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當代中國水利文學藝術書叢 碧水無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96405
- 條形碼:9787517096405 ; 978-7-5170-964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水利文學藝術書叢 碧水無痕 內容簡介
歷史如水流過,一代一代的人猶如長河中的一滴水,從生命歷程中滑過,流向遠處。身邊的水與時間同節拍,激勵著人們好好活著,不懈努力,每滴水又在數點著那個年代的幸福與滄桑,還有那個時代的苦難。水既那么寬泛無涯無際,我對人生遠景凝眸的機會便一次又一次增多。水既那么豐富韻厚,放大了我的感情與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格局。 每一個人的出生地都會有一條河流走過,每一個城市都會依河傍水。水對簡單的炊煙有對于日月任命的擔當,一條河、一個水庫、一汪清水養育了子孫萬千福分。作者看天空,視水域,水的神秘,水的普眾,水的質地、區域水利引發了作者眾多深思。拜水、問水、扶貧、走訪,村莊、樹木、歷史觸動了作者的神經;一些人,眾多事,引發了作者心靈的顫動,行之筆端,成了心中的證明。本書值得文學愛好者、水利工作者、基層黨的干部讀者一讀。
當代中國水利文學藝術書叢 碧水無痕 目錄
序
前言
**篇 碧水無痕
上會水庫——丘陵的眼睛
凌塘水庫——上黨的笑容
天生麗質中心河
破岡瀆——給寶堰留下美好的記憶
四月天,我來到“文龍水庫”
通濟河水向東流
在榮炳聽“水”說
古道蛟溪河靈變仍可覓
春在勝利河畔留下腳印
鎮江因水而興逐水而榮
“徒陽水道”的嬗變
金山湖水問情千年
長江的親戚“運糧河”
天上一朵云,地上五洲山水庫
諫壁抽水湖西豐
圌山腳下飄動著金絲帶
入江口——鎮江水文化活化石
十里江堤萬里風
第二篇 蘇南水韻
又見“綠鰱魚”
北山水庫你*美
雨中侖山湖
侖山湖之夜
北山水庫叫人想安家
那山那水那樹
侖山湖的早晨
碧水藍天映白塔——句容水庫印象
兩個水塘的故事
墓東水庫令我猜想
水利書簡——句容長江提水站
洛陽河上的思念
鳥不想飛人不思歸
鳥從赤山湖上飛過
二圣水庫寄鄉愁
茅山風起水庫波涌
寧靜的句容河
山圍李塔唱秋歌
蘆花藏秋
問水秋心于新壩
風濤萬里,只因揚中西來橋
香草河水靜靜流
九曲河水天上來
泰山水庫鳳凰湖
水興丹北九曲歡
丹陽大地上的紅塘河
千年一嘆蕭梁河
蕭梁河的溫暖
水韻呂城盡是詩
汽笛聲聲江水悠悠
一條充滿神秘色彩的河
……
第三篇 楊柳自青
第四篇 心透陽光
第五篇 泥土芬芳
第六篇 書吟光明
后記
當代中國水利文學藝術書叢 碧水無痕 節選
《當代中國水利文學藝術書叢 碧水無痕》: 從通濟河榮炳段沿幸福河向西走,來到了榮炳曲陽古村。村民老胡告訴我,傳說幸福河就是蛟溪河的一段,但現在已無法尋找到古蛟溪河的水滴。他把我帶到村北*高處,指著村西北的灣碼頭村——曹巷村說:“蛟溪河的源頭可能就在那一段。”按照他所指的方向望去,蛟溪河已被光陰湮沒,早已廢置淤塞,只留下當年“灣碼頭”就是“萬人碼頭”“萬家客商”的猜測和傳說。 環顧曲陽四周,尋覓蛟溪河的蹤影。西南是聳峙的茅山,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依稀可見;大南山、小南山坐落在曲陽村的正西南;華山簇擁著眾多的小山丘靜靜地護衛著曲陽村的西大門;“軍民水庫”安閑地躺在茅山山脈的小山中。 茅山,千百年來被周圍的百姓認為是“神山”。這座“神山”上的“三茅峰”在百姓心中已成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的化身并視為“三神”。《曲陽村志》記載中有歌日:“茅山連金陵,江湖據下流。三神乘百鶴,各治一山頭。召雨灌稻禾,陸田苗亦柔。妻子咸保寶,使我百無憂。白鵠翔青天,何時復來游。”老胡還告訴我,聽老一輩人說,過去進出茅山主要靠蛟溪河和通濟河連接,自這里走向四方。蛟溪河因茅山給榮炳、曲陽來了光芒,因時間沉淀出了蛟溪文化。 相傳曲陽村已有2600年歷史,村名的由來具有傳奇色彩。 相傳晉代邑人葛洪在茅山采藥煉丹。一天來到茅山東麓,天空萬 里無云,一片晴朗。突然,一片黑云飛過,一道閃電迎面而來, 頓時天昏地暗,葛洪急忙離開峭壁快速下山。就在此時,一名老道出現在他眼前,一把按住他,讓他站穩。過了片刻,雨過天晴。老者對葛洪說:“再繼續東下,便是華陽村了,可惜這村的名字叫對了一半。剛才這個峭壁下面是華陽洞,再往西走還有一洞名叫句曲洞,那個洞比這個洞還要深、還要大,是先有句曲洞,后有華陽洞。”說著這個老者飄然而去。葛浩知道自己遇到仙人了,就下山來到華陽村,找到村上的長老,把自己遇到仙人的事一一說出。大家覺得是村上遇到天賜恩德,須用賜名。從此便取名“曲陽”村。這個傳說一代又一代地傳了下來,一直傳到今天,然后再由我們以同樣的方式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我想:只要有人類的存在,所有的傳說都會有無窮的生命力。因為人類的思想和想象力在綿延著這一傳說,直到天荒地老。 如果現在能見到蛟溪河,它應該會是茅山的驕傲。古蛟溪河向東伸展的河道承載著茅山的理想古蛟溪河把文人、道士、隱士留下的傳說、故事釀成了多年的美酒,歷久彌香。原丹徒縣巨村人歐陽蘇(新中國成立后巨村劃歸金壇縣,現屬金壇區直溪鎮)在《蛟溪書屋懷劉青田先生并序》中記錄了劉伯溫曾在蛟溪河附近教書近三年,并留下一美好的傳說:“來時三月三,去時九月九,半個雞頭一杯酒,鄉親情誼*長久。”這就是“半個雞頭一杯酒”的來歷,意思是表達對客人的親近知心,隨和且不受拘束。歐陽蘇作為歐陽氏后代三四百年后仍對劉基歸隱丹徒巨村津津樂道并以此為榮耀,可見茅山跟蛟溪河、通濟河、香草河都成了劉伯溫生命中的一部分美好生活的記憶。千年來,劉伯溫的“茅峰峙西南,當軒屏障起。嶺樹翠欲挹,山光滿案幾。”這首詩在這片土地上傳誦。他在丹徒蛟溪時寫的:“大河從北來,依村環邐迤。春至桃花浪,洋洋浮百里”流傳至今。(大河指通濟河,也有一說指香草河)通濟河在曲陽村北三千米處。可能劉伯溫在蛟溪河畔搭建了“蛟溪書屋”用來觀景、讀書、寫詩、授業隱居。具體位置現在雖無法考證,但“蛟溪書屋”確實存在。我猜想:他抬頭見茅山,靜心觀華陽,月瀉蛟溪水,獨步曲陽道大有可能。通過《劉基文集》至今還可以感受到他在茅山附近書寫隱居詩篇的溫度。 告別老胡,我驅車來到軍民水庫,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6532部隊來此進行戰備訓練。他們一邊訓練,一邊幫助當地群眾興建水利。為紀念這一特殊的事件,特命名此水庫為“軍民水庫”。 面對波光粼粼的“軍民水庫”,古老的曲陽村中仿佛響起了悠揚的琴聲,人們歡聲笑語、載歌載舞,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場面浮現眼前。茅山舞動的彩綢,在我腦海中閃動,歌聲久久回蕩在我的耳邊。 ……
當代中國水利文學藝術書叢 碧水無痕 作者簡介
謝立新,1967年生,江蘇丹徒人,鎮江市水利局黨委委員,河湖長制工作處處長。1985--2002年在江蘇省電建三公司工作,2002至今在水利部門工作。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畢業,熱愛文學、鐘情水文化。已發表水文化文章50余篇,對古村落文化、運河文化有一定的研究。近年來跑遍了鎮江市內主要河流支流,大部分湖泊、水庫,走訪調查了很多村落,結合自己工作寫出了一系列涉水散文,受到了讀者好評。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