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京文選.先秦至宋代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9396
- 條形碼:9787547739396 ; 978-7-5477-393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文選.先秦至宋代卷 本書特色
這里是北京,也是歷**的薊、燕、廣陽、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北平、京師。名字的改變磨不滅城市文化的傳承。 三千余年悠悠長河,言不盡歷史流變,道不盡歲月變遷。本書精選81篇詩詞歌賦、散文傳記、銘文墓志,將北京城的人和事娓娓道來。 “直接描寫北京”的選編原則,“歷史北京”的選文視野,“近”“知”“美”的選文標準,短小精悍的選文模式,博采眾長的校勘原則,以及書中不厭其詳的注解、釋義和對作品深入淺出的介紹,讓《北京文選》串聯起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珠翠。
北京文選.先秦至宋代卷 內容簡介
本書將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北京, 沿著歷史的脈絡, 從先秦、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一路追尋到宋遼金時期, 精選了有文獻記載的大文、名文、小文。內容包括: 甘棠 ; 江漢 ; 阪泉之戰 (節選) 等。
北京文選.先秦至宋代卷 目錄
先秦時期
甘棠………………………………………………………………《詩經》 003
江漢………………………………………………………………《詩經》 006
崧高………………………………………………………………《詩經》 010
黍苗………………………………………………………………《詩經》 014
周王冊封召公奭為燕侯(節選)……………………召公封燕出土銘文 016
召誥(節選)……………………………………………………《尚書》 018
帝堯命和叔守幽都(節選)……………………………………《尚書》 023
夏官司馬·東北曰幽州(節選)………………………………《周禮》 027
莊子儀冤魂杖殺燕簡公(節選)………………………………《墨子》 030
阪泉之戰(節選)………………………………………………《列子》 032
舜流共工于幽州(節選)………………………………………《孟子》 035
報燕惠王書(節選)…………………………………………………樂毅 038
漢代時期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節選)………………………………《戰國策》 045
樂毅為燕攻齊(節選)………………………………………《戰國策》 048
蘇代為燕說齊(節選)………………………………………《戰國策》 051
蘇秦說燕文侯(節選)………………………………………《戰國策》 053
燕王謝罪樂間(節選)………………………………………《戰國策》 056
儒林傳·韓嬰(節選)…………………………………………《漢書》 059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冬十月………………………………………………………………… 曹操 063
燕歌行(其一)……………………………………………………… 曹丕 066
白馬篇………………………………………………………………… 曹植 068
詠史(其六)·荊軻飲燕市………………………………………… 左思 071
代出自薊北門行……………………………………………………… 鮑照 073
擬古(其三)………………………………………………………… 鮑照 076
效阮公詩(其十)…………………………………………………… 江淹 078
出自薊北門行………………………………………………………… 徐陵 081
燕歌行………………………………………………………………… 庾信 084
詠霍將軍北伐………………………………………………………… 虞羲 088
鷦鷯賦………………………………………………………………… 張華 091
薊城西北隅有薊丘(節選)……………………………………… 酈道元 094
隋唐五代時期
從軍行……………………………………………………………… 盧思道 099
送幽州陳參軍赴任寄呈鄉曲父老………………………………… 盧照鄰 102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105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之五 田光先生………………………… 陳子昂 107
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 陳子昂 109
幽州夜飲……………………………………………………………… 張說 111
幽州新歲作…………………………………………………………… 張說 114
九日送別…………………………………………………………… 王之渙 116
陪張丞相登荊城樓因寄薊州張使君及浪泊戍主劉家…………… 孟浩然 118
古塞下曲……………………………………………………………… 李頎 120
箜篌引……………………………………………………………… 王昌齡 123
望薊門………………………………………………………………… 祖詠 128
少年行(其二)……………………………………………………… 王維 131
幽州胡馬客歌………………………………………………………… 李白 133
出自薊北門行………………………………………………………… 李白 137
北風行………………………………………………………………… 李白 140
燕歌行(并序)……………………………………………………… 高適 143
自薊北歸……………………………………………………………… 高適 146
別馮判官……………………………………………………………… 高適 148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150
后出塞(其一)……………………………………………………… 杜甫 153
送崔校書從軍………………………………………………………… 錢起 155
疲兵篇……………………………………………………………… 劉長卿 157
送客還幽州…………………………………………………………… 李益 160
詠史………………………………………………………………… 柳宗元 162
雨后凈望河西連山愴然成詠……………………………………… 李德裕 165
燕昭王墓……………………………………………………………… 羅隱 167
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墓志銘………………… 權德輿(房山出土墓志) 170
令狐彰列傳(節選)………………………………………… 《舊唐書》 175
宋遼金時期
燕臺歌……………………………………………………………… 司馬光 181
諷諫歌……………………………………………………………… 蕭瑟瑟 183
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 趙佶 186
在北題壁……………………………………………………………… 趙佶 189
醫巫閭………………………………………………………………… 蔡珪 191
出居庸………………………………………………………………… 蔡珪 193
聞虜酋遁歸漠北……………………………………………………… 陸游 195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元好問 198
梁園春(其五)…………………………………………………… 元好問 200
出都………………………………………………………………… 元好問 202
登薊門用家則堂韻………………………………………………… 汪元量 204
幽州城南江鄉園…………………………………………………… 汪元量 206
望江南·幽州九日………………………………………………… 汪元量 208
劉守光傳(節選)………………………………………… 《舊五代史》 210
趙德鈞 趙延壽傳(節選)……………………………… 《舊五代史》 214
上契丹事(節選)…………………………………………………… 王曾 217
燕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王(節選)………………………… 《資治通鑒》 221
玄宗本紀·安史之亂(節選)……………………………… 《新唐書》 224
遼義宗耶律倍傳(節選)……………………………………… 《遼史》 228
海陵本紀(節選)……………………………………………… 《金史》 232
燕云奉使錄(節選)……………………………………………… 趙良嗣 235
入燕錄(節選)…………………………………………………… 王安中 240
后 記………………………………………………………………………… 243
北京文選.先秦至宋代卷 節選
甘 棠
——《詩經》
蔽芾甘棠1,勿翦勿伐2,召伯所茇3。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4,召伯所憩5。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說7。 【導讀】
《詩經》中歌頌的召伯有兩個,一個是周初的召公奭(shì),另一個是“周召共和”時期的召伯虎。《甘棠》歌頌的召伯就是召公奭。召公奭與北京關系極其密切,他是周王初封的燕侯,是**位見諸史記的燕地要人。關于周初燕國都城的確切位置,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古燕都遺址未被發現時,人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莫衷一是。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古城的發現,證實北京房山琉璃河是西周早期*初的燕國都城。這一史實也表明,召伯與燕地有著直接的關系。
《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都與司馬遷所記互證。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巡行,所到之處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聽訟決獄、搭棚過夜。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為民眾排憂解難的人,永遠為民稱頌。
《甘棠》被認為是懷念召伯(召公奭)(也有學者認為是諷刺召伯)的詩作。《毛詩序》云:“《甘棠》,美召伯也。”《鄭箋》云: “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
本詩選自《詩經·國風·召南》。 【注釋】
1.蔽(bì)芾(fèi):一說小的樣子;一說樹木高大茂密的樣子,指甘棠樹枝繁葉茂。甘棠:棠梨,杜梨,一種落葉喬木,顏色白,果肉圓, 形狀小,味道發澀。
2.翦:通“剪”,修剪(枝葉)。
3.召(shào)伯:《史記》認為,召公奭經常在甘棠樹下聽老百姓訴訟,為他們審判斷案,排解糾紛。今之召公鎮又有召公甘棠樹下聽訟的傳說和地面實證,也有他在這里操練軍隊的歷史事實。所以,這首詩應該就是歌頌召公奭的。《左傳》《毛詩正義》等皆如此認為,但也有爭議。現代人陸侃如、馮沅君在其所著《中國詩史》中認為:“在《詩經》中,召伯和召公截然為二人。”召公指的是召公奭;召伯指的是他的后代, 周厲王、周宣王時的召虎。他們認為《甘棠》一詩中的召伯不是召公奭,而是召虎。還說,《詩經》中涉及召公、召伯的詩共五首,召伯之名凡三見: 《國風·甘棠》:“召伯所茇。”《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勞之。”《大雅·崧高》:“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但無論是召公奭還是召伯虎,都是燕地卓越的領袖人物。茇(bá):草舍,此處用作動詞, 意為居住。
4.敗:折,破壞。
5.憩(qì):休息。
6.拜:扒。
7.說(shuì):停留,停車休息。 《詩經》
《詩經》是我國**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先秦稱《詩經》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詩經》中涉及召公家族以及商族起源的部分篇章與北京關系密切,例如《甘棠》《江漢》《玄鳥》等。
史書記載,周武王封黃帝之后(一說帝堯之后)于薊,封召公于燕。東漢班固《漢書·地理志》和清代江永《春秋地理考實》都說燕國的初都是今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一帶的古薊城。董家林古城的發現,證實北京房山琉璃河是西周早期*初的燕國都城所在地。根據《逸周書·嘗麥解》的記載,商族產生之前,少昊部落*初居住在古涿鹿,即永定河上游桑干河與洋河的交匯處。《山海經·海內經》上有關北海、幽都和黑水的記載,講的就是玄鳥氏族所生活的古燕山地理環境和風貌。“殷”與“燕”兩字古音相同,古燕山地區既可稱“燕”,也可稱“殷”:稱“燕”是源于族屬,稱“殷”是源于地理。正是由于殷契降生于北京,所以北京商代稱“契”。
北京文選.先秦至宋代卷 作者簡介
萬安倫,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數字出版與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印刷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首都文明禮儀研究基地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宣部、Z組部、中央網信辦專家庫專家。長期致力于北京文化研究,曾任《北京文化發展報告》執行主編,獨立主持各類“北京文化”研究課題20余項,編輯出版北京文化研究著作30余部。曾獲2014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發表《論幽州城的文化地位》《論京津冀文化形象的歷史風貌與建設路徑》等關于北京文化方面的論文百余篇。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