政和縣烈士英名錄
參考文獻
后記
**章 政和早期的革命斗爭和黨組織的創建
**節 大革命前夕政和社會政治狀況
第二節 富于反抗的政和革命斗爭傳統
第三節 五四運動對政和的影響
第四節 中共政和支部的建立
第五節 政和特支領導下的建松政邊區農民運動
第六節 以路下橋為中心的建松政農民武裝暴動
第七節 黨領導下的建松政農民運動蓬勃開展
第二章 建松政蘇區的發展和各項建設
**節 建松政蘇區劃入中央蘇區閩贛省
第二節 中央紅軍第十二軍挺進政和
第三節 中央紅軍58團開辟建松政革命根據地
第四節 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過境政和
第五節 建松政革命根據地創立和建設
第六節 建松政(政和)蘇區對中央蘇區的貢獻
第七節 建松政蘇區的失陷
第三章 三年游擊戰爭時期政和縣的革命斗爭
**節 建松政蘇區游擊戰爭的開展
第二節 中央紅軍挺進師轉戰閩浙邊
第三節 政屏邊地區革命斗爭的開展
第四節 閩東紅軍向政和東路發展
第五節 政屏邊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
第六節 閩北紅軍與大刀會寶岱結盟
第七節 閩北閩東紅軍洞宮山會師
第八節 建松政革命根據地恢復和發展
第四章 抗日戰爭時期政和縣的革命斗爭
**節 艱難曲折的建松政國共和談
第二節 中共壽政慶中心縣委的建立
第三節 紅軍游擊隊整編新四軍北上抗日
第四節 抗日救亡運動在政和的掀起
第五節 國民黨接連制造反共流血事件
第六節 建松政黨組織為生存而斗爭
第七節 黨領導的政和農民反饑餓與抗暴斗爭
第八節 三次反國民黨頑固派軍事圍攻的斗爭
第九節 奪取抗日反頑反特斗爭的勝利
第五章 開展游擊戰爭迎接政和解放
**節 建松政解放戰爭初期的形勢和任務
第二節 粉碎國民黨反動派新的進攻
第三節 閩浙邊游擊戰爭的發動和開展
第四節 閩浙邊游擊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第五節 擴黨練干擴大新區
第六節 配合南下大軍迎接政和解放
第六章 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節 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第二節 新生人民政權的鞏固
第三節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七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展和艱辛探索
**節 經濟建設良好開端
第二節 社會主義建設步伐加快
第三節 國民經濟調整提高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建設發展
**節 開展“文化大革命”
第二節 抓革命,促生產
第三節 “上山下鄉”與隸屬變更
第四節 國民經濟逐漸復蘇
第九章 實現歷史轉折和改革開放
**節 工作重心戰略轉移
第二節 老區建設倍加重視
第三節 基礎設施實現“五通”
第四節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第五節 扶貧開發喜結碩果
第十章 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與完善
**節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
第二節 企業改革不斷深入
第三節 第三產業健康發展
第四節 綜合改革逐漸完善
第五節 人民福祉顯著提升
第十一章 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節 縣域經濟后勁增強
第二節 脫貧摘帽圓夢成真
第三節 新型業態增添活力
第四節 美麗贊歌唱響大地
第五節 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第六節 砥礪奮進新征程
附錄
附錄一 政和縣歷任縣委書記、縣長名錄
附錄二 政和縣老區建設促進會沿革及任職人員情況表…306
附錄三 政和縣老區鄉(鎮)、行政村、基點村分布表………307
附錄四 福建省政和縣烈士英名錄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