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快與慢文叢: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2644
- 條形碼:9787576012644 ; 978-7-5760-126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快與慢文叢: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精裝) 本書特色
“快與慢”文叢, “文藝復興之父”彼特拉克自陳心史,管窺14世紀歐洲知識分子的精神自覺和自我意識。 1.收錄文藝復興時期**位人文主義者、文藝復興三杰之一彼特拉克處于重要生命節點時撰寫的書信文章。 2.回應14世紀歐洲的一段知識分子論爭公案,探討論辯術的濫用、詩歌的本質、《十日談》等具體論題和文本。 3.“*早的真正現代人”彼特拉克自陳心史,將懷疑的焦慮轉化為審己知人的自信,從而實現古典精神的再現和新生。
快與慢文叢: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精裝) 內容簡介
《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收錄了“文藝復興之父”彼特拉克的九篇書信文章,其中既有對一段知識分子論爭公案的回應,也探討了論辯術的濫用、詩歌的本質、《十日談》等具體論題和文本。1366年,四位精英知識分子控告彼特拉克“作為學者乏善可陳”,激起軒然大波。彼特拉克本人寫下《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作為回應,以此自陳心史,紓解內心苫楚。在文中他不僅批駁了知識精英、時代風氣,也對自我的求知生活進行了痛切反思。彼特拉克懷疑知識、質疑自我,這種焦慮*終轉化為審己知人的自信,從而實現了古典精神的再現和新生,因而他才被稱為“早的真正現代人”。
快與慢文叢: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精裝) 目錄
導言
自述
登旺圖山
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桂冠詩人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之書
反對濫用論辯術
論詩歌的本性
我和但丁
論無知之徒
論文學模仿
論《十日談》
人名索引
快與慢文叢: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精裝) 節選
登旺圖山(節選) 我們在說好的那一天出發,并于當晚抵達馬洛塞納。這個地方位于旺圖山北麓。我們在那里待了一天,今晨開始登山,每人隨身帶著一名仆人。從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很多麻煩,因為山勢陡峭,幾乎無法接近。盡管如此,那位詩人的話很是恰切:“堅定不懈的奮斗克服一切。” 這一天白天很長,風也溫柔;這和躍動的心靈、強壯而靈活的身體等等都一路伴隨著我們的攀登之旅。唯一的障礙是當地的自然環境。我們在大山深處遇到一名老牧羊人,他花費了許多口舌勸說我們放棄登山。他說自己五十年前以少年激情登上*高峰,結果只帶來悔恨和痛苦,他的身體和衣服都被巖石荊棘扯破劃傷了。此前和此后都再沒有聽說有任何人做過類似的冒險。盡管他沖我們大聲嚷叫,我們反倒因為他的警告而更加渴望登頂了:原來年輕人的心理是不肯聽人勸的。這名老人看到他的勸告無濟于事后,還陪著我們向前走了一小段山路,并指給我們一條陡峭的登山小徑。他給了我們很多好的建議,并在我們走出相當遠的距離后還朝著我們的背影反復叮嚀。我們把自己的衣服以及其他不便于攜帶的物品都送給了這位老人,一心登臨絕頂,并且生龍活虎地出發了。然而,就像幾乎總是會發生的那樣,開始時的躍躍欲試很快就被接踵而至的疲勞代替了。 我們在離出發地不久的一處山巖停了下來。從那里我們繼續前進,但無可否認,我們的腳步放慢了,尤其是我,登山的步伐較前大為收斂。我的兄弟努力從一條近道上的山脊處出發登頂;我則由于身體較弱,朝著山谷走了下去。他叫我回來并指給我一條更好的路;但我回答他說,我希望在另一頭找到一條更好走的路,而且只要好走就不怕路遠。我試圖用這樣的借口掩飾我的怠惰,可是當其他人已經走到更高處的時候,我仍在山谷間穿行,并沒有發現任何好走的路,只是路越來越漫長,人也無謂地越來越疲勞。*后我感到厭煩至極,開始懊悔誤入歧途,并決定全力攀越高峰。我勞累不堪地回到了兄弟身邊。他一直在等我,并已經美美地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而恢復了精神。我們以相同的步速走了一陣。然而,我們剛剛走過那處山巖,我就忘記了方才所走的彎路,又一次走向較低的區域。我重新穿越山谷尋找更長也更好走的路,結果再次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就這樣,我的確推遲了登山的辛苦和不快。但是自然不為人類的設計所征服;有形的事物不可能通過下降而達到高峰。我能說什么呢?我的兄弟笑話我;我很惱火;這種情況在幾個小時里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很多次。 我的希望屢屢受挫,*后干脆在一個山谷中坐了下來。在那里我思緒紛飛,從有形的事物想到無形的事物,并這樣和自己說: “你必須知道,你今天在登山時多次遇到的情況不僅發生在你身上,也發生在其他許多朝向幸福人生(the blessed life)行進的人身上。這一點不易被我們人類所理解,因為身體的活動敞然可見,而心靈的活動無法看到也不為人知。我們稱為幸福的生活存在于*高峰頂。他們說‘一條窄路’通向它。許多小山攔住了去路,我們必須‘從一種美德到另一種美德’向上攀登。在這里,作為一種友好的祝愿而用于問候。。終點在*高處,那就是我們朝圣旅行的目標。所有人都想去到那里。但如納索(Naso)所說:‘想望是不夠的;始終企盼方能心想事成。’你當然不僅是想望;你是在企盼,除非你像在其他許多方面一樣在這方面欺騙自己。那么,是什么阻止你向前呢?這顯然不是別的,就是那條流連于*卑劣的世俗享樂、**眼看去輕松易行的道路。不過,雖然深入歧途,你必須在艱苦奮斗的重負下登上幸福人生的頂峰,盡管被重重阻隔,或是因為自身的怠惰而躺臥在本人罪孽的山谷中。如果‘死亡的幽暗陰影’在那里找到你(我現在說到這些可怕的語詞仍然恐懼戰栗),你就必須在永恒的長夜中忍受無盡的痛苦折磨了。” 你無法想象這些想法讓我的身體和心靈在面對前方未來時獲得多么大的安慰。但愿我能像用雙腳克服一切障礙而完成今天的行程一樣,用自己的思想完成我朝思暮想的旅行!同時我也很好奇,不知完成敏捷和永恒的心靈“目不稍瞬”即可完成的一切,是否要比完成被沉重的四肢所累、注定會朽壞的脆弱身體在時間進程中完成的一切遠更容易。
快與慢文叢:論自己和大眾的無知(精裝) 作者簡介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意大利學者、詩人,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人文主義者,被譽為“文藝復興之父”。他以其十四行詩著稱于世,為歐洲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譯者簡介: 張沛,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委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